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案头必备工具书,收录古今中外各类汉字57000多个。天下汉字尽收其中。
《中华大字典》是中国人案头必备的一部工具书。它规模较大:共收通用字、冷僻字、繁体字、异体字以及旧字形、义未详字等57000多个。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各类汉字皆能查出,是当今世界上收字醉多的汉语字典之一;注音准确:通用字注音符合规范,其他类型汉字注音皆有所本;释义明晰:按照源流引申关系排列义项,例证精当,对古今字义演变、同义字词的差别以及使用习惯等予以辨析或提示;检索方便:正文字头按照读音次序排列,音未详字、汉字笔画或部件按部首排列放在附录中,并附有部首索引、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一言以概之:天下汉字,尽收其中。
一 序
二 凡例
三 部首索引
(一)说明
(二)部首表
(二)部首检字表
四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五 辨析提示条目索引
六 正文
七 附录
(一)音未详字、汉字笔画或部件
(二)新旧字形对照表
(三)中国历史纪年简表
(四)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简表
八 后记
九 补白(括号中数字为页码)
汉字主要形体历史分期简表
汉字结构分类表
五行相生相克图
四象二十八宿表
六十甲子表
十二时辰表
十二生肖表
历代主要字书收字数量表
二十四节气表
五更表
这本《中华大字典》,老实说,我买回来已经快半年了,一直搁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偶尔心血来潮会拿出来翻翻,但真要说对它有什么深刻的“使用体验”,那可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讲了。首先从装帧上来说,这套书的厚重感是毋庸置疑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油墨的香气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干燥味道,一下子就能把我带回那种传统印刷品的氛围里,而不是现在随处可见的电子屏幕。我记得有一次想查一个生僻字,那个字怎么写都想不起来,犹豫着要不要上网搜,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翻字典。那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汉字,就像在走一条历史的迷宫。虽然最终找到那个字的页码稍微花了点时间,因为索引做得稍微保守了一些,但当那个清晰的、带着准确笔顺图解的字出现在眼前时,那种“亲手找到”的满足感,是任何搜索引擎都替代不了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收录了一些非常古老的词条,那些词条的解释,往往会引用到更早的典籍,虽然我很多都看不懂,但光是看到那些引文的标注,就感觉自己触摸到了语言的源头。当然,如果非要挑剔,就是对于一些现代的网络新词汇,它自然是没有收录的,但这似乎也成了它的一种特色——它专注于扎根于传统,对于“漂浮”的流行语不屑一顾,这让我觉得,这是一部真正沉得下心来的工具书。
评分关于这套《中华大字典》的“使用体验”,我必须提到它的“检索效率”。如果你的目标是快速找到一个常用词,那么请毫不犹豫地拿起手机,它会让你失望。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进行一次深入的语言探索,那么它就是无与伦比的向导。我上次做研究,需要对比同一个字在不同朝代的书法风格对现代字形的影响,这本字典的字形演变图解简直是救星。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字现在的样子,还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字体样本,让你清晰地看到笔画的“生命线”。我记得其中一个字的楷书写法,比我之前见过的任何版本都要古朴、典雅,它让我重新思考了那个字的结构美学。当然,这种深度阅读对读者的要求极高,你需要有极强的耐性和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我甚至怀疑,现在的年轻一代,在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情况下,能否真正领会到它每一个注释背后的深意。对我个人而言,它更像是一个精神上的伴侣,而不是一个日常的工具。它的存在,提醒着我,语言是一门活着的历史,需要耐心和敬畏去对待。每次合上它,都感觉自己好像刚刚结束了一场与古代智者的漫长对话。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购买动机,更多的是一种“情怀”驱动,而非纯粹的“刚需”。现在谁还动不动就查字典呢?手机一扫,语音输入,效率高得吓人。但我总觉得,这种效率的背后,丢失了某种“慢”的哲学。这本《中华大字典》恰恰提供了这种“慢”。我不是每天都用,但每当我感觉自己的表达开始变得空泛、语言变得轻飘时,我就会把它请出来。它就像一个语言世界的“定海神针”。有一次我尝试用它来学习篆书的演变过程,虽然它不是专门的字帖,但很多字的篆、隶、楷的对照写法,还是给足了线索。看着那些笔画如何从古朴的图画逐渐演化成今天的方块字,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是数据流无法给予的。当然,它的“专业性”也是双刃剑。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里面的大量古音标注,比如反切注音法,对我来说就是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我能看懂“怎么写”,但往往不知道“怎么读”,这多少有些遗憾。看来,要真正用好它,还得搭配一本专门的古音学入门书才行,它更像是面向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读者的终极参考。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渠道很有趣,是在一个偏僻的旧书市淘到的,当时它被堆在一堆发黄的连环画中间。拿到手里,就觉得与众不同,那种老书特有的、被无数人翻阅过的痕迹,比全新的印刷品更有故事感。这套字典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完备性”和“兼容性”。它不像某些现代汉语词典那样,为了追求篇幅和速度而精简词条,它似乎更倾向于“收录而非舍弃”。我曾无意中查到一个极度罕用的地方方言用词,本不抱希望,结果,它居然收录了,并在解释中注明了其地域来源,虽然解释也只是寥寥数语,但那种被尊重的“存在感”,让我对编纂者的工作态度肃然起敬。这种对所有汉字——无论显赫还是卑微——一视同仁的态度,是我最欣赏的地方。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字典里夹杂了大量的“冷门知识”,比如某些草药名称、古代度量衡单位的精确换算等。坦白说,我这辈子可能用不上几次,但知道它们“在”那里,就足够了。它给我一种安全感:这个知识宇宙,暂时还没有遗失任何角落。
评分我是在一个深夜,因为一个关于古代官职的争论,鬼使神差地决定入手这套《中华大字典》的。当时和朋友为了一个“司马”的职责吵得面红耳赤,手机上的搜索结果众说纷纭,反而让我更焦虑。于是,我决定寻求一个更权威、更“有分量”的答案。收到货后,我立刻翻到“司”字部首,那种扑面而来的系统性和条理性,立刻让我感觉回到了正轨。字典的排版设计,说实话,放在今天来看,可能略显拥挤,但正是这种极致的密度,才体现了它信息量的巨大。它不是那种为了迎合现代阅读习惯而故意拉大字距、留出大片留白的“友好型”字典,它更像一个老工匠的工具箱,每一个角落都塞满了必须的工具,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我当时特别留意了它的释义方式,它通常会先给出最核心的解释,然后紧接着是不同的语境下的引申义,最后才是例句。这些例句往往选自名家名篇,语言凝练,韵味十足。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多音字时,会清晰地标注出不同读音对应的不同词汇和含义,那种精确到毫厘的区分,让我对汉语的复杂性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当然,阅读这样一本大部头,如果没有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那简直是一种折磨,我通常得把它摊开放在专门的矮桌上,还得配合台灯,不然字实在太小,对视力是个考验。
评分一路好评,评的精彩绝伦
评分字典挺好的,彩页,看着舒服,好评
评分《成语大词典(全新修订版)(双色本)》共收成语18000余条,酌情收录少量熟语。
评分楚国跟晋国作战,楚王登车窥探敌情,对侍臣说:“甚嚣,且尘上矣。”意思是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见于《左传·成公十六年》)。后来用“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评分(4)四体书法:列出行、草、隶、篆四种字体,提供书法知识。
评分有优惠券的时候一起买了黑多书,为了凑数买的,不过家里有孩子,肯定有用,不过纸张质量印刷质量还是挺好的,总得来说真的不错,快递也很快,第二天就送到了,辛苦快递小哥了。
评分质量很好,闺女才一年级,自己非要成语词典,能用好多年吧,不错,纸张质量也很好
评分收录的成语全,配图也好,纸长厚,是一本好书。
评分还可以,凑单买的,100_50活动买的。凑单凑单。还可以,应该是正品自营店。在用,查词,查成语等还行,纸质可以的,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