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036079 9787115429018 9787111540847
39.00
本书根据财税﹝2016﹞36号文件编写,作者财务经验丰富,是一部贯穿税务指引、发票、报税、会计、税务筹划等全流程指南。
(1)逐条解读新政策,揭开营改增的面纱
(2)营改增新政下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及生活服务业的税务指引
(3)掌握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范营改增后增值税申报
(4)了解营改增后的会计核算,进行税务筹划与风险防范
读懂新政策,规避相关风险,做合格财务人!
郭梅,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曾在腾讯大粤网房产频道、深圳市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品 牌促进会任职,现任深圳市安德互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对于企业资本运营、财务运作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基于大数据的企业金融服务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独特见解。
服务过凯宾斯基、倍泰医疗健康、茗嘉牡丹、拓奇智能家居新材料、北京积水潭医院、瑞腾服饰等知名企业,以及湖南浏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东莞天安数码城、贵州金州大数据平台、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等项目。同时,与香港应科院、大公国际、千人智库、九次方大数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联合成立了深港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整合国内外资源,探索国内金融创新的新模式。
第章 营改增政策解读
多年来,我国普遍实行的是双税种并行的税制,增值税普遍适用于货物相关行
业,而营业税普遍适用于服务行业。由于营业税是对供应链中各环节重复征税的税
制,通常被视为低效率的税收形式。因此,自2012年起,我国政府便开始逐步实施由
增值税全面代替营业税的税制改革。而《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财税〔2016〕36号)的发布,则意味着增值税将适用于所有的货物和服务行业。
节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概述. 2
一、我国的税收种类. 2
二、流转税税收体系. 2
三、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原理比较.. 3
第二节 增值税新政简介. 6
一、增值税改革. 6
二、我国增值税体系的主要特点.. 8
三、营改增对各行业的税负影响.. 9
四、营改增新政的指导性文件. 14
第三节 营改增的征税范围 14
一、销售服务 15
二、销售无形资产 25
三、销售不动产.. 26
第四节 营改增新规定下的关键问题.. 26
一、过渡政策 27
二、优惠政策顺延 27
相关链接 01 40个免征增值税的项目.. 28
相关链接 02 增值税即征即退的规定.. 36
相关链接 03 扣减增值税规定.. 36
三、绝大多数企业将会受益于营改增. 40
相关链接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对
原增值税纳税人的规定 40
四、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 42
五、跨境服务 42
六、出口服务 43
相关链接 01 适用增值税零税率的跨境应税行为.. 43
相关链接 02 免征增值税的跨境应税行为.. 44
七、进口服务 45
八、混合销售和兼营.. 45
九、差额征税 46
十、改变用途规定 46
十一、申报期与截止日期 46
第五节 逐条解读《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 47
一、“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解读. 47
二、“征税范围”的解读 54
三、“税率和征收率”的解读. 60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解读. 63
五、“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地点”的解读 81
六、“税收减免的处理”的解读 84
七、“征收管理”的解读 86
第二章 营改增新政下四大行业税务指引
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剩余的所有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其中四个重要
领域是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服务业及生活服务业(包括酒店业、餐饮业、医疗、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
节 房地产业营改增政策. 90
一、纳税人. 90
二、征税范围 90
三、税率和征收率 90
四、计税方法 91
五、销售额的确定 91
六、纳税地点 95
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95
八、“营改增”后的会计核算. 95
第二节 建筑业营改增政策 99
一、纳税人. 99
二、征收范围 99
三、税率和征收率. 100
四、计税方法. 100
五、销售额的确定. 100
六、纳税地点. 101
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02
八、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 102
九、建筑业的税收优惠.. 103
十、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104
十一、营改增后建筑业的应对策略 106
第三节 生活服务业营改增政策 112
一、纳税人.. 112
二、征税范围. 113
三、税率和征收率. 115
四、计税方法. 116
五、销售额的确定. 116
六、纳税地点. 117
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18
八、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 118
九、税收优惠. 119
第四节 金融服务业营改增政策 122
一、纳税人.. 122
二、征收范围. 123
三、税率和征收率. 124
四、计税方法. 124
五、销售额的确定. 124
六、纳税地点. 127
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27
八、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 128
九、税收优惠. 129
第三章 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增值税专用发票仅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使用(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是一般纳
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销售不动产、无形资产开具的发票,同时也是购买
方支付增值税额并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据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凭证。
节 专用发票与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134
一、专用发票的构成 134
二、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134
相关链接 税控系统开票业务流程. 135
第二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限额 136
一、专用发票限额管理的基本要求 136
二、高开票限额的审批机关.. 137
三、高开票限额的实地勘察机关 138
第三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初始发行与领购 138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初始发行. 138
二、专用发票的领购 139
第四节 专用发票的使用管理.. 143
一、专用发票的开具 143
二、发票作废. 144
三、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144
相关链接 红字发票开具实操流程. 148
四、丢失专用发票的处理. 149
相关链接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稽核比对.. 151
第四章 营改增后增值税申报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企业进行纳税申报的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许多企业对
于如何抵扣进项、如何计算应缴增值税、如何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等把握不准,这
会直接影响增值税的申报工作。本章则重点介绍营改增后增值税申报的具体业务的办理。
节 营改增后增值税申报要点. 154
一、在报税时限内报税.. 154
相关链接 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154
二、准备报税时应携带的资料.. 155
三、抄税、报税 156
相关链接 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金税盘使用操作流程. 156
四、专用发票的认证 157
相关链接 网上认证. 158
五、税款缴纳. 161
第二节 营改增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填写. 162
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主表的填写 162
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
的填写 171
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
的填写 177
四、《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三)》(服务、不动产和无形
资产扣除项目明细)的填写.. 183
五、《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四)》(税额抵减情况表)
填写说明.. 185
六、《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五)》(不动产分期抵扣计算表)
填表要求.. 187
七、《固定资产(不含不动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填写要求. 188
八、《本期抵扣进项税额结构明细表》填写要求 188
九、《增值税减免税申报明细表》填写要求.. 190
第三节 营改增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填写.. 193
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主表的填写.. 193
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附列资料》的填写 197
第四节 《增值税预缴税款表》的填写. 198
一、《增值税预缴税款表》的样表 198
二、《增值税预缴税款表》的适用情形. 199
三、基础信息填写说明.. 199
四、具体栏次填表说明.. 200
第五节 出口退(免)税认定及申报 201
一、出口退(免)税认定. 201
二、免抵退税申报期限.. 203
三、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204
四、零税率行为免抵退税管理总流程.. 204
五、免抵退税申报. 206
第 五 章 营改增后的会计核算
营改增后的企业其会计核算也有一定的变化,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
业会计处理规定》则对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企业会计核算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节 会计科目设置.. 210
一、营业税会计核算和增值税会计核算的区别. 210
二、核算增值税需要设置的二级科目.. 210
三、核算增值税需要设置的三级科目.. 211
相关链接 增值税会计核算主要文件依据. 213
第二节 一般纳税人的一般账务处理 213
一、国内采购的货物或接受的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 213
二、进口货物或接受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应税服务.. 214
三、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应税服务. 215
四、一般纳税人辅导期内采购的货物或接受的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 216
五、向境外单位提供适用零税率的应税服务.. 217
六、非正常损失等. 217
七、发生应税行为取得按税法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收入. 218
八、发生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应税行为.. 218
九、销售已使用固定资产应交增值税.. 219
十、月份终了的会计处理. 219
十一、期末借方余额的处理 220
十二、享受限额扣减增值税优惠政策.. 220
十三、经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批准可以视为一个纳税人合并纳税
的情形. 220
十四、增值税检查后的账户处理. 221
第三节 小规模纳税人的一般账务处理. 221
一、提供应税服务. 221
二、享受限额扣减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222
三、月份终了上交增值税. 222
第四节 特殊纳税事项的会计处理. 222
一、试点纳税人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 222
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处理.. 223
三、取得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的会计处理 224
四、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额的会计处理 225
第六章 税务筹划与风险防范
“营改增”作为目前规模大的结构性减税措施,其大的特点就是减少重复纳
税,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而结构性减税并非是“只
减不增”,而是“有增有减”,这就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税负变动,因此企业应注意防
范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同时还要努力做好税务筹划工作,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
水平。
节 营改增的纳税筹划要点 230
一、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税务筹划. 230
二、业务流程再造. 231
三、经营模式规划. 231
四、在业务合同中的税收筹划.. 232
五、保证三证统一. 232
六、保证“三流合一”.. 236
七、三价统一原理. 241
第二节 房地产业营改增后节税与筹划. 242
一、简易征收老项目备案规划.. 242
二、土地成本及不动产进项抵扣规划.. 244
三、合同拟定与筹划 246
四、财务人员加强税收管控 248
五、企业各部门做好“营改增”的衔接和准备. 249
六、税收优惠享受规划.. 251
第三节 营改增后建筑业风险防范. 252
一、建筑企业营改增需避开的风险 252
二、“甲供材”涉税风险控制.. 256
目录
前 言
第1章 营改增简介 / 1
1.1 增值税概述 / 1
1.1.1 增值税的性质 / 1
1.1.2 增值税的计税原理 / 2
1.1.3 增值税的优点 / 2
1.1.4 我国增值税的发展历程 / 3
1.2 营业税概述 / 4
1.2.1 营业税的特点 / 4
1.2.2 我国营业税的发展历程 / 5
1.3 营改增的意义和出发点 / 6
1.3.1 营改增的意义 / 6
1.3.2 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 7
1.4 营改增的进程 / 8
第2章 增值税相关知识 / 9
2.1 概述 / 9
2.2 征税范围 / 9
2.2.1 一般规定 / 9
2.2.2 具体规定 / 10
2.3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 13
2.3.1 纳税人 / 13
2.3.2 扣缴义务人 / 14
2.4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 14
2.5 税率与征收率 / 15
2.5.1 基本税率 / 15
2.5.2 低税率 / 15
2.5.3 零税率 / 15
2.5.4 征收率 / 15
2.6 应纳税额的计算 / 15
2.6.1 一般计税方法 / 16
2.6.2 应纳税额计算方法 / 25
2.6.3 简易计税方法 / 31
2.7 税收优惠 / 34
2.7.1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项目 / 34
2.7.2 其他免征税项目 / 35
2.7.3 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 / 36
2.8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 36
2.8.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36
2.8.2 纳税地点 / 37
2.8.3 纳税期限 / 38
2.9 营改增后,原增值税纳税人有关政策 / 39
2.9.1 进项税额 / 39
2.9.2 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 / 41
2.9.3 混合销售 / 41
第3章 增值税发票 / 42
3.1 概述 / 42
3.2 专用发票联次、开票限额、领购及缴销 / 42
3.2.1 专用发票联次 / 42
3.2.2 专用发票开票限额 / 43
3.2.3 专用发票领购 / 43
3.2.4 专用发票缴销 / 44
3.3 专用发票开具 / 45
3.3.1 专用发票开具要求 / 45
3.3.2 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 45
3.3.3 专用发票作废处理 / 46
3.4 专用发票不得抵扣的规定 / 46
3.4.1 不得抵扣的情形 / 46
3.4.2 暂不得抵扣的情形 / 47
3.4.3 丢失已开具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 / 47
3.5 红字发票开具 / 48
3.6 税务机关代开专用发票 / 49
3.7 增值税发票升级版 / 50
3.7.1 推行范围 / 51
3.7.2 发票使用 / 51
3.7.3 系统使用 / 51
3.8 专用发票认证 / 52
3.8.1 认证时限 / 53
3.8.2 已认证未按期抵扣 / 54
3.8.3 逾期未认证 / 55
3.8.4 A级纳税人取消认证 / 56
3.9 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发票相关规定 / 56
3.9.1 发票使用 / 57
3.9.2 发票开具 / 58
3.9.3 扩大取消增值税发票认证的纳税人范围 / 61
3.9.4 不得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形 / 61
3.10 虚开专用发票 / 63
3.10.1 概述 / 63
3.10.2 虚开专用发票的判定 / 63
3.10.3 虚开专用发票的处理 / 65
3.10.4 善意取得虚开的专用发票 / 67
第4章 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 / 70
4.1 概述 / 70
4.2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 70
4.2.1 纳税人 / 70
4.2.2 扣缴义务人 / 71
4.2.3 合并纳税 / 72
4.3 一般纳税人 / 72
4.3.1 一般纳税人标准 / 73
4.3.2 一般纳税人登记 / 73
4.3.3 可不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情况 / 76
4.3.4 可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情况 / 77
4.4 征税范围 / 78
4.4.1 应税行为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 78
4.4.2 应税行为是属于《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范围内的业务活动 / 81
4.4.3 应税服务是为他人提供的 / 82
4.4.4 例外情形 / 84
4.5 税率和征收率 / 86
4.5.1 增值税税率 / 86
4.5.2 增值税征收率 / 88
4.6 应纳税额的计算 / 88
4.6.1 一般计税方法 / 89
4.6.2 简易计税方法 / 108
4.7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 109
4.7.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09
4.7.2 纳税地点 / 112
4.7.3 纳税期限 / 112
4.8 税收减免的处理 / 113
4.8.1 一般规定 / 113
4.8.2 起征点 / 115
4.9 征收管理 / 118
4.9.1 征收机关 / 118
4.9.2 零税率退(免)税 / 118
4.10 试点前发生的业务 / 119
4.11 营改增会计处理 / 120
4.11.1 会计科目设置 / 120
4.11.2 一般会计处理方法 / 121
4.11.3 适用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 130
4.12 其他 / 133
4.12.1 扣缴手续费 / 133
4.12.2 原征营业税的项目 / 134
第5章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涉税要点 / 135
5.1 转让不动产 / 135
5.1.1 概述 / 135
5.1.2 纳税人 / 136
5.1.3 计税方法(除其他个人) / 136
5.1.4 其他个人 / 146
5.1.5 差额凭证 / 149
5.1.6 发票开具 / 150
5.1.7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50
5.1.8 纳税地点 / 150
5.1.9 税收优惠 / 151
5.2 不动产经营租赁 / 151
5.2.1 概述 / 151
5.2.2 纳税人 / 152
5.2.3 计税方法 / 153
5.2.4 发票开具 / 159
5.2.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59
5.2.6 纳税地点 / 160
5.2.7 税收优惠 / 161
5.2.8 其他 / 161
5.3 不动产分期抵扣 / 162
5.3.1 概述 / 162
5.3.2 可抵扣不动产范围 / 162
5.3.3 分期抵扣方法 / 165
5.3.4 管理要求 / 176
5.4 销售无形资产 / 176
5.4.1 概述 / 176
5.4.2 纳税人 / 176
5.4.3 计税方法 / 177
5.4.4 税收优惠 / 178
第6章 老营改增行业要点 / 180
6.1 交通运输服务 / 180
6.1.1 概述 / 180
6.1.2 纳税人 / 180
6.1.3 计税方法 / 182
6.1.4 税收优惠 / 183
6.1.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84
6.1.6 纳税地点 / 184
6.2 邮政服务 / 185
6.2.1 概述 / 185
6.2.2 纳税人 / 185
6.2.3 计税方法 / 186
6.2.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86
6.2.5 纳税地点 / 186
6.3 电信服务 / 187
6.3.1 概述 / 187
6.3.2 纳税人 / 187
6.3.3 计税方法 / 188
6.3.4 税收优惠 / 190
6.3.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190
6.3.6 纳税地点 / 190
6.4 现代服务 / 191
6.4.1 概述 / 191
6.4.2 纳税人 / 192
6.4.3 计税方法 / 199
6.4.3 税收优惠 / 205
6.4.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206
6.4.5 纳税地点 / 206
第7章 建筑业营改增要点 / 209
7.1 概述 / 209
7.2 纳税人 / 210
7.2.1 建筑服务 / 210
7.2.2 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 / 211
7.2.3 其他 / 212
7.3 计税方法 / 213
7.3.1 销售额 / 213
7.3.2 建筑工程老项目 / 214
7.3.3 一般纳税人 / 216
7.3.4 小规模纳税人 / 219
7.3.5 会计处理 / 219
7.3.6 扣除凭证 / 221
7.3.7 预缴管理 / 222
7.3.8 罚则 / 222
7.3.9 其他 / 223
7.4 清包工与甲供材 / 225
7.4.1 清包工 / 225
7.4.2 甲供材 / 226
7.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229
7.6 纳税地点 / 230
7.7 发票开具 / 230
7.8 税收优惠 / 230
7.9 其他 / 230
第8章 房地产业营改增要点 / 232
8.1 概述 / 232
8.2 纳税人 / 233
8.3 一般纳税人征收管理 / 234
8.3.1 销售额 / 234
8.3.2 计税方法 / 237
8.3.3 会计处理 / 241
8.3.4 进项税额 / 244
8.3.5 发票开具 / 245
8.4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管理 / 246
8.4.1 销售额 / 246
8.4.2 发票开具 / 247
8.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247
8.6 纳税地点 / 248
8.7 其他 / 248
第9章 金融服务营改增要点 / 249
9.1 概述 / 249
9.2 纳税人 / 250
9.2.1 贷款服务 / 250
9.2.2 直接收费金融服务 / 251
9.2.3 保险服务 / 251
9.2.4 金融商品转让 / 251
9.3 计税方法 / 252
9.3.1 贷款服务 / 252
9.3.2 直接收费金融服务 / 255
9.3.3 保险服务 / 256
9.3.4 金融商品转让 / 257
9.3.5 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 / 258
9.3.6 简易办法计税 / 261
9.3.7 其他 / 262
9.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263
9.5 纳税地点 / 263
9.6 纳税期限 / 263
9.7 税收优惠 / 264
9.7.1 免征增值税的项目 / 264
9.7.2 营业税制度下免征、不征但增值税不免征的项目 / 270
第10章 生活服务营改增要点 / 271
10.1 概述 / 271
10.2 纳税人 / 272
10.2.1 文化体育服务 / 272
10.2.2 教育医疗服务 / 272
10.2.3 旅游娱乐服务 / 273
10.2.4 餐饮住宿服务 / 273
10.2.5 居民日常服务 / 274
10.2.6 其他生活服务 / 274
10.3 计税方法 / 275
10.3.1 文化体育服务 / 275
10.3.2 教育医疗服务 / 276
10.3.3 旅游娱乐服务 / 276
10.3.4 餐饮住宿服务 / 280
10.3.5 居民日常服务 / 284
10.3.6 其他生活服务 / 284
10.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284
10.5 纳税地点 / 285
10.6 税收优惠 / 285
第11章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 292
11.1 营改增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 292
11.1.1 加强企业全方位改造 / 292
11.1.2 加强财务管理 / 292
11.1.3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 293
11.1.4 注重专用发票的取得 / 293
11.1.5 注意合同的修改 / 293
11.1.6 做好企业架构的调整 / 293
11.1.7 做好税收筹划 / 293
11.2 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 294
11.2.1 分析 / 294
11.2.2 应避免的误区 / 294
11.3 营改增对企业利润及所得税的影响 / 295
11.3.1 营改增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 295
11.3.2 营改增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 297
附录A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 301
附录B 营改增后可以差额纳税、简易计税方法等汇总 / 312
营改增政策目录 / 319
参考文献 / 321
后记 / 322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让我眼前一亮,一种严谨而又不失亲和力的风格扑面而来。拿到手后,翻开目录,感觉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营改增政策的方方面面,从宏观的政策背景到微观的企业操作,都做了详细的梳理。特别吸引我的是其中关于“政策解读”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对条文的堆砌,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政策出台的逻辑和意图,对于理解政策的精髓非常有帮助。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不同行业的具体适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我们这种特定行业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不同业务场景下的税务筹划、发票管理技巧、以及申报流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财务人员在实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并给出清晰的解答,那这本书的价值将会大大提升。总的来说,从目录和封面给我的初步印象来看,这本书很有可能成为我们财务团队在营改增实操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评分坦白说,在购买这本书之前,我曾浏览过不少关于营改增的资料,但总觉得零散且不够深入。看到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政策、实务、风险详解”这几个字,立刻吸引了我。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实务”和“风险”这两部分。很多时候,政策解读虽然重要,但最终落地的还是企业的实际操作,而操作过程中隐藏的税务风险更是我们最需要警惕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接地气的操作指南,比如如何正确开具增值税发票、如何进行进项税抵扣的合理性判断、以及在并购重组等特殊情况下如何处理营改增的税务问题。此外,书中对于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点,希望能够有系统性的梳理和预警,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在成本核算、费用列支等方面,哪些是容易引起税务机关关注的环节,以及如何避免不合规的操作。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营改增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风险案例,并进行深入剖析,那将对我们非常有启发。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税务审计师,经常需要面对企业在营改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需要对其进行审核。因此,我非常关注这本书在“政策解读”和“风险详解”方面能够提供的深度和广度。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对营改增政策的演变、不同政策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潜在的冲突点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在“风险详解”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我未曾注意到的、隐藏较深的税务风险点,并且能够从税务稽查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风险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企业应该如何从源头上进行规避。例如,在合同签订、交易流程、成本分摊等环节,哪些细节的处理容易埋下隐患。如果书中能够结合实际的税务稽查案例,分析企业的违规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罚,那将对我的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评分从我的角度来看,一本优秀的实操手册,除了政策解读和风险提示,最关键的还在于“实用性”和“前瞻性”。营改增政策还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针对2016-2017年这个时间段,而是能够对未来的政策走向有一定的预判和分析。比如,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未来营改增可能在哪些方面进行优化,企业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在“实操”层面,我更关注一些更具操作性的技巧,比如如何优化企业的成本结构以最大化进项税抵扣,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营改增管理的效率。书中能否提供一些关于营改增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或者推荐一些能够辅助企业进行营改增管理的软件工具?如果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指导企业进行营改增改革的同时,也能为企业未来的税务管理提供一些长远的规划和建议,那它将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是一位初入财务领域的新手,营改增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总是有差距。这本书的名字——“2016-2017营改增政策解读与企业实操手册”,听起来就非常契合我当前的需求。我最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营改增的基础知识,比如增值税的基本原理,不同税率的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服务和货物。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实操指导,从最基础的会计处理,到最后的税务申报,每一步都清晰明了。例如,如何建立一套符合营改增要求的会计核算体系,如何利用现有的财务软件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以及在月末、季末进行税务申报时的具体操作流程。如果书中还能解答一些新手可能遇到的“傻问题”,或者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表格模板、申报表填写示例,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