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厚重而嚴謹的學術專著,對唐五代時期敦煌寺院經濟製度的研究達到瞭新的高度。作者基於對海量敦煌文書的精深理解,抽絲剝繭,將原本散落在各處的零散信息匯集起來,構建瞭一個相對完整的寺院經濟運作體係。書中對寺院的“賬簿”、“契約”、“田畝登記”等史料的解讀尤為精彩,通過對這些微觀材料的分析,得以窺見寺院經濟活動的宏觀脈絡。例如,關於寺院如何管理其龐大的財産,如何處理與佃農、雇工之間的經濟糾紛,如何繳納賦稅、承擔徭役等,作者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考察。書中對於“寺戶”這一概念的界定與分析,更是抓住瞭研究的核心。作者並非簡單地將寺戶等同於寺院的奴僕或雇工,而是通過對不同史料的比對,揭示瞭寺戶的復雜構成及其在寺院經濟中的多重身份與功能。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紮實的史料基礎、嚴謹的邏輯推理以及對曆史問題的深刻洞察。
評分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這本書初讀可能會感到有些晦澀,但一旦沉浸其中,便會被其深刻的內涵所吸引。它所描繪的唐五代敦煌寺院經濟,不僅僅是關於佛教寺廟的財務報告,更是一幅展現當時社會經濟生活全貌的畫捲。書中描寫的寺院不僅是宗教活動的中心,更是重要的經濟實體,它們參與生産、流通、甚至金融活動,對當時的社會發展起到瞭不可忽視的作用。我特彆對書中關於寺院如何利用其宗教影響力來吸引捐贈、招募勞動力,以及如何與地方政治勢力相互勾結、獲取特權的部分感到震撼。這種經濟與宗教、政治的緊密結閤,在現代社會看來或許難以想象,但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卻是寺院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這本書讓我對“寺戶”這一群體有瞭全新的認識,他們並非簡單的信徒,而是參與到寺院經濟運轉中的重要一環,他們的生活與寺院的興衰息息相關。
評分這本書是一次對曆史深度的挖掘,它以敦煌為窗口,展現瞭唐五代時期一個獨特而重要的經濟現象——寺院經濟。作者並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到寺院經濟的肌理之中,通過對大量一手史料的細緻解讀,揭示瞭寺院如何從一個宗教機構,逐漸演變為一個龐大的經濟綜閤體。書中對寺院的土地製度、勞動組織、財富分配、以及與外界的經濟聯係等方麵的闡述,既有宏觀的理論框架,又不乏微觀的案例分析。例如,作者通過對不同寺院經濟活動案例的比較,展現瞭寺院經濟在不同地域、不同時期可能存在的差異,以及其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相對學術化,但其嚴謹的論證和豐富的史料足以吸引對中國古代史、經濟史、以及佛教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它提供瞭一個理解當時社會經濟結構和發展邏輯的全新視角。
評分讀完此書,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繁華而又動蕩的時代,親眼目睹瞭敦煌寺院經濟的勃勃生機。書中對於寺院如何通過土地捐贈、購買、租賃等方式聚斂財富,如何組織僧侶與民戶進行生産,以及寺院在商品流通中的角色,都描繪得繪聲繪色。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莊園經濟”的部分,作者詳細闡述瞭寺院如何像世俗地主一樣經營土地,種植糧食、蔬菜,養殖牲畜,甚至經營手工業,生産的商品不僅滿足自身需求,還進入市場進行交換,為寺院帶來瞭可觀的收入。此外,書中關於寺院與當地政府、士族、商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也做瞭深入的探討,揭示瞭寺院在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雖然有些專業術語和史料解讀需要細細揣摩,但整體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立體、生動的敦煌寺院經濟圖景,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和經濟運作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一本曆史學著作,講述瞭唐五代時期敦煌地區的寺院經濟製度,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佛教史、敦煌學的重要參考。作者在史料發掘與梳理方麵下瞭很大功夫,引用瞭大量敦煌文書,對其進行細緻的考證與解讀。書中不僅描繪瞭寺院的土地占有、生産經營、人員組織等方麵的具體情況,還深入分析瞭寺院在當地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比如,對於寺院如何參與農耕、手工業生産,如何組織僧侶、雇工進行勞動,以及寺院産品的流通與分配等問題,都有詳盡的論述。同時,作者還探討瞭唐五代時期中央政府對寺院經濟的政策,以及地方勢力對寺院的影響,揭示瞭寺院經濟製度演變的復雜性。書中對敦煌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文化背景與寺院經濟之間的相互關係也進行瞭闡釋,為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現象提供瞭更廣闊的視野。對於關注中國古代經濟史、特彆是佛教經濟史的研究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研究資料。
評分薑亮夫先生此書開敦煌學與寺院製度相結閤的典範之作,也是開山之作。
評分參考書籍,買來備用。
評分好
評分對這塊不是很瞭解,但是衝著薑先生的大名,買來好好讀讀吧
評分薑伯勤先生敦煌學研究的扛鼎之作,不可不讀
評分這套書挺好的,重印瞭不少好書。。。
評分看到不買的話,就有點想不通瞭。
評分薑伯勤,1938年12月生,中山大學曆史學係教授。研究生時期曾師從隋唐史、西北史地大傢岑伸勉師與社會史、婚姻史專傢董傢遵師。在學術上有緣受到著名史學大傢唐長孺先生、周一良先生的栽培,又受到中山大學曆史學係陳寅恪先生、劉節先生等碩學的長年影響。主要著作有:《唐五代敦煌寺戶製度》、《敦煌社會文書導論》、《敦煌吐魯番文書與絲綢之路》、《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石濂大汕與澳門禪史》、《中國祆教藝術史研究》等。曾擔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曆史學組第三、四屆成員,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唐五代敦煌寺戶製度(增訂版)》以敦煌文書為核心史料,結閤佛教內律與世俗法典的相關規定,並廣涉相關傳世文獻,在運用中國傳統的曆史學方法的基礎上,以馬剋思關於經濟史的理論為指導,藉鑒研究英國莊園史的權威柯斯明斯基利用《末日審判書》、《百戶區捲檔》研究十三世紀英國土地製度的經驗,探討瞭敦煌寺戶製度的曆史前提,考證瞭吐蕃管轄時期的敦煌寺戶製,深究瞭歸義軍時期寺戶製的沒落。《唐五代敦煌寺戶製度(增訂版)》通過對唐五代敦煌寺戶製度的研究,一方麵試圖探究中國三世紀以後的“部麯佃客製”的蘊奧,另一方麵藉此窺見唐宋之際生産力發展下封建社會經濟結構階段性變更的曆史趨勢。
評分正品正品正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