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测绘工作的任务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1-2 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2-1 地球形状大小和测量坐标系的概念
§2-2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2-3 地形图的认识
§2-4 测图原理与测量工作概述
第三章 直线丈量与定向
§3-1 地面点的标定与直线定线
§3-2 直线丈量
§3-3 钢尺的检定
§3-4 直线丈量的误差来源
§3-5 丈量成果整理
§3-6 直线的定向
第四章 水准仪及其使用
§4-1 水准测量原理
§4-2 水准器
§4-3 水准尺和尺垫
§4-4 望远镜
§4-5 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
§4-6 自动安平水准仪
§4-7 数字水准仪简介
第五章 水准测量
§5-1 概述
§5-2 水准路线的拟订
§5-3 水准测量的施测
§5-4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5-5 水准尺的检验
§5-6 水准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5-7 断面测量和面水准测量
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6-1 观测误差
§6-2 偶然误差的特性
§6-3 评定精度的指标
§6-4 误差传播定律
§6-5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6-6 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
§6-7 广义算术平均值及权
§6-8 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公式
§6-9 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
§6-1 0等权代替法平差
§6-1 1水准测量的精度
第七章 经纬仪及水平角观测
§7-1 水平角观测的概念
§7-2 光学经纬仪
§7-3 经纬仪的电子测角原理
§7-4 游标经纬仪的读数原理
§7-5 经纬仪的安置
§7-6 水平角的观测方法
§7-7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7-8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及其减弱的措施
第八章 导线测量
§8-1 导线测量的一般知识
§8-2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8-3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基本公式
§8-4 单一导线的计算
§8-5 导线网的平差
§8-6 检查导线测量错误的方法
§8-7 导线测量的精度
第九章 交会法和小三角测量
§9-1 概述
§9-2 前方交会
§9-3 侧方交会
§9-4 后方交会
§9-5 交会点的精度
§9-6 单三角形
§9-7 其他交会方法
§9-8 测边交会
§9-9 线形锁
§9-1 0线形锁的精度
§9-1 1中点多边形
第十章 三角高程测量
§10-1 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
§10-2 竖盘构造及竖角测定
§10-3 单指标竖盘的偏心问题
§10-4 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
§10-5 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来源
§10-6 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第十一章 视距测量
§11-1 概述
§11-2 普通视距测量的原理和公式
§11-3 视距常数的测定
§11-4 视距测量的计算工具
§11-5 普通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及精度
§11-6 其他视距仪
第十二章 光电测距
§12-1 概述
§12-2 脉冲式光电测距仪
§12-3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
第十三章 平板仪及其使用
§13-1 图解测量原理
§13-2 大平板仪
§13-3 平板仪的安置
§13-4 小平板仪
§13-5 前方交会和侧方交会
§13-6 后方交会
§13-7 平板仪导线
§13-8 大平板仪的检验和校正
第十四章 碎部测量
§14-1 测定碎部点的方法
§14-2 碎部测图的方法
§14-3 地物的测绘_
§14-4 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
§14-5 地貌的测绘
§14-6 细部点坐标的测量
§14-7 碎部测图时应注意的事项
§14-8 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应用
§14-9 地形图的修测
第十五章 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高斯投影的概念
§15-1 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15-2 高斯投影的概念
§15-3 《高斯投影大比例尺图廓坐标表》的使用
第十六章 大比例尺地形测量
§16-1 概述
§16-2 大比例尺测图的技术计划
§16-3 地形控制(图根控制)测量
§16-4 地形测图的准备工作
§16-5 测站点的测定
§16-6 图边测图及图的拼接
§16-7 地形图的检查与地形测图的结束工作
附录一 测量计算中的有效数字
附录二 面积计算
坦白说,在接触《测量学(第3版)》之前,我一直认为测量学是一门相当理论化、甚至有些枯燥的学科。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在内容编排上,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测设部分的讲解,例如如何利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控制点测设、坡度测设以及曲线测设等。作者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配有清晰的示意图,使得我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实际操作的场景。书中对于测量误差的分类、分析和补偿方法也做了深入的剖析,让我理解到误差并非是测量中的“不可控因素”,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此外,作者还对不同类型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和分析工具,这对于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有指导意义。书中的习题也很有代表性,能够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评分说实话,当初选择这本《测量学(第3版)》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测量学听起来就有些枯燥乏味。然而,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的顾虑完全被打消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以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游,带领我在测量学的奇妙世界里穿梭。其中,对于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部分的阐述,我感觉尤为出色。作者没有简单地堆砌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将整个测量过程的逻辑梳理得一清二楚。特别是关于高程测量的章节,那些关于水准尺使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详细讲解,让我对看似简单的水准测量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技术发展演变,这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对测量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精度要求的分析,作者强调了不同精度等级的测量在不同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这对于指导实际工作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亲切,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读起来丝毫没有压力。
评分对于像我这样在实际测量工作中遇到瓶颈的人来说,《测量学(第3版)》就像是一场及时雨。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教材,更像是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我最近在处理一些复杂地形的测量任务时,遇到了不少问题,翻阅这本书后,对于一些疑难点豁然开朗。书中关于工程测量部分的论述,例如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都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方法和技术指导。作者在讲解时,会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程质量非常有帮助。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测量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的介绍,比如GNSS技术的应用,书中对其原理、优势以及在不同领域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十分考究,纸张质量很好,阅读体验非常舒适。
评分这本《测量学(第3版)》真是一部沉甸甸的知识宝库,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厚重的分量。刚拿到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它清晰的排版和精美的插图所吸引。书中的概念讲解层层递进,从最基础的测量原理到复杂的测量仪器操作,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抽象概念时,所使用的那些形象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这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很快地理解并建立起扎实的知识框架。比如,在讲解误差理论时,作者并没有枯燥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实际测量场景的分析,让我们体会到误差的来源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减小。翻阅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对各种测量仪器的介绍也极其详尽,从全站仪、GPS接收机到水准仪,每一个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都讲解得非常到位,配合着高清晰度的实物图片,仿佛我正亲手操作着这些高科技设备。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贴合实际工程需求,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未来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我一步步走进测量学的世界。
评分对于我而言,《测量学(第3版)》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每一章节都紧密相连,却又各有侧重。我最近在学习有关地形图测绘的部分,书中关于地形图的图例、符号、比例尺以及绘制方法的讲解,简直是我的福音。作者不仅详细列出了各种地形要素的表示方法,还深入分析了如何根据实际地形进行简化和表达,这对于准确绘制和解读地形图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摄影测量和遥感基础知识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目前的工作还不需要直接接触这些高级技术,但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对于拓宽我的专业视野大有裨益。作者在讲解时,会适时地穿插一些实际工程案例,比如桥梁、隧道、水库等工程的测量难点和解决方案,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测量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书中的公式推导清晰,步骤完整,对于需要深入理解理论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评分买来送人的,书是专业的
评分挺好,明天开始学习!准备比赛。。。
评分正品,便宜,速度快,下次还会来!!
评分昨天买今天就收到了,正版质量很好
评分测量的基础,经典的教材,多次出版,内容更加丰富,有用的书。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内容写得很详细,对我很有帮助
评分很好
评分the book is very nic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