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虛蔔辭綜述 陳夢傢 中華書局

殷虛蔔辭綜述 陳夢傢 中華書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夢傢 著
圖書標籤:
  • 殷商
  • 蔔辭
  • 甲骨文
  • 曆史
  • 考古學
  • 文字學
  • 陳夢傢
  • 中華書局
  • 商朝
  • 古文字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大韆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01631
版次:1
商品編碼:10496827938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1988-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殷虛蔔辭綜述

:198.00元

售價:154.4元,便宜43.6元,摺扣77

作者:陳夢傢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1988-01-01

ISBN:9787101001631

字數:

頁碼:674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1.6kg

編輯推薦


《殷虛蔔辭綜述》由中華書局齣版。

內容提要


目錄



章 總論
節 甲骨的發現、鑒定與蒐集
第二節 甲骨的種屬及采用的部分
第三節 甲骨的整治與書刻
第四節 甲骨的齣土地的確定與展延
第五節 “殷墟”所在和甲骨包含的年代
第六節 安陽發掘與甲骨銅器齣土地區
第七節 甲骨刻辭的內容與其它銘辭
第八節 甲骨刻辭研究的經過

第二章 文字
節 甲骨文字的初期審釋
第二節 甲骨字彙的編製及其內容
第三節 考釋甲骨文字的方法
第四節 甲骨文字和漢構造

第三章 文法
節 蔔雨之辭
第二節 詞位的分析——名詞
第三節 單位詞
第四節 代詞
第五節 動詞
第六節 狀詞
第七節 數詞
第八節 指詞
第九節 關係詞
第十節 助動詞
第十一節 句形
第十二節 結語

第四章 斷代 上
節 斷代的分期及其標準
第二節 坑位對於甲骨斷代的限度
第三節 村中齣土的康、武、文蔔辭
第四節 ×組蔔辭
第五節 ×16坑×組的時代
第六節 賓組蔔辭
第七節 子組蔔辭
第八節 午組蔔辭
第七節 結語

第五章 斷代下
節 武丁賓組蔔人
第二節 武丁特殊詞刻辭
第三節 武丁不係聊的蔔人
第四節 祖康、祖甲齣組蔔人
第五節 齣組分羣及其相當的朝代
第六節 廩辛何組蔔人
第七節 何組蔔人早晚的分彆
第八節 武乙和帝乙、帝辛蔔人
第九節 結語
第六章 年代
第七章 曆法天象
第八章 萬國地理
第九章 政治區域

第二冊
第十章 先公舊臣
第十一章 先王先妣
第十二章 廟號 上
第十三章 廟號 下
第十四章 親屬
第十五章 百官
第十六章 農業及其他
第十七章 宗教
第十八章 身分
第十九章 總結
第二十章 附錄
插圖目錄
圖版目錄

作者介紹


陳夢傢,(1991-1966)是我國現代的詩人、古文字學傢和考古學傢,浙江上虞人。1932年於中央大學畢業後,先後在青島大學、燕京大學、昆明西南聯大任教。1944-1947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講授中國古文字學,並搜集流散在歐美的商周青銅器資料。歸國後,擔任清華大學教授,1952年調至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員。
陳夢傢先生因研究古代宗教、神話、禮俗而治古文字,再由研究古文字而轉入研究古史及考古學。在甲風學、西周銅器斷代及簡牘研究方麵,均卓有建樹,為國內外學術界所推重。

文摘


1920年華北大旱,村民相約挖掘。羅振玉早期的收藏,有些齣於此處。
(3)小屯付中小廟西南及村南地 1909年春襲民在村南部村口張學獻地中因掘山藥溝發現甲骨甚多,地主之母與農民大事爭鬥。1923年春張學獻自己在共菜園內挖掘。192鬥年小屯村人築牆發現一坑甲骨,為明義士所得。1925年村人在村南大路旁挎則,一部分歸於劉禮智。1926年春張學獻被綁,村人在張傢菜園內大舉挖掘,多歸明義上。1924年春鞦之交因軍事廢農,農民與地主相約於村南大路旁及麥場前樹林中挖狽。抗戰期間,村中也齣瞭一大批甲骨。
(4)張傢十八畝地 此在付東北高地,西界張傢地,東即沙丘地帶,前中央研究院發掘大連坑即在此中段。大連坑多麋辛時代蔔骨,而此期蔔骨在早期收藏中也很多,大約也被挖掘過。
(5)何傢七畝地 此在硃傢與張傢十八畝之間,西端臨河,前中央研究院發掘的圓井E16和圓坑E57,59,60在七畝地的南半。
(6)張傢七畝地 此在劉傢二十畝之南,張傢十八畝北端之西,前中央研究院發掘得甲多的YHl27坑即在此處。
(7)霍傢九畝地 此在張傢七畝之南,靠近村子北邊,村人亦往往於此挖到字骨。

序言


本書從一九五三年開始寫起,至一九五四年底寫完,共經二年。本來想要作的,是一個稍加評論的“總結”,敘述五十年來有關甲骨刻辭研究的成績,並且稍加j)(去取與估定其貢獻。這樣的做法,免不瞭許多無謂的繁瑣的引述與爭辯。因此,在試作數章以後,改變瞭原來的計劃,將前人可以成立之說加以<整理,根據現有的新材料加以補充和修正,按照我們今日的理解對於甲骨刻辭的某些類彆的材料加以解釋。我們稱此書為“綜述”者,是綜閤瞭前人近人的各種可采取的說法,綜閤地敘述甲骨刻辭中的各種內容。希望它對於研究甲骨學的和研究古代曆史社會的,可以有一些參考和檢查的用處。
作此書時,曾時常注意到兩件事:一是蔔辭、文獻記載和考古材料的互相結閤;一是蔔辭本身內部的聯係。為瞭使蔔辭所反映的殷代社會更為顯著起見,在某些地方特彆引述瞭西周的材料以資對照。
作者在一九三二年起從事甲骨研究之時,曾經片麵的注重於文字的分析與尋求蔔辭中的禮俗。後來因為作完瞭銅器斷代的工作,纔覺得應從斷代著手、聖麵的研究蔔辭。遼於19鬥9年起寫瞭甲骨斷代學四篇。這四篇已經發錶,其大部分稍經刪改後並入於本書之內。過去所已發錶的一些單篇,有很多不成熟與錯誤之處,均因本書的印行而作廢。
作者在此敬緻謝於3(下各位先生:郭沫若、唐蘭、於省吾、楊樹達、鬍厚宣,他們的著作、通訊、討論對於本書的作嚨有很大的幫助;鄭振鐸、尹達、梁思永、夏鼐、徐炳昶、郭竇鈎、張政娘、唐蘭、於省吾,或者審定瞭本計劃的進行,或者審閱瞭本書的一部分,提供瞭寶貴白驢見:徐森玉、王獻唐對於我經常不斷的鼓勵和關懷;張長壽、陳公柔、周永珍曾有過部分的協助;我在清華大學寫作甲骨斷代學時也曾獲得硃德熙和馬漠麟的協助,這些工作也是構成本書的一小部分。
限於個人的能力和時間,有許多地方未能作詳細的核對。其中一定有許多錯誤和遺漏,希望讀者多加指正。


《殷墟甲骨文釋讀與研究:一部未竟的史詩》 引言: 在中華文明璀璨的星河中,商代晚期的殷墟遺址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古老智慧的光芒。而在這顆明珠的深處,埋藏著無數承載著先民思維、信仰與生活的甲骨文,它們是漢字最早的形態,是研究中國古代曆史、文化、宗教、語言最直接、最珍貴的原始材料。本書,並非對已有的學術成果進行簡單的匯編或重述,而是試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一種更加宏觀、更加深入的視角,去重新審視殷墟甲骨文的釋讀與研究,揭示其背後蘊含的未竟的史詩,以及在現代學術語境下,我們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第一章:殷墟的發現與甲骨文的驚世齣土 自20世紀初殷墟的發現以來,這片古老的土地便吸引瞭無數考古學傢、曆史學傢和文字學傢的目光。從王懿榮先生的偶然發現,到羅振玉、王國維、董作賓等前輩學者的大力推動,殷墟甲骨文的整理與研究逐漸成為一門顯學。本書將迴顧這一波瀾壯闊的發現曆程,詳細介紹甲骨文齣土的地點、數量、重要發現,以及早期學者們在辨識、綴閤、釋讀甲骨文方麵所做齣的開創性貢獻。我們將深入探討,為何這批看似零散的刻字,能夠以如此驚人的方式,將我們帶迴到三韆多年前的商王朝,讓我們得以窺探那個時代的真實麵貌。 第二章:甲骨文的文字體係與構形特徵 甲骨文並非憑空齣現,它承載著漢字演進的脈絡。本章將聚焦於甲骨文的文字體係本身,對其構形特徵進行細緻入微的分析。我們將考察甲骨文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方法,探究其字形結構的多樣性與演變規律。通過對比不同時期、不同坑齣的甲骨文,我們可以觀察到文字的初步規範化過程。同時,本書還將探討甲骨文與後世漢字在形體、結構上的聯係與區彆,力圖勾勒齣漢字早期演變的基本軌跡。我們也將深入分析那些至今仍未完全釋讀的疑難字,探討其可能的構形邏輯與釋讀方法,這部分內容將充滿探索的趣味與挑戰。 第三章:甲骨文所載的商代社會生活圖景 甲骨文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文字本身,更在於其所承載的豐富信息。本章將以甲骨蔔辭為主要依據,全麵展現商代晚期的社會生活圖景。我們將深入剖析蔔辭中涉及的政治製度、軍事活動、農業生産、畜牧經濟、祭祀宗教、天文曆法、醫療衛生、刑罰法律等方方麵麵。通過對大量蔔辭的解讀,我們可以勾勒齣商王室的權力結構,瞭解其對外徵伐的策略,認識到農業在商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畜牧業的繁榮。 尤為重要的是,我們將詳細闡述商代宗教信仰的特點,包括對自然神祇的崇拜、祖先崇拜的普及,以及占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書將重點關注那些反映商人日常生活細節的蔔辭,例如天氣、齣行、疾病、生育等,力圖展現一個生動、真實、立體、充滿人情味的商代社會。我們也將探討甲骨文所反映的商代社會階層,以及不同階層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地位。 第四章:商代宗教信仰與占蔔文化 宗教與占蔔,是理解商代社會的一把關鍵鑰匙。本章將深入探討商代的宗教信仰體係,以及占蔔活動在其中的核心地位。我們將詳細解讀蔔辭中記載的各種祭祀活動,包括祭祀的對象、祭品、儀式等,以及這些祭祀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通過對蔔辭的細緻分析,我們可以理解商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對祖先神靈的崇拜。 本書將特彆關注占蔔的實際操作過程,從蔔者的選定、占蔔的工具(龜甲、獸骨)的準備,到占蔔問題的提齣、占蔔結果的解讀,再到事後占蔔記錄(蔔辭)的書寫,進行全程的還原與分析。我們將探討占蔔活動在商代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廣泛影響,以及它如何成為商王決策的重要依據。我們也將嘗試揭示,在看似迷信的背後,是否隱藏著商代先民對宇宙運行規律的某種樸素認知。 第五章:甲骨文與商代曆史分期與王室世係 殷墟甲骨文的發現,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商代曆史的認識,甚至糾正瞭傳統的史書記載。本章將聚焦於甲骨文在商代曆史分期和王室世係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將介紹學者們如何通過甲骨文的字形、內容、齣土地點等信息,對商代晚期進行更為精細的分期,並據此來梳理商王世係。 本書將重點討論那些與商王、貴族有關的重要甲骨材料,例如武丁、祖甲、帝乙、帝辛等商王的蔔辭,以及與他們的政治活動、軍事徵伐相關的記錄。我們將深入分析,甲骨文如何幫助我們確認瞭曆史上一些模糊不清的商王名號,並進一步完善瞭商代的曆史年錶。同時,我們也將審視,在甲骨文材料的局限性下,商代曆史分期與王室世係研究仍然麵臨的挑戰和懸而未決的問題。 第六章:甲骨文研究的學術方法與理論進展 甲骨文研究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學術理論的發展和新材料的不斷湧現,其研究方法和理論視角也在不斷演進。本章將梳理和介紹甲骨文研究的主要學術方法,包括文字學方法、曆史學方法、考古學方法、語言學方法等。我們將探討這些方法各自的優勢與局限,以及它們如何相互補充,共同推動甲骨文研究的深入。 本書還將關注近年來甲骨文研究中的一些新的理論進展,例如從微觀的文字釋讀到宏觀的文化解讀,從文本分析到跨學科研究的轉嚮。我們將討論如何運用認知語言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理論工具,去更深入地理解甲骨文所反映的商代思想觀念、文化心理和社會結構。我們也將探討,在數字化時代,如何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如圖像識彆、大數據分析)來助力甲骨文的研究與保護。 第七章:未竟的史詩:甲骨文研究的當代挑戰與未來展望 盡管甲骨文研究已取得輝煌成就,但我們必須承認,這仍是一部未竟的史詩。本章將著眼於當代甲骨文研究所麵臨的挑戰,並對未來研究方嚮進行展望。 首先,大量的甲骨文材料尚未得到係統整理和深入研究,許多重要字詞的釋讀仍存在爭議。其次,如何將甲骨文研究成果更有效地融入到通史敘述中,讓更多普通讀者瞭解商代曆史的真實麵貌,也是一個挑戰。再次,甲骨文作為漢字的原初形態,其在漢字學、語言學、文化傳播等領域的深層價值仍有待挖掘。 未來,我們期待在以下幾個方麵取得突破:更精細的甲骨文斷代研究;更深入的商代社會經濟結構分析;更全麵的商代思想文化研究;以及甲骨文在東亞文化圈傳播與影響的探索。本書將呼籲更多的學者跨學科閤作,運用更先進的研究方法,共同續寫殷墟甲骨文研究的輝煌篇章,讓這段古老的史詩,在新的時代煥發齣更加璀璨的光芒。 結語: 《殷墟甲骨文釋讀與研究:一部未竟的史詩》並非終結,而是新的開始。它邀請每一位對中華文明充滿好奇的讀者,一同走進那段遙遠的歲月,聆聽先民的心聲,感悟中華文字的源頭活水。在探索甲骨文的奧秘過程中,我們不僅是在迴顧曆史,更是在理解當下,展望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厚重的書籍,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曆史的沉澱感。我拿到它的時候,首先被它嚴謹的裝幀設計所吸引,中華書局齣品,質量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其實,我對古代文字的研究興趣由來已久,尤其鍾愛那些能直接與古人對話的文獻。翻開扉頁,那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讓人立刻意識到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要求你帶著敬畏和耐心去進入一個全新的認知世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脈絡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大傢風範,他沒有急於拋齣結論,而是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一步步引導讀者穿越迷霧,去認識那些深藏在甲骨之下的世界觀和禮儀製度。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對照著圖版和注釋反復揣摩,那種如同考古學傢在現場發掘的細緻入微,令人著迷。它不僅僅是文字的解讀,更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瞭通往商代精神世界的大門,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祭祀活動乃至日常生活都有瞭更加立體和鮮活的理解。這種全方位的知識滲透,遠超齣瞭我對一本“綜述”的初步預期,它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入門指南,但其深度又足以讓資深學者感到滿足。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不追求華麗的辭藻,卻在每一個細節處都透露齣作者深厚的學養和對材料的精熟掌握。我個人非常喜歡那種學術性與可讀性達到微妙平衡的狀態。雖然主題極其專業,但作者的邏輯推進是如此的清晰有力,即便是初學者也能順著他的思路走下去,而不至於迷失在浩如煙海的甲骨文符號之中。它不僅僅是羅列知識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傳遞。我從中學習到的,是如何去“讀”曆史,而不是僅僅“看”曆史。例如,作者對某些關鍵概念的界定和區分,精準到位,極大地避免瞭後世理解上的偏差。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深入的、耐心的學術對話,他會耐心解答你的每一個疑問,但同時也期望你付齣同樣的專注與思考。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遠勝於那些快餐式的知識灌輸。

評分

坦率地說,初接觸這類專業書籍,總難免有些畏難情緒,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卻齣乎意料地具有一種引導性。我必須承認,一些關鍵術語和繁復的考證過程初看時如同天書,但作者的筆法巧妙地將晦澀的學術討論融入到宏大的曆史敘事之中。他似乎總能找到一個絕佳的切入點,將那些看似零散的蔔辭片段,串聯成一幅完整而具有邏輯性的商代社會圖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證不同觀點時的那種審慎態度,他從不武斷地下結論,而是充分展現瞭各種學說的優劣和依據,留給讀者足夠的思考空間。這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主動的探索,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當我跟隨作者的思路,逐步理解瞭那些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占蔔邏輯——從詢問天氣到戰爭勝負,無所不包——我仿佛能聽到三韆年前的商王在晨昏之際,嚮神靈發齣的那些沉重而急切的疑問。這種代入感,是許多曆史著作難以企及的,它將冰冷的文字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對單條蔔辭的釋讀上,它更宏大地展現瞭商代文字體係的演變脈絡和其背後的文化意涵。我發現,作者在處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齣土的蔔辭時,展現齣瞭極高的辨識度和歸納能力。每一次對新的字形、新的用法的辨識,都伴隨著對商代政治、宗教觀念的深入剖析,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閱讀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次係統性的“考古思維訓練”。它教會我如何從殘缺不全的資料中重建曆史的可能性,如何看待文字作為一種權力工具和社會記憶載體的作用。我曾嘗試在其他一些相關著作中尋找類似的係統性論述,但都感覺零散或側重不足。而這本“綜述”,真正做到瞭“綜”字的要求,它將分散在不同考古報告和專業期刊中的研究成果,進行瞭高質量的整閤與提煉,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去理解殷墟的全部信息。對於任何想認真鑽研商史的人來說,這無疑是繞不開的一座高峰。

評分

我必須強調,這本書的參考價值是難以估量的。它不像某些時髦的科普讀物那樣追求引人入勝的開篇,而是以一種近乎“檔案”的嚴謹態度,構建起一個關於殷墟蔔辭研究的完整知識體係。從材料的發現、整理,到文字的考證,再到占蔔儀式的重建,每一個環節都有詳盡的論述和可靠的引證。我感受到作者在構建這個體係時所付齣的巨大心血,他不僅是收集者,更是梳理者和闡釋者。它為我後續深入研究商周青銅器銘文乃至更早的文字形態,打下瞭極其堅實的基礎。每一次重讀,我都會有新的體會,發現之前忽略的某個細節,或者對某個論斷有瞭更深的理解。對於有誌於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人而言,這本書不隻是一本“綜述”,它更像是一部指導性的“教科書”和必備的“工具書”,其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