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图说:昆虫世界

邮票图说:昆虫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荫长,张巍巍 著
图书标签:
  • 邮票
  • 昆虫
  • 科普
  • 图鉴
  • 自然
  • 动物
  • 收藏
  • 趣味
  • 教育
  • 儿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71199
版次:1
商品编码:1058000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3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昆虫在地球上已经生存4亿年了,它是当今最大的生物类群。目前己知的昆虫有100多万种,分属32个目,上千个科;我国有8万多种已进入昆虫名录。而未知的昆虫的种类,估计将远远超过目前己知的数量。
昆虫邮票向我们介绍昆虫的神奇和魅力以及邮票的韵味和发展历程。在邮品中与昆虫对话,听一听尚未知晓的故事,聊一聊昆虫和人类的情结,会使人感到其乐无穷!摩纳哥存1987年为纪念当地的一个邮展发行了一套邮票(图0.1)。这是一套蝴蝶票中票,一只金蝶飞来,造访邮票中的同类。昆虫就是这样飞进邮票的吗?事实并非昆虫选择了邮票,当然足邮票选择了昆虫。各种各样的昆虫邮票,集中了昆虫世界的精华,浓缩了人类认知昆虫的历史,反映了人类和昆虫的关系。

作者简介

王荫长,浙江杭州人,1934年出生。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江苏省昆虫学会理事长,《昆虫学报》和《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委。较长时间从事昆虫生理生化学研究和教学,并主持国家攻关课题,研究害虫抗药性。主编有《昆虫生理学》、《昆虫生物化学》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第三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奖。11岁开始集邮,后专事收集世界各国昆虫邮票。退休以后开始昆虫邮票的研究和写作,并在学校内为学生主讲《昆虫文化和昆虫邮票》,举办《昆虫邮票展览》。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言
一 昆虫邮票的昔与今
二 昆虫从远古走来
三 昆虫的外貌特征
四 举纲张目说昆虫
五 昆虫怎样生活
六 弱肉强食的食物链
七 昆虫的防卫术
八 春蚕吐丝——小昆虫的大产业
九 人类最小的家养动物一一蜜蜂
十 惠人口福的昆虫
十一 生命和艺术的交融一玩赏昆虫
十二 夺人口粮和衣着的害虫
十三 旷日持久的人蚊大战
十四 人类在害虫面前的抉择
十五 建设人虫和谐的乐园
本书所涉及昆虫汉一拉名称对照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书籍简介:《自然之声:全球鸟类行为与生态图鉴》 一、图书概述 《自然之声:全球鸟类行为与生态图鉴》是一部专注于鸟类学领域的深度研究与精美图文集。本书旨在为鸟类爱好者、生态学者、自然保护工作者以及对自然界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详尽且极富视觉冲击力的鸟类图鉴与行为解析。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跨越地域限制的广阔视野和对鸟类复杂生命活动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记录。我们摒弃了传统图鉴的简单物种罗列模式,转而构建一个以“生态功能”和“行为策略”为驱动的鸟类世界叙事框架。全书力求在展示鸟类多样性的同时,揭示它们在各自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及其演化出的精妙生存智慧。 二、内容结构与深度解析 本书内容划分为七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构建起一个立体的鸟类生态学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鸟类的起源与适应性辐射(The Avian Genesis) 本章追溯鸟类的演化脉络,从兽脚类恐龙到现代鸟类的关键解剖学和生理学飞跃。重点分析了鸟类在飞行能力、羽毛结构、骨骼轻量化及高效呼吸系统等方面取得的革命性适应。 关键议题: 飞行机制的空气动力学解析;羽毛的结构、功能与色彩演化;对高代谢率的支持系统(如心血管与消化系统)。 特色内容: 结合古生物学证据与分子生物学数据,重构早期鸟类(如始祖鸟、黄昏鸟类)的关键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性。 第二部分:鸣声的语言与交流(The Symphony of Signals) 鸟类的鸣叫是自然界中最引人入胜的现象之一。本部分深入探讨鸟类声音的产生机制、功能分类及其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鸣唱的生物学: 详细描述鸣管(Syrinx)的构造与声音合成原理,不同科属鸟类鸣唱的频率、音域差异。 行为学意义: 对求偶鸣唱、领域保卫、警报呼叫、亲子识别等不同情境下的声音进行案例分析。例如,分析地鹨(Larks)复杂歌曲的结构如何影响雌性选择,以及鹦鹉(Parrots)模仿声音的学习机制。 配图亮点: 提供高质量的声谱图(Spectrograms)对比,直观展示不同物种鸣唱的“指纹”。 第三部分:筑巢艺术与繁殖策略(Architecture of Life) 繁殖是鸟类生命周期的核心。本章聚焦于全球各地鸟类在巢穴建造、孵化照料及后代抚育方面的惊人多样性与策略。 巢穴的多样性: 从地面隐蔽型巢穴到复杂悬挂式巢穴,再到利用洞穴或自行挖掘的巢穴。详述织巢鸟(Weavers)如何利用植物纤维构建精密的球形结构,以及翠鸟(Kingfishers)的隧道巢穴的工程学意义。 亲代投资的权衡: 探讨单亲抚育、双亲协作以及社会性繁殖(如杜鹃的巢寄生策略)背后的生态学驱动力。分析孵化温度、营养分配对后代性别比例和生存率的影响。 案例研究: 以信天翁(Albatrosses)漫长的育雏期为例,剖析其对海洋食物资源的依赖和对配偶忠诚度的进化压力。 第四部分:迁徙的导航与史诗之旅(The Grand Migration) 本书将迁徙视为一种宏大的导航挑战与能量管理艺术。我们不仅记录“何时何地”,更探究“如何做到”。 导航机制的解码: 整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解释鸟类如何利用地磁场、太阳罗盘、星象导航、气味标记乃至“地图信息”进行跨洲际定位。 能量储备与生理准备: 描述鸟类在迁徙前后的脂肪积累与代谢调整过程(如脂肪的“燃料化”)。 生态影响: 讨论迁徙路线受到气候变化、栖息地破碎化和光污染的干扰,以及由此产生的保护挑战。选取北极燕鸥(Arctic Tern)的史诗级迁徙路径作为贯穿本章的实例。 第五部分:食性生态位与觅食行为(The Foraging Niche) 鸟类的喙、爪和消化系统是适应其特定食物来源的完美工具。本章将鸟类按其生态位进行分类解析。 形态与功能的关联: 详细分析不同喙型(如蜂鸟的细长喙、猛禽的钩状喙、鹈鹕的喉囊)如何精确地匹配其捕食或采食对象。 觅食技术的创新: 记录非凡的觅食技巧,如乌鸦使用工具开坚果、海雀利用水下“飞行”捕鱼、以及啄木鸟高效的敲击频率。 共生与竞争: 分析不同鸟类在同一食物资源上的竞争策略,以及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如清洁共生)。 第六部分:社会结构与种群动态(Societies in Flight) 鸟类的社会生活远比想象的复杂,从松散的群落到高度组织化的群体。 群体行为的优势与成本: 探讨集群觅食(提高发现率)、集群防御(稀释捕食风险)的协同效应。分析蜂群或椋鸟群(Starlings)复杂的同步飞行(Murmuration)背后的数学模型和神经机制。 领地划分与资源争夺: 描述不同规模和习性的鸟类如何设定和维持其领地边界,以及争斗的社会规则。 种群模型: 引入基础的种群生态学概念,探讨环境承载力、年龄结构对鸟类长期存续的影响。 第七部分:保护前沿与未来展望(Conservation Horizons) 本书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当前鸟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并展示科学家和保护主义者正在采取的行动。 威胁评估: 详细剖析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农药残留、工业化捕捞对海洋鸟类的间接影响等主要威胁因素。 恢复项目案例: 介绍成功的物种复育项目,例如新西兰奇异鸟(Kiwi)的保护工作、加州秃鹰(California Condor)的野化放飞计划。 公民科学的力量: 鼓励读者通过参与观鸟记录项目,为全球鸟类监测网络提供宝贵数据,共同守护这些飞翔的生灵。 三、视觉呈现与制作工艺 《自然之声》在视觉效果上追求极致的真实感与艺术性。本书收录了来自全球顶尖野生动物摄影师的超过600幅高清照片,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物种的形态特征,更捕捉了它们在自然栖息地中进行特定行为的“决定性瞬间”。 高清图像: 所有照片均采用博物馆级的印刷技术,确保羽毛的细微纹理、眼睛的灵动光泽和环境背景的层次感得到完美再现。 行为插图: 辅以数百幅精细的手绘解剖图和行为示意图,用以解释复杂的运动学或生理过程,例如翼膜的折叠方式、喉部肌肉的协调动作等。 数据可视化: 采用精心设计的图表和地图,清晰地展示迁徙路径的热点区域、物种分布密度变化及生态网络关系。 四、目标读者群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1. 专业鸟类学家与生态研究生: 作为可靠的参考资料和前沿研究的速览平台。 2. 资深观鸟爱好者: 提供超越基础识别层面的深度行为学洞察。 3. 自然教育工作者: 极佳的教学辅助材料,可用于传授复杂的生态学概念。 4. 追求高品质自然读物的普通读者: 享受精美图文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故事的读者。 《自然之声:全球鸟类行为与生态图鉴》不仅是一本知识的宝库,更是一部向地球上最古老、最迷人的飞行者致敬的史诗。它邀请读者一同飞越山川海洋,聆听并理解那蕴含在每一次振翅和每一次鸣唱背后的自然律动。

用户评价

评分

简直是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我通常对那种大部头的、纯粹的昆虫图鉴有些畏惧,感觉会过于专业和冰冷。但《邮票图说:昆虫世界》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充满情怀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昆虫的迷人世界。每一枚邮票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透过它,我看到了那些在自然界中默默无闻却又至关重要的生物。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昆虫生活习性的描写。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蜜蜂是如何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以及蚂蚁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社会组织能力。这些细微之处的刻画,让我看到了昆虫世界的智慧和复杂性。而且,作者在讲述这些知识的同时,还不忘穿插一些关于邮票背后的故事,比如某枚邮票是为了纪念某位科学家对昆虫研究的贡献,或者某枚邮票上的昆虫是某个国家特有的珍稀物种。这种“邮票+故事”的叙述方式,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这些小小的生命。我发现自己开始主动去搜集一些与昆虫相关的邮票,甚至想去了解不同国家发行的关于昆虫的邮票。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是生活中最不起眼的角落,也隐藏着无限的精彩。

评分

这本《邮票图说:昆虫世界》真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旅行!我一直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微小却又无比重要的生命。收到这本书时,我本来只是想随便翻翻,没想到立刻就被深深吸引了。封面设计就极具艺术感,色彩鲜艳的邮票图案,精致地勾勒出各种昆虫的轮廓,仿佛预示着里面隐藏着一个生动而多彩的世界。 翻开第一页,我立即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知识海洋。书中的文字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着不同昆虫的“一生”。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每一个生命阶段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配合着那些印刷精美的邮票插图,让人仿佛亲眼目睹了它们的蜕变过程。我尤其喜欢关于蝴蝶的部分,那些关于它们迁徙的壮丽景象,以及不同种类蝴蝶翅膀上那令人惊叹的斑纹,都让我惊叹不已。书中还穿插着一些关于昆虫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比如它们如何被古代文明视为神圣的象征,或者出现在各种传说和艺术作品中,这让阅读的体验更加丰富和立体。我甚至开始留意起我身边的一些小昆虫,想象着它们是否也曾经出现在某张精美的邮票上。这种将科学知识与历史人文巧妙融合的方式,让这本书脱离了普通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

评分

作为一名不太专业的读者,我一直觉得昆虫世界离我有点遥远。但《邮票图说:昆虫世界》这本书,用一种非常亲切和易懂的方式,将我拉近了与昆虫的距离。它没有使用艰涩难懂的科学术语,而是用流畅生动的语言,讲述着那些关于昆虫的奇闻趣事。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不同昆虫“家庭”的描绘。比如,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甲虫,从外形奇特的大象鼻虫,到色彩斑斓的吉丁虫,每一张邮票都清晰地展示了它们的独特之处。而且,在介绍它们的时候,还会说到它们的食物、它们的栖息地,甚至它们是如何繁殖后代的。这让我感觉,这些昆虫就像一个个拥有自己精彩故事的独立个体,而不是冷冰冰的物种名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社会性昆虫”的部分,那些关于蚁群和蜂群的描述,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它还让我了解到,许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邮票,背后都蕴含着关于昆虫的知识和历史。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我们每天都可以与这些小小的生命近距离接触,只要我们愿意去观察和了解。

评分

这本书,怎么说呢,感觉像是收到了一份来自远方的、充满怀旧气息的礼物。我本身对集邮并没有太多的研究,也并非对昆虫有着狂热的喜爱,但就是这本书的标题吸引了我。“邮票图说”,听起来就很别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封面设计那种复古的油画质感,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旧时光的怀念。 翻阅过程中,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带着时代印记的昆虫史。每一张邮票,都不仅仅是一张小小的纸片,它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设计理念、印刷技术,以及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喜爱。书中对每一种昆虫的介绍,都不仅仅是简单的科普,更融入了发现它们的过程、对它们的研究以及在当时人们眼中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我读到了关于某些古老甲虫的传说,读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花费数年时间才捕捉到某种 rare 的蝴蝶,这些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让我特别喜欢的是,作者在介绍一些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昆虫时,也会穿插一些关于它们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故事,比如某些昆虫是重要的授粉者,对农业至关重要,而某些昆虫则曾经因为数量爆发而引起过恐慌。这种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看”昆虫,更是在“读”昆虫与人类文明的交织史。

评分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科普读物,不如说是一次沉浸式的自然美学体验。我本身就是个对视觉艺术和精美细节有着较高要求的人,而《邮票图说:昆虫世界》完全满足了我对“美”的期待。 每一页都仿佛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视觉盛宴。邮票的设计本身就极具艺术价值,而作者巧妙地将这些艺术品与昆虫的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书中对每一种昆虫的描述,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比如,在介绍某种夜蛾时,作者会用“披着月光华丽外衣的舞者”来形容它,再配上那张描绘着它在夜空中翩跹的邮票,让人瞬间就能感受到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氛围。更难得的是,书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昆虫在不同文化中象征意义的探讨,这让阅读的深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了解到,原来某些昆虫在古代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而另一些则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渺小的昆虫,也能成为艺术的灵感源泉,也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虫”这个字,不再是简单的生物,而是与艺术、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的生动形象。

评分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评分

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评分

⑤教学生抓重点.教学难免有意外,课堂难免有突变,应对教学意外、课堂突变的本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让意外干扰教学、影响教学是无能,把意外变成生成,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是艺术。生成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分有意生成、无意生成两种类型;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答案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模式生成六种形式。生成的重点在问题生成、灵感生成。教学机智显亮点.随机应变的才智与机敏,最能赢得学生钦佩和行赞叹的亮点。教学机智的类型分为教师教的机智、学生学的机智,师生互动的机智,学生探究的机智。机智常常表现在应对质疑的解答,面对难题的措施,发现问题的敏锐,解决问题的灵活。

评分

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评分

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评分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评分

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评分

王荫长 男,1934年12月出生,籍贯浙江省萧山市。1957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现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兼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江苏省昆虫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王荫长长期从事昆虫生理生化与毒理学教学及研究工作。讲授过《昆虫超微形态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生物化学》等课程,主编《昆虫生理生化学》,翻译《昆虫生理学》等著作,已发表昆虫超微形态及生理毒理方面论文30多篇,曾获江苏省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八五”期间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粮棉等重要病虫抗药性测报及监测调控技术研究”,先后获农业部等部委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5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张巍巍 1995年8月,张巍巍在印度尼西亚亚展取得亚洲国际邮展评审员资格,具有专题集邮类邮集的评审资格。 十分喜幸收到大作《世界蝴蝶分类名录》,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遍,果然内容十分丰富。以前我写文章是碰到蝴蝶分类与学名,都参考你和周老的著作,现在有了这本名录,如此系统和全面,更方便了我,以后会仔细阅读,在其中查找我要的信息和学名。再次感谢你的赠送,而且还附来两篇文章,也是很好的资料,在网上都难找到的。你第二次发来的《蝴蝶分类综述与展望》,已经顺利打开,十分敬佩你在蝴蝶分类和蝴蝶邮票上的研究,以及取得的成就,再次让我分享你的成果,实在深感快乐。我明天再寄一本《蝴蝶与蝴蝶文化》,我和张巍巍写的是《异彩纷呈的蝴蝶邮票》,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王荫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