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设备及系统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代云修,张灿勇 编
图书标签:
  • 汽轮机
  • 蒸汽轮机
  • 电力工程
  • 热力工程
  • 设备工程
  • 系统工程
  • 能源工程
  • 机械工程
  • 工业设备
  • 发电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08337425
版次:1
商品编码:1046904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600MW级火力发电机组丛书
出版时间:200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2
字数:663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是《600Mw级火力发电机组丛书》之一,是以目前我国运行的600MW 汽轮机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编写的。全书共分十一章。第一章阐述了汽轮机的基本概念和600MW汽轮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整体概况;第二章详细介绍了600 MW汽轮机的结构;第三章至第八章详细讨论了与汽轮机有关的设备及系统,如凝汽设备及其系统、汽轮机调节保护及供油系统、氢冷发电机氢油水系统、给水回热加热系统等;第九、十章详细阐述了600MW汽轮机的运行知识;第十一章简要介绍了国内的三大汽轮机制造厂家生产的。1000MW汽轮机设备及系统的情况。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可作为从事600MW及以上火力发电机组汽轮机运行、检修工作的工人、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厂技术、管理干部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编者的话
绪论
第一章 汽轮机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汽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节 汽轮机的分类和型号
第三节 600MW汽轮机概述

第二章 汽轮机本体
第一节 动叶片
第二节 转子
第三节 联轴器
第四节 盘车装置
第五节 汽缸的结构和热膨胀
第六节 喷嘴组及隔板的结构
第七节 汽封
第八节 轴承

第三章 汽轮机的凝汽设备
第一节 凝汽设备的任务及组成
第二节 表面式凝汽器的结构和分类
第三节 凝汽器的热力特性
第四节 6001VlW汽轮机的凝汽器
第五节 抽气器
第六节 凝汽器的运行与监督
第七节 凝汽器的清洗

第四章 汽轮机的调节 系统
第一节 汽轮机调节 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电液调节 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电液调节 系统的主要装置
第四节 汽轮机保护系统
第五节 供油系统
第六节 600MW汽轮机的调节 系统

第五章 发电机氢、油、水系统
第一节 发电机氢气控制系统
第二节 氢冷发电机密封油控制系统
第三节 氢冷发电机冷却水系统运行

第六章 回热加热器和除氧器
第一节 回热加热器
第二节 除氧器

第七章 发电厂热力系统
第一节 原则性热力系统和全面性热力系统
第二节 管道和阀门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主蒸汽系统与再热蒸汽系统
第四节 再热机组的旁路系统
第五节 回热抽汽系统
第六节 回热加热器的疏水与放气系统
第七节 主凝结水系统
第八节 给水管道系统
第九节 辅助蒸汽系统
第十节 给水泵汽轮机的热力系统
第十一节 汽轮机的轴封蒸汽系统
第十二节 锅炉的排污系统及连续排污利用系统
第十三节 发电厂的汽水损失及补充
第十四节 发电厂热力系统一般投停顺序

第八章 水泵及水泵拖动
第一节 水泵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600MW机组的给水泵组
第三节 600MW机组的液力耦合器
第四节 600MW机组的给水泵汽轮机
第五节 600MW机组的凝结水泵组
第六节 循环水泵组

第九章 汽轮机的运行
第一节 汽轮机的热应力、热膨胀和热变形
第二节 汽轮机启动状态的划分
第三节 600MW汽轮机的冷态滑参数启动
第四节 6001VlW汽轮机的热态启动
第五节 汽轮机正常运行
第六节 汽轮机的停机

第十章 汽轮机的几种典型事故处理
第一节 汽轮机正常运行中的维护及重大事故的处理原则
第二节 汽轮机动静部分摩擦、振动及大轴弯曲
第三节 汽轮机水击
第四节 汽轮机叶片损坏与脱落
第五节 调节 、保安及油系统故障
第六节 汽轮发电机轴瓦乌金熔化或损坏
第七节 汽轮机真空下降

第十一章 1000MW汽轮机设备及系统概述
第一节 主要技术规范及技术要求
第二节 汽轮机本体结构
第三节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有关数据表
第四节 汽轮机监视及控制系统简介
第五节 汽轮机的油系统简介
第六节 哈尔滨汽轮机厂1000MW汽轮机介绍
第七节 东方汽轮机厂1000MW汽轮机介绍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现代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 书籍简介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当代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发展趋势、技术应用以及其对社会、文化和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引导建筑师理解和重塑人居环境的理论指南。 第一部分:现代建筑思潮的溯源与演变 本部分追溯了自20世纪初以来,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诞生、壮大与解构过程。我们详尽分析了包豪斯(Bauhaus)的理性主义、国际风格的简洁形式,以及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和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等先驱者的核心思想如何奠定了现代建筑的基石。 随后,本书深入剖析了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我们探讨了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对意义、历史和地方性的回归,以及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如何挑战传统的稳定结构与统一性。通过对这些思潮的辨析,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当代建筑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重点分析了地域主义(Critical Regionalism)的兴起,强调在普适技术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建筑对特定文化和气候的敏感回应。 第二部分:可持续性与生态建筑的整合 在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日益严峻的今天,可持续性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当代建筑设计的核心驱动力。本章构建了一个详尽的生态建筑框架。 能耗分析与被动式设计: 我们详细介绍了从气候学角度出发的被动式设计策略,包括建筑朝向优化、自然采光与通风的深度模拟,以及高效的遮阳系统设计。内容涵盖了如何利用建筑的几何形态和材料特性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机械系统的依赖。 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LCA): 本部分着重于建筑材料的选择。超越传统的强度和美观考量,本书侧重于材料的“隐含能源”(Embodied Energy)、可回收性、本地采购的效益,以及对室内空气质量(IAQ)的影响。探讨了低碳混凝土、竹材、再生金属等新型环保材料的实际应用案例。 零能耗与正能耗建筑: 我们深入研究了如何通过集成先进的能源技术,如光伏一体化(BIPV)、地源热泵系统以及智能楼宇管理系统(BMS),将建筑推向净零能耗甚至能源生产的范畴。案例分析包括北美和欧洲在超低能耗住宅和商业综合体方面的最新实践。 第三部分:数字技术与参数化设计的前沿 信息技术正在根本性地改变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和最终成果的形态。本书提供了对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全面概述。 参数化建模与生成设计: 详细阐述了Grasshopper、Dynamo等可视化编程工具在复杂形态生成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算法驱动的设计过程,以优化结构效率、材料用量和空间布局,从而实现传统手动建模无法企及的精度和复杂性。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深度应用: 本章超越了基础的3D建模,聚焦于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作用,包括:跨专业协同设计、施工模拟(4D)、成本控制(5D),以及运维阶段的数据管理。书中提供了关于实施标准、数据互操作性和LOD(Level of Detail)设定的行业最佳实践。 前沿制造技术: 探讨了3D打印在建筑领域,特别是预制构件和定制化构件制造中的潜力与局限性。分析了机器人建造技术如何提高现场施工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第四部分:社会责任、城市文脉与用户体验 优秀的建筑必然是社会、文化和个体体验的载体。本部分回归人文关怀。 场所精神与文脉敏感性: 探讨了如何通过对历史肌理、地方材料和非物质文化的尊重,在当代设计中重建或激活“场所精神”(Genius Loci)。分析了老建筑的再利用(Adaptive Reuse)策略,强调在保护历史价值的同时植入新的功能和技术。 人本尺度与包容性设计: 深入研究了设计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福祉。内容涵盖了从无障碍设计(Universal Design)到促进社交互动的空间布局。讨论了环境心理学在光照、声学和空间序列设计中的应用,确保建筑既高效又宜居。 公共空间与城市界面: 关注建筑与其周边城市环境的对话。分析了裙房设计、街道立面处理以及混合使用(Mixed-Use)开发模式,以增强城市活力和行人体验。本书强调,单体建筑的成功必须置于更宏大的城市系统之中进行考量。 第五部分:案例研究与未来展望 本书精选了横跨不同地域和功能(文化设施、高密度住宅、创新办公空间)的近三十个全球标杆性建筑案例。每个案例都配有详细的平面图、剖面图、技术节点图和设计理念阐述,旨在展示理论如何转化为可实施的、创新的解决方案。 最后,本书对建筑行业的未来进行了审慎的预测,包括人工智能在设计决策支持中的角色、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的需求,以及建筑师在城市韧性建设中应承担的更积极的角色。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以及在设计、施工和项目管理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它旨在提供一个扎实、全面且面向未来的知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撰写毕业论文的研究生,我迫切需要一本能够提供最新行业动态和可靠数据源的参考书。《汽轮机设备及系统》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苏克洛夫循环或者经典的冲动/反动级设计理论上,还花了不少篇幅讨论了超超临界机组的材料选择挑战,以及目前工业界正在探索的“干式炉膛”对汽轮机进汽参数的潜在影响。这为我的研究方向——高温高压下的金属疲劳问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背景信息和前沿趋势分析。书后的参考文献列表也相当新颖,收录了不少近五年的国际顶级期刊论文,这对于拓展我的研究视野,避免研究方向“落后于时代”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只是记录了已有的知识,更像是一份指向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路线图,对于学术研究人员的价值无法估量。

评分

这本书刚到手,从厚度上看就知道内容很扎实,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翻开目录,里面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尤其是一些关于现代燃气轮机技术和蒸汽轮机效率优化的章节,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在某能源公司实习时,就深切体会到老旧设备改造升级的迫切性,这本书似乎正好能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撑。例如,其中对于叶片气动特性的分析部分,图表非常详尽,结合了最新的CFD模拟结果,看得出来作者在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我特别期待能深入研究一下关于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那一章,我们现场经常遇到转子不平衡的问题,如果能用书里的方法建立更精确的数学模型来进行预警,那对设备的安全运行简直是福音。总体而言,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满意,对于想系统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工程师来说,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偏向工程技术的书籍通常抱有复杂的感情,要么是理论空泛,要么是公式堆砌。但《汽轮机设备及系统》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相当清爽,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复杂公式,而是循序渐进地从热力学循环的宏观概念切入,逐步深入到具体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策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不同类型汽轮机(比如贯流式和轴流式)的优缺点对比时,那种客观且带着历史发展眼光的阐述。这让读者不仅仅是学习了“是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会这样设计”。比如它对低压缸密封技术演变的梳理,清晰地展示了材料科学和精密加工技术如何共同推动了设备的能效提升。我感觉作者不仅是位专家,更是一位优秀的‘引路人’,能把复杂的技术点掰开揉碎了讲清楚,对于我们这些在电力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这是一种知识的再充电,能有效提升我对老旧机组进行“把脉问诊”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质量,说实话,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很多技术书籍要么是黑白印章式的图纸,让人看了眼睛疼,要么就是插图模糊不清。但《汽轮机设备及系统》里的示意图和结构剖面图都非常清晰锐利,即便是涉及到复杂的三维流场示意图,也能通过恰当的颜色和标注让人一目了然。这一点对于理解汽缸内部复杂的蒸汽流道设计至关重要。我特地对照着书里的图纸,重新审视了我们厂里那台老旧机组的布置结构,发现了一些过去被忽略的潜在设计缺陷。书中关于润滑系统和油气分离技术的详尽描述,也让我对设备维护的精细化管理有了新的启发。以前我们更多依赖经验判断,现在有了理论依据和图示引导,可以更科学地制定检修计划和备品备件储备策略。这本书不仅是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高质量的视觉化工程参考指南。

评分

我过去接触过不少关于热能动力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注重理论推导,实际操作性不强。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大量融入了实际的“事故案例分析”和“常见问题排查”环节。比如,关于汽封漏气导致的轴向窜动问题,书中不仅解释了热膨胀和转速波动的影响机制,还配有现场照片和具体的检测步骤。这对于一线运行人员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处理一台机组滑压启动时的‘喘振’现象,当时现场讨论了很久,如果当时手边有这本书,按照书上给出的分步诊断流程,或许能更快地锁定问题根源。这种从‘为什么会坏’到‘如何快速修好’的实用主义路线,使得这本书的工具属性大大增强。它不像一本冰冷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沉稳可靠的资深总工程师,随时在旁边指导你如何应对突发状况。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工做上需要才买的

评分

京东物流就是快

评分

本书内容可以,适用于电厂工作者。但对于巡检来说,前边三分之一有点不太适合。

评分

不错

评分

电力出版社的书不错 不过纸质一般

评分

书籍不错,适用度广,内容完善讲解文图配备很好。

评分

很好,是正版的

评分

购买方便,送货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