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油气藏工程原理》系统阐述油气藏工程理论、方法、技术,涉及油气藏工程中的基本原理、概念、油气藏工程工作经验与知识等。书中的素材大多取自作者几十年工作中的实例。《油气藏工程原理》从内容上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章)主要介绍了油气藏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的方法。
第二部分(第1l~15章)主要介绍油气藏开发专业知识,涉及油水驱替、提高采收率和剩余油的注水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应用;还简单介绍根据下降曲线分析预测油井和储层的动态变化,即主要涉及油气采收率的提高。
《油气藏工程原理》适合科研院校油气藏勘探开发或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油田生产单位油气藏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或工具手册使用。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第1章 油气藏
1.1 油藏或气藏存在的条件
1.2 沉积学
1.3 油气的产生及其运移
1.4 油气圈闭
1.5 油藏温度和压力
参考文献
习题
第2章 储层流体
2.1 组分
2.2 油藏条件下烃体系的相态
2.3 储层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2.4 地层水性质
参考文献
习题
第3章 储层岩石
3.1 引言
3.2 取心和测井:各自特及相对优势
3.3 岩心和测井的组合使用
3.4 位置相关标量的性质
3.5 动力学性质
3.6 油气藏地层划分
参考文献
习题
第4章 油气储量评估
4.1 引言
4.2 可采储量
4.3 容积法可采储量计算的基本数据
4.4 容积法计算可采储量
4.5 按油气体积对油田分类
参考文献
习题
第5章 弱可压缩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径向流动
第6章 油井试井解释
第7章 气井生产测试解释
第8章 油气藏动态监测的井下测试
第9章 油气藏水侵
第10章 物质平衡方程
第二部分
第11章 均匀孔隙介质中的非混相驱替
第12章 油藏注水
第13章 油藏动态数值模拟
第14章 利用递减曲线和识别模型预测井与油藏动态
第15章 提高采收率技术
前言/序言
1997年在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译者在图书馆见到了Springer。1994年出版的PrinciplesofPetroleumReservoirEngineering(该书共分上下两卷共四册),感觉它特别适合油气藏工程技术人员的需要,由此我们开始着手翻译、编辑这本书,以供国内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使用。正式的翻译工作开始于2001年,由于这本书内容繁多,翻译工作量很大,而且涉及多个专业,因此在翻译工作中,王赞主要负责油气藏地质部分以及地球物理方面的工作;窦之林主要负责油气藏工程部分,特别是技术校译工作。
整个翻译工作历经五年,一是因为这本书内容太多,涉及众多的学科、专业,翻译工作量大;二是因为我们都有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三是因为中文与英文的语法习惯和表述科学问题的方式不同,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将这本书编辑修改成适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的中文版。因此,在中文版中我们改变了原英文版的两卷四册的格局。最后翻译成稿,要感谢胜利油田海外中心的侯中昊高级工程师利用其娴熟的专业英语功底为本书做了详细的翻译校对;还有徐寿林、沙嘉祥、李纲、林捷、冯臣等七位硕士研究生和吴志勤、石瑛、芦俊、滕殿波5位博士研究生在中间穿插所做的一些翻译和录入、修改工作。最后感谢李素萍女士帮助录入了本书的一些复杂的公式和表格,感谢出版社的制图人员为本书的出版清绘了一些精美的图片。
原书的作者是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大学工程系的教授,他曾经在Agip.国际石油公司从事油气开发工作30多年。原书从1988年开始动笔,1989年意大利文第一版正式发行;英文版第一版是在意大利文第二版的基础上翻译而成,时间是1994年;而中文版从2001年开始筹划翻译、编辑工作,直到现在才正式出版面世,我们认为本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强调。
首先,这本书的理论性很强。不同于一般的油气藏工程方面的书以介绍方法、技术层面的内容为重点。本书全面地介绍了涉及油气藏工程的各学科、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公式及其推证过程,当然也包括这些基础理论所衍生出来的方法与技术。对于一门专业领域的科学而言,我们始终认为理论与基本概念是这门科学的基石;唯有了解、熟识、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才能理解油气藏工程方法的真谛;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尤其对于油气藏工程这一专业,我国学科建设与专业应用起步较晚;至今,这一专业领域的主要科学进步主要来自国外。而我国油气资源的赋存条件之复杂,经济发展对之需求之迫切,又特别需要我们能有自己的、适合中国国情与地质现状的油气藏工程技术。要有自己的技术,那就只能从基础理论上开始。
油气藏工程原理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