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社會的急劇轉型和商業社會的到來,我們中國人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傢庭危機和情感危機,離婚率提高,婚外情增加,親情日漸淡薄,友情被實用化——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盡管人們的物質財富增加瞭,但要真正幸福卻是很難的。隻有消除危機、度過危機,纔能走嚮幸福的彼岸。這個選題很有現實意義,因為當今社會正麵臨嚴重的傢庭危機和情感危機,本書作者對此進行瞭認真思考並給齣瞭積極的建議。
  《傢庭、情感與幸福》是一本思路新穎、思想獨到、緊貼實際的書。影響幸福的因素太多,這些因素既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其中傢庭和情感就是影響幸福的最直接的因素。本書從傢庭和情感的角度寫幸福,並把二者做瞭很好的結閤。全書分為上篇和下篇,並附有傢庭、情感格言。
  李繼先,男,博士。曾任基層法官、副總經理、副市長。現在大學任教。
上篇 傢庭與幸福
一 傢庭功能的演變
二 幸福的源頭:原有傢庭
三 幸福定製工廠:自建傢庭
四 重結良緣:再婚傢庭
下篇 情感與幸福
一 生命的取暖爐:親情
二 人生的花朵:愛情
三 人生的芳草園:友情
四 人性的原野:人間大愛
附錄 傢庭、情感格言
後記
  三
  幸福定製工廠:自建傢庭
  原有傢庭是個人幸福的源頭,十分重要。但長大成人後自己建立起來的傢庭比原有傢庭更加重要,因為每個人在原有傢庭中長到20來歲就要走齣去,而在自己締造的傢庭中卻要呆到終老。鑒於個人在自建傢庭中所起的主動作用,本人將自建傢庭比作一個“幸福定製工廠”———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定製”自傢的幸福。這使我想起一則寓言。
  一個小孩想戲弄一個聰明人,在手裏攥瞭一隻小鳥,問聰明人:“我手裏有什麼東西?是活的,還是死的?”他想好瞭,如果聰明人說是活的,他就一用力把小鳥攥死;如果聰明人說是死的,他就把手張開,讓小鳥飛走。聰明人不慌不忙地答道:“是死,是活,全取決於你。”
  自建傢庭好比這隻小鳥,而夫妻就是攥著小鳥的孩子,傢庭幸福與否取決於夫妻倆人。美國著名學者斯卡皮蒂在《美國社會問題》一書中說:“決定傢庭生活質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支撐傢庭的婚姻質量。”美滿的婚姻能給小兩口一個塵世天堂,而一樁糟糕的婚姻則會使男女雙方陷入不幸的泥潭。可遺憾的是,幸福的婚姻總是少數。法國哲學傢盧梭說:“美滿的婚姻是難得一遇的。”小品大王趙本山有句颱詞:“湊閤過唄,還能離咋地。”“湊閤過”是一句流行於中國傢庭的口頭禪,很多夫婦都或認真或半認真地說過這句話。前些年,西德的基魯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對“你覺得自己現在的婚姻生活幸福嗎?”這一問題做齣肯定迴答的隻占被調查人數的16%。(國分康孝:《婚姻心理分析》)有人說,不如意的婚姻占到75%;還有人說,隻有1%的夫婦體驗過美滿的婚姻。(木工編著:《婚床上的對話》)這些數字雖然不一定十分精確,但足以說明幸福的婚姻不占多數。被婚姻弄得苦惱不堪的大有人在,被婚姻摺磨得死去活來的不是個彆,被婚姻殺死的也不是沒有。古今中外劣質婚姻造成的人間悲劇不計其數,即使在當代,這樣的悲劇仍在上演。請允許我講述一段親身經曆。
  1988年8月的一天,我開始瞭我的職業生涯。一大早我就趕到地處偏僻小鎮上的法庭。首先進入我眼簾的是一名躺在法庭門口哭嚎的婦女。我還是第一次看見婦女有這般舉止,心裏不禁納悶。原來這名婦女正陷入離婚僵局中。由於曆經一年時間仍離不掉,她很痛苦,而離不掉的原因是男方死活不跟她離。雖說這是一樁感情確實已經死亡的婚姻,根據法律條文可以判決離婚,但她丈夫揚言,如果離婚就殺死女方全傢。為瞭穩妥起見,法庭工作人員試圖調解解決。可身處不幸婚姻中的女當事人受不瞭這樣的摺磨,三天一趟五天一趟往法庭跑,催促法庭盡快結案。看到這一幕,我當時的感覺是這女的真不幸。然而,現實的婚姻生活中還有比這更不幸的。請看下麵這樁剛發生不久的慘劇(見2009年4月13日《蘭州晨報》):
  4月12日上午9時許,排洪南路一齣租屋內,一名3多歲的婦女被丈夫削去耳朵、砍斷手腳。事後,凶殘的丈夫逃之夭夭。簡單的傢庭矛盾、簡單的夫妻爭吵,丈夫竟狠毒手,說起當時的一幕,在場的每一個人無不毛骨悚然。
  當日上午10時許,在排洪南路一居民院落附近,三輛警車停在傢屬院附近,巷子內數名市民圍在一起議論著剛纔發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慘案。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人講,這對夫婦在此租房已有很長時間,每天他們都會聽到夫婦兩人的吵架聲,在事發前一天晚上他們還聽到夫妻兩人的爭吵聲。上午8時許,他齣門辦事時看到夫妻兩人一起迴傢,想不到一個多小時後竟發生慘案。老人說,民警及120醫護人員趕到將婦女抬齣齣租屋時,婦女用被子包裹著,昏迷不醒。
  在齣租屋裏記者看到,這是一棟具有多間齣租屋的小樓,警方正在院子裏調查取證,其中一名民警手提的塑料袋內裝有一把菜刀。在二樓一齣租屋內,房主在接受警方的調查。記者看到房門明顯有被硬物砸過的痕跡,靠房門窗子的一塊玻璃也被打碎,記者隱約看到齣租屋內除瞭一張床及簡單的傢具外,地上全是血跡。
  據房主介紹,齣事的夫婦兩人是在一年前在此租房居住的。當日上午9時許,他在下樓時隱約聽到屋內傳來求救聲,但房門緊鎖。他意識到屋內有事發生,就用錘子使勁砸門,在砸門未果後將窗子玻璃打碎纔將房門打開。在現場他看到婦女倒在地上,全身血流不止,慘不忍睹,他尋問情況時,婦女便暈瞭過去,他馬上撥打電話報警。
  “傷者左耳朵被砍掉,全身都是刀口。誰知道傷者的丈夫如此殘忍,竟然將自己的老婆砍成這樣。”在一旁的鄰居說起當時的一幕有些心寒。據現場調查情況的民警介紹,傷者丈夫行凶後已逃之夭夭。
  隨後,記者在蘭州軍區空軍機關醫院創傷外科見到傷者時,傷者躺在病床上,醫護人員正在為其檢查治療,傷者的姐夫在旁照料著。“這人太毒辣瞭,”看到妻妹被親人砍成這樣,姐夫羅養國有些不敢相信,“以前就聽說妹夫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沒想到竟如此可惡。”據瞭解,婦女叫李召霞,是慶陽西峰人,丈夫李學鋒為榆中縣清水驛鄉人。幾年前李召霞隨丈夫李學鋒來蘭打工,兩人也經常因一些小事鬧矛盾。在一個月前,李召霞經朋友介紹去臨夏打工,在4月10日纔迴到蘭州,誰知兩天後發生此事。羅養國推測,李學鋒一直沒有固定工作,該起血案發生可能是兩人感情不和造成的。
  創傷外科醫護人員告訴記者,李召霞傷勢嚴重,除左耳被削去外,全身中刀多達20處,其中雙手雙腳被砍斷,部分隻連著皮肉,左腿中刀多達8處。經過他們的搶救,目前李召霞已脫離生命危險,但需要住院觀察治療,隨後將展開肢體植活手術。警方錶示,此事他們正在進一步的調查中。
  相信任何人都不想看到這樣的婚姻,更不會有人想要這樣的婚姻。P46-75
  法國作傢莫裏哀說:“婚姻是一個人的終身大事,關係到一個人的幸與不幸。”那麼,如何纔能避免不幸的婚姻,讓自建傢庭美滿幸福呢?這就要求首先應該遵循婚姻締結的一些基本守則。這些守則是被實踐檢驗過的真理,具有恒久的參考價值。
  ……
  自序
  當前,幸福成瞭一個熱門話題,有關幸福的文章經常見諸報刊,以“幸福”命名的電視劇也連連熱播(如《老大的幸福》、《幸福還有多遠》,等等)。這是件好事,說明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瞭,追求層次也提高瞭。
  對幸福的理解盡管人言人殊,但歸結起來,無非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雙重滿足。這兩個滿足說起來容易,可要做到實在不容易。因為影響幸福的因素太多,這些因素既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其中傢庭和情感就是影響幸福的最直接的因素。
  傢庭是最早的社會組織之一,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緣關係之上的基本生活單位。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傢,每個人都在傢中齣生、成長、衰亡。因此,一個人能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傢庭。情感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是影響甚至是決定個人幸福的力量。一份親情能抵禦寒鼕,一份愛情價值連城,一份友情能讓內心充滿春風,一滴大愛能讓陌生人感到暖意融融。一個人縱然一無所有,但如果擁有一份真情,他也是富有的。
  由於社會的急劇轉型和商業社會的到來,我們中國人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傢庭危機和情感危機,離婚率提高,婚外情增加,親情日漸淡薄,友情被實用化———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盡管人們的物質財富增加瞭,但要真正幸福卻是很難的。隻有消除危機、度過危機,纔能走嚮幸福的彼岸。本人不敢奢望本書會成為一座燈塔,但讀者朋友若能從中發現幾粒螢火,受到些許啓發,餘願足矣。
  作者
  2010年8月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溫暖而寜靜的氣質,米白色的背景上,幾筆淡雅的綫條勾勒齣傢的輪廓,仿佛一幅水墨畫。我剛拿到手時,就被它散發齣的淡淡紙張清香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開。我一直對心理學和人際關係方麵的書籍情有獨鍾,總覺得理解自己和他人,是通往內心平和的重要途徑。我特彆喜歡作者在開篇就提齣的一個觀點:幸福並非遙不可及的終點,而是在平凡生活點滴中的一種狀態。它不是通過追求物質的堆砌,也不是依賴他人的肯定,而是源自內心深處對自我價值的認知,以及與周圍世界和諧共處的能力。書中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我仿佛看到瞭自己曾經的影子,那些睏惑、掙紮,甚至一些不自知的固執,都得到瞭深刻的剖析。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你應該怎麼做”的答案,而是通過引導式的提問,和對行為模式的深入解讀,讓我自己去尋找答案。這種方式讓我覺得非常受尊重,也更有力量去改變。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部分,是關於“原生傢庭的影響”,它不是簡單的指責,而是以一種更加平和的視角,去理解父母的局限性,以及我們如何在這種影響下,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人格。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教你幸福”的書,不如說是一本“幫你發現自己幸福能力”的書。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朋友,在你迷茫的時候,輕聲細語地為你點亮前行的路。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名字吸引的。當時我的生活正經曆著一些低榖,對“傢庭”、“情感”、“幸福”這些詞匯充滿瞭好奇,又帶著一絲迷茫。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答案,或者至少,一些安慰。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但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溫度,能夠滲透進讀者的心裏。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接納不完美”的章節。我們常常因為追求完美,而對自己和身邊的人吹毛求疵,結果適得其反。作者用瞭很多充滿智慧的例子,來告訴我們,生命中最動人的力量,往往就蘊藏在那些不完美之中。比如,一個孩子不經意的錯誤,可能恰恰是他學習成長的契機;一段有瑕疵的關係,卻可能因為雙方的包容而更加堅韌。這本書也讓我重新思考瞭“付齣與迴報”的關係。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是因為我們過分計較付齣的多寡,期望得到對等的 Thus。而這本書告訴我,真正的幸福,源於一種無私的給予,一種不求迴報的愛。當你能夠真正為對方著想,為傢庭的和諧付齣時,幸福自然會悄然而至。它不是一種交易,而是一種自然的流露。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也更加懂得感恩。
評分我是一名對人性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常常在各種書籍中尋找對人類情感和行為模式的解讀。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成功地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沒有提供空泛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瞭人在傢庭、情感中的復雜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原生傢庭創傷”時,那種既理性又充滿同情的筆觸。她沒有把問題簡單地歸咎於父母,而是強調瞭我們作為成年人,如何通過自我療愈,來打破代際傳遞的負麵模式。書中關於“依戀類型”的討論,對我來說尤其有價值。我一直對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錶現感到睏惑,讀完這部分內容,我纔恍然大悟,原來很多問題都源於早期的依戀模式。作者提供的建議,不是要我們去改變過去,而是要我們在當下,學習建立更健康的依戀關係。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它對“情感的成熟”的定義。它不是指一個人有多麼的理性,而是指一個人能夠獨立麵對自己的情緒,並且能夠以健康的方式錶達和管理情緒。這與我以往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也讓我對“成熟”有瞭更深的理解。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幫助讀者進行自我探索、實現心靈成長的優質讀物。
評分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總是被那些能夠細膩描繪人物內心世界、探討人生真諦的作品所吸引。這本書,雖然定位是“傢庭、情感與幸福”,但在我的眼中,它更像是一部充滿智慧和溫情的散文集。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緩緩地流淌在字裏行間,滋潤著讀者的心靈。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親子關係的經營”的論述。它打破瞭我以往對“教育孩子”的刻闆印象,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教育,是與孩子一同成長,是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是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書中提到的“高質量的陪伴”,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不是指耗費多少時間,而是指在有限的時間裏,如何全身心地投入,與孩子建立深層的情感連接。此外,我對書中關於“夫妻之間的溝通”的建議,也受益匪淺。很多時候,夫妻之間的矛盾,並非源於原則性的分歧,而是源於缺乏理解和有效的溝通。作者提供的方法,簡單易行,卻能有效地化解許多不必要的爭執。讀這本書,就像與一位博學而睿智的長者進行瞭一次深入的對話,讓我對“傢”、“愛”和“幸福”有瞭更深刻、更成熟的理解。它不提供速成的秘方,而是引導讀者去領悟生命的真諦。
評分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能夠觸及人心底、引發深刻思考的書籍充滿渴望。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它的文字,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不華麗,卻極其真摯。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與傢人的關係,以及在人際交往中那些微妙的情感流動。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溝通的藝術”時,所展現齣的細膩和專業。她不僅僅是羅列一些溝通技巧,而是深入到溝通背後的心理機製,以及不同性格類型在溝通中的錶現差異。比如,她提到瞭“傾聽的層次”,從錶麵的聽到,到理解內容,再到共情對方的情緒,這個過程的細緻描述,讓我茅塞頓開。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聽,但實際上,我們隻是在等待對方說完,然後急於錶達自己的觀點。書中對於“情感界限”的闡述,也給瞭我極大的啓發。學會如何既保持親密,又不被對方的情緒所吞噬,如何既給予支持,又不失自我,這的確是一門需要長期修煉的功課。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將抽象的心理概念具象化,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愛”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浪漫的幻想,而是更加注重實際的付齣和內心的經營。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傢”這個概念,它不隻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個情感的港灣,一個可以療愈彼此的地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