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是一種具有重要科學研究意義和經濟價值的海洋動物,也是地球上動物界少數現存珍貴的“活化石”。我國是世界上少數擁有鱟資源的國傢,世界上95%的中國鱟資源分布在我國,可以說,我國是中國鱟真正的故鄉。我國的鱟研究一直得到國傢有關部門的重視。當今,由於經濟迅速發展,海洋環境、沙灘受到汙染,加上由於鱟的極大的經濟價值,造成對鱟的亂捕濫殺,世界上鱟資源急劇衰竭,這已引起瞭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我國鱟資源的衰竭更是觸目驚心。在上世紀70-90年代,在我國廣西北海海城,每年鱟的漁獲量可達60×10(4)~70x10(4)對,到近年已減少至30×10(4)對。如果這樣衰減的速度得不到遏製,再過數年,我國將成為無鱟的國傢,中國鱟或許將隻能是存在於教科書上的學名瞭。《中國鱟生物學研究》作者自師從原廈門大學校長汪德耀教授從事鱟研究至今已逾30餘載,深知鱟的重要性;感到有責任將多年來的研究工作總結整理成冊,以為我國鱟研究人員提供一點藉鑒,以便後來者進一步加深中國鱟的研究,使我國在世界鱟研究領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一席之地。這是《中國鱟生物學研究》作者的初衷和願望。《中國鱟生物學研究》的內容除瞭作者自己實驗室的科研工作外,也盡量反映我國其他從事鱟研究工作者的成果。書中未能列齣文中所有引用文獻的齣處,有需要的讀者可以從書中列齣的文獻中找到相關的齣處。
洪水根,男,漢族,福建廈門市人,教授。1967年廈門大學生物學係五年製本科畢業,1978年師從原廈門大學校長汪德耀教授,攻讀細胞生物學研究生學位,1981年畢業,獲理科碩士學位。1992-1993年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utica College of Syracuse university從事教學與科學研究。曆任廈門大學生物學係副主任、廈門大學細胞生物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動物學會理事、福建省動物學會常務理事等職。
洪水根教授長期從事細胞生物學、海洋動物發育生物學及海洋天然活性物質的開發研究,尤其開展鱟(1aorseshoe crab)生物學研究愈30年。先後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科學基金12項,發錶論文50餘篇,1998年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奬三等奬(一獲奬者)。主編及參與編寫教材、著作《膜分子生物學》、《普通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超微結構圖譜》、《動物顯微技術學》、《簡明中國水産養殖百科全書》、《細胞生物學名詞》等6部。其中《膜分子生物學》一書1996年榮獲第十屆中國圖書奬,1998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奬三等奬(均為一獲奬者),另外《普通細胞生物學》榮獲1992年全國第二屆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奬、福建教學成果奬二等奬。2000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我花瞭些時間瀏覽瞭這本書的目錄結構,結構安排得非常邏輯化,從基礎的形態學描述開始,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生態學和分子生物學層麵,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組織方式,對於跨學科背景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它似乎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地圖,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各個研究分支之間的聯係和脈絡,而不是孤立地呈現碎片化的信息。這種宏觀的視野讓人對其內容的係統性和全麵性抱有極高的期待。特彆是對章節間的過渡處理,感覺非常平滑自然,顯示齣編撰者在梳理復雜資料時所下的巨大功夫。那種將龐雜信息梳理得井井有條的能力,本身就體現瞭一種高超的學術功力,讓人不禁想要立刻潛入其中,探索那些隱藏在清晰結構背後的深度知識。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初看之下,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深邃的藍色調,仿佛將人瞬間拉入一片神秘的海洋深處,與書名所暗示的古老生命形態形成瞭微妙的呼應。內頁的排版也相當考究,字體選擇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在細節處透露齣一種嚴謹的學術氣息。我尤其欣賞它在圖文排布上的用心,那些精細的手繪插圖與高分辨率的照片交錯齣現,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直觀性和吸引力。雖然我對內容本身的專業深度暫無從評判,但僅憑這賞心悅目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就足以讓人願意將其擺在書架上,隨時翻閱。這種對實體書體驗的重視,在如今這個電子閱讀日益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讓人感受到作者和齣版方對這份知識載體的敬意。
評分從書的序言和緻謝部分透露齣的氛圍來看,這本書的創作過程想必是漫長而艱辛的,充滿瞭對科學探索的執著與熱愛。作者的謙遜態度在文字中處處可見,他/她沒有采取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宣講”知識,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嚮導,引導讀者進入一個相對陌生的研究領域。這種敘事風格,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學術論述變得富有溫度和人情味。我尤其留意到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引用和尊重,體現齣一種嚴謹的學術道德,這在很多快餐式的齣版物中是難能可貴的品質。這份尊重和審慎,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建立起一種強烈的信任感,相信所呈現的觀點和數據都經過瞭最嚴格的檢驗與打磨。
評分這本書的版式設計在細節上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字裏行間留白得當,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也為讀者在書頁邊緣做批注留下瞭足夠的空間,這對於深度學習和研究工作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功能性設計。我觀察到部分圖錶和公式的呈現方式非常清晰銳利,沒有齣現常見的模糊或鋸齒現象,這錶明在製版過程中對高精度圖形的處理非常到位。這種對閱讀體驗和實用性的雙重考量,使得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成為瞭一個高效的學習工具。它的整體觀感是沉穩、可靠且極具學術品位的,讓人在翻閱時感受到一種專注和寜靜,非常適閤需要集中精力進行深度思考和知識吸收的場景。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用料非常紮實,紙張的厚度和質感都達到瞭專業學術著作的標準,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給人一種“乾貨滿滿”的踏實感。封麵封底的覆膜工藝處理得恰到好處,既能防汙耐磨,又不會顯得過於反光刺眼。書脊的裝訂技術看起來非常牢固,即使需要經常翻閱查找特定內容,也無需擔心書頁鬆散的問題,這對於需要長期參考的工具書或深度閱讀材料來說至關重要。這種對物理屬性的重視,遠超一般科普讀物的製作水準,更接近於精裝版的專業參考手冊。我確信,這本書的物理形態本身,就為其內容的權威性增添瞭一份無聲的背書,讓人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研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