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套装上下册)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共产党历史
  • 中共党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革命历史
  • 政治历史
  • 历史书籍
  • 传记
  • 政治
  • 历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ISBN:9787509809815
版次:2
商品编码:1038484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32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共产党从最初有57名成员,发展到现在有8026.9万名成员,把中国从备受发达国家蹂躏的弱国发展到现在的大国,这样的发展历程如果称不上伟大,那还有什么可以称为伟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套装上下册)》了解党史必备工具书。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套装上下册)》包括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围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十世纪初的国际环境等内容。

目录

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921年7月一1923年6月)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
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二、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围政治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二十世纪初的国际环境

第二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爱国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四、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活动
一、中央局工作的逐步展开
二、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三、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四、党对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的领导
五、党在创立初期的自身建设

第二编
党在大革命时期
(1923年6月一1927年7月)

第四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新局面的形成
一、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
三、开创革命的新局面
四、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五章 五四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一、五卅运动和全国的反帝怒潮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
三、北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运动
四、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
五、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第六章 北伐战争和革命力量的发展
一、北伐前的形势
二、党为北伐做准备
三、北伐的胜利进军
四、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
五、党在大革命运动中发展壮大

第七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一、共产国际和中共领导人的妥协退让
二、蒋介石加紧勾结中外反动势力和大革命的局部失败
三、武汉政局和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四、大革命的失败

第三编
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一1937年7月)

第八章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二、各地的武装起义
三、“左”倾盲动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四、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第九章 党为复兴革命运动的艰苦斗争
一、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四、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五、党和红军建设纲领的制定
六、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第十章 革命运动的曲折发展和红军三次反“围剿"
斗争的胜利
一、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第十一章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政局和革命运动的挫折
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对党的工作的危害
三、红军继续进行反“围剿”斗争
四、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五、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
六、临时中央“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第十二章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一、实现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
二、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三、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四、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第十三章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三、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六、党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七、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第四编
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一1945年8月)

第十四章 争取实现全面抗战路线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第十五章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第十六章 巩固抗日民主阵地
第十七章 争取人民抗战的最后胜利

第五编
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第十八章 争取实现国内和平民主
第十九章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略进攻
第二十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
第二十一章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后记

精彩书摘

太原失守前后,日军继续向华中、华北等内地进攻。为了坚持华北持久抗战,支持全国战局,1937年11月13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周恩来、刘少奇等,要求八路军进一步发挥独立自主精神,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力争山西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成为游击根据地,发动民众,扩大自己,多打小胜仗,振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促成改造国民党,改造政府,改造军队,克服危机,实行全面抗战之新局面”。按照既定部署,八路军在积极配合友军作战的同时,又相机执行自己的战略展开任务。第一一五师一部依托五台山建立了晋东北的战略支点;第一二。师依托管涔山建立了晋西北的战略支点;第一二九师依托太行山建立了晋东南的战略支点。到1938年春,第一一五师另一部依托吕梁山建立了晋西南的战略支点。这就为开展华北敌后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创造了前进的战略基地。
为了充分动员组织民众,支持山西抗战,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十分重视发展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的统一战线。在日军进攻的威胁下,阎锡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主张,并采用共产党提出的一些进步措施和口号,任用一批抗日青年和政治上比较开明的进步人士,以挽救危局,维护自己的统治。鉴于这种情况,八路军在太原设立以彭雪枫为处长的驻晋办事处,负责八路军总部与阎锡山的联络,开展对晋绥军的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9月初,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和八路军领导人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徐向前、萧克等到达山西。周恩来、彭德怀向阎锡山提出建立有各方代表参加的战地动员委员会的建议。9月20日,在太原正式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第二战区高级参议、国民党左派爱国将领续范亭担任主任委员。共产党方面的委员有四人:邓小平、彭雪枫、程子华、南汉宸(后二人为常驻委员,程任武装部部长,南任组织部副部长)。
在段祺瑞控制北京中央政权后,改良派又依附于段祺瑞。他们组织宪法研究会(被称为研究系),幻想在军阀庇护下实行政治和社会的某些改良,使资产阶级获得一些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但是,封建军阀对资产阶级的任何改良主张都是不容许的。段祺瑞同袁世凯一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给这些改良派的名流以某种官职作为装饰品,而在利用价值消失之后,很快就将其抛弃。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遭到失败的事实,进一步证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和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旧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即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道路,已经走不通了。中国革命必须有新的领导,必须走新的道路。
在辛亥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迅速扩大,工人的斗争也得到较大的发展。工人群众已经从实践中逐渐学会运用罢工这个武器。从1912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有记载的罢工共150余次,超过辛亥革命以前数十年的总和,而且,类似同盟罢工性质的规模较大的罢工逐渐增加。在这些日益增长的罢工运动中,有一些是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政治斗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16年11月,在天津人民反对法帝国主义势力侵吞连接法租界的老西开地区的斗争中,工人成立工团和工团事务所,指挥罢工和领导游行示威。这场斗争坚持几个月之久,迫使法帝国主义者不得不放弃完全侵占老西开的企图。但总起来看,这个时期的工人斗争,大多数还是自发性质的经济斗争,工人群众的组织也还处在秘密结社和封建帮会势力的影响之下。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阶级的历史使命,仍然是一个自在的阶级。
这个时期,农民阶级也自发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到1919年间,农民的抗捐、抗粮、抗税等斗争在2000起以上,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几乎遍及全国各省。
……
《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早期奋斗史(1921-1949)》 引言 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一段艰苦卓绝的征程。本书旨在深度剖析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至新中国成立前(1921-1949)这段极为关键的历史时期内的发展轨迹、思想演变、组织建设以及其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程。这段历史,是中国革命最艰难、最曲折、也最伟大的篇章,它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石,塑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道路,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第一部分:星火燎原——党的创建与早期探索(1921-1927) 1921年7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在上海秘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诞生。本书将从这一历史起点出发,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包括中国近代社会深刻的危机,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以及先进知识分子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我们将详细梳理早期共产党员们是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集结成为一支新的革命力量。 早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结构下,革命力量弱小,组织基础薄弱,思想理论也处于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中。本书将重点展现党是如何在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时期,与国民党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掀起北伐战争的浪潮。我们将深入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背景、合作的成就以及最终破裂的原因。这段时期,党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初步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军队。 第二部分:艰难探索与伟大转折——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序幕(1927-1937)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本书将详细叙述这一惨痛的教训,以及党是如何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坚持革命斗争。我们将重点阐述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等重要事件,以及毛泽东同志如何深刻认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本书将细致描绘革命根据地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如何进行土地革命,改善农民生活,以及如何依靠人民群众建立红色政权。同时,我们也毫不回避地分析当时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如“左”倾冒险主义对革命造成的损害。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本书将以极其详实的笔触,展现红军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围剿下,是如何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跨越万水千山,最终抵达陕北。我们将重点解读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走向正确轨道提供了组织和思想上的保证。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步步紧逼,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本书将深入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抗外敌。我们将重点展现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上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全面抗战与解放战争的序曲(1937-1945) 在全民族抗战的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抵抗侵略的中坚力量,更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旗帜。本书将着重描写党在这一时期在思想理论、组织建设、统一战线工作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将详细阐述在抗日战争期间,党是如何克服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我们还将深入分析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是如何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大批优秀的干部,如何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 第四部分:迎来黎明——解放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条道路的历史抉择。本书将详细剖析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建立独裁统治的阴谋。我们将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坚持和平建国的方针,但当和平被打破时,又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领导人民进行自卫战争。 人民解放军是如何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通过一系列战略决战,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彻底摧毁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解放全国大部分地区。本书将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周密部署。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本书将以激动人心的笔触,描绘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我们将强调这场胜利的深远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 《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早期奋斗史(1921-1949)》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叙事,更是一部关于理想、信念、奋斗与牺牲的壮丽史诗。它记录了一个年轻的政党,如何在内忧外患的中国,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带领中国人民走过漫漫长夜,迎来灿烂黎明。本书力求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呈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阅读本书,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与复杂性,更深刻地体会新中国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和平与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鸿篇巨制,以其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态度,为我打开了通往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一扇重要窗口。作者的叙述,既有宏观的历史进程梳理,又不乏对微观人物细节的刻画,使得整个故事既宏伟又不失人情味。我尤其被书中对革命理论是如何在中国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的描述所吸引。它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书中对于不同时期革命力量的对比、斗争策略的演变,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革命走向胜利的内在逻辑。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历史使命感,也更加理解了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来之不易。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深入思考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份量十足,光是厚度就足以令人敬畏,但翻开后,便会被其内容所深深吸引,欲罢不能。作者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梳理,堪称详尽而系统。从党的创立之初,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书中对每一个重要时期、每一次重大事件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革命斗争中各种策略和思想的阐述,它们是如何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又如何指导革命走向胜利的。读到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定信念的革命者,内心总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敬意。他们的牺牲与奉献,为后人铺就了前进的道路。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更重要的是,它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深层逻辑,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赢得人民的拥护,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原因。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作者在叙述历史事实的同时,深刻地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民族危亡之际,凝聚人心,团结各方力量,最终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解放的复杂过程。书中的分析鞭辟入里,对于一些关键转折点的阐述,让我茅塞顿开。例如,对于国共合作时期的矛盾与演变,书中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既展现了合作的积极意义,也揭示了其内在的张力与最终破裂的根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人物时所展现出的客观与辩证。他并非简单地赞颂或批判,而是力求还原人物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选择与局限,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朴实无华,却又蕴含着深邃的力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真挚的语言,讲述了最感人的故事。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这是一部让我感到震撼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书中对革命斗争细节的描绘,精准而生动,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作者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展现出了深厚的功底,能够将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性转折的解读,让我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常常会因为某个章节而反复品读,思考其中的深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鲜活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理想、信念和奋斗的史诗,让我深受启发。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沉浸其中,甚至有些废寝忘食的佳作。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作者如椽的笔力所吸引,仿佛亲身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书中所描绘的革命斗争,不仅仅是宏大叙事,更充满了生动的人物群像。那些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身影,他们的犹豫、挣扎、牺牲与坚持,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我常常会因为某个情节而心潮澎湃,为革命先辈的智慧和勇气而折服,也为他们所经历的艰辛而动容。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也极富深度,并非简单的堆砌史料,而是深入剖析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以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因素和人心向背。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了解一段历史,更是在与一群伟大的灵魂对话,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情感。这本书的史料考证严谨,逻辑清晰,使得整个叙事流畅自然,读起来毫无晦涩之感。它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今天中国所走过的道路。

评分

很满意,一直喜欢使用京东!

评分

货真价实,物美价廉。非常好

评分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送货快1

评分

为什么废弃?2015年,美国黑人学生在全国范围内抗议种族歧视的校园文化,白人至上的名称、标记成为抨击对象。“三捆麦子”来自北美殖民地ISACC王室家族的盾徽,该家族的财产主要来自蓄奴,经营甘蔗种植

评分

很好,单位要买的,速度很快,第二天就到了,纸质发票报销也方便

评分

读书使人思考,学习一下历史还是挺重要的。必须思考

评分

不错,值得购买,建议购买。

评分

包装好,内容丰富,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

东西很好 很满意 下次还会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