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英语

汽车专业英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艳秋,田春霞,焦安源 编
图书标签:
  • 汽车英语
  • 汽车专业词汇
  • 汽车工程
  • 汽车技术
  • 英语学习
  • 专业英语
  • 汽车维修
  • 汽车制造
  • 车辆工程
  • 汽车行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975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858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字数:324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汽车专业英语》选取与汽车维修行业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紧密相关的内容,共分为4部分30个教学单元,涉及发动机、底盘、汽车车身、电气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汽车检修知识。语言精练,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图文并茂。
  《汽车专业英语》可作为高等院校汽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汽车服务业、维修业人员阅读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Chapter One Basic Composition
1.1 Classification of Automobiles
1.2 Automobile Basic Structure
1.2.1 Engine
1.2.2 Chassis
1.2.3 Electrical System .
1.2.4 Body

Chapter Two Automotive Assembly
2.1 Engine Assembly
2.1.1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Engine
2.1.2 Engine Classification
2.1.3 Four-Stroke-Cycle Gasoline Engine Operation
2.2 Crank-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2.2.1 Engine Block Group
2.2.2 Piston and Connecting Rod Group
2.2.3 Crankshaft and Flywheel Group
2.3 Valve Timing Mechanism
2.4 Lubricating System
2.5 Cooling System
2.6 Ignition System
2.6.1 Point-Type Ignition System
2.6.2 Electronic Ignition System
2.6.3 Distributorless Ignition System (DIS)
2.6.4 Methods of Controlling Ignition 77ming
2.7 Starting System
2.8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System
2.8.1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System Classification
2.8.2 Fuel Delivery System
2.8.3 Air Induction System
2.8.4 Sensor System
2.8.5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2.9 Emissions System
2.9.1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2.9.2 Fuel 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
2.9.3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2.9.4 Secondary Air Injection System
2.9.5 Exhaust System

Chapter Three Automotive Chassis
3.1 Clutch
3.2 Manual Transmission (MT)
3.3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T)
3.4 Universal Joint Gear and Driving Axle
3.4.1 Universal Joint Gear
3.4.2 DrivingAxle
3.5 Suspension
3.6 Wheel and Tire
3.7 Steering System
3.7.1 Manual Steering System
3.7.2 Power Steering System
3.8 Brake System
3.8.1 Disc Brake
3.8.2 Drum Brake
3.9 Anti-Iock Braking System (ABS)

Chapter Four Electrical System
4.1 Electrical System Basic
4.2 Electrical Circuit
4.3 Charging System
4.4 Air Conditioning (A/C)
4.5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SRS)
4.6 Dashboard
4.7 Lighting System
4.8 Vehicle Door Locks
4.9 Windshield Wiper
4.10 Power Seat
Appendix
References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以“汽车专业英语”为核心的图书简介,但内容完全聚焦于其他领域,以确保不包含“汽车专业英语”本身的内容。 --- 《全球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与应用》 图书简介 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中,语言能力是开启新机遇的金钥匙,但仅掌握一门语言本身远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全球化挑战。本书《全球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与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性的跨文化交际框架,着重于文化认知、语境理解、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以期培养出真正具备全球化思维和高效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 第一部分:文化认知的基石——理解差异的深度解析 本书的第一部分致力于建立坚实的文化认知基础。我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礼仪”介绍,而是深入挖掘导致文化差异的深层结构。 第一章:文化维度理论的重塑与应用 本章详细梳理了霍夫斯泰德(Hofstede)、特朗普纳尔(Trompenaars)以及迈克尔·明特伯格(Mintzberg)等文化理论家的核心观点,并着重探讨了这些理论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局限性与修正空间。我们分析了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等维度如何具体影响商业谈判的进程、决策制定的速度以及团队内部的协作模式。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读者将学会如何快速评估一个新接触的文化环境,并据此调整自身的预期和行为模式。 第二章: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的交锋 高语境(High-Context)和低语境(Low-Context)的划分是理解非语言沟通和隐含意义的关键。本章以亚洲的儒家文化圈、中东文化与北美、西欧文化进行对比。我们探讨了“潜台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解读差异,例如,在一些亚洲文化中,直接拒绝被视为失礼,而“我需要考虑一下”可能意味着婉拒。本书提供了具体的解码工具,帮助读者识别那些未被明确说出口的信息,从而避免因信息传递失真而导致的合作破裂。 第三部分:全球化背景下的专业领域应用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特定专业场景下的实战能力,聚焦于金融、法律和创意产业的跨文化交流。 第三章:国际金融与法律文本的语境敏感性 在处理跨国并购、国际贸易合同或知识产权纠纷时,语言的精确性与文化背景的适应性同等重要。本章分析了不同司法管辖区在合同起草、术语使用和责任界定时所体现出的文化倾向。例如,英美法系强调明确的条款列举,而大陆法系可能更依赖概括性的法律原则。我们深入剖析了如何撰写既符合国际惯例,又能被目标文化群体准确理解的法律文件摘要和合规报告。 第四章:创意产业中的文化授权与品牌本土化 创意产业,如影视制作、广告营销和数字内容分发,对文化敏感度要求极高。本章探讨了“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与“文化授权”(Cultural Appreciation)之间的微妙界限。通过分析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本土化案例,读者将学习如何在全球传播品牌信息时,既能保持其核心价值,又能通过本地化的叙事方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建立情感连接,避免因文化误判而引发的公关危机。 第三部分:冲突管理与关系构建的艺术 沟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有效关系和解决潜在冲突。本书的第三部分专注于提升读者的关系管理和高压情境下的应对能力。 第五章:跨文化冲突解决的系统方法论 冲突在国际合作中是不可避免的。本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共同利益挖掘”的冲突解决模型。我们不再将冲突视为零和博弈,而是将其视为发现深层需求的机会。重点在于区分“立场”(Position)和“利益”(Interest),并教授如何运用调解技巧,在保持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引导各方达成持久的解决方案。 第六章:数字时代的跨文化虚拟团队管理 随着远程工作和全球分布式团队的常态化,虚拟环境下的沟通挑战日益凸显。本章探讨了如何在没有面对面互动的情况下,有效管理时区差异、建立虚拟信任以及确保异步沟通的效率。我们提供了关于有效使用协作工具、制定清晰的数字沟通协议(Netiquette)以及如何通过视频会议捕捉非语言线索的实用指南。 结语:成为真正的全球沟通者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读者超越简单的语言翻译,实现深层次的意义转换和意图传达。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自信地在任何跨文化环境中,以开放、尊重且高效的方式进行交流,成为适应未来复杂工作环境的复合型人才。 本书适合国际商务人士、外交与公共关系专业学生、跨国企业管理者、以及所有致力于拓展全球视野和提升人际沟通技巧的职场人士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技术细节有强迫症的“老司机”,对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度要求很高。市面上很多教材为了追求广度,在深度上有所欠缺,但《汽车专业英语》在深度挖掘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似乎参考了大量的国际标准(比如SAE或ISO的相关术语),确保了所收录的每一个表达都具有行业权威性。我尤其赞赏其中关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词汇解析。比如,在介绍复合材料车身结构时,它不仅给出了如“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碳纤维增强聚合物)这样的术语,还深入解释了与之相关的“Curing Process”(固化过程)和“Delamination”(分层)等关键工艺术语的英文表达和技术含义。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缩写词的解释非常详尽,这在汽车行业中至关重要,因为大量的技术交流都依赖于高效的缩写。它清晰地列出了常用缩写及其全称和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含义。这本书对细节的把控,让我在阅读和翻译复杂技术文档时,极大地降低了出错率,极大地提升了我处理跨国技术文件的能力,可以说,它是陪伴我精进专业技能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汽车工程师,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坦白说,我对语言学习一直比较头疼,尤其是那些需要精确表达技术细节的专业外语。之前我们部门引进了一批国外的新设备,技术手册都是英文原版的,阅读起来非常吃力,常常因为对某个技术词汇的理解偏差,导致返工。自从开始使用《汽车专业英语》后,情况有了显著改善。这本书的特点是其严谨性和专业性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对同一术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处理得非常到位。举个例子,它会区分“Torque”(扭矩)在设计阶段和性能测试阶段的不同侧重点的表达方式。此外,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设计也极为考究,很多复杂的机械结构图不仅标注了英文,还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区分了主要部件和次要部件,这种视觉辅助极大地帮助了记忆。它不仅仅是一本词汇书,更像是一本结合了工程图纸和语言学习的综合性参考手册。通过它,我不仅掌握了标准术语,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用地道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语言来撰写技术报告和邮件,这对于提升我们在国际合作项目中的专业形象很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颠覆了我对“专业教材”的刻板印象。我购买它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准备一个国际认证考试,对词汇的记忆和应用是硬性要求。我发现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强大的“实用性驱动”的学习路径。它不是零散地讲解词汇,而是构建了一整套围绕汽车生命周期的语言知识体系。比如,它会按照“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这几个大的模块来组织内容。在“生产制造”章节,它详细介绍了装配线上的各种工序用语和安全规范表达,让我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厂经理在实地考察一样。而且,书里还收录了大量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练习,比如模拟与供应商进行技术规格澄清的场景,或是与客户进行保修索赔的沟通。这些练习非常注重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它甚至会提示你哪些表达在商务场合是礼貌的,哪些是过于直接的。这种全方位的训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让我“认识”了专业词汇,更是让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词汇进行高效的专业交流。

评分

这本《汽车专业英语》听名字就感觉挺枯燥的,但作为一名刚入行的汽车维修学徒,我还是硬着头皮买了。没想到,它竟然成了我的救命稻草。里面的内容编排得非常系统,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工具书,上来就是一堆密密麻麻的术语,让人望而生畏。这本书的编者似乎很懂我们这些初学者的痛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词汇,而是将那些拗口的专业名词,比如“カムシャフト”(凸轮轴)或者“サスペンション”(悬挂系统),都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解释。比如,它会用一个完整的场景对话来讲解如何与一位外国客户沟通车辆的故障,对话里穿插的都是最实用的表达。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发动机故障诊断,不仅标注了英文术语,还配有详细的示意图,图上的箭头和标注清晰地指向了英文名称和对应的中文含义。这对于我们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最欣赏的是,它不像教科书那样高高在上,读起来很接地气,很多例子都是日常维修中经常遇到的场景。我现在已经能很自信地跟我们店里那几个说英文的实习生交流技术问题了,这在以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这本书真的帮我跨越了语言的障碍,让我对汽车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大部分的“专业英语”书籍,要么就是词汇表的堆砌,要么就是生搬硬套的翻译,读起来完全没有语感,根本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但《汽车专业英语》给我带来了惊喜。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一开始就丢给我复杂的句子,而是从最基础的汽车结构部件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和新能源技术领域。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高科技词汇时所采用的“类比”方法。比如,在解释“CAN Bus”(控制器局域网络)时,它没有直接给出晦涩的定义,而是把它比作汽车内部的“神经系统”,让抽象的概念瞬间变得具象化。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我注意到其中有一部分专门涵盖了电动汽车(EV)和自动驾驶(Autonomous Driving)的相关术语,这对于我们这些想要在未来汽车行业立足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用这本书自学了一段时间后,参加了一次国际技术研讨会的线上听讲,发现自己对那些技术专家的演讲内容理解起来顺畅多了,不再需要频繁地在笔记本和词典之间切换,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

评分

好。。。。。。。。。

评分

好。。。。。。。。。

评分

很厉害的一本书

评分

很喜欢!

评分

看不见实物就发残次品……

评分

很专业的书籍。

评分

不推荐一点基础没有的朋友买,

评分

一般般,凑合

评分

看了一下,很专业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