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漢亭、劉書偉、黎明主編的這本《名貴硬木樹種及木材識彆》以**標準《紅木》所列的樹種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四色圖文混排的形式編著,內容豐富、記載翔實、圖文並茂。多數種類附有樹木形態圖或原木形態圖,木塊實體圖,木材宏觀和微觀結構圖,傢具或工藝品實物圖。對各種木材的木文化故事與木美學元素進行探討,*增添本書的鑒賞性與實用性。本書是紅木傢具收藏愛好者、木文化及木美學愛好者的良師益友,也可供傢具設計製造人員、木材商貿與質檢人員鑒彆木材查閱使用。
**篇 紅木分類
1 紅木國標及紅木分類
1.1 紅木國標的製定與齣颱
1.2 紅木的分類
第二篇 黃檀屬
2 香枝木類
2.1 降香黃檀
3 紅酸枝木類
3.1 交趾黃檀
3.2 巴裏黃檀
3.3 奧氏黃檀
3.4 微凹黃檀
3.5 中美洲黃檀
3.6 賽州黃檀
3.7 絨毛黃檀
4 黑酸枝木類
4.1 盧氏黑黃檀
4.2 東非黑黃檀
4.3 闊葉黃檀
4.4 黑黃檀
4.5 刀狀黑黃檀
4.6 巴西黑黃檀
4.7 伯利茲黃檀
4.8 亞馬孫黃檀
第三篇 紫檀屬
5 紫檀木類
5.1 檀香紫檀
5.2 其他冒充檀香紫檀的樹種
6 花梨木類
6.1 大果紫檀
6.2 烏足紫檀
6.3 越束紫檀
6.4 刺蝟紫檀
6.5 印度紫檀
6.6 安達曼紫檀
6.7 囊狀紫檀
第四篇 崖豆藤屬和鐵刀木屬
7 雞翅木類
7.1 非洲崖豆木
7.2 白花崖豆木
7.3 鐵刀木
第五篇 柿屬
8 烏木類
8.1 烏木
8.2 厚瓣烏木
8.3 毛藥烏木
8.4 蓬賽烏木
9 條紋烏木類
9.1 蘇拉威西烏木
9.2 菲律賓烏木
第六篇 非國標紅木之名貴硬木
10 黃檀屬名貴硬木
10.1 印度黃檀
10.2 馬達加斯加黃檀
11 柿屬名貴硬木
11.1 印度烏木
11.2 鐵烏木
11.3 曼氏烏木
12 紫檀屬名貴硬木
12.1 安哥拉紫檀
12.2 變色紫檀
12.3 非洲紫檀
12.4 安氏紫檀
13 格木屬名貴硬木
13.1 非洲格木
14 緬茄屬名貴硬木
14.1 緬茄
14.2 非洲緬茄
15 古夷蘇木屬名貴硬木
15.1 阿諾古夷蘇木
15.2 愛裏古夷蘇木
15.3 德米古夷蘇木
15.4 佩萊古夷蘇木
15.5 特氏古夷蘇木
16 印茄屬名貴硬木
16.1 印茄
16.2 帕利印茄
16.3 微凹印茄
17 蛇桑屬名貴硬木
17.1 圭亞那蛇桑
18 風車子屬名貴硬木
18.1 風車木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其書麵內容本身,它更像是一份跨越時代的對話記錄。我從書中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對樹木分類學的精確梳理,更是一種對待自然材料近乎執著的探求精神。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木製品,去思考它們背後的生長故事和時間積澱。作者在探討特定木材的耐久性或抗蟲性時,往往會引用一些曆史遺跡的案例,這些印證使得書中的論述極具說服力,它們是時間的試金石。這種對“永恒”的追問,使得整本書讀起來充滿瞭哲學意味。它成功地將一門偏嚮技術性的學科,提升到瞭對生命形態和材料哲學的探討高度,這對於尋求深度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難得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像傳統的教科書那樣冰冷刻闆,反而帶有一種講故事的溫度。作者似乎在引導讀者進行一場探索之旅,從某一個地域的地理氣候,如何塑造瞭某種樹木的生長習性,進而影響瞭它木材的物理屬性,整個邏輯鏈條銜接得非常自然流暢。我發現自己並不是在“學習”,而是在“發現”的過程中。其中穿插的一些關於木材商業貿易曆史的片段也很有趣,比如某個時期某種硬木因為其稀有性引發的社會現象,這些知識點為冰冷的科學數據增添瞭人文色彩。這種平衡感掌握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避免瞭閱讀疲勞。讀完某一章,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推開瞭一扇通往密林深處的小門。
評分對於一個常年在戶外考察和材料鑒定的行傢來說,工具書的實用性纔是檢驗其價值的唯一標準。這本書在這方麵展現瞭驚人的係統性。它不僅僅提供瞭圖片和文字描述,更引入瞭許多實用的、可量化的判定標準,比如特定比重範圍、硬度測試結果的記錄方式,以及在特定光照下觀察年輪的技巧。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疑似樣本”的鑒彆章節,作者很坦誠地指齣瞭哪些特徵容易混淆,並給齣瞭區分的關鍵點,這種不迴避難點的態度非常可靠。我甚至在準備下一個野外考察任務時,將這本書的部分內容摘錄齣來,作為現場快速比對的輔助手冊,它提供的參照係非常可靠,遠比手機裏零散的圖片資料更具權威性。可以說,它為現場操作提供瞭一套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評分我最近在研究一些傳統木作工藝的修復課題,發現市麵上許多參考資料都停留在非常宏觀的層麵,要麼隻談曆史,要麼隻談用途,真正深入到材料學層麵的書籍少之又少。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為齣色,它沒有滿足於僅僅羅列木材的名稱,而是深入到微觀結構層麵進行探討,那種對木材細胞壁的詳細剖析,對我理解不同硬木在受力時的錶現提供瞭全新的視角。比如,它對心材和邊材的差異性解釋得極其透徹,不僅僅是顔色上的區彆,更涉及到導管密度和含水率的細微差彆,這對於我進行老舊木料的濕度控製和材料替換至關重要。我特彆翻閱瞭其中關於某些稀有進口木材的篇幅,作者似乎不僅僅是查閱瞭資料,而是親自對這些木材進行瞭長期的觀察和實驗,很多描述充滿瞭第一手的經驗和感悟,那種“如數傢珍”的語氣,讓讀者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對自然的敬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深沉的墨綠色調,配閤燙金的書名,立刻就營造齣一種專業而典雅的氛圍。拿到手裏能感覺到紙張的厚度和質感,那種微微的紋理,讓人聯想到古老森林裏的樹皮。內頁的印刷質量更是沒得說,色彩還原度非常高,尤其是那些彩圖,即便是最細微的木材紋理和色澤變化,都能清晰地捕捉到。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上的處理,文字排版疏密有緻,主次分明,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盯著看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很多關於樹木形態的插圖,綫條流暢而準確,一看就知道是齣自經驗豐富的製圖師之手,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因為它極大地降低瞭識彆的難度,讓原本枯燥的科學描述變得生動起來。這本書的細節處理,從目錄的清晰分類到索引的編排邏輯,都體現瞭編者對讀者的尊重和對知識體係的深度梳理,可以說,光是這本書的物理存在感,就已經值迴票價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