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

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马希尼 著,屈锋 译
图书标签:
  • 核酸适配体
  • 生物分析
  • 生物传感器
  • 分子识别
  • 核酸化学
  • 生物技术
  • 分析化学
  • SELEX
  • 诊断
  • 生物医学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93806
版次:1
商品编码:1036231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核酸适配体具有一些优于相应抗体的优点,是一个在不同学科具有巨大潜力而迅速崛起的新兴领域。书中详细介绍了核酸适配体在分析、医学、环境和食品科学应用中有关的生物分析技术和方法。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核酸适配体、适配体靶分子和它们的一般应用。
适配体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适配体传感器和方法与相应的免疫传感器的比较。
适配体诊断技术实例,如全细胞蛋白轮廓谱(蛋白质组学)和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医学诊断区别。
各分支领域领衔专家代表性研究的研究成果。大量已经证实的生物分析技术和方法及为进一步研究所用的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中介绍和总结了“适配体”的概念、产生方法以及近20年来在分析领域内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进展。内容涵盖了适配体作为识别元素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应用范围,具体包括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免疫标记适配体传感器、适配体酶传感器、信号放大适配体传感器、纳米功能化适配体传感器,以及毛细管电泳、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与适配体的联合检测等,充分展现出核酸适配体在分析科学中的独特优势和应用价值。
《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主题属前沿科学领域,内容深入浅出,原理和应用相辅相成,代表了当前国际上适配体研究的整体发展水平,对国内化学界和生物医学界相关研究和科学普及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Marco Mascini博士,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化学系全职分析化学教授,生物传感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的研究兴趣与电化学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相关。他对这些装置的产业化样机在生物分析、药学、环境及食品质量和安全中的一些实际应用进行了开创性工作。部分装置当今已经商业化。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1 适配体:作为配体的所有理由
1.1 引言
1.2 筛选的威力和适配体的精制
1.3 化学组成决定适配体形状
1.4 适配体调控子
1.5 适配体传感器
1.6 展望
参考文献
2 SELEX及其最新优化
2.1 引言
2.2 适配体及其SELEX筛选
2.3 SELEX技术的修饰
2.4 适配体及其筛选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
2.5 正在开发上市的适配体的应用
2.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生物传感器
3 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3.1 引言
3.2 基于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适配体单分子层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3.3 基于酶放大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3.4 基于纳米粒子放大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3.5 非标记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3.6 基于场效应晶体管的适配体传感器
3.7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4 适配体:自然和科技的融合
4.1 引言
4.2 核酸分子的特性
4.3 核酸分子的电化学检测
4.4 细胞色素C与适配体结合
4.5 DNA机器和适配体
参考文献
5 电化学指示剂和横向剪切模式法检测蛋白质与适配体间相互作用
5.1 引言
5.2 适配体在固态基底上的固定
5.3 适配体?配体间相互作用的检测
5.3.1 电化学方法
5.3.2 声学方法
5.4 结论
参考文献
6 适配体酶亚基生物传感器:酶的变构控制中适配体的应用
6.1 适配体作为生物传感器的分子识别元素
6.1.1 适配体与抗体比较
6.1.2 信号适配体
6.2 均相传感
6.2.1 无需结合/释放分离的生物传感器
6.2.2 适配体的酶亚基
6.3 改良适配体的模拟进化算法
参考文献
7 基于纳米材料的非标记适配体传感器
7.1 引言
7.2 非标记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7.3 基于场效应晶体管的适配体传感器
7.4 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的非标记适配体传感器
7.5 面临的挑战和结束语
参考文献
8 基于适配体的生物分析检测:放大策略
8.1 引言
8.2 基于功能化的适配体纳米粒子的生物分析检测
8.3 基于适配体和量子点的检测
8.4 适配体酶和适配体机器
8.5 基于适配体分析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法
8.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应用
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深入探索与前沿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前沿的视角,聚焦于核酸适配体(Aptamers)在各类生物分析技术中的设计、筛选、修饰、检测原理及其在疾病诊断、药物开发、分子成像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应用。本书内容聚焦于技术的原理、实验流程的精细化控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力求详实地阐述如何利用这些人工合成的核酸分子,实现对特定靶标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识别与定量。 第一部分:核酸适配体基础与筛选技术 第一章:核酸适配体的分子基础与生物学意义 本章详细阐述了核酸适配体的基本概念,解析了其作为“人工抗体”的独特优势,包括结构多样性、易于化学合成、低免疫原性以及可调控的稳定性。深入讨论了适配体分子识别的物理化学基础,包括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如氢键、范德华力、π-π堆积、静电相互作用)及其对结合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影响。此外,本章还对比了适配体与传统抗体在制备周期、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及储存条件上的差异,为后续章节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石。 第二章:系统进化指数富集(SELEX)技术的精细操作与优化 SELEX技术是获取高亲和力适配体的核心方法。本章将详尽剖析经典SELEX、改进型SELEX(如胶相SELEX、磁珠介导SELEX、微流控SELEX)的实验流程和关键参数控制。重点剖析了负筛选策略的重要性,包括如何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干扰分子库”,以去除与非特异性分子结合的核酸序列。同时,详细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在SELEX后期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序列筛选、富集度分析以及功能性序列的预测与验证。本章强调了优化迭代次数、缓冲液条件(离子强度、pH值、温度)对最终适配体库质量的关键影响。 第三章:适配体的结构解析与功能调控 理解适配体的三维结构是优化其性能的前提。本章涵盖了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X射线晶体学以及冷冻电镜(Cryo-EM)解析适配体-靶标复合物结构的方法。探讨了如何通过结构信息指导适配体的理性设计,例如通过引入鸟嘌呤四链体(G-quadruplex)结构增强稳定性,或利用DNA/RNA杂化结构提高结合强度。此外,本章还详细介绍了对适配体进行化学修饰的方法,包括引入荧光基团、生物素、叠氮基团或硫醇基团,以适应不同检测平台的兼容性需求。 第二部分:适配体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开发 第四章:基于荧光或比色法的适配体检测平台 本章聚焦于开发高灵敏度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详细介绍了基于FRET(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和PET(光诱导电子转移)原理设计的“开-关”型荧光适配体探针的构建方法。讨论了如何利用酶促反应增强信号(如酶促标记适配体检测),实现对低丰度生物标志物的精准测定。在比色分析方面,重点阐述了利用适配体识别靶标后诱导纳米粒子(如金纳米棒、量子点)聚集或分散的原理,实现肉眼可见的快速检测方法(Lateral Flow Assay, LFA或比色卡)。 第五章:电化学与生物阻抗分析中的适配体传感器 电化学方法因其高灵敏度、便携性和易于小型化,成为适配体传感的重要方向。本章详细解析了如何将适配体固定化到电极表面(如修饰金电极、碳电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CV)或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监测靶标结合引起的电信号变化。深入探讨了基于生物阻抗谱(EIS)的适配体传感器设计,包括如何利用靶标结合引起的界面介电常数或双电层结构改变,实现对蛋白质、小分子或细胞的无标记检测。本章提供了电极表面功能化和适配体共价偶联的关键实验步骤和质量控制要点。 第六章:微流控芯片集成与高通量筛选 微流控技术与适配体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分析的集成化和自动化。本章阐述了如何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SELEX过程的优化,包括微滴生成技术对筛选效率的提升。重点介绍了集成化微流控芯片上的适配体检测系统(如集成化的免疫分析或电化学分析模块)。讨论了如何利用芯片实现对单细胞或单个外泌体的捕获、识别和分析,为液体活检和早期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工具。 第三部分:先进检测案例与前沿应用 第七章:适配体在感染性疾病与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本章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适配体在临床诊断中的强大潜力。针对特定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的表面蛋白或代谢物,设计并验证了高特异性的适配体检测方法。在肿瘤学领域,重点分析了适配体如何用于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捕获与分析,以及对特定肿瘤标志物(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胚抗原CEA)的高灵敏度定量检测。本章强调了体外诊断(IVD)认证所需的准确性、精密度和临床相关性验证标准。 第八章:适配体介导的靶向递送与成像 适配体不仅是检测工具,也是优良的靶向载体。本章探讨了如何利用适配体对特定细胞(如癌细胞、内皮细胞)的高亲和力结合,将其作为“导航系统”负载药物、基因载体或成像探针。详细介绍了基于适配体的分子成像策略,包括如何将适配体与放射性核素(如99mTc、18F)或磁性纳米粒子偶联,实现对活体动物体内病灶的实时、高分辨率成像。探讨了适配体修饰对体内循环时间、组织渗透性和脱靶效应的影响。 第九章:适配体的稳定性、体内应用与未来挑战 本章着眼于适配体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障碍与前景。深入讨论了核酸适配体在复杂生物环境(如血清、细胞内)中易被核酸酶降解的问题,以及通过化学修饰(如2'-O-甲基修饰、LNA引入)提高其稳定性的策略。分析了适配体药物开发中涉及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评估。最后,展望了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在加速新型适配体设计、预测最佳筛选条件以及自动化数据分析中的未来应用方向。 总结 本书通过严谨的理论阐述和详实的实验案例,构建了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尖端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是生物分析化学、生物工程、医学检验以及药物研发领域研究人员和高年级学生的宝贵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听起来就充满了科学的严谨和前沿的探索。我最近对生物标记物检测和新型诊断技术特别感兴趣,而核酸适配体正好是这个领域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我听说它们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并且可以通过体外筛选快速获得,这对于开发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和疾病诊断工具来说,简直是革命性的。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深入了解核酸适配体的设计原理、筛选策略以及它们在不同生物分析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比如单克隆抗体的替代品,或者用于检测微量生物分子。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项技术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以及它在改善疾病早期诊断、药物开发以及基础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尤其是关于如何优化适配体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及如何将其整合到现有的分析平台中,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技术革新。生物分析,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石,而核酸适配体,则代表着分子识别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我一直对如何提高生物分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感到着迷,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生物样本和微量目标物时。核酸适配体,似乎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核酸适配体的结构多样性、形成原理,以及它们在选择性结合方面的优势。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展示核酸适配体在各种生物分析平台中的具体应用,比如作为分子探针,用于标记和检测特定的生物分子,或者作为捕获分子,用于富集和分离目标物。我也对适配体在疾病的早期诊断、药物的递送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潜在应用非常感兴趣,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新的思路,让我能够将这些前沿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我的科研实践中。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直观地让我联想到了一场跨学科的盛宴。生物分析,一个强调定量、定性、时空分布等关键信息的技术领域,与核酸适配体,这个近年来在分子识别领域大放异彩的新星,相结合,无疑会碰撞出巨大的火花。我一直在关注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那些能够实现实时、无标记检测的系统。核酸适配体,凭借其独特的分子识别能力,在构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生物传感器的潜力,让我十分兴奋。我猜想书中会涵盖适配体在各种传感器平台上的应用,比如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电化学传感器、荧光传感器等。我非常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适配体如何作为识别元件,与各种物理化学信号转换器相结合,实现对癌症标志物、病原体、药物分子甚至离子等多种目标物的检测。此外,我也对适配体在微流控芯片和即时检测(POCT)设备中的应用前景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本书能为我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和技术指导。

评分

“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专业和前沿的感觉。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人员,我深知在疾病诊断和药物开发过程中,精准、高效的分子识别技术是多么关键。核酸适配体,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配体,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结合性能,正在逐步成为抗体的重要替代品。我迫切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深入了解核酸适配体的设计原则和多样化的筛选策略,特别是如何针对特定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小分子甚至核酸,开发出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适配体。此外,书中是否会探讨适配体在核酸检测领域的应用,例如通过适配体作为探针,提高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实验方案和优化建议,帮助我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更好地利用核酸适配体技术,克服现有方法的瓶颈,推动研究的进展。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所吸引。生物分析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领域,而核酸适配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识别分子,其应用更是对传统分析方法的革新。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样本量和复杂的生物基质中,实现对目标分子的精确、快速、灵敏的检测。这本书的书名似乎就点出了答案——核酸适配体。我推测书中一定会深入剖析核酸适配体的分子结构、选择性结合机制,以及其在不同分析模式下的优势。比如,它是否能够克服传统抗体的一些局限性,比如交叉反应、批次差异以及保存稳定性问题?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核酸适配体的制备和优化过程,包括SELEX(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等关键技术,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来设计和筛选出性能卓越的适配体。我设想书中会提供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概念,并且可能会包含一些实际操作的建议,让读者能够更好地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评分

核酸适配体入门书,挺实用

评分

很好的书,有参考意义,买第二本了。

评分

很好的书,有参考意义,买第二本了。

评分

核酸适配体入门书,挺实用

评分

书的打印质量不错,但内容一般

评分

书的打印质量不错,但内容一般

评分

还没有深看。觉得还不错。

评分

实在不好意思。收到书这么久,忘记评价了。书不错,卖家态度也非常好。

评分

公司建图书室用 还没看精心挑的应该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