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第1辑):宝宝的安全与急救

健康中国(第1辑):宝宝的安全与急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崔钟雷 编
图书标签:
  • 育儿
  • 婴幼儿安全
  • 急救
  • 健康
  • 家庭护理
  • 宝宝
  • 儿童安全
  • 意外伤害
  • 疾病预防
  • 健康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ISBN:9787807532682
版次:1
商品编码:10489732
包装:平装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0-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关注宝宝生活中的安全细节,细心提示宝宝在饮食、居家、出行、户外、用药、免疫等各个方面的安全,为父母提供各种安全保护知识,让宝宝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健康成长。
详细介绍宝塞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帮助父母了解及时的救护原则。还可以让年轻的父母防患于未然,将宝宝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健康中国 第1辑)宝宝的安全与急救》内容全面,贴近生活,可以帮助爸爸妈妈更好地照顾宝宝,《(健康中国 第1辑)宝宝的安全与急救》涵盖了宝宝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父母提供妥善的解决方法,是陪伴宝宝健康安全成长的好伙伴。

目录

PART 1 宝宝安全篇
宝宝的饮食安全
1.哺乳妈妈安全用药对宝宝喂养的影响
2.小心宝宝对牛奶过敏
3.宝宝添加辅食时的安全
4.小心宝宝吐奶
5.宝宝餐具的安全选择
6.警惕影响宝宝大脑发育的食物
7.宝宝进食时的安全
8.宝宝不宜太早喝全脂牛奶
9.宝宝不应多食油炸食品
10.小心宝宝“积食”
11.宝宝吃水果要安全适度

宝宝的居家安全
1.卧室安全
2.客厅安全
3.厨房的安全对策
4.卫生间安全
5.阳台、玄关的安全防护
6.楼梯安全
7.家中门的安全
8.宠物安全
9.玩具安全
10.推车安全
11.服装安全

宝宝的出行安全
1.0-1岁宝宝的出行安全
2.1岁以上宝宝的出行安全
3.宝宝交通安全
4.宝宝夏日郊游安全

宝宝的户外安全
1.家附近的户外安全
2.游乐场安全
3.超市安全
4.商场安全

宝宝的安全用药
1.宝宝服用药物的剂量与时间
2.用药途径及选择
3.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
4.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5.宝宝用药特点
6.成人药多数不能给宝宝服用
7.乱吃补药有害处
8.合理使用抗生素
9.家庭药品的保存方法
10.各类家庭药品的特点
11.提高宝宝用药的依从性
12.宝宝常用药物
13.科学补锌法
14.补充铁剂时的注意事项
15.对于药物性耳聋的防范
16.损伤宝宝肾功能的药物
17.警惕潜在的激素威胁
18.宝宝应慎服中成药
19.正确选用宝宝止咳药
20.宝宝慎用磺胺药
21.宝宝慎用氨茶碱
22.宝宝慎用氟哌酸
……
PART 2 宝宝急救篇
附录

精彩书摘

PART 1 宝宝安全篇
宝宝的饮食安全
1.哺乳妈妈安全用药对宝宝喂养的影响
新手妈妈在哺乳期一定要注意安全用药,滥用药物不但会损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口向。当哺乳妈妈患病时当然要接受治疗,但是因为还要哺乳,所以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选择服用不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影响的药物。无论是哪种药物,进入人体后都会经过消化、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而进入哺乳妈妈体内的药物会通过血液进入乳腺,进而会在哺乳时影响到宝宝。因此新手妈妈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谨慎。据多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哺乳妈妈禁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类药物、降血压类药物、抗疟疾类药物、解热止痛类药物、磺胺类药物、镇静安眠类药物、抗甲状腺制剂和碘剂、避孕类药物、抗结核类药物等。其中卡那霉素、链霉素会通过哺乳妈妈的乳汁对宝宝的神经造成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损害;降压药中的氢噻酮、克尿噻会使宝宝尿少、血小板减少;磺胺类药物可抑制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或血清蛋白的结合,诱发新生儿期黄疸变成抗黄疸;抗甲状腺制剂和碘剂会导致宝宝甲状腺功能低下;避孕药会让男婴乳房变大、女婴阴道上皮增生,甚至会诱发癌症。
此外,新手妈妈服药还要注意药量的问题。对于某些药物,增加些药量并不会对成人的身体造成影响,但对宝宝来说可能是致命的过量。宝宝还处在哺乳期,自身的免疫功能差,加上肝脏和肾脏的解毒和排毒的能力较差,很容易造成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
新手妈妈还要注意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宝宝过敏。例如一些抗过敏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链霉素等,在服用前最好母子都进行过敏试验,以免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前言/序言


书籍简介:跨越生命里程碑的家庭健康指南 书名:当代家庭健康维护与慢性病管理 引言:构建全民健康的新基石 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今天,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健康水平直接关乎国民整体福祉。本书《当代家庭健康维护与慢性病管理》并非聚焦于婴幼儿的特定急救知识,而是立足于整个家庭成员,特别是中青年和老年人群体,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健康维护策略与慢性病科学管理方案。我们深知,现代生活节奏带来的压力、不均衡的营养摄入以及久坐的生活方式,使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本书旨在成为每一位关注自身及家人长远健康的读者,案头的必备工具书。 第一篇:健康维护——预防胜于治疗的实践手册 本篇深入剖析了影响现代家庭健康的几大核心要素,强调“预防”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章:精准营养学与膳食平衡 不同于基础的食物安全认知,本章侧重于个体化营养规划。内容涵盖: 1. 宏量营养素的再平衡: 如何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职业活动量和健康目标(如减脂、增肌或控制血糖),科学计算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黄金比例。详细阐述了“好脂肪”与“坏脂肪”的识别,并推荐了富含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 2. 微量元素与功能性食品: 深入探讨维生素D、B族、钙镁锌等关键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状及其在骨骼健康、神经功能中的作用。特别辟出章节介绍益生菌、欧米伽-3脂肪酸等功能性食品的科学证据和适宜剂量。 3. 现代厨房的健康改造: 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健康烹饪方法的指南,如如何利用低温慢煮、空气炸锅等减少油盐摄入,并教授如何阅读复杂的食品营养标签,识破隐形的健康陷阱(如反式脂肪和高果糖玉米糖浆)。 第二章:运动处方与身体机能优化 本书拒绝笼统的“多运动”建议,提供基于运动生理学原理的家庭运动方案。 1. 心肺功能与耐力构建: 针对久坐的上班族,设计了从低强度到中高强度的“碎片化运动”方案,包括办公室拉伸和高效有氧运动的结合。 2. 抗阻训练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详细图解了家庭安全进行基础力量训练的动作要领,重点强调保护关节和脊柱的正确姿势,尤其关注中老年人预防肌少症的训练模块。 3. 柔韧性、平衡感与跌倒预防: 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群,介绍了太极拳、普拉提等改善平衡能力的运动,这是有效降低意外跌倒风险的关键。 第三章:压力管理与心理韧性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本章提供了实用的情绪调适工具。 1. 慢性压力对生理的影响: 科学解释了皮质醇水平升高如何影响免疫系统、睡眠和心血管健康。 2. 放松技巧的实操: 教授腹式呼吸法、正念冥想(Mindfulness)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利用“数字排毒”来重建健康的注意力周期。 3. 家庭内部的情绪支持系统: 探讨了如何识别家庭成员可能出现的早期心理健康预警信号,并提供积极沟通的技巧,建立一个互相支持的健康环境。 第二篇:慢性病管理——科学、长期与个体化的应对策略 本篇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现代“富贵病”的深度指南,核心在于“管理”而非“治愈”,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主导地位。 第四章: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与监测 本书详述了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流程。 1. 血压自我监测的规范: 强调了“白大褂效应”及家庭血压计的准确性选择,并教授如何建立规范的家庭血压记录日志。 2. DASH饮食法的深入应用: 不仅是限制钠的摄入,更详细阐述了钾、镁、钙的平衡对血管内皮功能的积极作用。 3. 生活方式对降压的贡献度分析: 通过数据模型展示了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具体影响值,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第五章:糖尿病的精细化血糖控制 本章为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跨越。 1. 碳水化合物的质量与份量控制: 引入“升糖指数(GI)”和“升糖负荷(GL)”的概念,帮助患者理解不同主食对血糖的真实影响。 2. 运动与胰岛素敏感性: 探讨了不同强度运动对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的影响机制,并强调运动前后血糖的监测与安全补给。 3. 足部护理与并发症的早期识别: 详细指导糖尿病患者每日的足部自检方法,以及识别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初步迹象。 第六章:血脂异常与心血管风险的综合评估 本书超越了单纯关注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强调整体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1. 血脂指标的深度解读: 解释了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意义,以及非传统风险因子(如C反应蛋白)在风险评估中的地位。 2. 地中海饮食模式的实践: 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剂的地中海饮食融入日常三餐。 3.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与副作用管理: 为正在服用他汀类等药物的患者,提供了常见副作用的应对策略和与医生沟通的关键信息点,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结语:迈向“健康中国2030”的家庭实践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赋能每一个家庭成员,将科学的健康理念内化为日常习惯,将慢性病的管理融入生活,从而提升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质量,为实现国家层面的“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家庭力量。本书内容严谨,逻辑清晰,适合广大家庭成员、健康管理从业者以及基层医疗工作者参考研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写实,几乎没有使用任何修饰性的词藻,全篇充斥着一种严肃的、近乎是法律条文般的严谨性。我阅读时,常常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育儿书,而是在研读一份高风险行业的标准操作手册。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先是用大量的篇幅来剖析常见家庭用品的潜在危险指数,从化学清洁剂的存放高度到家具边缘的锐利度,都进行了量化的评估。紧接着,它进入了最为核心的急救模块,这部分的内容详实到令人咋舌,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烧烫伤的冰敷时长和敷料选择,都有明确的表格对比。我尤其赞赏它在描述如何拨打急救电话时的场景模拟,那段文字简直就像一个临场脚本,指导家长如何在极度恐慌中,清晰、准确地向调度员传达关键信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捕捉和近乎偏执的准确性,让我对它提供的所有信息都产生了极高的信任度,仿佛这是一份经过无数次临床验证的、不可更改的铁律。

评分

这本《健康中国(第1辑):宝宝的安全与急救》读完后,我真是感到五味杂陈,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首先,我得说它在育儿知识的深度挖掘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那些关于新生儿护理的细节描写,简直细致入微到让人惊叹。比如,书中对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受凉,以及在不同温度下该如何调整衣物和室内环境,都有非常详尽的图文解析。我记得有一段专门讲到如何正确清洗奶瓶和消毒用品,从选择清洁剂到水温控制,每一步骤都有明确的指导方针,这对于新手父母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早期识别异常”方面的论述,它没有使用过多晦涩的医学术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了宝宝可能出现的各种小毛病,比如轻微的黄疸、溢奶后的处理等等,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小技巧。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给宝宝进行了一些日常护理的调整,效果立竿见影,宝宝似乎比以前更舒展、更安稳了。这本书的排版也深得我心,色彩柔和,插图清晰且实用,让人在紧张的育儿过程中也能找到一丝宁静感。总的来说,它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耳边循循善诱,让人感到踏实和被理解。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那种近乎苛刻的逻辑严谨性所震撼。它对“安全”这个概念的诠释,远远超出了我原本的想象。我原以为安全就是防摔、防烫这些基础动作,但这本书却深入探讨了环境心理学在构建安全感中的作用。书中有一章节详细分析了家居环境中哪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实际上对宝宝的认知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干扰或刺激,并提供了如何优化家庭环境以促进宝宝心理健康成长的建议。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处理突发状况时,那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步骤分解。例如,在描述气道梗阻的急救处理时,它没有任何煽情或夸张的语言,只是机械而精确地列出了一、二、三、四步操作指南,配以精确的解剖图示,强调了时间就是生命的关键性。这种处理方式,初看可能有些让人心生寒意,但细想之下,正是这种极致的冷静,才能让家长在真正的危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正确的操作。它不是一本读起来让人觉得温馨的书,而是一本训练你成为“战备状态”的指南。

评分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脑海中浮现的不是轻松愉悦的育儿画面,而是一系列清晰的、应对紧急情况的流程图和检查清单。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完全放在了“防患于未然”和“危机响应”两大支柱上。它的章节划分逻辑性极强,完全是以功能和场景来组织的,比如“厨房安全区”、“洗浴安全区”和“户外突发状况应对”。在工具和设备的推荐上,它极其务实,不会推荐那些华而不实的高科技产品,而是专注于那些经过时间考验、性价比高的基础急救包配备清单。我发现,它在介绍如何处理宝宝的意外吞咽异物时,非常强调“保持气道开放”的重要性,并详细区分了不同异物导致的梗阻差异,这部分内容我以前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如此细致的区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处理危机事件的自信心,因为它没有只停留在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深入到“为什么这么做”的科学原理层面,使得所有操作都变得有据可依,从而消除了操作上的犹豫和恐惧。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我之前读过的所有育儿书籍都截然不同。它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育儿百科,不如说是一本深入探讨“父母责任边界”的哲学著作。作者似乎总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对孩子“安全”的定义,是否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书中对情绪安抚和依恋关系建立的论述,尤其发人深省。它探讨了“过度保护”如何扼杀孩子的自主探索欲,以及在何种程度下的“适度放手”才是真正的爱与安全。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观点:真正的急救知识,不仅仅是学会心肺复苏,更是要学会如何提前预见风险,并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频繁停下来,对照自己过去对孩子的教养方式进行反思。这本书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像一面镜子,强迫你直视自己作为养育者在知识储备和心理成熟度上的不足。它挑战了许多传统观念,要求读者进行一次彻底的思维重塑,这是一种非常高质量的阅读挑战。

评分

用途比较多

评分

书很好!价格便宜!值得购买!

评分

买给儿子的,还不错。儿子最喜欢捉迷藏的书

评分

给宝宝买的给宝宝买的给宝宝买的给宝宝买的

评分

急救知识,很必要啊,先学着

评分

属于凑单买的,和我想了解的内容不一致

评分

给宝宝买的给宝宝买的给宝宝买的给宝宝买的

评分

健康中国(第1辑):宝宝的安全与急救,装订太差,掉页。

评分

介绍的还可以,又可以做许多好吃的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