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双色本 第11版)

新华字典(双色本 第11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务印务馆 编
图书标签:
  • 工具书
  • 字典
  • 汉语词典
  • 语文
  • 参考书
  • 学习
  • 新华字典
  • 双色
  • 第11版
  • 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77040
版次:11
商品编码:10701728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11
字数:7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昌明教育,开启民智。
  伴随国人成长,品牌代代相传。
  《新华字典》原由新华辞书社编写。1956年,新华辞书社并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语言研究所负责本次修订。
  ·根据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修订,收单字13000多个。
  ·以字统词,收带注解的词语3300多个。
  ·新增正体字800多个,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术语用字为主
  ·根据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意见,对某些繁体字、异体字做了相应处理,增收繁体字1500多个,异体字500多个。
  ·酌情删去了个别过于陈旧的异读音;有选择地增收了某些字的读音。
  ·对个别释义进行修改,简化或更新了某些词语的释义;适当增补了一些新的义项。对复音词进行了适量的增补和删减。
  ·对部分例证进行修改,删改了一些难懂或过时、过长的例证;根据中小学教学的需求,适当增加了一些例证。
  ·释义准确,例证精当,内容丰富,简明实用。

内容简介

  《新华字典(双色本)(第11版)》根据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修订,收单字13000多个。以字统词,收带注解的词语3300多个。释义准确,例证精当,内容丰富,简明实用。正文按音序排列,备有部首检字表;内有综合插图和附录。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一、小字典:为文化民生而生
  帮助几亿中国人民扫盲识字。《新华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来,成为亿万群众读书识字、学习文化的良师益友,为我国的全民教育、文化普及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周恩来总理“情系民生”,多次关心《新华字典》修订。周恩来总理曾多次关心《新华字典》的修订出版工作,为它的出版时间心急如焚。总理曾亲订《新华字典》的修订原则,甚至亲笔订正字典的词条,关心《新华字典》的定价问题,两次接见《新华字典》修订小组的代表
  引领规范,遵守规范。早在1955年中央明确提出语言文字工作“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字规范化”三大任务前,《新华字典》就已经有汉语规范化的目的和意识,并且“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观念”早已在《新华字典》有明确的说明;《新华字典》重视读音规范、字形规范和词汇规范,早年曾为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为汉字的部首、笔顺、字序等规范的制定,做出过重要贡献。
  二、小字典:集举国之力编纂
  从编纂之日起,这本小字典就蕴藏了一种文化理想:为民族的文化普及和知识传播建功。也正因此,在它的旗下,汇聚了一批声名卓著的大家: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陈原、丁声树、金克木、周祖谟……在后来的岁月里,又有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加入修订者的行列:王力、游国恩、袁家骅、周一良等等。小字典大学者,《新华字典》的这个特色整整保持了60年。
  周恩来总理指示,让参加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的全体代表分组审阅《新华字典》的修订稿,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方厚枢先生感慨地说:“动员全国力量会审一本小小的字典,这在中国出版史上还是头一次。”
  三、小字典:承载大国文化
  《新华字典》是小部头的字典,但是却承担着大文化的功能。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新华字典》就是我国的“百科全书”。
  查校《新华字典》的不同版本,阅读《新华字典》的编纂故事,感受当年周恩来总理的关心,的确会发现《新华字典》担当的大文化的使命。词条的选取与释义,浓缩着新中国60年来的建设和文化成就,折射着各种理念的更新,比如环保意识,比如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等。
  2004年第10版修订完成,到今天又有七八年的光景,社会文化和语言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华字典》第11版修订的过程中,重视字典承载文化的功能,是颇有时代意义的。
  ——李宇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目录

第11版修订说明
第10版修订说明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新旧字形对照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字典正文
附录
汉语拼音方案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我国历代纪元简表
我国少数民族简表
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人口
首都(或首府)一览表
计量单位简表
地质年代简表
节气表
元素周期表

前言/序言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首次出版于1953年,原由新华辞书社编写,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先生主持编写工作。1956年,新华辞书社并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历经多次修订出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在第11版出版之际,谨向为《新华字典》的编写、修订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前辈学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次修订在保持《新华字典》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以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为重点,同时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和读者的需求,对全书进行了谨慎而系统的修订,主要修订内容有:
  一、新增正体字800多个,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术语用字为主;根据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意见,对某些繁体字、异体字做了相应处理,增收繁体字1500多个,异体字500多个。
  二、对个别体例做了改动。
  三、酌情删去了个别过于陈旧的异读音;有选择地增收了某些字的读音。
  四、对个别释义进行修改,简化或更新了某些词语的释义;适当增补了一些新的义项。对复音词进行了适量的增补和删减。
  五、对部分例证进行修改,删改了一些难懂或过时、过长的例证;根据中小学教学的需求,适当增加了一些例证。
  本次修订听取了部分所内外专家、中小学教师以及广大读者的意见,商务印书馆的领导和有关编辑对修订工作大力支持,提出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水平,本次修订或有不当和错误之处,诚恳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010年11月


《中华辞海》——跨越历史的文化丰碑 引言:溯源与宏大叙事 《中华辞海》并非一部简单的工具书,它是一部融合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精髓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它的诞生,源于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记录的宏伟抱负。与侧重于基础汉字规范和现代汉语应用的工具书不同,《中华辞海》更像是一座知识的殿堂,其内容广度与深度,旨在全面覆盖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地理、民俗等各个领域,形成一个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语汇的深度与广度——超越基础释义 《中华辞海》在词条的选择上,遵循了“全景式”的原则。它收录的词汇不仅包括现代汉语中高频使用的基础词汇,更大量吸纳了大量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古语、成语、典故、专业术语以及地方性词汇。 一、 古代汉语的系统性呈现: 本书对于古代汉语的释义尤为精到。它不仅提供字词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标准读音和基本含义,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词义在不同朝代间的演变脉络。例如,对于“道”这一核心概念,辞海会详细梳理出先秦诸子百家的不同解读,以及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哲学含义,而非仅仅给出一个现代化的、简化的定义。许多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生僻字和文言词汇,在辞海中都配有详尽的出处和例句,确保读者能够通过语境理解其原意。 二、 典故与出处的精确定位: 与其他工具书侧重于解释成语含义不同,《中华辞海》将大量的篇幅用于考证每一个重要典故或成语的原始出处。它会清晰地标明“见于《史记·XX本纪》”或“源自唐代诗人XX之句”,并附带原始文本的节选,使得读者能够追溯知识的源头。这种严谨的考据态度,使得《中华辞海》成为进行学术研究和深度阅读时的必备参考。 三、 专科术语的包罗万象: 在现代知识体系的构建上,《中华辞海》展现了其百科全书的特质。它涵盖了如中医的脉络学说、古代天文历法的计算方法、传统建筑的构件名称、金石学中的铭文术语,乃至早期化学、数学的古称。这些专业性极强的词条,往往由该领域的资深专家参与编纂和审定,保证了术语使用的准确性和前沿性(相对于传统工具书的滞后性)。 第二部分:历史地理与人物的宏观描绘 《中华辞海》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将语言文字与历史现实紧密结合,提供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历史地理网络。 一、 地理变迁的脉络梳理: 书中对于中国地名的收录,遵循了“古今对照”的原则。对于古地名,如“荆州”、“扬州”、“幽州”,辞海不仅给出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管辖范围和政治地位,还尽可能地追溯了其地理变迁的记录。例如,对河流、山脉的描述,会牵涉到古代水利工程的记载,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二、 人物生平的精炼传记: 对于历史人物的收录,辞海采取了“重在贡献”的传记风格。它精简了冗余的家世描述,聚焦于人物在政治、文化、军事上的关键事迹和主要思想贡献。对于思想家和文学家,辞海还会列出其代表作及其核心观点摘要,帮助读者迅速把握其历史定位。 第三部分: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 《中华辞海》对中华文化遗产的记录,体现了一种抢救性和传承性的视角。 一、 艺术与技艺的图解与阐释: 在描述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时,辞海不仅仅是文字描述。书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图表,用以解释复杂的概念,例如对“篆刻的边款布局”、“古琴的徽位标记”进行直观展示。它深入解释了不同流派的审美取向和技术要点。 二、 礼仪制度的规范性记录: 对于中国古代的礼制、官职体系、科举制度等社会结构性内容,《中华辞海》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它清晰地描绘了不同朝代官阶的品级差异,不同祭祀场合的礼仪规范,使读者能够理解中国传统社会运行的复杂逻辑。 结语:一座活态的文化宝库 《中华辞海》的特点在于其宏大叙事与微观考证的完美结合。它拒绝碎片化信息,致力于构建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让每一个词条都嵌入到中华文明的宏大历史叙事中。它不是一本等待被快速查阅后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一部需要沉浸其中、反复研读,才能真正领略其深厚底蕴的文化宝库。它承载着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敬畏,以及对知识传承的坚定信念。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以为《古籍整理与数字化前沿》会是一本非常枯燥的技术手册,充满了各种晦涩难懂的术语,但读完后,我发现它简直是一部关于文化遗产抢救与传承的激动人心的报告文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科技是如何被用来修复、保存和传播古代文献的。其中关于“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纸张年代鉴定上的应用案例令我震撼,它能无损地分析出古代墨水中矿物颜料的成分,从而辅助断定文献的真伪和年代。此外,书中对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在识别宋体、明体等古版文字时遇到的挑战及最新的深度学习解决方案的介绍,也让我看到了传统文献工作者与信息技术专家的完美结合。作者不仅展示了技术本身,更强调了每一次数字化扫描背后的文献保护理念和对原件的尊重。这本书让我对我们今天能如此方便地接触到浩瀚古籍这件事,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畏感。

评分

与我过去使用的那些强调收录量和检索效率的工具书相比,《千年墨香:汉字美学与书写艺术》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书法哲学的精装画册。这本书的排版和用纸都极具匠心,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衬托出旁边展示的历代名家真迹的磅礴气势。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间架结构”的论述,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汉字结构比作建筑学中的力学平衡,讲解了横、竖、撇、捺在空间中的“呼吸感”。书中收录了从篆书到行书的代表性碑帖节选,并且对它们在“疏密得当”和“气韵贯通”方面的处理进行了专业的点评,这些点评的专业度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受益匪浅。我尝试着模仿书中所展示的欧体楷书的“平正端庄”,虽然远未达到那个境界,但光是临摹过程中的那种心无旁骛,就已经体会到了古人所追求的“人书俱老”的意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一种可以被赋予情感和生命力的艺术载体。

评分

最近阅读的《现代标点符号使用规范详解》让我对日常的书面交流质量有了质的提升。过去,我写文章或发邮件时,总是凭感觉使用逗号和句号,对分号、冒号、破折号的使用更是模棱两可。这本书则像一本权威的“语法警察”,清晰、准确地界定了每一种符号的功能和适用场景。它没有过多地陷入复杂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大量的“正例”与“误例”对比,直观地展示了标点符号对句子结构和语意传达的影响。比如,书中详细说明了顿号与逗号在列举事物时在语义侧重上的细微差别,以及在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中引号的不同用法。最让我感到实用的是关于省略号在表达情感和节奏控制方面的技巧,学会如何用它来模拟停顿和思考的过程,这让我的文字瞬间变得更有张力和层次感。这本书是所有需要进行正式书面表达的人,无论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应该常备在手边的实战指南。

评分

这本《汉字之光》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汉字世界全新认知的一扇窗户。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常用字形和笔画结构还算熟悉,毕竟从小就接触各种识字读本,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罗列字形,更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汉字背后的造字逻辑和演变脉络。比如,书中对“马”这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图解分析,那种象形到抽象的转化过程,简直像在看一部微缩的历史剧。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枯燥的字源学变得引人入胜,让我仿佛能触摸到先民们在岩石上刻画符号时的智慧与艰辛。尤其欣赏的是,它探讨了许多现代人容易误解的偏旁部首的本义,纠正了我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解。读完关于“水”和“火”部首的章节后,我再看任何涉及自然元素的汉字时,都会下意识地去追溯它的本源,这种阅读体验是其他工具书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学会了如何“解读”汉字。

评分

《寻根问祖:方言与古音的交叉研究》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痴迷于语言学交叉领域的人量身定做的宝典。我一直好奇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方言在发音上差异巨大,而这本书通过重建中古汉语的发音系统,并将其与现代官话、吴语、粤语等方言中的对应字音进行比对,揭示了历史的演变路径。书中对“反切”注音法的深入剖析尤为精彩,作者不仅解释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的规则,还结合具体的范例演示了如何通过这些古老的注音方式来推断历史上的实际读音。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比了“江”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读音如何迁移,并展示了现代某些方言中保留了更接近中古音的发音特征。这种追溯仿佛搭乘时光机,亲耳聆听了千年前人们是如何交流的。它极大地丰富了我对现代汉语词汇的理解,让我明白许多看似奇怪的方言发音,其实是历史的活化石,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与可读性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平衡点。

评分

感谢京东服务一直陪伴着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买的商品第一个想到的是京东购物,谢谢京东背后所有人员的辛苦付出和不懈的努力,这里有一群内心热烈的人,他们聚在一起成为彼此的力量,将共同的事业发展壮大,为所有的网友提供优质的服务,真正热爱帮助别人,以一颗温暖的心去做每一件事,未来的日子里,我愿意与京东相伴

评分

经典的字典,正版,快递速度。没毛病,推荐

评分

不错 发货快 物流没得说 一直很好 书质量不错 包装完好

评分

个人感觉字体偏小点,封面不够厚度

评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

不错,送货很快,小朋友要用,纸张厚实,印刷清晰

评分

一看就特别喜欢,开始学习了!

评分

包装完好,印刷精美,比实体书店便宜好多!

评分

双色本挺不错的,纸张也还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