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蜜蜂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作 者: 杨冠煌 编著
I S B N : 9787122078544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印刷时间: 2014-6-1
版 次:1版
印 次:14次
字 数:160千字
页 数:198页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重 量:190克
定 价:15元
内容推荐
本书从简单介绍蜜蜂的生物学特性(蜜蜂种类、生活习性、社会习性等)入手,进而详细阐述了目前蜜蜂养殖业中两类重要的蜜蜂——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高效养殖技术。书中介绍了如何建立养蜂场、怎样购买蜂群、基本养殖技术、四季管理、蜂产品生产技术以及蜜蜂疾病防治等核心技术。全书内容实用,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养蜂技术人员、蜜蜂场生产管理人员、养蜂专业户阅读,也可供高校养蜂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蜜蜂生物学特性
1.1 蜜蜂是什么动物
1.1.1 蜜蜂是无脊椎动物
1.1.2 蜜蜂是无脊椎动物类中进化 高水平的物种
1.2 蜜蜂的分类地位
1.3 家养蜜蜂的种类
1.3.1 蜜蜂的形态
1.3.2 蜂群的三种个体
1.4 蜜蜂的习性
1.4.1 营社会化群体生活
1.4.2 个体繁殖和群体繁殖
1.4.3 蜂巢内温、湿度调节
1.4.4 蜂王的习性
1.4.5 雄蜂的习性
1.4.6 工蜂的工作和分工
第2章 意大利蜜蜂养殖技术
2.1 如何建立意大利蜜蜂养蜂场
2.1.1 怎样购买蜂群
2.1.2 选定蜂场场址
2.1.3 购置饲养工具
2.2 基本养殖技术
2.2.1 蜂箱的排列和颜色
2.2.2 蜂群的检查
2.2.3 巢脾的建造和保存
2.2.4 蜂群的合并与调整
2.2.5 人工育王技术
2.2.6 人工分群和蜂王的诱入
2.2.7 分蜂热的控制和处理
2.2.8 盗蜂的识别和控制
2.2.9 双王群饲养技术
2.2.10 蜂群的移动和转地技术
2.3 四季管理
2.3.1 春季管理
2.3.2 夏季管理
2.3.3 秋季管理
2.3.4 冬季管理
2.4 蜂产品生产技术
2.4.1 蜂蜜生产技术
2.4.2 巢蜜的生产技术
2.4.3 蜂王浆生产
2.4.4 蜂花粉的生产
2.4.5 蜂胶的生产
2.4.6 蜂蜡的生产
2.4.7 生产蜂毒技术
2.4.8 授粉蜂群的租用和出售
第3章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
3.1 从自然蜂巢过渡到活框饲养的过箱技术
3.1.1 收捕野生蜂群技术
3.1.2 过箱操作
3.2 活框饲养的蜂具
3.2.1 蜂箱
3.2.2 分(摇)蜜机
3.3 活框饲养基本操作技术
3.3.1 蜂箱的排列和移动
3.3.2 蜂群的检查
3.3.3 蜂群的合并
3.3.4 人工分群
……
第4章 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我得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过于朴素,甚至有点让人提不起精神。封面那种陈旧的黄色调,配上那种老式宋体的书名,活脱脱就像是我爷爷书柜里尘封了二十年的农业科技丛书。我原本期待的是现代化的排版,清晰的彩色照片展示不同病虫害的症状,或者至少是简洁明了的流程图来指导操作。然而,这本书里的插图,大多是那种低分辨率、黑白为主的示意图,很多时候,它们并不能有效地帮助我分辨书本文字描述的那个“看起来像病变”的组织和“健康”的组织到底有何区别。我甚至在其中一页发现了一个印刷错误,导致一个关键步骤的文字描述和旁边的配图完全对应不上。当你需要依赖一张图片来确认你正在做的操作是否正确时,如果图片本身都模糊不清或者存在错误,那阅读体验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种对视觉呈现的漠视,让一本本应充满生机和色彩的“蜜蜂世界”,硬生生地被压制成了一堆冰冷的文字和模糊的线条。对于需要通过视觉辅助学习技能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致命的缺陷。
评分哎呀,最近迷上了园艺,想着自家后院能多个小小的生态系统,就对养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抱着“也许能找到一本入门级的、图文并茂的指南”的期望,翻开了手头的这本,原本以为它能带我领略一下甜蜜事业的皮毛,结果呢,简直是云里雾里。书里充斥着大量我完全无法理解的专业术语,什么“蜂王浆的分泌周期”、“巢础的蜡质构成分析”,读起来就像在啃一本高深的生物化学教材,而不是一本“技术大全”。我理想中的画面是,手把手教我如何搭建蜂箱、如何识别健康蜂群的迹象,甚至是如何安全地应对叮咬——这本书里,这些基础信息都显得过于简略,仿佛作者默认读者已经拥有了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去理解那些复杂的图表,它们与其说是教程图示,不如说是给专业养蜂人看的实验数据报告。说实话,对于一个想从零开始,只是想在周末观察到蜜蜂忙碌身影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门槛高得吓人,我甚至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去实践哪怕一个最小的步骤。这更像是一本给已经开张多年的养蜂场主准备的“进阶理论升级手册”,而不是我这种新手需要的“第一本指导书”。我最终放弃了前三章,因为我的大脑已经开始罢工了。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在“科学饲养”这个核心概念的阐述上,显得非常教条主义和保守。它似乎完全没有采纳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些更注重蜜蜂福利和生态友好的新型养殖理念。书中描述的许多管理方法,比如对蜂群进行高强度的药物干预来预防疾病,或者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强制性的王台处理,都让我感到一丝不安。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低干预的养蜂系统,与自然和谐共存。然而,这本书里推崇的许多技术,似乎更倾向于将蜂群视为一种“生产机器”来榨取最大产量的模式。我翻阅了很久,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有机养殖、减少化学品使用的具体指导,也没有探讨如何在城市或半城市环境中,用更温和的方式管理蜂群,以降低对周边社区的潜在影响。它给我的感觉是,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一个几十年前工业化养蜂的背景之下的,对于追求现代、绿色养殖方式的读者来说,它提供的参考价值非常有限。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试图涵盖“所有”养蜂知识,结果却“什么都没讲透”。它在不同的章节间跳跃得太快了。可能上一页还在慷慨激昂地讨论国际蜂蜜市场的贸易壁垒和标准,下一页就突然跳到了某个偏远地区特有的地方性蜂种的迁徙习性分析。这种知识的广度,让我这个只想知道“我家院子里该怎么放蜂箱才能不被邻居投诉”的新手,感到无比的迷茫和挫败。它没有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针对家庭小规模养殖的实用路径图。每次我试图在其中找到关于“新手常见问题解答”或者“夏季高温如何降温”这种非常具体、非常实用的技巧时,我总会被一篇关于“蜂群的社会结构演化史”或者“蜂胶的化学提取方法”的长篇大论所阻挠。它更像是一个文献综述的集合体,而非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我需要的是清晰的“如果A发生,请做B”的指令,而不是对A发生原因的深度哲学探讨。
评分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一本能够指导我度过新手阶段的“工具书”,但这本书给我的体验更像是一次艰深的学术马拉松。它的语言风格过于书面化和正式,缺乏任何亲切感或激励人心的语气。例如,当它描述一个关键步骤——比如如何安全地移除一块巢脾时,它使用的措辞是“操作者必须精准控制其垂直加速度与水平摆动幅度,以最小化对蜂群神经系统的震荡影响”,而不是一句简单明了的“慢慢地、稳稳地向上提起,不要晃动”。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读者的理解难度,更重要的是,它完全没有考虑到新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的紧张和不确定性。我需要的是一位耐心、经验丰富的师傅在旁边指导我,而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不近人情的教科书。读完之后,我没有感到“通晓”了养蜂技术,反而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因为书里留下的更多是“我应该去查阅哪篇深奥的期刊论文才能理解这个概念”的疑问,而不是“太好了,我现在就能去试试”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