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音频技术教程(第2版)

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音频技术教程(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倪其育 著
图书标签:
  • 音频技术
  • 音频工程
  • 电子技术
  • 高等教育
  • 教材
  • 信号处理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声学
  • 录音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071818
版次:2
商品编码:105569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1
字数:49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音频技术教程》的第1版出版以来,被多所院校作为教材使用。根据使用过此书的师生及其他读者的反映,从课程的教学需求出发,结合音频技术发展趋势,笔者在保持本教程原有体系和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修订。
首先,本次修订对知识模块进行了划分,将全书分为基础篇、设备篇、环境篇及应用篇等4个部分,体系结构清晰,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其次,本次修订为每一章均增加了“本章要点”、“思考与练习”,便于学习者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前预览和学习后巩固。
再则,本次修订对第1章、第4章、第8章、第12章内容做了相应调整,充实、拓宽、加深了一些当今流行的内容、设备及其系统。如:数字音频处理器、校园智能可寻址广播系统、模拟节目源信号的采集及常见数字节目源信号的采集等。第15章主要是音频软件方面的基础及其应用,由于软件升级更新快,因此本次修订重新编写了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音频软件综述、GoldWave简介、Adobe Audition简介等。特别增加了声场测量与信号分析类软件、音频制作类软件和音乐创作类软件等功能,以及视频编辑配音的实用操作的介绍。
在本教材支撑下的“‘音频技术,课程体系创新建设与实践”,获得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音频技术”课程成为扬州大学精品课程;《音频技术教程》(教材)成果获得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
在本次修订工作中,牛晓林同志主要参与了第15章内容的组织工作,高伟、戴文琴等同志在部分章节内容的整理及相关图片的绘制方面付出了许多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尽管编者在修订中做了很大的努力,力图使本教程能体现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创新精神,但书中的缺点、错误仍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同行继续不吝赐教。

目录

基础篇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音响技术
1.3 电声技术
1.4 音频技术
1.5 音频技术的沿革
1.6 音频技术发展的趋势
1.7 音频技术工作者的素养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音频声学基础
2.1 声波
2.1.1 波
2.1.2 声波的形成
2.1.3 人的发声机理
2.2 描述声波的物理量
2.2.1 目期与频率
2.2.2 振幅
2.2.3 波长
2.2.4 波速
2.3 声压与声压级
2.3.1 声压
2.3.2 声压级
2.4 声强及声强级
2.4.1 声强
2.4.2 声强级
2.5 声功率及声功率级
2.5.1 声功率
2.5.2 声功率级
2.6 声波的传播特性
2.6.1 声速
2.6.2 声波的反射、折射与绕射
2.6.3 衰减
2.6.4 声波的吸收
2.6.5 声波的干涉
2.7 几种常见的声学效应
2.7.1 声谐振
2.7.2 声梳状滤波器效应
2.7.3 多普勒效应
思考与练习

第3章人耳听觉特性
3.1 声音与音质
3.1.1 响度
3.1.2 音调
3.1.3 音色
3.1.4 音型
3.1.5 音质
3.2 声与音
3.3 r听声范围
3.4 人耳的听觉效应
3.4.1 掩蔽效应
3.4.2 哈斯效应
3.4.3 耳壳效应
3.4.4 双耳效应
3.4.5 耳听觉的非线性
3.4.6 听觉疲劳和听力损失
3.4.7 强声暴露对听觉的危害
3.5 立体声原理
3.5.1 时间差与相位差
3.5.2 声级差与音色差
3.5.3 耳定位机理
3.5.4 双扬声器实验
3.5.5 劳氏效应
3.5.6 鸡尾酒会效应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数字音频技术
4.1 概述
4.2 音频数字化技术
4.3 数字音频格式
4.4 数字音频接口
……
设备篇
环境篇
应用篇

精彩书摘

3.数字技术将日益广泛地进入音响领域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模/数一数/模转换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数字方式对信号进行处理比模拟的信号处理方式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采用DSP技术可以实现许多传统的模拟处理方式难以达到的处理效果,因此它们被愈来愈多地用于音响领域。同时专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DSP专用芯片可以满足音频信息实时数字化处理的要求。另外,数码录音、数码信息存储也以其复制过程中不会有信息损失等优越性而不断推广、普及。计算机的应用更是使音响系统的设计、控制如虎添翼。计算机不仅用于各类音响器件、设备的辅助设计及仿真中,也用于声场辅助设计。同时大型录音棚用的调音台的控制、节目编辑设备的控制以及MIDI系统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目前一些较高档的家用设备也大量采用一些专用的单片微处理机,大大地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
4.音视频技术日益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深入发展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必然会要求音视频系统中的音频向高保真方向发展;而且为了全面地传递节目信息,优质的音频系统也希望与视频系统相结合以获得声像、视像的一致,获得更为真实、生动的节目效果。以计算机为核心,结合音频、视频等技术的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则更是将音响和影视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以崭新的方式全方位地传递信息、共享资源。
5.声场控制技术的发展
声场控制技术(ActiveFieldContr01)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扩音技术和建筑声学原理的应用,而且力图对厅堂的音质进行控制,使之产生人们所希望的某种声场和音响效果。多声道声场合成技术、多路混响增强技术、立体声技术(Delta. Stereophony)等新技术已得到了实际应用,并产生了不凡的音响效果。这些新技术将逐步受到重视而得以推广与普及。
6.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的结论将不断趋于一致
音频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听感良好的声音,因此最终的评判标准是人耳的听感。为了在电声器件、设备器材的设计与制造、音响工程及节目制作中有一套便于定量和检测的标准,引入了许多技术指标,这些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力求做到能真实反映人耳的听觉感受。然而由于实际声音信号的复杂性以及人耳听觉特性的复杂性,至今仍有许多客观测试的结果与主观音质评价存在一些不相符之处,渴望通过不断努力,使测试手段、电声技术指标的确定能更切合实际,使客观测试能不断接近主观评价的结论。
音频技术是一门以众多的学科、技术及艺术为其背景和支撑的综合性、应用性技术。相关技术的发展自然地会推进音频技术的发展。同样,由于相关技术的局限,也会影响音频技术的发展。就总的发展趋势而言,音频技术的发展是在不断地向着更高层次迈进、日趋完善。

前言/序言


音乐制作与声音设计深度探索:从原理到实践的音频技术指南 本书旨在为对音频技术充满热情、渴望深入了解声音世界奥秘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详实的指导。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讲解手册,更是一扇通往声音创作与应用无限可能的大门。我们致力于打破技术与艺术之间的隔阂,让您在掌握核心原理的同时,也能灵活运用于实际创作,无论您是 aspiring 的音乐制作人、电影声音设计师、播客爱好者,还是对数字音频感兴趣的学生和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第一部分:音频基础理论与信号处理 在开始任何音频实践之前,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不可或缺的。本部分将带领您深入浅出地理解声音的本质。 声音的物理学与感知: 我们将从声波的产生、传播、反射、衍射等物理现象入手,探讨声音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同时,我们将深入研究人耳的听觉机制,包括声音的频率(音高)、振幅(响度)、频谱(音色)以及相位等要素如何被我们的大脑感知和解读。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控制和塑造声音。 数字音频的诞生: 现代音频技术离不开数字化的浪潮。本部分将详细阐述声音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包括采样定理(Nyquist-Shannon sampling theorem)的原理,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以特定的速率对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我们将深入探讨量化(quantization)的概念,理解采样深度(bit depth)如何影响声音的动态范围和信噪比。这些关键步骤构成了数字音频的基础,理解它们是掌握后续数字音频处理的关键。 音频文件格式与编码: 在数字音频的世界里,不同的文件格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对比分析 WAV、AIFF、MP3、AAC、FLAC 等常见音频格式的特点、优势与劣势,以及它们在存储、传输和回放方面的差异。重点讲解无损压缩(lossless compression)与有损压缩(lossy compression)的原理,以及它们对音质和文件大小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将帮助您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音频文件格式。 信号的数学模型与处理: 音频信号本质上是一种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本部分将介绍描述音频信号的数学工具,如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它能将时域的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分量的叠加,从而揭示声音的频谱特性。您将学习如何通过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来理解和处理音频信号。 基本的信号处理单元: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引入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算法。您将接触到滤波器(Filters)——这是音频处理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我们将详细讲解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作用原理,以及它们在音色塑造、噪声抑制等方面的应用。同时,还会初步介绍增益(Gain)、衰减(Attenuation)、淡入(Fade-in)、淡出(Fade-out)等基本音频控制。 第二部分:音频录制与采集技术 高质量的录音是优秀音频作品的基石。本部分将引导您掌握专业的录音技巧与设备知识。 录音环境的声学学原理: 录音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录音空间。我们将深入探讨房间的声学特性,包括混响(Reverb)、反射(Reflection)、吸收(Absorption)和扩散(Diffusion)等概念。您将学习如何评估和改善录音空间,例如通过吸音材料、扩散板的运用,来最小化不必要的房间反射和驻波,从而获得干净、清晰的录音。 麦克风的种类与指向性: 麦克风是捕捉声音的“耳朵”。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各种类型的麦克风,如动圈麦克风(Dynamic Microphones)、电容麦克风(Condenser Microphones)、铝带麦克风(Ribbon Microphones)的构造原理、工作特性和适用场景。我们将重点解析麦克风的指向性(Polar Patterns),如心形(Cardioid)、超心形(Supercardioid)、全指向(Omnidirectional)和双指向(Bidirectional),以及如何根据拾取目标和声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指向性。 麦克风的摆放与拾音策略: 掌握麦克风的摆放技巧是获得理想录音的关键。我们将介绍近距离拾音(Close Miking)和远距离拾音(Distance Miking)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XY”、“ORTF”、“AB”等多种立体声拾音技术来捕捉空间感和声场。针对不同的乐器和声源(如人声、鼓组、吉他、弦乐等),我们将提供具体的拾音建议和实践案例。 音频接口与前置放大器: 从麦克风输入的微弱信号需要经过前置放大器(Preamp)的增益提升,才能被数字音频工作站(DAW)识别。本部分将介绍音频接口(Audio Interface)的核心功能,包括其内置的前置放大器、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的性能指标。我们将讨论增益结构(Gain Staging)的重要性,以避免信号过载(Clipping)或产生过小的信噪比。 录音实践与技巧: 结合理论知识,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具体的录音实践指导。从初次设置到实际操作,包括如何进行电平校准、试录、监听,以及如何应对录音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接地噪声、串扰等)。您将学习到如何根据音乐风格和乐器特点,调整麦克风的摆位和录音参数,以捕捉最富有表现力的声音。 第三部分:音频编辑与后期处理 录制完成后,对音频进行精细的编辑和处理,是提升作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的深入解析: DAW 是进行音频编辑、混音和母带制作的核心软件。本部分将介绍主流DAW软件的基本界面、功能模块和工作流程,如 Pro Tools, Logic Pro, Ableton Live, Cubase 等。您将学习如何导入音频素材、进行剪辑、修剪、复制、粘贴、淡入淡出等基本编辑操作。 时间与音高修正: 完美的演奏或演唱并非总是唾手可得。本部分将重点介绍时间修正(Timing Correction)和音高修正(Pitch Correction)的技术。您将学习使用量化(Quantization)、手动移位等工具来修正节奏问题,并掌握使用自动调音(Auto-Tune)等插件进行精准的音高调整,同时探讨如何让修正后的声音听起来自然而不失表现力。 音频修复与降噪: 录音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杂音,如嘶嘶声(Hiss)、嗡嗡声(Hum)、咔哒声(Click)和噼啪声(Pop)。本部分将深入讲解各种降噪(Noise Reduction)和音频修复(Audio Restoration)的技术。您将学习使用频谱编辑器、噪声门(Noise Gate)以及专门的降噪插件,来有效地去除不必要的噪音,还原干净的音频信号。 动态处理(Dynamics Processing): 动态范围是指音频信号最响和最弱部分之间的差异。本部分将全面介绍各种动态处理工具,包括压缩器(Compressor)、限制器(Limiter)、扩展器(Expander)和噪声门(Noise Gate)的工作原理。您将学习如何调整这些工具的阈值(Threshold)、比率(Ratio)、启动时间(Attack)、释放时间(Release)和补偿增益(Make-up Gain)等参数,以控制音频的响度、改善动态平衡,并增加声音的冲击力。 均衡(Equalization, EQ): EQ 是塑造音色、调整频率响应的强大工具。我们将深入讲解参数均衡器(Parametric EQ)、图示均衡器(Graphic EQ)和动态均衡器(Dynamic EQ)的原理和应用。您将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频率冲突,突出乐器的优点,削弱其缺点,从而实现清晰、平衡的混音。 效果器(Effects): 除了动态和EQ,各种效果器能为音频增添丰富的色彩和空间感。我们将详细介绍混响(Reverb)和延迟(Delay)的原理,探讨不同类型的混响(如板式、弹簧、房间、大厅)如何创造不同的空间氛围。此外,还将介绍合唱(Chorus)、镶边(Flanger)、移相(Phaser)、失真(Distortion)和过载(Overdrive)等效果器的应用,以及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它们来增强声音的表现力。 第四部分:混音与母带制作 将所有独立的音轨融合成一个和谐、专业的整体,是混音与母带制作的核心任务。 混音的艺术与科学: 混音是将多轨录音混合成一个立体声(或多声道)作品的过程。本部分将探讨混音的基本流程,包括乐器和人声的音量平衡、声像(Panning)定位、动态控制、EQ雕刻以及效果器的运用。您将学习如何构建一个清晰、有层次感、情感充沛的混音,并理解不同风格音乐的混音特点。 建立混音的层次感与深度: 混音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所有声音调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声像、混响、延迟等手段来创造声音的纵深感和空间感,让听者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不同的乐器和声部,并感受到音乐的宏大或亲密。 人声处理的技巧: 人声是音乐的灵魂。本部分将专注于人声的混音技巧,包括如何使其在混音中脱颖而出,如何处理齿音(Sibilance)、喷麦(Plosives),以及如何通过EQ、压缩和效果器来提升人声的清晰度、饱满度和情感表达力。 母带处理(Mastering): 母带处理是混音之后,在发布前对最终立体声混音进行最后的润色和优化。本部分将介绍母带处理的目的,包括提升整体响度、优化频率平衡、确保不同播放系统的兼容性。您将学习到母带处理中常用的工具,如多段压缩(Multiband Compression)、限制器(Limiter)、立体声增强(Stereo Enhancement)以及响度标准化(Loudness Normalization)等。 响度标准与文件准备: 在数字流媒体时代,响度标准(如LUFS)变得尤为重要。本部分将介绍常见的响度标准及其测量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平台的要求进行母带处理,确保您的作品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获得最佳的聆听体验。 第五部分:音频应用领域与前沿技术 音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部分将带您探索这些可能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影与游戏音频设计: 声音在电影和游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极大地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情感体验。本部分将探讨电影配乐、音效设计(Sound Effects)、对话录制与处理(Dialogue Recording and Processing)以及环境音(Ambience)的制作。您将了解如何在游戏中实现实时音频,以及如何创建动态的音频环境。 广播与播客音频制作: 播客的兴起使得音频内容的制作门槛大大降低。本部分将介绍广播节目和播客的音频制作流程,包括采访录音、内容编辑、背景音乐的运用以及后期处理,帮助您制作出专业、引人入胜的音频内容。 音乐创作与电子音乐制作: 对于音乐创作者而言,音频技术是实现音乐构思的有力工具。本部分将介绍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在音乐制作中的应用,合成器(Synthesizer)的原理与使用,采样(Sampling)与循环(Looping)技术,以及各种虚拟乐器(Virtual Instruments)和效果器插件的创新用法。 实时音频处理与交互式音频: 随着技术的发展,实时音频处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现场音乐表演中的效果处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中的空间音频(Spatial Audio)等。本部分将介绍这些前沿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您了解音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音频工程伦理与职业发展: 最后,我们将探讨音频工程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如何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技能,把握职业发展机遇。 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图表、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导,帮助读者从零开始,逐步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高质量音频制作的专业人士。我们相信,掌握了这些音频技术,您将能够更好地表达您的艺术理念,创造出令人难忘的声音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的音乐制作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音频处理流程,并提供实践指导的教材。这本《音频技术教程》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音频工程师在手把手教你。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的工作流程讲解。它没有局限于某一款具体的软件,而是提炼了通用的操作逻辑和理念,比如轨道管理、插件链的构建、自动化参数的设置等等。我常常在学习完某个章节后,立刻打开自己的DAW软件进行实践,你会发现书中的讲解与实际操作是无缝对接的。书中对声学空间的处理也让我受益匪浅,包括房间的声学特性分析、吸音和扩散材料的选择与布置,这些细节在很多教材中都被忽略了,但它们对最终的听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曾一度对自己的监听环境不满意,通过书中提供的分析方法和改造建议,我不仅提升了监听的准确性,也对录音时的声音判断更加自信了。另外,书中对母带处理(Mastering)的介绍也非常深入,讲解了响度战争、动态范围控制、立体声像调整等关键环节,并提供了不同类型音乐的母带处理实例,这对于想要将自己的作品推向更高水平的制作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

我是一名声音设计的学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声音创作。这本《音频技术教程》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书中不仅涵盖了基础的音频处理,更深入地探讨了声音的感知美学和艺术性表达。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声音色彩、空间感塑造以及情绪传达的部分。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声音听起来“温暖”,而另一些听起来“冷峻”,以及如何通过EQ、混响、延迟等效果器来精确地控制这些听感。书中对电影、游戏等领域的声音设计案例分析,让我大开眼界。例如,它会分析一段动作场景的音效是如何通过多层次的声音叠加、动态的音量变化以及特殊的空间处理来营造紧张和冲击力的。这不仅教会了我技术,更启发了我对声音艺术的理解。书中的章节安排也非常合理,从基本的信号流到高级的合成器设计,再到声音的后期制作与混合,层层递进,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声音设计知识体系。而且,它还介绍了一些高级的音频处理技术,比如动态EQ、多段压缩等,这些都是我之前接触较少但非常实用的工具,现在我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来创造更具个性和表现力的声音。

评分

对于一些希望深入理解音频系统构建和维护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难得的参考。我之前在处理一些复杂的音频设备连接和信号路由时常常感到困惑,读完这本书后,我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书中对音频接口、调音台、数字音频工作站(DAW)之间的连接原理,以及各种音频格式(如WAV、AIFF、MP3、FLAC)的特性和优劣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还深入讲解了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协议,比如AES/EBU、SPDIF等,以及它们在专业音频环境中的应用。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音频故障排除的部分,它列举了许多常见的音频问题,并提供了系统性的诊断和解决思路,这对于那些经常需要自己动手解决技术难题的音频从业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此外,书中还探讨了音频工程的标准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例如音频编码技术、沉浸式音频格式(如Dolby Atmos)的原理和应用前景,这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了方向。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让我觉得它不仅是学习教材,更是一本可以反复查阅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在浩瀚的音频技术海洋中找到了一座灯塔。我之前一直觉得音频技术是一门非常“玄学”的学科,很多时候只能凭感觉去调整参数,效果好坏全凭运气。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严谨的科学原理和清晰的逻辑,将音频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剖析得明明白白。我喜欢它对人耳听觉生理学的讲解,这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我们听到的声音会受到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录音和混音中利用这些特性来达到更好的效果。书中对音频测量工具(如频谱分析仪、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解读也讲解得非常透彻,这让我在调整音频时,不再是盲目地“听”,而是能够用数据来辅助判断,从而做出更精确的决策。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动态处理的章节,它详细解释了压缩器、限幅器、扩展器等工具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最佳应用方式,比如如何通过压缩来增加鼓的冲击力,或者如何用限幅器来保护扬声器不被过载。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让我的混音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音频技术背后的科学之美。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学习音频技术的不二之选!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音频工程师,在寻找一本既有深度又不至于太枯燥的教材时,这本书彻底惊艳了我。首先,它的内容组织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声学原理、人耳的感知,到数字音频的采样、量化,再到信号处理的各类算法,循序渐进,逻辑性极强。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非常到位,并且配以大量的图示和表格,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理论。例如,在讲解混响的原理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数学公式,还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混响(如板式、弹簧、卷积混响)在听感上的差异,并通过示例说明了它们在实际录音和混音中的应用场景。这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资料都来得直观和实用。而且,它还涵盖了麦克风的选择与摆放、均衡器(EQ)、压缩器(Compressor)、效果器(Effects)等关键工具的使用技巧,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知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大量引用了实际案例,分析了不同风格音乐的录音和混音思路,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宝藏。读完第一部分,我就感觉自己对音频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评分

因为课程需要而去买的,不过内容还不错

评分

dsgedety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评分

dsgedety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评分

太深奥了,

评分

dsgedety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评分

dsgedety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评分

dsgedety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评分

dsgedety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评分

太深奥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