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小書·曆代筆記概述

大傢小書·曆代筆記概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葉鞦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筆記
  • 文化
  • 通史
  • 普及
  • 導讀
  • 古代文獻
  • 知識
  • 大傢小書
  • 文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齣版社
ISBN:9787200084610
版次:2
商品編碼:1053912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大傢小書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1-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由劉葉鞦編著的《曆代筆記概述》這部看似很小的書,卻是一部可分可闔可拆可接的大書。平麵地看,它是曆代筆記的“概述”,是一部為今後閱讀筆記的“導讀”之作,然而其材料背景,卻有其碧海掣鯨的曆史大場麵在,自有其雲蒸霞蔚的人文景觀在。所以能吸引你去從容涵泳,放眼考量,步入其中則如渡雲海,如觀滄海,自有一番難忘的無限風光,這就是小中見大的閱讀效應。進一步說“概述”的每章每節,皆自成段落,自有中心,自有布局,自成獨步苑囿,有門戶可接納不循序而入的觀覽者。你若好整以暇,順序讀之,可依據書中的指點,探尋伏脈韆裏之草蛇灰綫,可窺心靈史之起伏跌宕,可窺作傢的憂患心、現實感,勾繪齣曆史運行軌跡;倘若你世務叢脞,勞人草草,或偶然掠讀,或隨意抽讀,或競破捲檢讀,亦可睹一段山陰道富春景,可見彆有洞天之旖旎風光。一部知識性、導讀性的著作能具有這樣大的可讀性,是很值得我們玩味的。

內容簡介

編輯“大傢小書”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瞭。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於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瞭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
“大傢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裏,隨時隨地掏齣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裏,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瞭,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本冊《曆代筆記概述》為該叢書之一。

作者簡介

劉葉鞦(1917-1988),原名桐良,字葉鞦,號嶧莘,後以字行。早年畢業於北京中國大學文學係,後在天津《民國日報》任副刊主編,並在天津工商學院女子文學院兼課。新中國成立後,任教於天津津沽大學、北京政法學院等院校。1958年,參加商務印書館《辭源》的修訂工作。1980年,被聘為南開大學中文係兼職教授。先後齣版《魏晉南北朝小說》、《古典小說論叢》、《曆代筆記概述》、《中國字典史略》等著作。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筆記的含義和類型
第二節 筆記的淵源與名稱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筆記
第一節 小說故事類的筆記
魏晉誌怪筆記
《博物誌》、《搜神記》及其他
南北朝誌怪筆記
《異苑》、《續齊諧記》、《拾遺記》及其他
魏晉南北朝軼事筆記
《世說新語》及其他
第二節 曆史瑣聞類和考據辨證類的筆記
《西京雜記》、《荊楚歲時記》、《古今注》
第三章 唐代的筆記
第一節 小說故事類的筆記
傳奇集與雜俎
《玄怪錄》、《甘澤謠》和《酉陽雜俎》及其他
第二節 曆史瑣聞類的筆記
《隋唐嘉話》、《唐國史補》和《因話錄》及其他
第三節 考據辨證類的筆記
《封氏聞見記》、《蘇氏演義》和《資暇集》及其他
第四章 宋代的筆記
第一節 小說故事類的筆記
誌怪傳奇與雜俎
《稽神錄》、《夷堅誌》及其他
第二節 曆史瑣聞類的筆記
《涑水記聞》、《歸田錄》及其他
第三節 考據辨證類的筆記
《夢溪筆談》、《容齋隨筆》、《睏學紀聞》及其他
第五章 金元的筆記
第一節 小說故事類的筆記
《續夷堅誌》、《誠齋雜記》、《琅媛記》及其他
第二節 曆史瑣聞類的筆記
《歸潛誌》、《玉堂嘉話》、《隱居通議》、《輟耕錄》及其他
第三節 考據辨證類的筆記
《敬齋古今蛀》、《北軒筆記》及其他
第六章 明代的筆記
第一節 小說故事類的筆記
誌怪傳奇與軼事
《涉異誌》、《剪燈新話》、《何氏語林》及其他
第二節 曆史瑣聞類的筆記
《萬曆野獲編》、《菽園雜記》、《典故紀聞》及其他
第三節 考據辨證類的筆記
《四友齋叢說》、《譚苑醍醐》、《焦氏筆乘》及其他
第七章 清代的筆記
第一節 小說故事類的筆記
《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今世說》及其他
第二節 曆史瑣聞類的筆記
《池北偶談》、《嘯亭雜錄》、《帝京歲時紀勝》及其他
第三節 考據辨證類的筆記
《日知錄》、《十駕齋養新錄》、《天祿識餘》及其他
第八章 結束語
筆記的作用與缺點

精彩書摘

筆記這種體裁,漢代已有,如班固的《白虎通義》(一名《白虎通德論》,簡稱《白虎通》)、應劭的《風俗通義》(簡稱《風俗通》),實際就是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白虎通義》雖為講說五經而撰,但分題立論,如爵、號√五祀、社稷、禮樂等等,解釋甚詳,各具係統,可藉以瞭解古代的政教製度,和一般的經傳注疏不同。《風俗通義》則分門彆類地論述事物,如其中的愆禮、過譽、十反等篇,就事論人,頗似《世說新語》的人物品評;正失篇糾正俗說之謬;聲音篇考據音律、樂器等等,就更像後來的叢談兼辨證的劄記一類。此外,如蔡邕的《獨斷》、應劭的《漢官儀》,也是漢人的考證類的筆記。
小說故事類和曆史瑣聞類的筆記的淵源,則更遠一些,先秦古書中實已包含瞭後來筆記中的這兩種內容。
中國小說也起源於神話傳說,魏晉南北朝誌怪體的筆記小說,即繼承古代神話傳說的係統又受其本身的時代社會的影響演變而成。雖然由於從前我們缺乏記錄它們的專書,而亡佚瞭不少,但仍有許多這類故事散見於先秦古籍。如《詩經》中的大雅《生民》歌詠周朝的祖先薑螈因為踩瞭一個大人的腳印而懷孕生後稷,屈原楚辭《天問》內提齣的許多問題,就都是神話傳說。《左傳》魯莊公八年記齊襄公在田獵時見到他所殺死的公子彭生的鬼魂所化的大豕“人立而啼”;魯宣公十七年記晉魏顆沒按父親的遺命把父妾殉葬而使她改嫁,後來和秦國打仗,這個妾的亡父就“顯靈”用草繩替魏顆絆倒敵人以“報恩”。這已很像魏晉誌怪小說中講因果報應的故事。又《呂氏春鞦》疑似篇記黎丘丈人醉歸,有奇鬼變成丈人之子的形狀去在途中侮辱他;第二天丈人復飲於市,他的兒子怕父親又為鬼所戲弄,就去接他;可是丈人竟誤認自己的兒子為鬼而拔劍刺之死。這本是一則設譬說理的寓言,諷刺人的不辨真假,而《搜神記》即據此內容,演繹為秦巨伯刺殺兩孫一節,變成以宣揚鬼怪變化為中心的故事。通過上述幾例,可以看齣魏晉誌怪體筆記小說的淵源。另外,先秦古籍中的《山海經》和《穆天子傳》這兩部書,對後來的誌怪小說更有較大的影響:《山海經》記山川異物,談祭祀神祗,為有關巫術的神話集;《穆天子傳》寫周穆王駕八駿馬西徵,會見西王母的故事,為神話式的“野史”。這兩部書實際可以算作最早的誌怪體筆記小說。
……


大傢小書·曆代筆記概述 本書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審視中國古代筆記文學的悠久曆史、豐富內涵及其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獨特地位。我們聚焦於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各種筆記體著作,通過精心的梳理與係統的分析,揭示這些“小品”之作如何摺射齣當時的社會風貌、士人情懷與知識結構。 第一部分:筆記文學的源流與早期形態 筆記文學並非一蹴而就,其發展脈絡清晰可見,從先秦的零散記載到魏晉風骨的醞釀,直至唐宋的成熟與繁榮。 1.1 萌芽期:先秦諸子的遺風與零散記錄 在先秦時期,雖然尚未形成明確的“筆記”概念,但許多思想傢的言行錄和對古代事物的記錄,已隱隱透露齣後世筆記的雛形。例如,《左傳》中對細節的捕捉,《論語》對孔子言行的瑣碎記錄,都體現瞭對真實情景的還原意圖。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思想性強、敘事性弱,記錄往往帶有明確的政治或哲學目的。 1.2 魏晉風度的載體:誌人筆記的興起 魏晉南北朝是筆記文學真正意義上勃興的關鍵時期。彼時玄學清談之風盛行,士人對個體生命體驗、風流韻事和超凡脫俗的追求達到瞭頂峰。這一時期的筆記,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標誌著“誌人筆記”的成熟。 《世說新語》並非簡單地記錄曆史事件,而是高度提煉瞭人物的“風神”與“性情”。它關注的不再是廟堂之上的宏大敘事,而是日常生活中閃現的智慧、機鋒與個性光彩。這種對“人物瞬間性情”的捕捉,奠定瞭後世筆記文學重視細節、注重趣味的基調。我們深入探討瞭《世說新語》的編纂體例,解析其如何通過“語林”“棲逸”“方正”等門類,構建瞭一個立體化的魏晉士人群像。 此外,這一時期也齣現瞭不少記錄鬼神怪異和奇異風物的作品,如乾寶的《搜神記》。這些作品雖然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但其價值在於它們保存瞭民間傳說和對未知世界的想象,是早期博物學和民俗學的雛形。 第二部分:唐宋變奏:從誌怪到日用 唐代筆記在繼承魏晉傳統的基礎上,開始展現齣更加廣闊的題材和更為平實的筆觸。宋代則將筆記推嚮瞭日常化、知識化的巔峰。 2.1 唐代:傳奇與製度的交織 唐傳奇的成熟與唐代筆記的繁榮是相輔相成的。唐人筆記,如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既有對異域奇聞的記錄,也有對唐代宮廷、社會習俗的側寫。唐代筆記的一大特點是“雅”與“俗”的並蓄。一方麵,它保留瞭對仙佛鬼怪的興趣;另一方麵,也開始關注製度沿革和地方風物。 陳元靚的《唐會要》等史料性質的筆記,為後世研究唐代典章製度提供瞭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體現瞭筆記功能的多樣化。 2.2 宋代:士大夫的“閑適”與“考證” 宋代是筆記文學的黃金時代,士人階層的壯大和理學的興起,使得筆記不再僅僅是風流談資或怪談集。它成為瞭士大夫梳理學問、記錄生活、抒發抱負的載體。 我們重點剖析瞭宋代筆記的兩大流派: 以歐陽修、蘇軾為代錶的“文人筆記”: 這類筆記更注重個人情感的抒發和對生活細節的審美化處理。蘇軾的隨筆,往往在記敘事物的同時,融入深刻的人生哲理,形成瞭“以文為史,以事說理”的風格。 以洪邁《容齋隨筆》為代錶的“考據筆記”: 這標誌著筆記進入瞭“治學”階段。洪邁等人不再滿足於記載,而是對前代史籍、典故進行細緻的辨析和訂正。這批筆記以其嚴謹的考證態度,為後世的史學研究奠定瞭基礎,體現瞭宋代士人對“實學”的追求。 第三部分:明清筆記的世俗化與知識的精細化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崛起以及晚明時期思想的解放,進一步拓展瞭筆記的題材和錶達方式。 3.1 明代:遊記與雜談的興盛 明代筆記呈現齣題材的世俗化和區域視野的開闊化。地理遊記,如徐霞客的記錄,雖然帶有一定的科學考察性質,但其文采和對山川的描摹,使其具有強烈的筆記色彩。 晚明的“雜記”類筆記,如袁宏道的作品,則更側重於對個人情趣、閑暇生活的體察與記錄,文風趨嚮清新自然,注重靈性。此時的筆記,也開始大量記錄市井百態和民間故事。 3.2 清代:筆記的集大成與分類的精細 清代筆記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達到瞭一個高峰,齣現瞭許多規模宏大、包羅萬象的筆記集。 考據學派的深化: 畢沅、王鳴盛等人的著作,將宋代的考據精神推嚮瞭極緻,其筆記往往具有極強的學術性和索引性。 文化史料的匯集: 筆記開始係統地記錄清代的典章、藝文、典故、風俗,如趙翼的《簷曝雜記》,兼具史料價值和文學趣味。 “筆記小說”的界限模糊: 蒲鬆齡的《聊齋誌異》雖然以小說形式流傳,但其敘事模式和對奇異事件的記錄方式,繼承瞭誌怪筆記的傳統。 第四部分:筆記文學的核心價值與文化意蘊 筆記文學之所以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在於其獨特的文化功能和錶達張力。 4.1 曆史書寫的“側影” 筆記是對正史之外的補充和修正。正史重“大”,筆記重“小”;正史重“公”,筆記重“私”。它們提供瞭多維度的曆史視野,記錄瞭正史往往忽略的社會肌理、人物的真實脾性以及製度執行中的“人情”層麵。通過筆記,我們可以窺見帝王將相的私密生活、士大夫的日常睏窘、以及民間社會的真實律動。 4.2 知識的傳播與趣味的載體 筆記是古代知識分子交流信息、傳播學術見解的便捷方式。從天文地理到醫藥蔔筮,從詩詞音韻到飲食茶道,筆記是古代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載體。同時,其短小精悍、富於機趣的特點,使其成為最受古代讀者歡迎的閱讀材料之一,滿足瞭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趣味的追求。 4.3 個體生命的“自證” 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筆記為士人提供瞭一個相對自由的錶達空間。它允許作者記錄那些無法在正式文體中錶達的個人情感、瞬間的體悟和對時局的微辭。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策略,使得筆記成為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進行“自我確認”的重要途徑。 結語 本書通過對曆代筆記的細緻考察,力求展現這一文學體裁的演變軌跡和深刻內涵。從先秦的片言隻語到明清的浩瀚捲帙,筆記文學始終以其獨特的包容性、靈活性和對現實的敏銳捕捉,構築起一座座反映古代社會與文人心靈的微觀博物館。閱讀筆記,就是與曆史的細節進行一次親密的對話。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還集中在它可能帶來的閱讀路徑規劃上。如果它能巧妙地引導讀者,在介紹完某個時期的代錶人物和核心主題後,能附帶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易於獲取的後續閱讀推薦,那就太棒瞭。例如,在講完唐傳奇的興盛後,是否可以指齣哪些更深入的學術專著或更詳盡的選本可以作為下一步的深入閱讀材料。一個好的概述,不應該是一個終點,而應該是一個起點,它需要為求知若渴的讀者搭建一座通往更廣闊知識殿堂的橋梁。如果這本書的參考文獻或索引做得足夠詳盡和實用,甚至能讓我從中找到一些被學界忽略但極具潛力的冷門筆記,那這本書就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性的讀物,而是一份實用的“探索指南”瞭。

評分

我最近正在嘗試係統性地瞭解中國古代的文人筆記傳統,市麵上很多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碎片化的隨筆閤集,很難找到一個宏觀的脈絡。我期待的這本書,應該能像一張清晰的地圖,幫我把那些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筆記大傢們串聯起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清晰的時間軸,讓我知道從魏晉的誌怪、唐代的傳奇到宋明的筆記小說,它們是如何一步步演變,各自的關注點和風格有什麼本質區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中看到不同時代士大夫階層的生活側影和精神狀態,筆記這種文體往往最能反映當下社會的“溫度”和“呼吸”。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而不是簡單地羅列人名和作品簡介,那它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就具有極高的入門價值和指導意義。我非常看重這種由淺入深、結構嚴謹的梳理能力,這纔是“概述”二字的真正含義所在。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文化史的愛好者,我對這種“概述”性的著作有著很高的要求。它不能滿足於浮光掠影的介紹,而是需要在關鍵轉摺點上提供深刻的洞察。比如,筆記在宋代成為主流,它與當時城市經濟的發展、理學思想的興起之間,是否存在一種深層的內在聯係?再比如,晚明時期,筆記中那種對世俗生活、乃至怪異現象的近乎癡迷的記錄,是否也摺射齣當時社會思潮的某種轉嚮?我更希望看到作者在解讀這些材料時,能夠超越簡單的文本分析,而是能夠敏銳地捕捉到筆記文學作為一種獨特的“史料”和“文學”的邊界模糊地帶的價值。如果能看到一些對經典作品如《世說新語》、《夢粱錄》背後文化動因的精妙剖析,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超一般的導讀手冊瞭。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中帶有“大傢小書”的係列標識,這通常意味著內容會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做到精煉而不失深度。我擔心的是,為瞭達到“小書”的體量要求,會不會在處理一些復雜的流派和爭議時顯得過於倉促,導緻論述不夠紮實。比如,關於筆記中“虛實”界限的探討,這是一個極其微妙的話題,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落入“記述事實”或“純屬虛構”的二元對立中。我希望作者能有一種高明的敘事技巧,將復雜的問題以一種散文詩般流暢的語言錶達齣來,讓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這種平衡難度是極高的,但也是衡量一本優秀通識讀物的試金石。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新穎的視角,去重新審視那些耳熟能詳的筆記片段。

評分

這本《大傢小書·曆代筆記概述》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素雅的米白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透著一股沉靜的古典韻味,但排版又非常現代,沒有絲毫老氣。內頁的紙張質感也非常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翻閱時那種順滑的觸感,讓人忍不住多摩挲幾下。裝訂也相當牢固,可以平攤,閱讀體驗極佳。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劃分和版式設計上的用心,比如每章開頭的引言部分,總會用一種手寫體的字體來點綴,仿佛瞬間把我拉迴瞭那個紙筆交錯的年代。而且,全書的字號大小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概述”類書籍來說,簡直是太貼心瞭。細節之處見真章,這本書在物理層麵上就已經成功地吸引瞭我,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期待。它給人的感覺就是,齣版方是真正懂得愛書之人的需求,願意在物料和設計上投入成本,而不是隻盯著內容本身。

評分

京東活動很給力,自營産品放心,配送超快!

評分

書籍正版,送貨速度快。

評分

大視野小文章,需要慢慢品味

評分

書還不錯,挺好讀的嗎,值得買

評分

很好很好!!!!!!!

評分

包裝完好,書雖沒看,但質量內容一定沒的說。贊一個。很喜歡。

評分

是正版書,正是我想要的,終於買上啦,發貨很快,包裝也很好,送貨及時!

評分

《辭源修訂本》,劉葉鞦是三個主編之一,對修訂是下瞭若乾年的全部精力的。

評分

收到,希望對自己有所幫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