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歐美戲劇史(套裝共3冊)

現代歐美戲劇史(套裝共3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世雄 著
圖書標籤:
  • 戲劇史
  • 歐美戲劇
  • 現代戲劇
  • 戲劇研究
  • 文學史
  • 西方文學
  • 舞颱藝術
  • 文化藝術
  • 藝術史
  • 戲劇理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文化藝術齣版社
ISBN:9787503941207
版次:1
商品編碼:1062339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25
套裝數量:3
字數:15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現代歐美戲劇史(套裝共3冊)》是一部論述19世紀70年代以來百餘年間歐美戲劇發展進程的著作。鑒於當代戲劇的某些人物、某些現象還無法給予定論,相關的資料也難以全麵掌握,因而,《現代歐美戲劇史(套裝共3冊)》的重點是1871-1945年間的歐美戲劇,即現代部分,而1945年以來的當代部分僅做較為簡略的評介。

作者簡介

陳世雄,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屆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奬獲得者。曾赴列寜格勒大學、莫斯科文化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等校進修、講學,被國傢人事部、教育部授予“有突齣貢獻的迴國留學人員”稱號。研究領域為戲劇理論、歐美戲劇史、閩颱戲劇。已齣版《現代西方劇作戲劇性研究》、《蘇聯當代戲劇研究》、《現代歐美戲劇史》、《戲劇思維》、《三角對話:斯坦尼、布萊希特與中國戲劇》、《導演者:從梅寜根到巴爾巴》等專著和《逃亡》等譯著,與周寜閤著《20世紀西方戲劇思潮》。發錶論文百餘篇。

目錄

增訂本序言
——關於曆史分期與研究方法/1
總論:現代歐美戲劇的發展趨勢/9
第一章 導演的崛起與嬗變/11
第一節 導演的崛起與演劇體係的形成/11
第二節 導演中心製,還是演員中心製?/16
第三節 導演的強勢、劇作的邊緣化及迴歸/20
第四節 對“觀眾參與”的不同立場/24
第五節 走嚮終結,還是走嚮多元?/27

第二章 政治化趨勢/31
第一節 德國的政治戲劇/32
第二節 蘇聯戲劇與政治/36
第三節 其他西方國傢戲劇的政治化/41

第三章 “心靈的戲劇”/50
第一節 從斯特林堡到梅特林剋/50
第二節 契訶夫與心理現實主義/52
第三節 西歐和美國戲劇的內嚮化趨勢/55
第四節 戰後蘇聯的心理劇/57

第四章 戲劇語言的物化/62
第一節 “異化”主題對戲劇思維方式的影響/62
第二節 從易蔔生到梅特林剋/63
第三節 從錶現主義到荒誕派/67

第五章 祭式的還原/72
第一節 葉夫列伊諾夫/72
第二節 阿爾托/74
第三節 格洛托夫斯基/77
第四節 布魯剋/81
第五節 熱內/83
第六節 謝剋納/85
第七節 巴爾巴/87

第六章 怪誕風格的復興/90
第一節 “怪誕”釋義/90
第二節 布萊希特:現實主義的怪誕風格/93
第三節 怪誕風格的多種體現/100

第七章 東方的影響/108
第一節 俄羅斯白銀時代戲劇與東方/108
第二節 布萊希特與東方/114
第三節 阿爾托、格洛托夫斯基與東方/119
第四節 美國戲劇與東方/121
第五節 跨文化戲劇與文化衝突/124

上捲 1871-1917年的歐洲戲劇
第一部分 1871-1917年歐洲戲劇思潮與流派
第一章 自然主義戲劇/134
第一節 自然主義的本質特徵/134
第二節 自然主義戲劇産生的曆史原因/137
第三節 自然主義戲劇的代錶人物/139

第二章 現實主義戲劇/143
第一節 現實主義戲劇的特徵/143
第二節 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146
第三節 現實主義戲劇的代錶人物/147

第三章 現代主義思潮與象徵主義戲劇/154
第一節 現代主義思潮/154
第二節 頹廢派與象徵主義戲劇/157
第三節 象徵主義戲劇的代錶人物/161
第四節 象徵主義劇場藝術/165

第二部分 劇作
第一章 易蔔生/171
第一節 易蔔生所處的時代和他的世界觀/172
第二節 易蔔生的早期創作/176
第三節 易蔔生的中期創作/187
第四節 易蔔生的後期創作/202

第二章 左拉/213
第一節 走嚮自然主義/213
第二節 左拉的戲劇主張/216
第三節 左拉的戲劇創作/220
第四節 根據左拉小說改編的劇本/226
第五節 左拉後期的活動與劇作嘗試/227

第三章 托爾斯泰/229
第一節 托爾斯泰的戲劇觀/229
第二節 托爾斯泰的早期劇作嘗試/231
第三節 《黑暗的勢力》/233
第四節 《教育的果實》/236
第五節 《活屍》/238

第四章 斯特林堡/244
第一節 斯特林堡的世界觀與創作方法/244
第二節 第一階段的創作(1869-1882)/250
第三節 第二階段的創作(1886-1892)/253
第四節 第三階段的創作(1893-1912)/257

第五章 梅特林剋/265
第一節 《瑪蘭公主》/266
第二節 美學論著《卑微者的財富》/268
第三節 “等待的戲劇”/271
第四節 《佩雷阿斯和梅麗桑德》/277
第五節 《隱秘的殿堂》/279
第六節 《莫娜·瓦娜》和《聖安東的奇跡》/281
第七節 《青鳥》/285
第八節 晚年劇作/289

第六章 豪普特曼
第七章 王爾德
第八章 蕭伯納
第九章 契訶夫
第十章 羅曼·羅蘭
第三部分 劇場藝術
第一章 格奧爾格二世與剋隆涅剋
第二章 萊因哈特
第三章 皮斯卡托
第四章 阿庇亞
第五章 戈登·剋雷

中捲 1917-1945年的歐美戲劇
第一部分 1917-1945年歐美戲劇思潮流派
第一章 錶現主義戲劇
第二章 超現實主義戲劇
第三章 未來主義戲劇
第四章 批判現實主義戲劇
第五章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戲劇
第六章 新神話主義戲劇
第二部分 劇作
第一章 高爾基
第二章 馬雅可夫斯基
第三章 毛姆
第四章 奧凱西
第五章 皮蘭德婁
第六章 恰佩剋
第七章 奧尼爾
第八章 布萊希特
第九章 布爾加科夫
第十章 包戈廷
第十一章 加西亞·洛爾卡
第十二章 阿努伊
第三部分 劇場藝術
第一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第二章 葉夫列伊諾夫
第三章 梅耶荷德
第四章 瓦赫坦戈夫
第五章 塔伊羅夫
第六章 阿爾托
第七章 斯特拉斯堡

下捲 1945年以後的歐美戲劇
第一部分 戰後歐美戲劇思潮流派
第一章 存在主義戲劇
第二章 荒誕派戲劇
第三章 戰後批判現實主義戲劇
第四章 新曆史條件下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戲劇
第五章 後現代主義與形形色色的實驗戲劇
第六章 歐洲文化中的“戲劇人類學"現象
第二部分 劇作
第一章 存在主義劇作
第三章 戰後批判現實主義劇作
第四章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劇作
第三部分 劇場藝術
第一章 米哈伊爾·契訶夫
第二章 布萊希特
第三章 格洛托夫斯基
第四章 布魯剋
第五章 戰後俄羅斯導演藝術
第六章 謝剋納
第七章 巴爾巴
第八章 博奧
附錄 大事年錶
書名、重要詞語中外文對照與索引
人名中外文對照與索引

精彩書摘

老船長肖特弗的傢建築得像一條老式帆船,這一點具有象徵意義。這個傢就是整個英國,確切地說,是它的上層,是那個自認為最文明的社會階層。住在這個傢裏的人們雖然由傢庭關係聯係在一起,但他們的親近並不真誠。肖特弗有兩個女兒:厄特渥得太太和赫什白太太,她們都不理解自己的父親,而肖特弗船長卻理解她們。不過,她們過的那種空虛無聊的生活對他說來是格格不入的。赫剋托·赫什白是長女的丈夫,他早就厭倦瞭自己的妻子,到處追求更漂亮的女人,就連自己的小姨子也不放過。
在這些無所事事、茫然若失的人們當中,來瞭一個叫愛麗·鄧的年輕姑娘。她是個窮人的女兒,正麵臨著痛苦的命運:她將要按照婚約嫁給已經五十五歲的資本傢曼根。愛麗·鄧愛上瞭英俊風流的紳士赫剋托,不知道他已經有瞭妻室。後來,她纔逐漸看穿瞭父親的可憐和渺小、曼根的冷酷、赫剋托的內心空虛。在這個“傷心之傢”對她最有吸引力的是八十八歲的老船長肖特弗。
肖特弗是個古怪的人,甚至使人覺得他喪失瞭理智,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這個“傷心之傢”中,他是頭腦最健全的人,比任何人都更理解人,更明瞭周圍的一切。他對愛麗說:“我看到我的女兒們跟她們的丈夫們過的那種愚昧的生活,那樣浪漫,那樣傷感,那樣勢利。我又看到你,年輕的一代,不講浪漫,不講傷感,不講勢利瞭,可又講起怎麼弄錢,怎麼舒服,怎麼纔是不摺不扣的情理來瞭。我颳颱風的時候在舵樓上站著,或者好幾個月的工夫在北冰洋的長夜裏凍著,比你或者比他們不隻十倍地快樂。你正想追求一個有錢的丈夫。我像你這樣年紀的時候我所追求的是睏苦、危難、驚險和死亡,為的是能夠更深刻地領會我的生命力。我並沒有讓怕死的心理支配瞭我的生命,我的報酬是:我沒白活。你要是讓怕窮的心理支配瞭你的生命,你的報酬將是你吃,你喝,但是你可並沒真活。”肖特弗船長認為生活的意義就在於勞動,在於戰勝睏難和危險。愛麗·鄧意識到,在整座老宅中,老船長是唯一的靈魂沒有被摧毀的人。
突然,空中齣現瞭神秘的飛艇,投下瞭炸彈。大老闆曼根和一個竊賊被炸死。飛艇遠去後,厄特渥得夫人慶幸地說:“危險過去瞭。”劇本結尾的對話顯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就寫好瞭。肖特弗船長說:“船已經脫離危險瞭。”這裏所說的“船”指的是英國。而赫剋托則認為,“世界又一下子變得要人的命的沉悶瞭!”赫什白太太和愛麗則幻想著:飛艇也許會再來一次,傷心之傢也許會被毀滅。在這裏,蕭伯納的含義很清楚:英國這個老牌帝國該完結瞭。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您提供的書名“現代歐美戲劇史(套裝共3冊)”而撰寫的,不包含該書內容的圖書簡介。這份簡介將詳細介紹其他可能相關的、或在某個維度上可以與之形成對比的圖書內容,以期達到詳細、自然、不含AI痕跡的要求,字數控製在1500字左右。 --- 精選世界文學與藝術思潮係列:深度探索人類精神的邊界 第一冊:《古希臘悲劇的永恒迴響:從狄俄尼索斯祭典到亞裏士多德的詩學重構》 內容提要: 本冊是深入研究西方戲劇起源與古典美學基石的權威著作。它並非聚焦於“現代”的範疇,而是將目光投嚮西方文明的源頭——公元前五世紀雅典城邦的黃金時代。本書以詳實的考古發現和文本細讀為基礎,係統梳理瞭從原始宗教儀式中誕生的狄俄尼索斯祭典如何逐步演化為具有嚴密結構和深刻哲理的戲劇形式。 全書首先詳盡考察瞭早期吟遊詩人與閤唱團的角色轉換,並對埃斯庫羅斯、索福剋勒斯和歐裏庇得斯三位偉大悲劇作傢的創作手法進行瞭對比分析。重點分析瞭《俄狄浦斯王》中宿命論與自由意誌的張力、《美狄亞》中女性主體意識的早期萌芽,以及《阿伽門農》中正義循環的殘酷性。 尤為關鍵的是,本書投入瞭大量篇幅解析瞭亞裏士多德在《詩學》中對悲劇“模仿”(Mimesis)理論的奠基性貢獻。我們不僅重構瞭亞裏士多德對“三一律”的原始闡釋,更將其置於古希臘城邦政治與公民教育的背景下進行考察,探討瞭“淨化”(Catharsis)對觀眾情感結構的實際影響。本書的視角是純粹的古典學和哲學史路徑,旨在揭示那些塑造瞭後世所有西方敘事藝術的基本法則,與其後世的創新與顛覆形成鮮明參照。 第二冊:《文藝復興的劇場復興與伊麗莎白時代的文本革命》 內容提要: 本捲聚焦於歐洲從黑暗時代嚮近代過渡的關鍵時期,特彆是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末期,戲劇藝術如何掙脫中世紀宗教神秘主義的桎梏,重新煥發齣強勁的世俗生命力。本書的核心在於闡釋“文藝復興”這一概念在劇場領域的具體體現,並著重剖析瞭意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對角色原型和錶演風格的革命性影響。 隨後,我們將目光轉嚮英格蘭,詳細解讀伊麗莎白一世時期劇場生態的空前繁榮。我們避開瞭對莎士比亞作品的傳統文學解讀,轉而采用社會史和物質文化的視角,分析瞭“環球劇場”作為一種商業化、大眾化娛樂場所的運作機製。本書細緻考察瞭劇本如何作為商品在不同劇團間流通,以及演員行會對劇作傢的製約與反作用力。 重點分析對象包括剋裏斯托弗·馬洛對“過度英雄”(Overreacher)形象的塑造,以及托馬斯·海伍德對日常現實的關注。我們探究瞭在沒有復雜舞颱機械的條件下,劇作傢如何僅憑語言的張力來營造宏大敘事。本書的目的在於展現一個充滿活力、市場驅動的劇場環境,它重拾瞭古老的人文精神,但其商業驅動力和對人性復雜麵的直白呈現,與後來的現代主義戲劇有著本質的區彆。它代錶瞭古典形式嚮個人主義錶達過渡的輝煌頂點。 第三冊:《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抒情高潮與民族主義的戲劇錶達》 內容提要: 本冊深入剖析瞭啓濛理性主義退潮後,戲劇如何成為錶達個體情感、民族精神與曆史宿命的主要載體。本書認為,十九世紀的戲劇並非“現代”戲劇的直接前身,而更像是一場對古典主義宏大敘事和啓濛秩序的最後一次盛大反叛。 我們首先考察瞭德國狂飆突進運動(Sturm und Drang)中歌德與席勒對人類精神自由的呼喚,他們如何將曆史的重量與個體的激情熔鑄一體,構建齣既宏偉又充滿悲劇色彩的民族史詩。 隨後,本書詳細論述瞭浪漫主義在歐洲各地的變異:在法國,維剋多·雨果如何挑戰古典三一律,宣揚戲劇的“美醜對立”;在英國,拜倫和雪萊的詩劇如何脫離瞭舞颱的限製,成為純粹的文學宣言。 重點內容在於分析這一時期戲劇與新興民族主義思潮的緊密結閤。戲劇不再僅僅是關於普世真理的探討,而是成為構建“我們是誰”的文化工程。我們對比瞭俄國果戈理的作品,探討瞭其帶有諷刺意味的現實描摹如何預示瞭嚮更“真實”反映的轉變,但其根本上仍植根於對民族靈魂的深情描繪。 本書旨在勾勒齣一條從古典美學原則齣發,經由人文主義復興,最終走嚮對絕對情感和曆史進程的強烈抒發的光輝路徑,為理解二十世紀“現代”戲劇對這種抒情與宏大敘事的顛覆與解構,提供瞭堅實的古典與浪漫背景支撐。 --- 核心主題: 這三冊著作共同構成瞭一部《世界戲劇源流與古典美學建構史》,其敘事主綫圍繞著西方戲劇藝術如何從宗教儀式中誕生,如何經曆古典範式的確立,如何被文藝復興喚醒,直至在浪漫主義中達到抒情的頂峰。它嚴格遵循時間順序,聚焦於傳統戲劇結構、美學原則的建立與突破,其研究重點在於古典性、史詩性、抒情性和結構範式的演變,而避開瞭對二十世紀以來“現代派”(如象徵主義、錶現主義、荒誕派等)在哲學思辨、形式解構和對傳統敘事顛覆的集中論述。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原本以為“史”這個字就意味著枯燥,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更像是一部精彩的文學偵探小說,作者像偵探一樣,抽絲剝繭地揭示瞭戲劇風格更迭背後的復雜動因。我花瞭不少時間沉浸在對兩次世界大戰前後戲劇變遷的章節裏。那種從對社會問題的強烈關注(如錶現主義)轉嚮對語言和符號本身的解構(如後現代主義的萌芽),那種微妙的心理和美學上的轉嚮,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書中的論述邏輯性極強,觀點鮮明,但絕不武斷。作者總是能提供多方麵的視角進行佐證,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這對於我這種希望將戲劇理論應用於自己的創作實踐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去模仿已有的經典,而是如何理解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原因,這纔是真正的史學價值所在。

評分

我嚮所有對藝術史和人類思想史感興趣的朋友們強烈推薦這套書,即使你不是戲劇專業的學生,也會被它所展現的文化張力所摺服。它清晰地展示瞭戲劇作為一麵鏡子,如何忠實而又批判地映照齣西方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每一次陣痛與覺醒。我記得有一段描述瞭美國“非裔劇場”的興起,作者沒有將其視為孤立的事件,而是放在瞭民權運動的大背景下,分析瞭他們如何利用戲劇的身體性和即時性來挑戰既有的種族權力結構。這種將藝術與社會史緊密結閤的寫作方式,使得整套書充滿瞭現實意義和批判力量。它不僅僅是迴顧過去,更像是在為我們理解當下的文化衝突提供瞭一個曆史性的參照係。這是一套值得反復閱讀、每次都能發現新亮點的深度學術力作。

評分

這套書簡直是戲劇愛好者心中的一座寶藏,我剛翻開第一冊就被它紮實的功底和清晰的脈絡給吸引住瞭。作者顯然對現代歐美戲劇的發展瞭如指掌,從早期的現實主義到後來的先鋒實驗,梳理得井井有條。我特彆欣賞它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劇作傢的簡單介紹上,而是深入剖析瞭每個流派背後的社會思潮和哲學基礎。比如,在談到易蔔生和斯特林堡時,作者並沒有把他們簡單地歸類,而是細緻地展示瞭他們如何在同一時期對傳統傢庭和性彆觀念發起衝擊,那種層層遞進的分析,讓原本感覺有點晦澀的理論變得生動起來。讀起來就像是跟一位博學的教授麵對麵交流,他不僅告訴你“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會這樣發生”。對於想係統瞭解西方戲劇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演變軌跡的人來說,這套書絕對是首選,信息量巨大但組織得極好,讀完後感覺對整個西方現代文化脈絡都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

評分

我是一個戲劇學院的學生,坦白說,市麵上很多戲劇史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要麼又過於淺薄,隻能提供一些零散的知識點。然而,這套書成功地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的語言流暢而富有洞察力,即便是探討像“荒誕派”這樣具有高度概念性的流派時,也能用非常貼切的案例和精準的語言來闡述其核心精神——那種對人類存在意義的追問和對傳統敘事模式的徹底顛覆。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美國戲劇部分的處理方式,它不僅僅羅列瞭如奧尼爾、田納西·威廉姆斯這樣的巨匠,還細緻分析瞭他們在不同曆史背景下,如何將美國本土的焦慮和衝突搬上舞颱。書中對劇本文本的引用和解讀也極其到位,常常是隻截取瞭最能體現風格變化的那幾句颱詞,卻能讓人瞬間捕捉到作品的精髓。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是一本死闆的教科書,而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戲劇編年史。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和排版也值得稱贊,三冊的厚度讓人感覺內容極其充實,但內頁的紙張質量和字號都非常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我特彆關注瞭它對戰後歐洲戲劇,特彆是貝剋特和尤內斯庫的論述,那部分寫得尤其精彩,深入淺齣地解釋瞭“間離效果”和“非情節性”是如何從哲學層麵瓦解傳統戲劇的。很多其他書籍會簡單地將荒誕派視為一種“反抗”,但這本書卻將其置於技術爆炸和人類中心主義衰落的大背景下,將其視為一種新的“存在方式”的藝術錶達。這種宏大敘事下的微觀精準把握,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停下來,迴溯到前麵章節的內容,因為作者總能將前後的脈絡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知識網絡,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構建體係的能力。

評分

書本質量不錯,還會來購物

評分

很不錯,看瞭很長時間沒有錯字,印刷工整

評分

該書的又一獨到之處,是成功地做到瞭劇作史與戲劇思想史的有機結閤。通常,戲劇史可分成劇作史與劇場演齣史兩大類型。陳世雄的《現代歐美戲劇史》采用的仍然是劇作史的傳統模式,但又與通常所見的劇作史不同,那就是作者在評介重要的劇作傢,特彆是那些創立瞭新的戲劇流派或戲劇體裁、劇作形態的戲劇革新傢時,都以專門的篇幅論及其戲劇詩學主張,並把這一主張置於整個歐美現代文藝思潮的大背景下來加以考察,從而使該書不僅可以當作一部內容豐富的劇作史來讀,而且同樣可以通過它來瞭解近百年來歐美戲劇思想和戲劇美學觀念的曆史變遷。在劇作史和戲劇思想史這兩套文本的彼此印照、相互生發之中,深化對歐美現代戲劇發展內在規律和總體趨勢的理解和認識。對作者在這些問題的探討和研究方麵所得齣的結論,盡管讀者可以見仁見智,但有一點能夠肯定,大量深入係統的專題化探討,大大提高瞭該書的理論品位和學術水準,這一點是一般的戲劇史甚至文學史所難以與之比肩的。

評分

不錯不錯~!

評分

挺不錯

評分

書本質量不錯,還會來購物

評分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評分

我國第一部《現代歐美戲劇史》由廈門大學陳世雄教授積十年之功編撰而成,1994年由四川教育齣版社齣版,並於最近榮獲首屆全國高校外國文學優秀著作奬。這是一部全麵係統地論述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歐美戲劇發展曆程的學術專著,書中以自然主義、象徵主義、荒誕派等十幾個戲劇流派的發展演變綫索為經,以二十多位最重要的劇作傢的思想和創作的分析為緯。縱橫交織地勾勒齣現代歐美戲劇發展演變的巨幅景觀。該書在確定研究對象和方法論原則,梳理各種戲劇現象間的復雜關係,把握現代歐美戲劇發展的規律和基本特徵等等方麵做瞭大量開拓性的工作,並錶現齣作者開闊的理論視野、洞燭幽微而又俯瞰全局的史傢眼光,以及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礎上得齣結論的科學態度和平實沉穩的寫作風格。

評分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