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的人生智慧。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林语堂,于风趣中见睿智,前所未有地“以庄解老”,将老庄思想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抛开烦琐的训诂考辨,用人生的阅历、生命的觉悟去品味老庄哲学,将那原本生涩难解的文字赋予血肉,给予全新的灵魂。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绪 论
序 文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一章 论常道
第二章 相对论
第三章 无为而治
第四章 道之德
第五章 天 地
第六章 谷 神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七章 无 私
第八章 水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
第十章 抱
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
第十二章 感 官
第十三章 荣 辱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 知常道
第十七章 太 上
第十八章 道 废
第十九章 知所属
第二十章 人与我
第二十一章 道的显现
第二十二章 争之无益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形
第二十五章 四大法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六章 轻与重
第二十七章 袭 明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 戒干涉
第三十章 戒用兵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似海
第三十三章 自 知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滥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
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步骤
第三十七章 天下自正
第三十八章 堕 落
第三十九章 全 道
第四十章 反的原则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一章 道家的特性
第四十二章 强梁者
第四十三章 至 柔
第四十四章 知 足
第四十五章 清 正
第四十六章 走 马
第四十七章 求 知
第四十八章 以无为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民 心
第五十章 养 生
第五十一章 玄 德
第五十二章 袭常道
第五十三章 盗 夸
第五十四章 身与邦
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
第五十六章 无荣辱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五十七章 治 术
第五十八章 政 闷
第五十九章 如 啬
第六十章 治大国
第六十一章 大国和小国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宝
第六十三章 难 易
第六十四章 终 始
第六十五章 大 顺
第六十六章 百谷王
第六十七章 三 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掩 饰
第七十章 不我知
第七十一章 病
第七十二章 论罚(一)
第七十三章 论罚(二)
第七十四章 论罚(三)
第七十五章 论罚(四)
第七篇 箴 言
第七十六章 强 弱
第七十七章 张 弓
第七十八章 莫柔于水
第七十九章 平 治
第八十章 理想国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
想象的孔老会谈
一般说来,老、庄思想的基础和性质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老子以箴言表达,庄子以散文描述;老子凭直觉感受,庄子靠聪慧领悟;老子微笑待人,庄子狂笑处世;老子教人,庄子嘲人;老子说给心听,庄子直指心灵。
若说老子像惠特曼,有宽大慷慨的胸怀,那么,庄子就像梭罗,有个人主义粗鲁、无情、急躁的一面。再以启蒙时期的人物作比,老子像那顺应自然的卢梭,庄子却似精明狡猾的伏尔泰。
庄子尝自述:“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可见,他是属于嬉戏幻想的一型,站在作家的立场,他又是极端厌恶官吏的一派。
当然,一位看到儒家救世愚行的虚无主义者,多少想从其他方面获取某些娱乐性的补偿,如果只因儒家的失败,便期望他戴上一副沮丧的假面具,确是极不公平的要求。因此,西方人不必再批评孔子,因为单单庄子一人对他的攻击就已经够严苛了。
关于老子的事迹,我们几无所知,仅知他生于公元前571 年的苦县,和孔子同一时代,年龄或较孔子长二十岁,出身世家,曾做过周守藏室的官,中年退隐,活了相当大的岁数(可能超过九十,但绝不似司马迁所说在一百六十岁以上),子孙繁多,其中某一世孙还做过官。
这本书的翻译功力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它成功地跨越了数千年的文化鸿沟,将那些古老的、充满哲思的语言,转化成了当代读者既能理解又充满韵味的文字。很多我以前在其他译本中感到晦涩难懂的篇章,在这本中读起来却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译者显然对原文的意境有着深刻的体悟,他没有拘泥于字面意思的直译,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哲学张力和文化底蕴。这种高水准的转译工作,使得原本可能高悬于庙堂之上的思想,变得可以触手可及,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和温度。这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一种精神的桥接,让古人的声音清晰、有力地传入我们耳中。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精美了,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那种古朴典雅的色调,搭配着烫金的字体,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我特别留意了纸张的质感,那种微泛黄的米白色纸张,触感细腻而温润,拿在手里阅读的时候,仿佛真的能穿越时空,与那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书页的切边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装订也相当牢固,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过程中是下了大功夫的。我甚至会特意留出时间,只是把这本书捧在手里,静静地欣赏它的工艺。对于一个爱书之人来说,这样的版本简直就是收藏级的珍品,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对美的膜拜。那些在书页边缘细微之处体现出的匠心,远超出了一个普通阅读材料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值得被郑重对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让人在阅读的舒适度和信息获取的效率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字体的选择非常考究,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美感,又兼顾了现代印刷的清晰度,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丝毫没有疲劳感。行距和段落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版面呼吸感十足,不会让人感到拥挤或局促。我尤其欣赏的是那些精妙的插图和注释位置的安排,它们并非随意点缀,而是巧妙地融入到文字流动的脉络中,既起到了辅助理解的作用,又提升了整体的美感。有些章节旁边的留白,大得让人可以随意在上面做自己的批注和思考,这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它鼓励你将自己的思考痕迹留在书页之上,让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一种主动的参与和印记的留下。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对超出了其作为一本读物的本身,它更像是一张通往宁静与自省的门票。我特别喜欢那种阅读完一个章节后,会情不自禁地放下书本,凝视窗外,让思绪在刚才读到的智慧中徜徉片刻的体验。这种“留白”的阅读习惯,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意外收获。它教会我慢下来,去感受那些被现代生活节奏快速碾压掉的内心独白和对世界本源的探寻欲。每次合上书页,都会有一种瞬间的清明感,仿佛尘世的喧嚣暂时被隔绝在外,只剩下最纯粹的自我与永恒的哲思在对话。这种持续性的心神滋养,是我愿意反复翻阅并向所有人推荐它的核心原因。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涤和重塑。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以一种近乎邻家智者的姿态,缓缓道出那些历经时间沉淀的真知灼见。里面的论述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却又不失灵动,很多原本在我脑海中模糊不清的概念,在作者的梳理下变得豁然开朗。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去考量。比如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从容不迫,对人际交往中得失的淡然处之,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心境。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让你“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这种由内而外的觉醒和启发,是任何速成指南都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
评分东西不错,值得拥有,关键还打折
评分东西不错,值得拥有,关键还打折
评分可以。。。。。。。。。。
评分书的四个角都变形了
评分正版书籍,值得购买。
评分正版书籍,值得购买。
评分可以。。。。。。。。。。
评分东西不错,值得拥有,关键还打折
评分很有内容的书。写的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