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营改增政策解读与企业实操手册+营改增手册:政策、实务、风险详解

2016-2017营改增政策解读与企业实操手册+营改增手册:政策、实务、风险详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营改增
  • 税改
  • 增值税
  • 政策解读
  • 企业实操
  • 税务
  • 会计
  • 财务
  • 税收
  • 实务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bm036079
商品编码:10494064643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bm036079   9787115429018   9787111540847

内容简介


营改增政策解读与企业实操手册

39.00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7月1日)
  • 平装: 259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115429018
  • 条形码: 9787115429018
  • ASIN: B01I1Z690K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财税﹝2016﹞36号文件编写,作者财务经验丰富,是一部贯穿税务指引、发票、报税、会计、税务筹划等全流程指南。
(1)逐条解读新政策,揭开营改增的面纱
(2)营改增新政下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及生活服务业的税务指引
(3)掌握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范营改增后增值税申报
(4)了解营改增后的会计核算,进行税务筹划与风险防范

读懂新政策,规避相关风险,做合格财务人!

作者简介

郭梅,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曾在腾讯大粤网房产频道、深圳市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品 牌促进会任职,现任深圳市安德互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对于企业资本运营、财务运作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基于大数据的企业金融服务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独特见解。
服务过凯宾斯基、倍泰医疗健康、茗嘉牡丹、拓奇智能家居新材料、北京积水潭医院、瑞腾服饰等知名企业,以及湖南浏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东莞天安数码城、贵州金州大数据平台、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等项目。同时,与香港应科院、大公国际、千人智库、九次方大数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联合成立了深港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整合国内外资源,探索国内金融创新的新模式。

目录

第章 营改增政策解读

多年来,我国普遍实行的是双税种并行的税制,增值税普遍适用于货物相关行
业,而营业税普遍适用于服务行业。由于营业税是对供应链中各环节重复征税的税
制,通常被视为低效率的税收形式。因此,自2012年起,我国政府便开始逐步实施由
增值税全面代替营业税的税制改革。而《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财税〔2016〕36号)的发布,则意味着增值税将适用于所有的货物和服务行业。

节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概述. 2
一、我国的税收种类. 2
二、流转税税收体系. 2
三、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原理比较.. 3
第二节 增值税新政简介. 6
一、增值税改革. 6
二、我国增值税体系的主要特点.. 8
三、营改增对各行业的税负影响.. 9
四、营改增新政的指导性文件. 14
第三节 营改增的征税范围 14
一、销售服务 15
二、销售无形资产 25
三、销售不动产.. 26
第四节 营改增新规定下的关键问题.. 26
一、过渡政策 27
二、优惠政策顺延 27
相关链接 01 40个免征增值税的项目.. 28
相关链接 02 增值税即征即退的规定.. 36
相关链接 03 扣减增值税规定.. 36
三、绝大多数企业将会受益于营改增. 40
相关链接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对
原增值税纳税人的规定 40
四、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 42
五、跨境服务 42
六、出口服务 43
相关链接 01 适用增值税零税率的跨境应税行为.. 43
相关链接 02 免征增值税的跨境应税行为.. 44
七、进口服务 45
八、混合销售和兼营.. 45
九、差额征税 46
十、改变用途规定 46
十一、申报期与截止日期 46
第五节 逐条解读《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 47
一、“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解读. 47
二、“征税范围”的解读 54
三、“税率和征收率”的解读. 60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解读. 63
五、“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地点”的解读 81
六、“税收减免的处理”的解读 84
七、“征收管理”的解读 86

第二章 营改增新政下四大行业税务指引

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剩余的所有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其中四个重要
领域是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服务业及生活服务业(包括酒店业、餐饮业、医疗、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

节 房地产业营改增政策. 90
一、纳税人. 90
二、征税范围 90
三、税率和征收率 90
四、计税方法 91
五、销售额的确定 91
六、纳税地点 95
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95
八、“营改增”后的会计核算. 95
第二节 建筑业营改增政策 99
一、纳税人. 99
二、征收范围 99
三、税率和征收率. 100
四、计税方法. 100
五、销售额的确定. 100
六、纳税地点. 101
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02
八、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 102
九、建筑业的税收优惠.. 103
十、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104
十一、营改增后建筑业的应对策略 106
第三节 生活服务业营改增政策 112
一、纳税人.. 112
二、征税范围. 113
三、税率和征收率. 115
四、计税方法. 116
五、销售额的确定. 116
六、纳税地点. 117
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18
八、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 118
九、税收优惠. 119
第四节 金融服务业营改增政策 122
一、纳税人.. 122
二、征收范围. 123
三、税率和征收率. 124
四、计税方法. 124
五、销售额的确定. 124
六、纳税地点. 127
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27
八、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 128
九、税收优惠. 129

第三章 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增值税专用发票仅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使用(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是一般纳
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销售不动产、无形资产开具的发票,同时也是购买
方支付增值税额并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据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凭证。

节 专用发票与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134
一、专用发票的构成 134
二、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134
相关链接 税控系统开票业务流程. 135
第二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限额 136
一、专用发票限额管理的基本要求 136
二、高开票限额的审批机关.. 137
三、高开票限额的实地勘察机关 138
第三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初始发行与领购 138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初始发行. 138
二、专用发票的领购 139
第四节 专用发票的使用管理.. 143
一、专用发票的开具 143
二、发票作废. 144
三、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144
相关链接 红字发票开具实操流程. 148
四、丢失专用发票的处理. 149
相关链接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稽核比对.. 151

第四章 营改增后增值税申报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企业进行纳税申报的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许多企业对
于如何抵扣进项、如何计算应缴增值税、如何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等把握不准,这
会直接影响增值税的申报工作。本章则重点介绍营改增后增值税申报的具体业务的办理。

节 营改增后增值税申报要点. 154
一、在报税时限内报税.. 154
相关链接 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154
二、准备报税时应携带的资料.. 155
三、抄税、报税 156
相关链接 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金税盘使用操作流程. 156
四、专用发票的认证 157
相关链接 网上认证. 158
五、税款缴纳. 161
第二节 营改增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填写. 162
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主表的填写 162
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
的填写 171
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
的填写 177
四、《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三)》(服务、不动产和无形
资产扣除项目明细)的填写.. 183
五、《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四)》(税额抵减情况表)
填写说明.. 185
六、《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五)》(不动产分期抵扣计算表)
填表要求.. 187
七、《固定资产(不含不动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填写要求. 188
八、《本期抵扣进项税额结构明细表》填写要求 188
九、《增值税减免税申报明细表》填写要求.. 190
第三节 营改增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填写.. 193
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主表的填写.. 193
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附列资料》的填写 197
第四节 《增值税预缴税款表》的填写. 198
一、《增值税预缴税款表》的样表 198
二、《增值税预缴税款表》的适用情形. 199
三、基础信息填写说明.. 199
四、具体栏次填表说明.. 200
第五节 出口退(免)税认定及申报 201
一、出口退(免)税认定. 201
二、免抵退税申报期限.. 203
三、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204
四、零税率行为免抵退税管理总流程.. 204
五、免抵退税申报. 206

第 五 章 营改增后的会计核算

营改增后的企业其会计核算也有一定的变化,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
业会计处理规定》则对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企业会计核算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节 会计科目设置.. 210
一、营业税会计核算和增值税会计核算的区别. 210
二、核算增值税需要设置的二级科目.. 210
三、核算增值税需要设置的三级科目.. 211
相关链接 增值税会计核算主要文件依据. 213
第二节 一般纳税人的一般账务处理 213
一、国内采购的货物或接受的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 213
二、进口货物或接受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应税服务.. 214
三、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应税服务. 215
四、一般纳税人辅导期内采购的货物或接受的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 216
五、向境外单位提供适用零税率的应税服务.. 217
六、非正常损失等. 217
七、发生应税行为取得按税法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收入. 218
八、发生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应税行为.. 218
九、销售已使用固定资产应交增值税.. 219
十、月份终了的会计处理. 219
十一、期末借方余额的处理 220
十二、享受限额扣减增值税优惠政策.. 220
十三、经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批准可以视为一个纳税人合并纳税
的情形. 220
十四、增值税检查后的账户处理. 221
第三节 小规模纳税人的一般账务处理. 221
一、提供应税服务. 221
二、享受限额扣减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222
三、月份终了上交增值税. 222
第四节 特殊纳税事项的会计处理. 222
一、试点纳税人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 222
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处理.. 223
三、取得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的会计处理 224
四、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额的会计处理 225


第六章 税务筹划与风险防范

“营改增”作为目前规模大的结构性减税措施,其大的特点就是减少重复纳
税,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而结构性减税并非是“只
减不增”,而是“有增有减”,这就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税负变动,因此企业应注意防
范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同时还要努力做好税务筹划工作,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
水平。

节 营改增的纳税筹划要点 230
一、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税务筹划. 230
二、业务流程再造. 231
三、经营模式规划. 231
四、在业务合同中的税收筹划.. 232
五、保证三证统一. 232
六、保证“三流合一”.. 236
七、三价统一原理. 241
第二节 房地产业营改增后节税与筹划. 242
一、简易征收老项目备案规划.. 242
二、土地成本及不动产进项抵扣规划.. 244
三、合同拟定与筹划 246
四、财务人员加强税收管控 248
五、企业各部门做好“营改增”的衔接和准备. 249
六、税收优惠享受规划.. 251
第三节 营改增后建筑业风险防范. 252
一、建筑企业营改增需避开的风险 252
二、“甲供材”涉税风险控制.. 256

内容简介

定价:  ¥39.00 作者: 
  • I S B N :978-7-111-54084-7
  • 条码书号:9787111540847
  • 上架日期:2016-6-27
  • 出版日期:2016-6-1
  • 版       次:1-1
  • 出 版 社:
  • 丛 书 名:
  • 页     数:323    
本书从政策、实务、风险三个角度对营改增进行全面讲解,可作为一本营改增的行动地图。本书以《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为基础,以其他关于增值税的相关规定为补充,并结合各省已出台的详细指引,政策详尽全面。同时,以实务为导向,从纳税事项认定、计税方法选择、税额计算到抵扣、会计处理,便于企业展开实际操作。作者根据其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涉税要点和风险进行提示,帮助纳税人充分享受减税福利,并避免风险。 

目录

前 言

第1章 营改增简介   / 1

1.1 增值税概述   / 1

1.1.1 增值税的性质   / 1

1.1.2 增值税的计税原理    / 2

1.1.3 增值税的优点   / 2

1.1.4 我国增值税的发展历程   / 3

1.2 营业税概述   / 4

1.2.1 营业税的特点   / 4

1.2.2 我国营业税的发展历程   / 5

1.3 营改增的意义和出发点   / 6

1.3.1 营改增的意义   / 6

1.3.2 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 7

1.4 营改增的进程   / 8

第2章 增值税相关知识   / 9

2.1 概述   / 9

2.2 征税范围   / 9

2.2.1 一般规定   / 9

2.2.2 具体规定   / 10

2.3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 13

2.3.1 纳税人   / 13

2.3.2 扣缴义务人   / 14

2.4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 14

2.5 税率与征收率   / 15

2.5.1 基本税率   / 15

2.5.2 低税率   / 15

2.5.3 零税率   / 15

2.5.4 征收率   / 15

2.6 应纳税额的计算   / 15

2.6.1 一般计税方法   / 16

2.6.2 应纳税额计算方法   / 25

2.6.3 简易计税方法   / 31

2.7 税收优惠   / 34

2.7.1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项目   / 34

2.7.2 其他免征税项目   / 35

2.7.3 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   / 36

2.8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 36

2.8.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36

2.8.2 纳税地点   / 37

2.8.3 纳税期限   / 38

2.9 营改增后,原增值税纳税人有关政策   / 39

2.9.1 进项税额   / 39

2.9.2 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   / 41

2.9.3 混合销售   / 41

第3章 增值税发票   / 42

3.1 概述   / 42

3.2 专用发票联次、开票限额、领购及缴销   / 42

3.2.1 专用发票联次   / 42

3.2.2 专用发票开票限额   / 43

3.2.3 专用发票领购   / 43

3.2.4 专用发票缴销   / 44

3.3 专用发票开具   / 45

3.3.1 专用发票开具要求   / 45

3.3.2 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 45

3.3.3 专用发票作废处理   / 46

3.4 专用发票不得抵扣的规定   / 46

3.4.1 不得抵扣的情形   / 46

3.4.2 暂不得抵扣的情形   / 47

3.4.3 丢失已开具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   / 47

3.5 红字发票开具   / 48

3.6 税务机关代开专用发票   / 49

3.7 增值税发票升级版   / 50

3.7.1 推行范围   / 51

3.7.2 发票使用   / 51

3.7.3 系统使用   / 51

3.8 专用发票认证   / 52

3.8.1 认证时限   / 53

3.8.2 已认证未按期抵扣   / 54

3.8.3 逾期未认证   / 55

3.8.4 A级纳税人取消认证   / 56

3.9 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发票相关规定   / 56

3.9.1 发票使用   / 57

3.9.2 发票开具    / 58

3.9.3 扩大取消增值税发票认证的纳税人范围    / 61

3.9.4 不得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形   / 61

3.10 虚开专用发票   / 63

3.10.1 概述   / 63

3.10.2 虚开专用发票的判定   / 63

3.10.3 虚开专用发票的处理   / 65

3.10.4 善意取得虚开的专用发票   / 67

第4章 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   / 70

4.1 概述   / 70

4.2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 70

4.2.1 纳税人   / 70

4.2.2 扣缴义务人   / 71

4.2.3 合并纳税   / 72

4.3 一般纳税人   / 72

4.3.1 一般纳税人标准   / 73

4.3.2 一般纳税人登记   / 73

4.3.3 可不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情况   / 76

4.3.4 可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情况   / 77

4.4 征税范围   / 78

4.4.1 应税行为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 78

4.4.2 应税行为是属于《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范围内的业务活动   / 81

4.4.3 应税服务是为他人提供的   / 82

4.4.4 例外情形   / 84

4.5 税率和征收率   / 86

4.5.1 增值税税率   / 86

4.5.2 增值税征收率   / 88

4.6 应纳税额的计算   / 88

4.6.1 一般计税方法   / 89

4.6.2 简易计税方法   / 108

4.7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 109

4.7.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09

4.7.2 纳税地点   / 112

4.7.3 纳税期限   / 112

4.8 税收减免的处理   / 113

4.8.1 一般规定   / 113

4.8.2 起征点   / 115

4.9 征收管理   / 118

4.9.1 征收机关   / 118

4.9.2 零税率退(免)税   / 118

4.10 试点前发生的业务   / 119

4.11 营改增会计处理    / 120

4.11.1 会计科目设置   / 120

4.11.2 一般会计处理方法   / 121

4.11.3 适用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 130

4.12 其他   / 133

4.12.1 扣缴手续费   / 133

4.12.2 原征营业税的项目   / 134

第5章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涉税要点   / 135

5.1 转让不动产   / 135

5.1.1 概述   / 135

5.1.2 纳税人   / 136

5.1.3 计税方法(除其他个人)   / 136

5.1.4 其他个人   / 146

5.1.5 差额凭证   / 149

5.1.6 发票开具   / 150

5.1.7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50

5.1.8 纳税地点   / 150

5.1.9 税收优惠   / 151

5.2 不动产经营租赁   / 151

5.2.1 概述   / 151

5.2.2 纳税人   / 152

5.2.3 计税方法   / 153

5.2.4 发票开具   / 159

5.2.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59

5.2.6 纳税地点   / 160

5.2.7 税收优惠   / 161

5.2.8 其他   / 161

5.3 不动产分期抵扣   / 162

5.3.1 概述   / 162

5.3.2 可抵扣不动产范围   / 162

5.3.3 分期抵扣方法   / 165

5.3.4 管理要求   / 176

5.4 销售无形资产   / 176

5.4.1 概述   / 176

5.4.2 纳税人   / 176

5.4.3 计税方法   / 177

5.4.4 税收优惠   / 178

第6章 老营改增行业要点   / 180

6.1 交通运输服务   / 180

6.1.1 概述   / 180

6.1.2 纳税人   / 180

6.1.3 计税方法   / 182

6.1.4 税收优惠   / 183

6.1.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84

6.1.6 纳税地点   / 184

6.2 邮政服务   / 185

6.2.1 概述   / 185

6.2.2 纳税人   / 185

6.2.3 计税方法   / 186

6.2.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86

6.2.5 纳税地点   / 186

6.3 电信服务   / 187

6.3.1 概述   / 187

6.3.2 纳税人   / 187

6.3.3 计税方法   / 188

6.3.4 税收优惠   / 190

6.3.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90

6.3.6 纳税地点   / 190

6.4 现代服务   / 191

6.4.1 概述   / 191

6.4.2 纳税人   / 192

6.4.3 计税方法   / 199

6.4.3 税收优惠   / 205

6.4.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206

6.4.5 纳税地点   / 206

第7章 建筑业营改增要点   / 209

7.1 概述   / 209

7.2 纳税人   / 210

7.2.1 建筑服务   / 210

7.2.2 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   / 211

7.2.3 其他   / 212

7.3 计税方法   / 213

7.3.1 销售额   / 213

7.3.2 建筑工程老项目   / 214

7.3.3 一般纳税人   / 216

7.3.4 小规模纳税人   / 219

7.3.5 会计处理   / 219

7.3.6 扣除凭证   / 221

7.3.7 预缴管理   / 222

7.3.8 罚则   / 222

7.3.9 其他   / 223

7.4 清包工与甲供材   / 225

7.4.1 清包工   / 225

7.4.2 甲供材   / 226

7.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229

7.6 纳税地点   / 230

7.7 发票开具   / 230

7.8 税收优惠   / 230

7.9 其他   / 230

第8章 房地产业营改增要点   / 232

8.1 概述   / 232

8.2 纳税人   / 233

8.3 一般纳税人征收管理   / 234

8.3.1 销售额   / 234

8.3.2 计税方法   / 237

8.3.3 会计处理   / 241

8.3.4 进项税额   / 244

8.3.5 发票开具   / 245

8.4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管理   / 246

8.4.1 销售额   / 246

8.4.2 发票开具   / 247

8.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247

8.6 纳税地点   / 248

8.7 其他   / 248

第9章 金融服务营改增要点   / 249

9.1 概述   / 249

9.2 纳税人   / 250

9.2.1 贷款服务   / 250

9.2.2 直接收费金融服务   / 251

9.2.3 保险服务   / 251

9.2.4 金融商品转让   / 251

9.3 计税方法   / 252

9.3.1 贷款服务   / 252

9.3.2 直接收费金融服务   / 255

9.3.3 保险服务   / 256

9.3.4 金融商品转让   / 257

9.3.5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   / 258

9.3.6 简易办法计税   / 261

9.3.7 其他   / 262

9.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263

9.5 纳税地点   / 263

9.6 纳税期限   / 263

9.7 税收优惠   / 264

9.7.1 免征增值税的项目   / 264

9.7.2 营业税制度下免征、不征但增值税不免征的项目   / 270

第10章 生活服务营改增要点   / 271

10.1 概述   / 271

10.2 纳税人   / 272

10.2.1 文化体育服务   / 272

10.2.2 教育医疗服务   / 272

10.2.3 旅游娱乐服务   / 273

10.2.4 餐饮住宿服务   / 273

10.2.5 居民日常服务   / 274

10.2.6 其他生活服务   / 274

10.3 计税方法   / 275

10.3.1 文化体育服务   / 275

10.3.2 教育医疗服务   / 276

10.3.3 旅游娱乐服务   / 276

10.3.4 餐饮住宿服务   / 280

10.3.5 居民日常服务   / 284

10.3.6 其他生活服务   / 284

10.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284

10.5 纳税地点   / 285

10.6 税收优惠   / 285

第11章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 292

11.1 营改增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 292

11.1.1 加强企业全方位改造   / 292

11.1.2 加强财务管理   / 292

11.1.3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 293

11.1.4 注重专用发票的取得   / 293

11.1.5 注意合同的修改   / 293

11.1.6 做好企业架构的调整   / 293

11.1.7 做好税收筹划   / 293

11.2 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 294

11.2.1 分析   / 294

11.2.2 应避免的误区   / 294

11.3 营改增对企业利润及所得税的影响   / 295

11.3.1 营改增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 295

11.3.2 营改增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 297

附录A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 301

附录B 营改增后可以差额纳税、简易计税方法等汇总   / 312

营改增政策目录   / 319

参考文献   / 321

后记   / 322



《中国税务:精细化管理与合规应对》 一、 宏观税务政策的演变与深度洞察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时期(如2016-2017年)的特定税制改革(营改增)进行简单解读。它更侧重于中国税收政策体系的宏观演变轨迹,从历史的纵深和理论的高度,审视中国税制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发展方向。我们将深入探讨改革的驱动因素,例如经济结构调整、税收公平性、国际税收协定影响等,分析不同时期税收政策调整的战略意图。 具体而言,本书将梳理中国税收制度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以收为主”到市场经济时期的“以税为主”的转型过程。我们将解析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立法本意、征收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聚焦于税收征管模式的现代化进程,包括征收方式的变革、征管技术的应用(如金税工程的演进)、税务稽查的重点与趋势,以及风险管理的策略。 本书尤其关注税收政策的“人性化”与“精细化”趋势。我们认为,税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不仅是技术性的操作,更是对经济活动和社会公平的引导。因此,我们将探讨如何从纳税人的视角理解政策,如何识别政策中的潜在风险与机遇。本书不会局限于某一特定税种的微观操作,而是通过对宏观税制演变的把握,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中国税收大局的整体认知。 二、 企业税务管理的精细化实践指南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为企业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税务精细化管理框架。我们认识到,在日益复杂的税收环境中,企业仅凭简单的合规已难以维持竞争优势。精细化管理意味着要从战略层面、运营层面和风险控制层面,全面优化企业的税务活动。 1. 税务战略的顶层设计: 税收筹划的合规边界: 我们将详细阐述合法合规的税收筹划原则,区分“节税”与“避税”的界限,规避潜在的税务风险。本书将重点分析不同行业、不同业务模式下的税收筹划路径,例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有效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解读、跨境投资的税务安排等。 资本结构与融资决策的税务影响: 分析不同融资方式(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的税务处理差异,以及资本弱化、关联交易等关键点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并购重组的税务整合: 提供并购重组过程中常见的税务问题分析,包括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的税务处理、反避税措施的应对、以及跨国并购的税务协调等。 2. 运营环节的税务优化: 收入确认与成本核算的税务考量: 深入剖析收入确认的会计准则与税收规定的差异,以及成本、费用在税收上的列支范围和标准。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规范收入确认,避免重复征税或少缴税款。 采购、销售与物流环节的税务风险管控: 详细讲解发票的规范性、交易的真实性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采购、销售流程,降低因合同、发票不符等造成的税务风险。 研发、生产、销售等各职能部门的税务协同: 强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税务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的重要性,构建全员参与的税务管理文化。 3. 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 税务风险的类型划分: 系统梳理企业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征管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 风险识别工具与方法: 介绍常用的税务风险识别工具,如税务风险自查表、风险矩阵分析法等,帮助企业主动发现潜在风险点。 风险评估与量化: 探讨如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量化其发生的可能性与潜在影响,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 风险应对策略与内部控制: 提出针对不同类型风险的应对策略,包括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税务培训、与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等。 三、 行业深度解析与前沿税务问题探讨 本书将超越普适性的理论,深入研究不同行业在税务管理上面临的共性与特性。我们不会孤立地看待某个行业,而是将其置于宏观经济背景和税收政策演变的大框架下进行分析。 制造业税务挑战与机遇: 聚焦制造业的增值税抵扣链条、研发投入的税务处理、环保税的征收影响等。 服务业税务精细化管理: 探讨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的特殊性,如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混合销售的界定、收入的跨期确认等。 房地产行业的税务困境与应对: 分析房地产开发、销售、租赁等环节的税收政策,包括土地增值税、契税、房产税等。 互联网及数字经济的税务新挑战: 关注平台经济、数据要素流转、数字产品销售等新兴业态的税务定性与征管问题。 此外,本书还将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税务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探讨: 税收征管改革的深远影响: 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以及对企业纳税申报、风险评估的颠覆性改变。 国际税收规则的最新动态: 结合“三支柱”方案(BEPS 2.0),分析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跨国企业在华经营的潜在影响。 绿色税制与可持续发展: 探讨环境税、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对企业经营模式和社会责任提出的新要求。 税收优惠政策的动态调整: 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税收优惠的导向性变化及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四、 提升企业税务合规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提升税务合规能力,将税务管理从一项被动的财务职能,转变为主动的战略工具,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倡导一种“以风险为导向、以合规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的税务管理新理念。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 建立全面的税务风险意识, 能够主动识别和规避潜在的税务风险。 掌握系统的税务管理方法, 能够将税务理念融入企业日常运营。 做出更明智的税务决策, 能够有效利用税收政策为企业创造价值。 提升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建立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税务“对话”和“启迪”。我们力求用清晰的语言、严谨的逻辑、丰富的案例,为读者构建一个立体、动态的中国税务认知体系,帮助企业在日新月异的税收环境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让我眼前一亮,一种严谨而又不失亲和力的风格扑面而来。拿到手后,翻开目录,感觉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营改增政策的方方面面,从宏观的政策背景到微观的企业操作,都做了详细的梳理。特别吸引我的是其中关于“政策解读”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对条文的堆砌,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政策出台的逻辑和意图,对于理解政策的精髓非常有帮助。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不同行业的具体适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我们这种特定行业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不同业务场景下的税务筹划、发票管理技巧、以及申报流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财务人员在实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并给出清晰的解答,那这本书的价值将会大大提升。总的来说,从目录和封面给我的初步印象来看,这本书很有可能成为我们财务团队在营改增实操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评分

坦白说,在购买这本书之前,我曾浏览过不少关于营改增的资料,但总觉得零散且不够深入。看到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政策、实务、风险详解”这几个字,立刻吸引了我。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实务”和“风险”这两部分。很多时候,政策解读虽然重要,但最终落地的还是企业的实际操作,而操作过程中隐藏的税务风险更是我们最需要警惕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接地气的操作指南,比如如何正确开具增值税发票、如何进行进项税抵扣的合理性判断、以及在并购重组等特殊情况下如何处理营改增的税务问题。此外,书中对于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点,希望能够有系统性的梳理和预警,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在成本核算、费用列支等方面,哪些是容易引起税务机关关注的环节,以及如何避免不合规的操作。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营改增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风险案例,并进行深入剖析,那将对我们非常有启发。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税务审计师,经常需要面对企业在营改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需要对其进行审核。因此,我非常关注这本书在“政策解读”和“风险详解”方面能够提供的深度和广度。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对营改增政策的演变、不同政策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潜在的冲突点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在“风险详解”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我未曾注意到的、隐藏较深的税务风险点,并且能够从税务稽查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风险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企业应该如何从源头上进行规避。例如,在合同签订、交易流程、成本分摊等环节,哪些细节的处理容易埋下隐患。如果书中能够结合实际的税务稽查案例,分析企业的违规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罚,那将对我的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评分

从我的角度来看,一本优秀的实操手册,除了政策解读和风险提示,最关键的还在于“实用性”和“前瞻性”。营改增政策还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针对2016-2017年这个时间段,而是能够对未来的政策走向有一定的预判和分析。比如,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未来营改增可能在哪些方面进行优化,企业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在“实操”层面,我更关注一些更具操作性的技巧,比如如何优化企业的成本结构以最大化进项税抵扣,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营改增管理的效率。书中能否提供一些关于营改增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或者推荐一些能够辅助企业进行营改增管理的软件工具?如果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指导企业进行营改增改革的同时,也能为企业未来的税务管理提供一些长远的规划和建议,那它将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

我是一位初入财务领域的新手,营改增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总是有差距。这本书的名字——“2016-2017营改增政策解读与企业实操手册”,听起来就非常契合我当前的需求。我最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营改增的基础知识,比如增值税的基本原理,不同税率的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服务和货物。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实操指导,从最基础的会计处理,到最后的税务申报,每一步都清晰明了。例如,如何建立一套符合营改增要求的会计核算体系,如何利用现有的财务软件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以及在月末、季末进行税务申报时的具体操作流程。如果书中还能解答一些新手可能遇到的“傻问题”,或者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表格模板、申报表填写示例,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