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天气系统的分类标准
1.2 中小尺度天气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1.3 主要研究进展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中小尺度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
2.1 包辛内斯克近似
2.2 滞弹性近似
2.3 夹卷过程
2.4 对流发生的中尺度触发机制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动力过程
3.1 静力稳定度
3.2 对称稳定性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天气尺度系统衍生的中小尺度系统
4.1 中尺度雨团和中尺度雨带
4.2 雷暴
4.3 飑中系统
4.4 下击暴流
4.5 龙卷
4.6 强雷暴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
4.7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地形衍生的中小尺度系统
5.1 地形作用
5.2 海陆风
5.3 地形波
5.4 城市热岛效应
5.5 下坡风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中小尺度天气分析的常用方法
6.1 资料搜集与处理
6.2 尺度分度
6.3 中小尺度天气图绘制与分析
6.4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诊断分析
6.5 中尺度数值模拟简介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中小尺寸度天气系统的预报
7.1 临近预报和甚短期预报的概念
7.2 临近预报和甚短期天气预报方法的类型
7.3 暴雨预报
7.4 强对流天气的预报
7.5 临近预报和甚短期预报系统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作者在讲解大气辐射收支平衡和云物理学方面的内容时,展现出了极其扎实的功底。我一直对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感到好奇,书中关于水汽凝结、凝结核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云的形成条件,都做了非常细致的描述。特别是关于积雨云的形成和演变,作者详细分析了湿绝热递减率、对流不稳定性和抬升触发机制等关键因素,让我对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雷暴云产生有了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对于大气中各种微粒子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辐射传输和云的形成,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头顶上的这片空气,不仅仅是简单的气体混合物,而是充满了各种复杂而精妙的物理化学过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生动,很多地方的描述都充满了画面感,仿佛我真的置身于大气之中,亲眼目睹着云的翻腾和雨的落下。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天气预报是一门玄学。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从宏观的全球大气环流讲起,逐渐缩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天气现象,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或者一次影响范围广泛的冷锋过境。书中对锋面系统的分类和识别,以及不同类型锋面所带来的天气变化,都描述得非常细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飑线”的章节,作者不仅解释了飑线的形成机制,还详细列举了飑线过境时的典型天气特征,比如短时强降水、大风甚至是冰雹,这完全符合我过去几次遭遇极端天气时的真实感受。而且,书中还介绍了如何利用雷达和卫星图像来监测和追踪这些天气系统,这让我作为普通读者,也能对天气预报的实时性有更直观的理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没有过于深奥的数学推导,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将复杂的天气学原理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觉得学习气象知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精彩了!从我翻开第一页起,就被作者那严谨的逻辑和层层递进的叙述所吸引。我一直对天气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感到好奇,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书中对大气运动的描述,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用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演变。特别是关于对流层中尺度涡旋的那部分,作者的讲解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让我对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书中引用的案例都非常贴切,结合了实际的天气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解释一些关键概念时,会反复强调其重要性,并提供多种角度的解读,确保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尽管我并非专业气象人士,但在阅读过程中,我却能感受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得到了质的飞跃。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让我对头顶那片变幻莫测的天空,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和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天气预测的未来发展趋势感到忧虑,而这本书则给我注入了新的希望。作者在探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提升预报精度时,展现出了极具前瞻性的视野。书中对集合预报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处理模式的不确定性,进行了非常透彻的讲解。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最先进的数值模式,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而理解和量化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提升预报能力的关键。同时,书中也提到了当前数值模式在捕捉中小尺度天气现象方面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比如如何更好地模拟边界层过程、次网格尺度的对流等。这对于我这样关注天气预报实际应用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这本书不仅是关于现有知识的梳理,更是一次对未来科学探索的展望,它让我看到了气象学领域充满活力的发展前景,也让我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多年来在气象学领域求索的一个里程碑。我一直致力于研究气候变化对区域性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而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上的结合,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作者对大气边界层理论的阐述,尤其是在讲解能量和动量传输方面,为我提供了研究大气与地表相互作用的新思路。书中对于不同地形条件下空气流动的模拟方法,以及如何识别和预测与地形相关的天气现象,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这对于我所在的地区,一个山区城市,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遇到过一些难以解释的局部强降水事件,阅读了本书关于山地涡和地形诱发对流的章节后,我豁然开朗,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了。而且,书中对于数值模式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也有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模式分辨率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优劣分析,让我对如何选择和改进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提供的理论知识,更在于它引导我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评分“你不是说他辞职了吗?勃格特吼了起来,“回答我!”
评分“活见鬼!”勃格特说,“这个机器人变成哑巴了吗?喂,你不会说话吗?你这个怪物!”
评分欣喜啊。。。这天女友打电话问我借本书,说她写作需要参考,我说我家没有,但我可以帮你找。我一边接电话一边就上网搜索,很快找到,立马告诉她网上京东有。她说我不会在网上买书啊。我嘲笑她一番,然后表示帮她买。很快就写好订单写好她的地址发出去了。果然第二天,书就送到她那儿了。她很高兴,我很得意。过了些日子,我自己又上网购书,但下订单后,左等右等不来。以前从来不超过一星期的。我正奇怪呢,刘静打电话来笑嘻嘻地说,哎,也不知道是谁,心眼儿那么好,又帮我订了好几本书,全是我想要的,太好了。我一听,连忙问她是哪几本?她一一说出书名,晕,那是我买的书啊。原来我下订单的时候,忘了把地址改过来,送到她那儿去了。这下可把她乐死了,把我先前对她的嘲笑全还给我了。不过京东送货确实很快。我和女友都很满意。好了,废话不说。|
评分“还用问吗?任何性质的。”
评分“没有,先生,”机器人停了一会儿才回答。
评分“讲得多好听啊!”卡尔文不无讥讽他说,“但什么性质的伤害呢?”
评分又是一阵沉默。后来,从房是的另一头,苏珊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几乎是歇斯底里的大笑。两个数学家吓了一跳。勃格特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评分赫比用几乎看不出的轻微动作摇了摇头。又过了一会,它仍然默不作声。
评分“我来问它,”兰宁转向机器人间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