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失落的圆明园(英汉对照)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英汉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荣祖 著,钟志恒 译
图书标签:
  • 圆明园
  • 历史
  • 文化
  • 英汉对照
  • 北京
  • 清朝
  • 园林
  • 文物
  • 中国历史
  • 失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01552
版次:1
商品编码:10410800
品牌:外研社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外研社文集:博雅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9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南疆痛史话从头,碧海鲸波震九州。漫道圆明劫后火,且凭记忆写琼楼。”字里行间重现这座业已消逝的宫苑,意在还原一幕荣辱交织的历史。本书从宏观上呈现圆明园布局、扩建、焚毁、修复的漫长变迁,亦于细节处勾勒园林建筑、生活起居与日常运行的点滴,回溯“万园之园”曾经的苦难与辉煌。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座圆明园。圆明园的冲天大火永无止息地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唤起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愫,由此而生的伤悼、自省、图强等话题也一直未曾消歇。且让我们随汪荣祖先生的如椽大笔,去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作者简介

汪荣祖(Youn9—tsu Wong),原籍徽州,生于上海,长于台湾,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历任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澳洲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以及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现任台湾“中央大学”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咨询总会委员、纽约PeterLan9出版社“中国近代史丛书”主编、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荣誉教授。著有《史家陈寅恪传》、《康章合论》、《史传通说》、《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成同光时代》、《学林漫步》、《诗情史意》、《史学九章》、Searchfor Modern Nationalism:Zhang Binglinand Revolutionary China(Oxford)、BeyondConfucian China(Routledge)等专著十余种。

目录

双语版新序
简体中文版弁言
繁体中文版引言
英文版自序
导论
第一部分 建筑
壹 缘始
帝王宫苑的兴起
园林艺术的成熟
园林艺术最伟大的综合体
贰 圆明园的布局
圆明园本园的景观结构
环福海景色
叁 圆明园的扩充
长春园的兴建
中国的凡尔赛宫
更多的扩建
绮春园的一瞥
第二部分 历史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建筑
壹 缘始
帝王宫苑的兴起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帝王宫苑。中国的统治者跟全世界的帝王一样,都喜欢享乐,他们运用丰富的资源,在正式的宫殿内外为自己建造华丽的庭园和壮观的园林。中国早期的帝王官苑跟国家的形成几乎是同步出现,早在半传说时期的夏朝(公元前20337一前15627),君王桀就曾经建造十分奢侈的玉台供自己享乐。9根据商朝(公元前l5627一前l0667)遗址挖掘到的甲骨文,证明了给君王享乐的狩猎场曾经存在。商王拥有不同的享乐场所,地点都坐落于王城里或附近的地方。从商朝到秦帝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期间,中国君王通常在远离王室宫殿的地方,寻找引人入胜的空间,以求欣赏景物之美,并建造提供休憩和暂住的苑囿。10大部分苑囿是由高台、花圃、鱼池、鸟笼、兽栏和舒适房会组成,许多设置逐渐转化成乡间别墅,被称为“离宫别院”。这种享乐场所的其他名称还包括灵台、灵沼和灵囿,这些名词都出现在《诗经》里,指的是周王的宫苑:”
秦始皇(在位期间公元前221一前210)征服中原期间,曾依照被他灭掉的六国宫殿样式,建造美轮美奂的宫殿。最后他在渭河沿岸所盖的宫殿数量绝不少于300座;当中最宏伟壮观的宫苑就是上林苑。它位于渭水南岸,距离帝国首都成阳大约5英里,面向渭河。上林苑是由高台、池沼、苑囿、林地以及传说中的阿房宫所组成。l2根据清代学者的研究,阿房宫是非常庞大的宫殿群,看过去就像一座“城”,这座显赫的上林苑被接下来的汉朝继续扩建。
到了汉朝,许多苑囿都转化成宫苑,由园地、宫殿、庙宇、池塘和湖泽组成。公元前l04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公元前l40-前87)又盖了12座富丽堂皇的宫苑供自己享乐,其中最宏伟壮丽的是建章宫。
《古今文脉:中外历史文化经典撷英》 一部横跨千年,连接东西的宏大叙事 内容提要: 《古今文脉:中外历史文化经典撷英》并非聚焦于某一时期的特定事件或单一文化遗产的探索,而是一部旨在勾勒人类文明宏观图景的通识性读本。本书精选了自古代文明曙光至近现代转折期,散见于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历史文献、哲学思辨、文学杰作及艺术理论,以一种宏大而精微的视角,展现不同文明在面对共同的人类命题时所产生的独特回应与深刻洞见。 本书分为“文明的摇篮与基石”、“帝国的兴衰与哲学思辨”、“思想的碰撞与文艺复兴”、“全球化序曲与现代性初探”四大板块,共计五十余篇精要选读与深度解析。其核心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多维度的历史坐标系,理解文化间的传承、影响与差异,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人类文明的复杂性和连续性。 --- 第一部分:文明的摇篮与基石 本部分追溯了人类最早的秩序构建与知识积累。我们深入探讨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泥板上记录的早期法典,如《汉谟拉比法典》中体现的早期社会契约精神;分析了古埃及象形文字背后的宇宙观与来世信仰,侧重于其神权政治的结构性基础。 重点章节还详细考察了古印度河流域的城市规划智慧,以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经》中对“真理”(Ṛta)的探寻,这是东方宗教哲学的源头之一。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叙事中,本书并未着眼于具体的建筑遗址,而是聚焦于奠定其文化基因的文本:《易经》中的阴阳互动哲学,以及甲骨文所揭示的早期祖先崇拜与天人感应的萌芽。通过对比这些早期文明的文字、信仰与法律结构,读者将领略到,尽管地理环境迥异,但人类对于“秩序”与“永恒”的渴望是相通的。 第二部分:帝国的兴衰与哲学思辨 这一板块将视角投向了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古典帝国时代,重点在于这些帝国如何通过意识形态和理性思辨来巩固统治和解释世界。 在古希腊,我们不仅梳理了雅典民主制的实践困境,更深入剖析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特别是柏拉图“理念论”对西方形而上学思维的奠基作用。这些哲学思辨是理解西方政治理论和科学精神的基石。 对于罗马帝国,本书关注的不是其军事扩张,而是其法律体系(如《十二表法》的演变)和斯多葛学派的伦理思想,后者如何在广袤的疆域内维持了精英阶层的道德自律。 东方部分,我们侧重分析了孔子与老庄的思想体系,将儒家的“仁”与“礼”视为中国社会结构稳定的内在驱动力,并将道家的“无为而治”置于与西方理性主义相对照的位置。同时,本书也简要介绍了释迦牟尼的教义在印度次大陆的传播及其对个体解脱的关注。 第三部分:思想的碰撞与文艺复兴 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并非思想的真空。本部分探讨了不同文明在宗教框架下如何保存和发展知识。我们审视了伊斯兰黄金时代,特别是巴格达的“智慧宫”如何汇集、翻译并超越了古希腊的科学成就,特别是在代数学、光学和医学领域的突破。 随后,叙事转向欧洲中世纪晚期,重点描述了经院哲学的努力,即试图调和信仰与理性,这一过程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埋下了伏笔。 文艺复兴部分,本书选取了佛罗伦萨的人文主义先驱者的著作,着重分析了他们对古典文化的重新发掘,这种“人”的价值的回归如何催生了崭新的艺术观和对人类潜能的信心。我们通过解析达·芬奇的笔记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观察,展现了从神本到人本转变的内在逻辑。 第四部分:全球化序曲与现代性初探 最后一部分着眼于近代早期的剧变,这些剧变最终塑造了我们今日所处的现代世界格局。我们探讨了地理大发现背后的经济驱动力、航海技术革新,以及这种互动如何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物种、疾病和财富的巨大转移,并催生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在思想史上,本书对比了启蒙运动在英法德地区的不同表现:洛克的自由政体理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其对激进变革的影响,以及康德对人类自主性的终极哲学辩护。这些思想不仅构成了现代政治的蓝图,也为后世的社会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 本书以对工业革命初期社会结构变化的描述作结,强调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飞跃与由此引发的社会阶层对立、城市化挑战等“现代性”的初生问题。 结语: 《古今文脉:中外历史文化经典撷英》力求提供一个无国界的知识视野,它不歌颂任何单一的辉煌,而是致力于揭示人类文明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所展现出的普遍的创造力、永恒的困惑和多元的智慧。通过对这些经典片段的梳理,读者得以跳脱出自身的文化局限,以更具穿透力的眼光审视人类共同的历史进程。本书是一次深邃的心灵漫游,一次跨越时空的智识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那个时期的书籍,但总感觉总是在外围打转,缺乏一种深入骨髓的代入感。这本书从书名散发出的那种探索的意味,让我隐约觉得,它可能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我注意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似乎非常流畅自然,即使是涉及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地理描述,也能写得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读起来毫无晦涩之感。这种将学术深度与文学美感完美融合的能力,是相当难得的。我非常期待能够领略作者如何描绘那些宏伟的建筑群落,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美学价值,更希望了解它们在那个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文化意义和象征价值。如果能把历史的“温度”也传递出来,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上升到了精神共鸣的高度。

评分

从装帧的质感来看,这本书的出版方显然是投入了极大的心血,这不仅仅是商业运作,更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内页纸张的选择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使得中英对照的文字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没有出现那种常见的“为对译而对译”的生硬感。我倾向于相信,译者在处理历史词汇和文化专有名词时,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力求在准确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一本优秀的双语对照读物,其难度远超单语作品,因为它必须同时满足两种语言读者的期待,既要服务于母语读者,又要让外语学习者感到亲切。这本书从外在的表现就透露出一种专业和审慎,让人对内在的内容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和期待,这在同类出版物中是相当少见的精品。

评分

坦白说,我对历史题材的阅读往往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生怕遇到那种为了博人眼球而夸大其词的描述。然而,这本书的整体基调给我的感觉是沉静且富有力量的,它似乎没有被太多外在的情绪所裹挟,而是专注于挖掘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细节的真实性。我感觉作者可能采取了一种“考古式”的写作手法,试图从碎片化的信息中重构一个完整的历史图景。这种尊重历史本身的姿态,是我最欣赏的。阅读这样的作品,就像是进行一次对时间隧道的探险,你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但你知道你正走在一条通往真相的、铺满荆棘却又充满光明的道路上。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个全新的、更立体、更具深度的理解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抓人眼球,那种略带沧桑感的排版和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充满故事的年代。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的部分,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间流露出的那种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敬畏。尤其是一些配图的选用,质感极佳,似乎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我注意到排版上中英对照的设计非常贴心,对于我这种想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又对这段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座搭建在文字与图片之间的桥梁,引导着我们去探索那段尘封的记忆。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踏上这段跨越时空的旅程,去感受和理解那些宏大叙事背后,所蕴含的细腻情感与历史厚重感。这本书的装帧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让人迫不及待想沉浸其中。

评分

这本书的开篇就给我一种极其严谨和扎实的学术气息,从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和史料的标注来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通俗读物,而是经过了大量案头工作和实地考察的结晶。这种对细节的苛求,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对内容的可靠性有了极大的信心。我特别喜欢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它不像有些历史作品那样矫揉造作,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客观视角,去还原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片段。这种克制而有力的叙述方式,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探究欲。我猜想,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一定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孤独的求索之路,这份对真相的执着,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文字的肌理之中,让人读来肃然起敬。它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邀请我们一同参与到对历史的审视之中。

评分

事实上,书中的故事诡异地冷静。枝里子、朋美、大西夫人三人之间并无瓜葛,直人在三者面前扮演的也是截然不同的三种角色。普通温馨的恋人,父亲的代理人,完美的情人。这同一个男人“周旋”在若干女子之间,扮演相同的角色(求猎艳和单纯性欲的满足)是完全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直人十分清醒,虽然他常常醉,可是他却认真甚至是尽职尽责地扮演每一个角色。

评分

跟梁思成先生的作品打包销售的,我不是特别了解内容

评分

很不错啊,速度也快,书也很好,没有污损,好评!!

评分

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觉得主人公必然是崩坏得不行,舔着一颗欲壑难填千疮百孔的心,喃喃着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啊……

评分

事实上,书中的故事诡异地冷静。枝里子、朋美、大西夫人三人之间并无瓜葛,直人在三者面前扮演的也是截然不同的三种角色。普通温馨的恋人,父亲的代理人,完美的情人。这同一个男人“周旋”在若干女子之间,扮演相同的角色(求猎艳和单纯性欲的满足)是完全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直人十分清醒,虽然他常常醉,可是他却认真甚至是尽职尽责地扮演每一个角色。

评分

汪荣祖(Youn9—tsu Wong),原籍徽州,生于上海,长于台湾,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历任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澳洲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以及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现任台湾“中央大学”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咨询总会委员、纽约PeterLan9出版社“中国近代史丛书”主编、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荣誉教授。著有《史家陈寅恪传》、《康章合论》、《史传通说》、《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成同光时代》、《学林漫步》、《诗情史意》、《史学九章》、Searchfor Modern Nationalism:Zhang Binglinand Revolutionary China(Oxford)、BeyondConfucian China(Routledge)等专著十余种。汪荣祖(Youn9—tsu Wong),原籍徽州,生于上海,长于台湾,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历任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澳洲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以及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现任台湾“中央大学”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咨询总会委员、纽约PeterLan9出版社“中国近代史丛书”主编、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荣誉教授。著有《史家陈寅恪传》、《康章合论》、《史传通说》、《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成同光时代》、《学林漫步》、《诗情史意》、《史学九章》、Searchfor Modern Nationalism:Zhang Binglinand Revolutionary China(Oxford)、BeyondConfucian China(Routledge)等专著十余种。

评分

作为基本知识的、作为专业知识的基本书籍,必读之书!

评分

朋友推荐的书,不错。快递很给力

评分

书京东保护的非常好 比其他电商好 送上门很方便 客服也灵活 售后有保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