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人典藏书系--道德经全编 | ||
| 定价 | 39.80 | |
| 出版社 | 海潮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2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道纪居士 | |
| 装帧 | ||
| 页数 | 307页 | |
| 字数 | 210千字 | |
| ISBN编码 | 9787515708232 | |
《道德经》全书约五余言,涉及到哲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是一本处世指南。《道德经全编》对《道德经》一书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译,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智慧真谛,从而对人生起着更好的指导作用。
道纪居士----
伯阳(老子字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宋太宗
老庄为体,儒墨为用。
——曾国藩
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真言,已经把所有修道作功夫的方法与修道的境界、层次都说完了。
——南怀瑾
我一生读书为学得益zui大的莫过于老子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我认为,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这五个字,抵得上黑格尔的千言万语。
——钱锺书
孔子对我的影响很大,老子对我的影响更甚。
——托尔斯泰
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di一章无形之道:认识人生规律的智慧之光 
1.无生于有,有生于无 
2.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3.弱能胜强,柔能克刚 
4.曲则全,枉则直 
5.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6.为无为,则无不治 
7.心境空明,以静制动 
8.有虚有实,虚实并进 
9.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di二章修身之道:涵养德行,谦虚内敛方君子 
1.圣人都知道自己的无知 
2.戒傲气,助成功 
3.妄言自损,守中多做 
4.善于处下才能丰盈 
5.不武不怒,不与人争 
6.内敛方能成名士 
7.取长补短才能完善自我 
8.不视,不听,不搏 
9.时刻警醒自己做个正直的人 
10.善恶相距只在一念之间 
11.“德”是修身养性的甘霖 
di三章养心之道:使心性返到淳朴纯真的状态 
1.超然旷达,宠辱不惊 
2.道是简单的,快乐也是很简单的 
3.心灵虚空,静观万物 
4.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5.上善若水,水德近道 
6.静止的水才清 
7.无欲则静,天下自定 
8.适可而止,知足常乐 
9.不要想得太多,太远 
10.无“患”即无忧 
11.给心灵一片广阔的天地 
12.道法自然,心境自可平和 
di四章处世之道:涉世为人的生存法则 
1.诚信是获得他人信任的前提 
2.不要轻易许诺 
3.忠言多逆耳,美言常害人 
4.不要固执己见 
5.示人以弱,将锋芒隐藏起来 
6.“道”无需言说 
7.刚柔并济,进退有道 
8.给他人留点空间 
9.神龙在天,不见首尾 
10.让胸怀像天地一样广阔 
di五章待人之道:与人为善,人生和谐 
1.善待每一个人 
2.成人者必能达己 
3.以平等之心看天下 
4.学会包容,终身不殆 
5.真正的善行不图回报 
6.以仁爱换人爱 
7.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8.天道公平,作恶必受惩 
9.受到伤害不要急于报复 
10.待人接物要以“和”为本 
11.美好的言语可以赢得尊重 
12.施予者得到的zui多 
di六章谋事之道:稳健踏实,大事必成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万丈高楼平地起 
3.智慧之人善做正确之事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踮着脚尖是站不稳的 
6.不要被主观的感觉所束缚 
7.把好的开始坚持到结束 
8.为自己的内心留出足够的空间 
9.处乱不惊,变弱为强 
10.有志气的人不畏艰险 
11.勤而行之,可为“上士” 
12.稳妥慎思,小心谋划 
13.做事的“大道”取法于自然 
di七章为上之道 
1.领导者要有不争无为之德 
2.善用人者,为之下 
3.要听得进别人的忠告 
4.将合适的人安排到zui合适的岗位上 
5.做领导的必须以身作则 
6.上有“为”,则民难治 
7.有权不可无威 
8.治大国若烹小鲜 
9.不要制定太多烦琐的法令 
10.施政不可过于苛刻 
11.成功领导与失败领导的区别 
di八章避祸之道:趋利避害是保全自身的大学问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不居功,功自言 
3.功成身退天之道 
4.不要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 
5.得意不可忘形 
6.当糊涂时则糊涂 
7.富贵而骄,骄至便衰 
8.不争则无祸害之忧 
9.世界也有险恶的一面 
10.事盛则衰,物极必反 
附录:《道德经》全文 
参考文献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经典,是能够穿越时空,与每一个时代的人产生共鸣的。而这本《道德经全编》,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所探讨的“处事”之道,更是贴合当下的社会现实。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大巧若拙”、“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论述。这些看似朴素的道理,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在为人处世方面,它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更加成熟、圆融的方式去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辨别真伪,如何保持内心的清醒与独立。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比喻,它形象地说明了治理国家(引申至处理事务)需要精细、耐心与恰当的分寸,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随意妄为。这种智慧,同样适用于我们个人的生活,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都需要细致的规划和适度的调整。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并非哗众取宠,而是隐藏在平淡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实践去检验。
评分我一直对《道德经》有所耳闻,但总是觉得它离我有些遥远,仿佛是属于古代贤人的秘籍,难以触及。直到我翻开这本《道德经全编》,才真正体会到它为何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原文的罗列,更包含了详尽的注释和白话解释,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化作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能够毫不费力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道”的阐释,它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种流动的、无处不在的规律,贯穿于宇宙万物之中。书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贴切的例子,展现了“道”的玄妙与力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读到关于“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的篇章时,我更是深受启发。这些看似朴素的道理,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教会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种柔韧而强大的姿态,如何在逆境中寻找转机,如何在顺境中保持谦逊。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它开始改变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对许多事情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最近有幸接触到了这本《道德经全编》,简直如获至宝。它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透彻”。书中的内容,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经过了千锤百炼,蕴含着古圣先贤们对宇宙人生最深刻的洞察。它不像某些励志书籍那样空喊口号,而是从“道”的本源出发,去解析人生的种种现象,去指导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安顿自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道”的描述,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是万物生长的根本,也是我们内心安宁的源泉。读到“道可道,非常道”时,我便开始思考,我们所认为的“道”,是否真的就是永恒不变的“道”?这种对根本的追问,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固有观念。同时,书中关于“无为”的阐释,也让我重新理解了“顺其自然”的真正含义。它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顺应规律、不妄为的智慧,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邃智慧的大门。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年轻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灵魂、启迪智慧的读物,而这本《道德经全编 读书人典藏书系》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修身”的部分所吸引。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物质和信息所裹挟,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反思自我,认识内心。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品德、言行,以及与他人的相处之道。书中提出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观点,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成长并非在于不断地获取,而在于不断地去除杂念,回归本真。我非常赞同书中关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论述,它教会我如何摆脱对名利的过度追求,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收敛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与长久的幸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揭示了人生最深刻的道理。我受益匪浅,也更加坚定了要将这些智慧融入自己生活实践的决心。
评分收到这本《道德经全编 读书人典藏书系 修身处事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 国学畅销书籍》着实让我惊喜,虽然我并非深谙国学的老前辈,但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那些能指导我们生活、安顿心灵的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拿到手的那一刻,它的质感就不同凡响,精美的装帧,考究的纸张,都透露出一种厚重而典雅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要捧在手里,细细品味。书中的内容,虽然我还在初步涉猎,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那种深邃智慧,仿佛一股清流,洗涤着我平日里浮躁的心绪。它不像某些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用一种更为贴近生活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道”的真谛,去理解“无为而无不为”的奥义。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修身养性的章节,它提出的那些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道理,而是切切实实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例如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与人相处才能和谐圆满,如何看待得失荣辱才能心境泰然。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古圣先贤们历经世事后的沉淀与洞察,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的那份安宁与力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耳畔低语,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