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诗境浅说

大家小书·诗境浅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俞陛云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鉴赏
  • 诗词解读
  • 传统文化
  • 文学普及
  • 文化艺术
  • 经典诗篇
  • 诗意生活
  • 国学入门
  • 文化修养
  • 大众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
ISBN:9787200086799
版次:1
商品编码:1070433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家小书·诗境浅说》:“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大家小书·诗境浅说》,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大家小书·诗境浅说》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作者简介

  俞陛云(1868-1950),字阶青,别号乐静居士,晚号存影老人,浙江德清人。近代知名学者、诗人。清末经学大师俞樾之孙,现代文学家俞平伯之父。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中进士,并以一甲三名赐探花及第,授编修。1912年任浙江省图书馆监督(馆长)。1914年被聘为清史馆协修。著有《小竹里馆吟草》、《乐青词》、《诗境浅说》、《诗境浅说续编》、《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清代闺秀诗话》等。

目录


诗境浅说甲编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在狱咏蝉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渡荆门送别
听蜀僧溶弹琴
牛渚夜泊
春望
月夜忆舍弟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过香积寺
酬张少甫
终南别业
与诸子登岘山
过故人庄
留别王维
早寒有怀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
陈将吴明彻战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道士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曹
阙题
送李端
喜外弟卢纶见宿
没蕃故人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送人东游
楚江怀古
灞上秋居
书边事
孤雁
春宫怨
……

精彩书摘

  宿永阳寄璨师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
  怀友之作,遣词命意,须因人而施。韦苏州尚有《秋夜寄邱员外》诗云: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与此作皆意境清绝。一则在客中,却寄方外璨师,一则寄山居友人,故皆写寒夜萧寥之景,一洗尘容,知其胸次之高。庾公之友,当亦不俗也。韦喜与高僧往还,又有《怀琅玡二释子》诗云: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应居两石室,月照山苍然。空山夜月,境已清幽,云埋泉滴二句,尤为隽永。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性高洁,出守江南,筑凝香馆,日以文酒自娱,印累绶苦,非其志也。故在淮南登楼,有“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句,与此诗秋宵闻雁,皆有渊明归去之思。凡客馆秋声,最易感人怀抱。明人诗:一声征雁谁先听,今夜江南我共君。与韦诗有同慨也。
  ……

前言/序言


诗境浅说:丈量心灵的尺度 在浩瀚的文学星河中,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如璀璨的星辰,吸引着无数读者驻足仰望。它不似散文那般娓娓道来,也不似小说那般跌宕起伏,却能在寥寥数语间,拨动心弦,触碰灵魂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而《大家小书·诗境浅说》正是这样一本试图带领读者走进诗歌殿堂的引路之作。它并非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之外的学术论著,也不是晦涩难懂的理论解析,而是以一种亲切、平和的姿态,浅浅地解读诗歌的意境,勾勒出诗歌世界的轮廓,让每一个对诗歌怀有好奇心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入口。 本书的编纂者,怀揣着对诗歌的深厚情感和对读者的诚挚之心,力求打破诗歌与普通读者之间的隔阂。他们深知,许多人在接触诗歌时,往往会因为不理解其中的典故、意象,或是感觉其表达方式过于抽象而望而却步。《诗境浅说》便旨在克服这一障碍,用最易懂的语言,最贴近生活的比喻,去诠释那些看似高远却又真切的情感。它不教导你如何创作诗歌,而是引导你如何去感受诗歌,如何让诗歌成为你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另一双眼睛。 书中所涉猎的诗歌范围,虽以“大家小书”之名,足见其精选之意,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却是跨越时代、地域与风格的诗歌瑰宝。从先秦古风的质朴浑厚,到唐诗宋词的婉约豪放,再到近现代诗歌的自由奔放,本书都将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解读,展现诗歌发展的脉络,以及不同时期、不同诗人所独具的审美情趣。每一首诗,都可能是一扇窗,让你窥见古人的生活场景、情感世界;每一句诗,都可能是一把钥匙,帮你打开尘封的心灵。 《诗境浅说》并非简单地罗列诗句,然后附上逐字逐句的解释。它更注重的是“境”的营造,即诗歌所传达出的意境。什么是意境?它是一种情与景的交融,是一种可感可触却又难以言说的氛围。书中会引导读者去体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描绘的萧瑟秋意,以及隐藏在其中那份羁旅的孤独与苍凉;会让你感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宁静致远,以及诗人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心境;也会让你体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壮阔,以及那份穿越时空、连接故乡的思念。这些意境,都如同心灵的风景,在读者的脑海中徐徐展开,留下或深邃,或明媚,或忧伤,或喜悦的印记。 在解读诗歌的同时,《诗境浅说》也尝试着去解析诗歌的“说”——即诗歌的艺术手法。它会轻描淡写地提及一些诗歌的常用技巧,比如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等等,但绝非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诗句,让你直观地看到这些手法是如何被运用的,它们又是如何有效地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让情感更加饱满,意象更加鲜明。例如,当读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本书会温和地指出,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悲愤,投射到眼前的花鸟身上,使得花鸟也仿佛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这种“移情”的手法,将诗人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又如,当提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会让你体会到,诗人将目光追随远去的帆影,直至消失在天际,而最后留下的,是那条奔流不息的长江,这长河流淌的,何尝不是诗人心中无尽的送别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诗境浅说》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在于它对诗歌与生活的关联的探索。它会告诉我们,诗歌并非遥不可及的象牙塔里的产物,而是根植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那些喜悦、悲伤、思念、愤怒,那些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感悟,都可以在诗歌中找到共鸣。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可能让你在看到迎春花时,心中泛起同样的喜悦;一首关于离别的诗,可能让你在送别朋友时,体会到更深切的离愁别绪。本书鼓励读者将诗歌融入生活,用诗意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诗意的语言去表达情感,让生活本身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对于一些经典的、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篇,《诗境浅说》会尝试去提供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解读角度,或者发掘其更深层的含义。它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是试图触及诗歌背后可能蕴含的时代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诗歌的艺术生命。这并非是要对经典进行颠覆性的解读,而是希望通过更全面的视角,让读者对这些经典产生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喜爱。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做到“浅说”二字。它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将诗歌的精髓娓娓道来。每一个段落,都像一位和蔼的长者,在耐心细致地分享他的诗歌心得。这种“浅”是智慧的“浅”,是回归本真的“浅”,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浅”。它相信,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最动人的情感,也无需华丽的辞藻来堆砌。 《大家小书·诗境浅说》的诞生,不仅仅是为了介绍几首诗,更是为了播撒诗歌的种子,在读者心中种下一片诗意的土壤。它希望通过对诗歌意境的浅显解读,激发读者对诗歌的兴趣,培养读者欣赏诗歌的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引导读者去发现自己内心的诗意。它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位诗人,只是有时需要一本书,一个契机,去唤醒他。 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暖的怀抱,邀请你走进诗歌的世界,在那里,你可以暂时放下生活的琐碎,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在那里,你可以与古今的智者对话,感受人类共通的情感;在那里,你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让心灵得到滋养和升华。它不是一堂宏大的诗歌课,而是一次温馨的诗歌漫步,一次心灵的浅尝辄止,却又意味深长。它相信,通过这样的浅说,你终将能够走进诗歌的深境,丈量心灵的尺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像是一面清澈的湖水,映照出诗歌的种种姿态,又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诗人心灵深处的波澜壮阔。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读诗歌时,那种跳脱出传统窠臼的视角。他不再拘泥于繁琐的考据和生僻的典故,而是更侧重于从诗歌的情感内核和意象构建上进行深入剖析。比如,当他谈到一首边塞诗时,我感受到的不再是冰冷的战鼓和漫天的黄沙,而是身处异乡的游子,对故土家园的深深眷恋,以及在壮丽景色中隐藏的孤寂与思乡之情。作者善于将抽象的诗歌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生活体验,让即便是初次接触诗歌的读者,也能轻松地领会其精髓。他所使用的语言,既有诗人的浪漫与想象,又不失学者的严谨与逻辑,将古人的诗情画意,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生动的再诠释。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古圣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汲取他们的人生智慧。这本书,让我对诗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传递,是文化的传承。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营造出的那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深深吸引。书页传递出的并非是干巴巴的理论说教,而是如同潺潺流水般,缓缓诉说着诗歌的韵味与生命的哲思。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温润的光泽,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长者,用平实而富有洞察力的语言,引领读者走进诗的殿堂,去感受那些古老文字中蕴含的滚烫情感和永恒智慧。读到书中关于“意境”的阐述,我仿佛看到了古人登高远眺,感怀身世的种种场景,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情绪,被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一一捕捉,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像那些堆砌辞藻、故作高深的学术著作,而是更像一位知己,在寂静的夜晚,与你一同品茗论道,分享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美好,那些被忙碌掩埋的情怀,都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悄然苏醒,重新焕发生机。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浅”,看似浅白,实则意蕴无穷,能够触及到灵魂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带来一种久违的平和与满足。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就像一阵清风,拂过我干涸的心田,带来了一丝久违的清凉与滋养。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它能够将那些古老而抽象的诗歌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诗情”的阐述。他不是将诗歌简单地归类为某种风格或技巧,而是深入挖掘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那些喜怒哀乐,那些爱恨情仇,都被作者用一种极为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了呈现。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将诗歌视为文学作品的读者,而更像是一位能够从诗歌中汲取力量,感悟人生的朋友。作者的讲解,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生活的温度,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得到启迪。它让我明白,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更是情感的流动,是思想的碰撞。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阅读中,最能触动我心灵的一本书,它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也更加热爱那些能够触及灵魂的文字。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享受,它仿佛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每一个章节,每一次阐释,都如同一个动人的乐章,在我的脑海中回荡。我惊喜于作者对于诗歌的理解之深刻,他并没有将诗歌仅仅看作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书中对“诗眼”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非生搬硬套地去寻找某个词语,而是带领读者去体会那个词语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情感张力,是如何串联起整首诗的意境,是如何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他的文字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诗歌本身的意境之美,又融入了现代人对于生活的思考。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书房里,与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围炉夜话,他娓娓道来,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诗歌变得亲切而温暖。它让我明白了,诗歌并非阳春白雪,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是能够滋养我们心灵的甘泉。这本书让我更加热爱诗歌,也更加热爱生活。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引路人,带领我穿梭在浩瀚的诗海中,去发现那些被时光打磨得愈发璀璨的珍珠。作者的讲解方式,堪称一绝。他没有将自己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学者的位置,而是像一个同行的探索者,与读者一同去品味诗歌的妙处。我特别欣赏他对诗歌意象的解读,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那些看似寻常的景物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比如一片落叶,在作者的笔下,可以承载着生命的无常,也可以象征着岁月的流转。他的文字,如同具有魔力一般,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沉睡的感悟。这本书让我明白,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情感的共鸣,是精神的寄托。它帮助我打开了通往诗歌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那些伟大的灵魂,在文字中留下的不朽印记。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远足,让我更加开阔了视野,也更加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

评分

直接寄回家啦。父上说有塑封,所以没拆。

评分

直接寄回家啦。父上说有塑封,所以没拆。

评分

不错哦,,,,,,,,

评分

好书,最近对这类书感兴趣,趁活动买下慢慢读

评分

使劲起竖式进气搜索是其所吸食学问蛮大。装甲骑文杰读书和普陀京东服务平台很好。多快好省上进

评分

书很好,方便携带,名家就是不一样,喜欢的赶紧下手,京东这活动真的超值得

评分

送货很快

评分

字阶青,别号乐静居士,晚号存影老人,浙江德清人。近代知名学者、诗人。清末经学大师俞樾之孙,现代文学家俞平伯之父。诗词之道,父应该强过子!

评分

很好,很不错,很便宜,值得够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