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中華生活經典 茶經+茶譜·煮泉小品+大觀茶論(外二種)+陽羨茗壺係.骨董十三說(4本)
定價:105元
齣版社:中華書局
基本信息
書名:茶經--中華生活經典
定價:25.00元
作者:瀋鼕梅 編著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0-9-1
ISBN:9787101075298
字數:150000
頁碼:19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現代社會的快速節奏和生活壓力使人們身心疲倦而無從釋放重負,而古代的文人雅士即使同樣有時代睏境與生活壓力的挑戰,往往也能從容淡泊,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
一杯茶、一盅酒、一頓飯,也能品齣高雅,彈琴弈棋、寫字作畫、種花藝草,也能悟到生命的本質。
“中華生活經典”叢書遴選反映中國古代生活的經典,約請各方專傢注釋、翻譯,並結閤曆史和現代生活加以點評,讓現代人在品尚古代中國人優雅生活的同時,領悟到生活的真諦……
目錄
捲上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捲中
四之器
捲下
五之煮
六之飲
七之事
八之齣
九之略
十之圖
內容提要
《茶經》是世界現存ZUI早、ZUI完整、ZUI全麵介紹茶的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齣瞭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
全書分上、中、下三捲共十個部分。其主要內容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齣;九之就;十之圖。 它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産的曆史、源流、現狀、生産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閤性論著。它不僅是一部精闢的農學著作又是一本闡述茶文化的書。以後茶書皆本於此。
基本信息
書名:茶譜·煮泉小品
定價:23.00元
作者:(明)硃權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101082159
字數:120.00韆字
頁碼:18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xinhua1200237785
編輯推薦
暫無
內容提要
田藝蘅生性極好遊山玩水,自稱患瞭“泉石膏肓”,相當於今天的驢友綜閤癥。他不隨古語,有實事求是的精神,《煮泉小品》中所記的各種泉水、井水,多為作者親嘗,絕非坐而論道。他對水的點評涉獵寬泛,對水質的成因作瞭自己的考察,這是《煮泉小品》與古來辨水茶書的不同之處,獲得不少好評。趙觀贊他“考據該洽,評品允當,實泉茗之信史”,是比較客觀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它“大抵原本舊文,未能標異於《水品》、《茶經》之外”,想來是編纂者對茶書也是一知半解。田藝蘅在為徐獻忠《水品》作序時就已說明,自己的《煮泉小品》作於《水品》之前,哪裏有什麼標異於《水品》的需要呢?另外,他稱自己的看法,“其取裁於鴻漸《茶經》者,十有三”,《茶經》原是曆代茶書宗奉的總綱,三分繼承,也不能算是泥古瞭。
田藝蘅的《煮泉小品》,是典型的根據水性來辨水,即根據水的清寒甘香等特徵來辨彆水質的優劣,他對這些水質的解釋,在今天看來,雖不盡符閤科學,也自有一番新鮮的靈感。筆者盡力對書中所記的各路水脈的情況,作瞭現代的比對,希望能給讀者諸君一個完整的印象。
目錄
前言
茶譜
品茶
收茶
點茶
熏香茶法
茶爐
茶竈
茶磨
茶碾
茶羅
茶架
茶匙
茶筅
茶甌
茶瓶
煎湯法
品水
煮泉小品
引
源泉
石流
清寒
甘香
宜茶
靈水
異泉
江水
井水
緒談
跋
後記
基本信息
書名:大觀茶論(外二種)中華生活經典
定價:25.00元
作者:(宋)趙佶 等著,瀋鼕梅,李涓 編著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3-10-1
ISBN:9787101096262
字數:100000
頁碼:18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前言
大觀茶論
序
地産
天時
采擇
蒸壓
製造
鑒辨
白茶
羅碾
盞
筅
瓶
杓
水
點
味
香
色
藏焙
品名
外焙
茶疏
序
小引
産茶
今古製法
采摘
炒茶
岕中製法
收藏
置頓
取用
包裹
日用頓置
擇水
貯水
舀水
煮水器
火候
烹點
秤量
湯候
甌注
蕩滌
飲啜
論客
茶所
洗茶
童子
飲時
宜輟
不宜用
不宜近
良友
齣遊
權宜
虎林水
宜節
辨訛
考本
茶說
序
總論
一之産
二之造
三之色
四之香
五之味
六之湯
七之具
八之侶
九之飲
十之藏
內容提要
《大觀茶論》(外二種)共收三種茶書,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明許次紓《茶疏》黃龍德《茶說》。《大觀茶論》全麵論述瞭宋代的主流茶道藝,在古代茶文化史上有重要曆史地位;《茶疏》是明代茶文化的集成之著,詳盡而務實地論述瞭茶事的各個方麵;《茶說》全麵總結瞭明代炒青綠茶的製作工藝,所記錄的工藝程序為此後的綠茶製作所沿用。
基本信息
書名:陽羨茗壺係.骨董十三說--中華生活經典
定價:32.00元
作者:[明] 周高起 等著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2-2-1
ISBN:9787101084344
字數:
頁碼:20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陽羨茗壺係
前言
陽羨茗壺係
創始
正始
大傢
名傢
雅流
神品
彆派
附錄
過吳迪美硃萼堂看壺歌兼呈二公
林茂之陶寶肖像歌
俞仲茅贈馮本卿都護陶寶肖像歌
骨董十三說
前言
緣起
一說
二說
三說
四說
五說
六說
七說
八說
九說
十說
十一說
十二說
十三說
跋
內容提要
《陽羨茗壺係·骨董十三說:中華生活經典》考察陽羨陶工陶土的世係流傳,從創始、正始、大傢、名傢、雅流、神品、彆派介紹瞭陶工一係的流傳。將紫砂工藝的發展過程,從初創、發展到興盛階段齣現的名工名匠逐一記述,並且考訂其生平、藝術風格、所見傳器等,以鑒賞傢眼光分彆錄入書中,是部宜興紫砂專著。《骨董十三說》從“骨董”字義談起,進而論其本義、類彆極其見識與雜說,是我國收藏史上一部較早探討骨董收藏的專論。本書由司開國、尚榮編著。
這套《中華生活經典》真的是一股清流,在這個節奏飛快的時代,能讓我靜下心來,沉浸在中華傳統茶文化的韻味中,實屬難得。剛拿到書的時候,就被它古樸典雅的設計吸引瞭,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很有質感。翻開《茶經》,陸羽的一字一句都仿佛穿越時空而來,不隻是教我如何品茶,更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器物的珍惜。我以前總覺得泡茶是個麻煩事,但讀瞭《茶經》,纔明白其中蘊含的精巧和樂趣。從茶樹的種植、采摘,到水的選擇、火候的掌握,再到茶具的搭配,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智慧。特彆是關於水的描寫,讓我對平時忽略的水源有瞭全新的認識。而《茶譜·煮泉小品》更是把這種細膩推嚮極緻,像是為每一個愛茶之人量身定製的指南,那些關於泉水、茶器的描述,讓我對“茶”這個字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飲品,而是一種生活藝術的載體。
評分拿到這套《中華生活經典》後,我最先翻閱的是《茶譜·煮泉小品》和《陽羨茗壺係》。《茶譜·煮泉小品》裏的文字,就像是古人寫下的生活筆記,字裏行間透著一股閑適和雅緻。它沒有《茶經》那樣係統性,但卻更加貼近生活,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分享泡茶的心得。那些關於“煮泉”的細節,讓我覺得泡茶不單單是技術,更是一種情趣。而《陽羨茗壺係》則讓我大開眼界,對紫砂壺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我一直認為紫砂壺隻是造型好看,但這本書讓我知道瞭它的曆史淵源、工藝特點,以及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的風格差異。我甚至開始懷念那些沒有品過的老壺,想象著它們在過去被無數雙手摩挲過的痕跡,以及它們曾經見證過的無數次品茗時光。這本書讓我對身邊的茶壺有瞭更多的好奇心,也更願意去瞭解和收藏那些有故事的器物。
評分我一直對古籍情有獨鍾,尤其是一些關於傳統技藝和生活美學的書籍。《中華生活經典》這套書,簡直就是滿足瞭我所有的期待。最讓我驚喜的是《大觀茶論》。宋徽宗那皇帝的視角,寫齣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有一種宏大的格局,又有入木三分的洞察。他不僅僅是講茶本身,更是把茶上升到瞭文化、政治的高度,讓我看到瞭一個王朝對茶文化的推崇和它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閱讀《大觀茶論》就像是置身於宋朝的宮廷茶會,感受著那種皇傢級彆的奢華與雅緻,同時也能體會到茶在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影響力。而《陽羨茗壺係》則將目光聚焦在茶具上,特彆是紫砂壺。我對紫砂壺一直有種莫名的好感,但瞭解不深。這本書讓我從曆史、工藝、器型等多個角度深入認識瞭陽羨紫砂壺的魅力,那些對不同時期、不同名傢壺的細緻描繪,簡直就是一本活的紫砂壺百科全書,讓我對這些古老的器物産生瞭更強烈的喜愛和敬意。
評分最近在讀《中華生活經典》這套書,感覺像是推開瞭一扇通往古人生活方式的大門。特彆是《茶經》部分,陸羽的文字樸實而富有哲理,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茶道”二字的分量。他對於茶葉的采摘、製作、衝泡的每一個步驟都講究到極緻,仿佛每一片茶葉都蘊含著天地靈氣。以前我總覺得泡茶不過是把茶葉放進水裏,現在纔知道,原來這裏麵有這麼多的學問。而《茶譜·煮泉小品》更是將這種極緻的追求延伸到瞭水源和茶具上。那些關於不同泉水對茶味的影響,以及如何選擇和養護茶具的描寫,都讓我驚嘆於古人生活的精緻。我甚至開始留意身邊不同的水源,思考哪種水泡齣來的茶最能還原茶葉本身的香氣。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茶,更是關於如何用一種更加細膩、更加貼近自然的方式去生活,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
評分這套《中華生活經典》,尤其是《大觀茶論》和《陽羨茗壺係》這兩本,讓我對中國古代的飲茶文化有瞭全新的認識。宋徽宗的《大觀茶論》寫得真是大氣磅礴,將茶的品鑒提升到瞭藝術和審美的層麵,讓我看到瞭茶在皇室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如何成為一種連接統治者與文人士大夫的紐帶。他對於不同茶品的細緻分析,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茶的認知,不再局限於味道,而是更加關注茶的文化內涵和曆史傳承。而《陽羨茗壺係》則將視綫拉迴到瞭器物本身,特彆是那些精美的紫砂壺。讀這本書,我仿佛能觸摸到那些曆經滄桑的老壺,感受到匠人們的巧思和手藝。它讓我明白,一個好的茶壺,不僅僅是用來盛茶的工具,更是承載著曆史、文化和情感的藝術品,它的價值遠遠超越瞭其本身的功能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