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系列教材:灾害地质学(第2版)

国家地质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系列教材:灾害地质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懋,李铁峰 编
图书标签:
  • 地质学
  • 灾害地质学
  • 地质灾害
  • 基础科学
  • 教学教材
  • 高等教育
  • 地质学基础
  • 人才培养
  • 第二版
  • 科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99275
版次:2
商品编码:1090758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家地质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系列教材:灾害地质学(第2版)》阐述了灾害地质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对灾害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了系统地概括;对自然作用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形成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地论述,较全面地介绍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方法和防治措施。
全书共分12章。第1~3章,分别介绍了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减灾效益分析,地质灾害减灾对策。第4~12章,详细论述了地震灾害、火山灾害、斜坡岩土位移、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矿山与地下工程地质灾害、水土环境异常与地方病、土地荒漠化、特殊土类地质灾害、水动力地质灾害等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形成条件与机理、实例分析、影响因素、发育规律和危害方式等,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治理措施与减灾对策等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开设文理科公共选修课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此外,本书还可供从事灾害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参阅。

目录

第1章 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
1.1 地质灾害的内涵、属性与分类
1.1.1 地质灾害的内涵
1.1.2 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
1.1.3 地质灾害的分类与分级
1.1.4 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与分布规律
1.2 灾害地质学的诞生与发展
1.2.1 古代社会对地质灾害的认识
1.2.2 灾害地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2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减灾效益分析
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1.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2.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与级别
2.1.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
2.1.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一般方法
2.2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
2.2.1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目的、类型与主要内容
2.2.2 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
2.2.3 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
2.2.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评价
2.3 地质灾害减灾效益分析
2.3.1 地质灾害经济损失分析
2.3.2 地质灾害减灾效益分析

第3章 地质灾害减灾对策
3.1 地质灾害减灾措施与减灾系统工程
3.1.1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与21世纪全球减灾新战略
3.1.2 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
3.1.3 减轻地质灾害的措施
3.1.4 减轻地质灾害的系统工程
3.2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
3.2.1 地质灾害监测
3.2.2 地质灾害预警
3.2.3 地质灾害防治
3.3 地质灾害管理
3.3.1 地质灾害管理的目的与原则
3.3.2 地质灾害管理的主要内容
3.3.3 地质灾害管理的主要手段
3.3.4 系统科学理论在地质灾害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4章 地震灾害
4.1 地震与地震活动
4.1.1 概述
4.1.2 地震波
4.1.3 地震成因与类型
4.1.4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4.1.5 地震的时空分布
4.2 诱发地震
4.2.1 诱发地震的类型及其特点
4.2.2 预防诱发地震的对策
4.3 地震灾害
4.3.1 地震效应
4.3.2 地震灾害的特点与破坏形式
4.3.3 灾害性地震实例
4.4 地震活动的监测与预报
4.4.1 地震监测
4.4.2 地震预报
4.5 地震灾害损失预测
4.5.1 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的内容
4.5.2 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的方法
4.5.3 地震灾害损失的等级划分
4.6 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4.6.1 国际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4.6.2 中国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4.6.3 减轻地震灾害对策的发展趋势

第5章 火山灾害
5.1 火山与火山活动
5.1.1 火山的类型
5.1.2 火山喷发样式
5.1.3 火山喷发阶段
5.1.4 火山喷发物
5.1.5 火山的空间分布
5.2 火山喷发灾害与资源效应
5.2.1 火山喷发灾害
……
第6章 斜坡变形破坏
第7章 地面变形地质灾害
第8章 矿山与地下工程地质灾害
第9章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与地方病
第10章 土地荒漠化
第11章 特殊土地质灾害
第12章 其他地质灾害
参考资料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国家地质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系列教材:灾害地质学(第2版)》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且自然: --- 《星际航行与古代文明的交汇:解码失落的宇宙史诗》 本书导读: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图景中,人类文明的演进史常常被视为一个相对孤立的线性过程。然而,本书大胆地挑战了这一传统观念,深入探索了一个极具颠覆性的理论框架: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文明并非唯一或最早的智慧生命形式。通过对跨学科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古人类学、深空探测数据分析以及神秘学文本的严谨考证——的综合审视,本书提出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论据,旨在重构我们对宇宙历史的认知。 核心内容阐述: 第一部分:宇宙背景下的地球生命起源新视角 本书首先立足于最新的宇宙学模型,特别是关于宜居带行星的形成与演化规律。我们不再将地球视为一个孤立的“生命摇篮”,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银河系生态系统中进行考察。 超新星爆发对生命进化的影响: 详细分析了特定星区(如猎户座旋臂边缘)超新星事件对早期地球大气层和生物化学基础物质的冲击与重塑作用。书中绘制了数张基于粒子流模拟的三维模型图,展示了高能辐射如何可能加速或中断生命演化的关键节点。 系外行星文明的潜在特征: 探讨了碳基生命以外的生命形态的可能性,尤其聚焦于硅基生命在极端温度和高压环境下的生存机制。本书通过对开普勒望远镜数据的二次分析,识别出数个具有高技术文明特征的“技术信号”(Technosignatures),尽管这些信号目前仍处于模糊地带,但它们为后续的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失落文明的考古学与地质学证据链 本书的重头戏在于对地球古代文明遗迹的重新解读,特别是那些长期被主流科学界视为“自然构造”或“文化巧合”的现象。 “前冰期”的宏伟工程遗迹分析: 重点考察了南极冰盖下和格陵兰冰缘地带发现的非自然几何结构。这些结构的时间测定,结合同位素分析,暗示了其建造年代远超智人出现的时间。书中展示了利用探地雷达和声纳技术获取的深度剖面图,揭示了巨大地下复合体的存在。 全球性洪水神话的统一解读: 通过比较美索不达米亚、玛雅、印度河谷文明乃至澳大利亚原住民口传历史中关于“大洪水”或“天火降临”的叙事,本书构建了一个统一的灾变模型。该模型不再侧重于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而是将其归因于一次或多次来自深空的、具备高度定向性的能量冲击,这被认为是摧毁前代先进文明的关键事件。 “奥尔梅克巨大人像”的生物学难题: 深入研究了奥尔梅克文明雕塑中表现出的非欧亚人种特征。结合古DNA研究的最新进展,本书提出了一种大胆的假设:这些雕塑可能描绘的是一批具有异星血统或基因干预后的人类变体,他们在地球早期扮演了文明播种者的角色。 第三部分:星际接触与技术遗留 这一部分聚焦于探讨古代文明如何可能与地外智慧生命发生接触,以及这些接触留下的技术痕迹。 古代文献中的“飞行器”与“能量武器”: 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吠陀经》、《埃尔瓦尔文稿》以及古代埃及文献中对天空异象的描述。通过物理学和工程学的视角进行逆向工程分析,本书推测了某些记载的“神谕”实际上是对先进技术的模糊记录,例如关于反重力推进原理的早期概念。 稀有元素异常点的追踪: 地质学家们在地球深处和特定矿脉中发现了某些元素的聚集模式,这些模式与地球自然形成过程的预测不符。本书将这些异常点的分布图叠加到古代贸易路线图和神话圣地的分布图上,揭示出一条隐藏的技术物质供应链。 时间悖论与“守卫者”假说: 总结了前述所有证据,提出了“星际文明干预假说”。该假说认为,在地球文明发展到一定技术临界点时,一个或多个更古老、更先进的星际文明群体会对其进行观察、引导,甚至必要时的“重置”。书中对这些“守卫者”的动机、技术水平以及他们可能留下的“时间胶囊”进行了富有想象力但逻辑严密的推测。 本书价值: 《星际航行与古代文明的交汇:解码失落的宇宙史诗》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或考古著作,它更是一次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它要求读者放下既有的认知框架,以一种更广阔的、跨越时空尺度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自身存在的意义和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对于热衷于历史谜团、前沿科学探索以及对未知宇宙抱有无限好奇的读者而言,本书将是一次震撼人心的阅读体验。 ---

用户评价

评分

《灾害地质学(第2版)》这本书,我初次翻阅,就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部地质灾害领域的百科全书。我一直对那些改变了地球面貌、甚至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地质事件充满好奇。这本书,我相信能满足我这份求知欲。比如,关于地震的成因,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板块构造理论和断层活动?对于滑坡和泥石流,是否会详细解析其诱发因素,例如降雨、地形坡度、岩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火山喷发又为何如此具有破坏力,书中是否会涉及岩浆活动、火山形态以及喷发过程的详细描述?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理论阐释,并辅以大量的图表、照片和数据,来直观地展示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和影响范围。同时,我也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和预警方法,这对于提高我们防灾减灾的能力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在灾害地质学领域深入探索的可能性。

评分

我拿到这本《灾害地质学(第2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作为“国家地质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系列教材”的身份,这足以说明其内容的高质量和重要性。作为一名即将踏入地质学研究领域的新人,我深知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这本书,我预感它会是我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我特别想了解地质灾害的分类体系是如何建立的,以及不同类型地质灾害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例如,地震是否会引发滑坡,降雨是否会加剧泥石流的发生?书中是否会系统地讲解这些相互作用?此外,我对于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也非常感兴趣,如何量化一个区域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损失,这对于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思路和实用的工具,让我能够独立地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它的出现,无疑为我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让我对未来在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探索充满信心。

评分

这本《灾害地质学(第2版)》我拿在手里,感觉分量十足,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著作。虽然我是地质学领域的新手,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灾害地质学世界的大门。从目录上看,内容涵盖了从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到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再到减灾对策等各个方面,可以说非常全面。我尤其期待能深入了解各种地质灾害,比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它们是如何在地质构造、岩土体性质、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下形成的。书中关于地质灾害的分类、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想必会给我带来耳目一新的认识。而且,作为“国家地质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系列教材”,这本书的权威性和系统性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它能够为我打下坚实的地质学基础,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指明方向。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能包含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的地质灾害问题。

评分

《灾害地质学(第2版)》这本书,当我拿到它的时候,就感受到一种学术的厚重感。作为一名在校学习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是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例如,地震的发生与哪些地质构造密切相关?火山爆发的诱因是什么?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严谨的科学解释,并且通过生动的图例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复杂的自然现象。此外,我还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防治措施很感兴趣。如何科学地评估一个地区的灾害风险,并制定出有效的减灾对策,这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这本书作为“国家地质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系列教材”之一,我相信它能够为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知识,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地质灾害。

评分

拿到《灾害地质学(第2版)》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作为一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我对地质灾害这个主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比如,地震是如何发生的?是板块碰撞的结果,还是地壳内部应力积累的释放?而滑坡、泥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是否与特定的地质构造、土壤性质以及水文条件有关?书中对于这些复杂的地质过程的解释,我期待能够清晰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的最新技术和方法,例如,如何利用遥感技术、GPS技术来监测地表形变,以及如何通过数值模拟来预测灾害的发生。这些知识对于提高我们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

评分

就是发货太慢了等了好久

评分

除了贵,好像没什么特点

评分

专业图书

评分

专业图书

评分

[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QY],[SZ]。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 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

评分

看的时候说本地区没货了,要调货,本来以为要很久,没想到很快

评分

真本书很难找,总算还是在京东找到的

评分

除了贵,好像没什么特点

评分

我一直对京东比较信任,这次急用书,所以又选择了京东。书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正版,可是快递太慢了,一般江浙沪当天买,第二天就到了,可是这次花了一个多星期,无奈。希望京东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