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学(第3版)

地籍测量学(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詹长根,唐祥云,刘丽 编
图书标签:
  • 地籍测量
  • 测量学
  •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 土地管理
  • 国土资源
  • 测量工程
  • 工程测量
  • 地图学
  • 空间数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083172
版次:3
商品编码:1040906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2
字数:38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全书共13章,阐述了地籍与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详细介绍了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土地等级调查和房屋调查等)、籍测绘(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测量、地籍图测绘、土地面积测算、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土地分割测量和土地勘测等)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数字测量、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书后附有课间实验指导书和集中实习指导书以供教学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籍与地籍测量
一、地籍
二、地籍测量
三、地籍调查
第二节 地籍和地籍测量的历史
一、地籍发展综述
二、地籍测量发展综述
三、我国地籍与地籍测量的发展
第三节 地籍测量学
一、地籍测量学的研究对象
二、地籍测量学的学科性质
三、地籍测量学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章 土地权属调查
第一节 土地权属
一、土地权属的含义
二、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
三、土地权属的确认
第二节 土地划分与编号
一、土地划分
二、地块、宗地与界址
三、土地编号
第三节 土地权属调查
一、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
二、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
三、土地权属状况调查
四、土地权属界址调查
五、土地权属界址的审核与调处
六、宗地草图的绘制
附录一 地籍调查表样式

第三章 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一、土地分类体系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的内容
三、调查的原则
四、调查的程序
五、准备工作
六、外业工作
七、内业工作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第四节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一、传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含义
三、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
四、几个关键问题
五、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缺点
附录二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国家标准)
附录三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附录四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第四章 土地等级调查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土地的质量与性状
二、土地等级评价
第二节 土地性状调查。
一、土地自然属性调查
二、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调查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二、农用地分等定级概述
第四节 土地税收情况调查
一、税收与土地税
二、土地税的依据与功能
三、我国现行的土地税收
第五章 房屋调查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第七章 界址测量
第八章 地籍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土地面积测算
第十章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第十一章 数学地籍测量
第十二章 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籍测量
第十三章 土地勘测技术与方法
课后实验指导书
集中实习指导书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现代工程制图与设计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以及相关工科专业学生的综合性教材,旨在系统地介绍现代工程制图的原理、规范与实践技能,并深入探讨设计思维在工程实现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全书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的绘图工具认知到复杂的空间结构表达,再到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应用,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全面的工程图学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工程制图基础与规范体系 本部分首先从工程图学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地位与功能。重点讲解了国家现行的工程图学标准体系,包括制图国家标准(GB)的最新要求,确保读者掌握准确、规范的表达方式。 绘图工具与材料的演变: 详细介绍了传统手绘工具的使用技巧,并过渡到现代数字绘图环境的设置。探讨了不同图纸介质对信息传递的影响。 点的投影与基本几何形体的表达: 深入解析正投影原理,特别是三视图的形成规律。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清晰展示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强调视图选择的逻辑性与经济性。 视图的种类与绘制: 系统讲解了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的相互关系,并对局部视图、断面图(包括旋转断面、移出断面)、大样图等特殊视图的绘制规范进行了细致的说明。特别强调了剖面线的绘制要求和在复杂结构中表达内部结构的有效性。 轴测投影与透视图: 介绍了平面图以外的空间想象工具——轴测投影。详细阐述了等角、二角、三角投影的几何特性,以及如何通过轴测图直观展示设计方案的三维形态。 第二部分:尺寸、公差与配合的精确控制 本部分是连接设计意图与制造实现的关键桥梁。对工程图中至关重要的尺寸标注、几何特征公差(GD&T)以及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尺寸标注的原理与方法: 严格遵循最新标准,讲解了尺寸链的建立、尺寸基准的选择原则,以及数字、符号的规范书写。强调了尺寸的完整性、唯一性和有效性。 标准公差与配合系统: 深入解析ISO/GB公差与配合标准。系统介绍了孔、轴的尺寸偏差、标准公差带的确定,以及各种配合类型(如过渡配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对零件功能的影响。通过大量的装配图实例,说明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这些概念。 几何尺寸与公差(GD&T): 这是现代精密制造的基础。本书以清晰的图例和符号解析,详细讲解了位置度、形状度、轮廓度、跳动度等十四种几何公差要素,以及它们在基准选择和实际检测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基于功能要求的特征尺寸控制策略。 第三部分:装配图与零件图的深度解读 本部分侧重于将零、部件的个体信息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并学习如何规范地表达制造要求。 零件图的编制: 讲解如何从装配图或三维模型中提炼出单个零件的必要信息,包括材料、表面粗糙度、热处理要求以及必要的工艺性说明。强调了工艺性与经济性的平衡。 装配图的表达与阅读: 系统介绍各种装配图的表示方法,如分离体图、装配示意图等。重点讲解爆炸图的绘制技巧,以及如何清晰地标注紧固件、连接件的类型和数量。对装配关系、拆卸顺序的图示要求做了详细说明。 零部件的标准化表达: 涵盖了螺纹、键、销、齿轮、弹簧等标准件在图纸上的规范画法与标注方法,确保读者能准确识别和应用标准元件。 第四部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应用实践 本部分紧跟时代发展,将传统的制图理论与现代数字化工具相结合。 CAD软件基础操作与界面环境: 以主流的工程制图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或同等级别软件)为例,介绍其基本操作界面、文件管理、坐标系设定等入门知识。 二维绘图的效率提升: 讲解利用图层管理、块参照、布局空间等高级功能来提高二维图纸的绘制效率和规范性。 三维建模与工程图的自动生成: 介绍参数化三维建模的基本流程,并重点演示如何利用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二维工程图、爆炸图以及明细表,体现数字化工作流的优势。 本书特色 1. 规范性与时效性: 全书严格遵循最新的国家和国际制图标准,内容的时效性强。 2.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每一章节均配有大量的工程实例解析,图例丰富,便于读者理解抽象的几何关系。 3. 强调设计思维: 不仅仅是“如何画图”,更注重“为何这样画”,引导学生建立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思维模式。 4. 面向多专业: 基础知识扎实,可作为土木、机械、材料、制造等多个工科专业的通用制图入门教材或参考书。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熟练掌握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技能,理解工程信息传递的严谨性,并为后续的专业设计、分析和制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名对城市规划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充满好奇的学习者的角度来看,我对这本书抱有极大的兴趣。在我看来,地籍测量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绘制土地边界,它更是构建城市空间秩序的基石。我特别关注这本书能否深入阐述地籍测量如何与现代GIS技术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如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例如,通过精确的地籍数据,城市管理者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公共设施布局,甚至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新型测量技术的介绍,比如无人机测量、激光扫描测量在城市地籍更新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提高效率和精度。此外,我也对地籍信息如何被整合到GIS平台中,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空间数据库感到好奇。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GIS项目案例,展示地籍数据如何支持城市规划决策、土地资产管理、不动产估价等领域,那就非常有价值了。能够理解地籍测量学如何为构建智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是我阅读这本书的强大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但却透露出一种严谨的气息,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不动产的权属来源、登记和管理的历史演变很感兴趣,地籍测量学作为其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和方法演进自然是我的关注重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地籍测量学的起源,从古代土地划分的朴素方法,到近代测量技术的萌芽,再到现代精密的仪器和算法的应用。特别是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地籍图,它们不仅是测量学的成果,更是社会变迁的见证。我期待书中能有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下,地籍测量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如如何确权、如何分割、如何解决土地纠纷等。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了解到地籍测量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它如何支撑着不动产交易、土地规划、城市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如果书中能探讨一些经典的地籍测量案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遇到的挑战,那就更加令人振奋了。

评分

作为一名对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理解土地勘测与规划的专业视角。在我看来,精确的地籍测量是任何一项工程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工程项目中的具体应用,从初期的选址勘察,到施工过程中的放样、监测,再到项目竣工后的验收。例如,了解如何利用地籍数据来评估地块的地质条件、地形特征,从而为桥梁、道路、建筑等项目的安全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信息。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如水利工程、交通枢纽、大型建筑群)对地籍测量的特殊要求,以及如何运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来应对这些挑战。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展示地籍测量如何帮助解决施工中的难题,例如地下管线探测、边坡稳定性监测、沉降观测等,那将极大地满足我的好奇心。理解地籍测量如何确保工程的精度和质量,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对这本书的期望。

评分

对于一名长期关注房地产市场动态的投资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土地价值评估和市场分析的潜在洞察。我明白,房地产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土地的权属状况,而这些信息的准确性,离不开地籍测量学的基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地籍信息如何影响房地产的价值评估,例如,详细的地籍图可以反映土地的形状、大小、坡度以及周边的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影响地段价值的重要因素。我期待书中能探讨地籍数据在房地产投资分析中的作用,比如如何通过地籍信息来识别有潜力的开发区域,或者评估现有房地产的潜在风险。此外,我也对地籍测量在解决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土地界定纠纷,以及在保障交易透明度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感到好奇。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地籍信息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比如如何通过明确的土地权属来吸引投资,或者如何通过精确的地籍数据来规范市场行为的案例,那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理解地籍测量学如何为房地产市场的公平与繁荣奠定基础,是我阅读这本书的初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法律和产权制度的研究者,我将这本书视为理解土地权利根源的重要工具。在我看来,地籍测量学与产权的确立和保护紧密相连,它为法律框架下的土地交易、继承和抵押提供了最直接的空间依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地籍测量在确定和公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其他物权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书中如果能探讨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建立和完善地籍制度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到土地市场的运作和产权纠纷的解决,那将非常有启发性。例如,了解不同国家如何处理历史遗留的土地产权问题,以及地籍测量在其中的作用,会非常有意义。此外,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地籍测量在保障交易安全、防止“一地多卖”以及简化不动产登记程序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土地法与地籍测量学交叉领域的讨论,比如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如何与法律上的产权边界界定相呼应,以及如何通过地籍信息解决日益复杂的土地权属争议,我将感到非常满意。

评分

很好

评分

挺好看的,正品行货还是挺好的。

评分

复习资料

评分

挺好看的,正品行货还是挺好的。

评分

是正版,很不错。。。。。。。。

评分

评分

内容更新不够快。很多史能借鉴

评分

可以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