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书话(套装1-5册)

知堂书话(套装1-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作人 著,钟叔河 编
图书标签:
  • 文学评论
  • 文化随笔
  • 名家散文
  • 古典文学
  • 知堂
  • 读书笔记
  • 文学史
  • 文化史
  • 散文集
  • 随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42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8000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5
字数:8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知堂书话(套装1-5册)》收录周作人谈书的文章,周作人精通日文、希腊文、英文等多国语言,涉猎极广,《知堂书话(套装1-5册)》中所谈涉及中、日、英、法、德、意等多个国家的书籍,以及这些书籍的各类译本。在畅谈与各种书籍的不解之缘的同时,也融合了其对战争、妇女、儿童等社会问题的看法,笔墨散淡、清爽,文风隽永,篇目多短小精悍,可读性极强,对读者了解我国及他国已散佚书籍、同一书籍的各类版本及上个世纪的社会状况和现实生活也有一定帮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知堂书话(套装1-5册)》由岳麓社初版后,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此次重订再版,由最初选编周作人作品集的钟叔河先生在以往版本的基础上增删篇目,重新分类编订,分为“收入曾自编文集或译文集的文章”和“未入集的文章”两大类,每类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排列,共五册。

目录

《第一册》:
安得森的十之九(1918.6)
爱的成年(1918.10)
圣书与中国文学(1920.11)
旧约与恋爱诗(1920.12)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1922.3)
沉沦(1922.3)
王尔德童话(1922.3)
读儿童世界游记(1922.4)
你往何处去(1922.8)
魔侠传(1922.8)
情诗(1922.10)
镡百姿(1923.1.20)
法布耳昆虫记(1923.1)
北京的外国书价(1923.1)
歌咏儿童的文学(1923.2)
俺的春天(1923.2)
读童谣大观(1923.3)
镜花缘(1923.3)
吕坤的演小儿语(1923.3)
结婚的爱(1923.4)
读各省童谣集(1923.5)
世界语读本(1923.5.25)
儿童的书(1923.6)
爱的创作(1923.7)
梦(1923.7.15)
关于儿童的书(1923.8)
读纺轮的故事(1923.11)
读欲海回狂(1924.2)
读京华碧血录(1924..4)
文法之趣味(1925.3.31)
古书可读否的问题(1925.4)
一部英国文选(1925.7)
明译伊索寓言(1925.10.4)
遵主圣范(1925.10)
保越录(1925.10)
关于市本(1925.11.18)
谈谈谈诗经(1925.12)
和魂汉才(1926.1)
忆的装订(1926.2.14)
艳歌选(1926.3)
再关于伊索(1926.3)
马琴日记抄(1926.5)
读孟子(1927.3)
读本拔萃(1927.3.21)
牛山诗(1927.3)
巡礼行记(1927.4)
香园(1927.4)
再谈香园(1927.8)
读性的崇拜(1927.8)
读游仙窟(1928.4)
神州天子国(1928.11)
……

《第五册》:
见店头监狱书所感(1907.11)
书籍绍介:幼稚用书(1913.12)
书籍绍介:广学会书(1914.6.20)
读书论(1914.10)
越中游览记录(1916.2)
荷马史诗(1916.6)
脂团与人生(1917.8.28)
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评语(1917.11)
读武者小路君所作一个青年的梦(1918.5)
评尝试集匡谬(1922.2)
阿Q正传(1922.3)
石川啄木的短歌(1922.5)
介绍小诗集湖畔(1922.5)
关于爱的实现的翻译(1922.8.26)
读野鸽的话(1922.9)
读红杂志(1922.10)
读笑第三期(1922.10)
印度的迷信(1922.10)
什么是不道德的文学(1922.10)
读草堂(1923.1.6)
评译日文法(1923.1)
日本语典(1923.6)
教科书的批评(1924.1)
书名的统一(1924.2)
希腊陶器画两幅说明(1925.1.5)
青年必读书十部(1925.2)
大黑狼的消息(1925.10.10)
关于何典(1926.6.6)
代表骆驼(1926.7.15)
……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精彩书摘

  《知堂书话(套装1-5册)》:
  中国的新文学,我相信现在已经过了辩论时代,正在创造时代了。理论上无论说的怎样圆满,在事实上如不能证明,便没有成立的希望。四五年前新旧文学'上,曾经起过一个很大的争斗,结果是旧文学的势力,渐渐衰颓下去了,但是这并非《新青年》上的嘲骂,或是五四运动的威吓,能够使他站不住的,其实只因新文学不但有理论,还拿得出事实来,即使还是幼稚浅薄,却有古文所决做不到的长处,所以占了优势。古文体的小说戏曲,已经老老实实的死了,口语体的无韵诗因为年青一点,还在那里受人家的冷眼,不过这只是早晚的问题,诗宗的衣钵终是归他的了:古代的旧诗里,诚然有许多比他更好的作品,但是现代更没有人能做,而且也已经“做尽”了。我们的责任,便在依了这条新的道路,努力的做下去,使各种的新兴文艺由幼稚而进于成熟,由淡薄而变为深厚,比和那些缠夹不清的人们去评理要好得多,而且亦更为有效。
  年来出版界虽然不很热闹,切实而有活气的同人杂志常有发刊,这是很可喜欢的现象。近来见到成都出版的《草堂》,更使我对于新文学前途增加一层希望。向来从事于文学运动的人,虽然各地方的人都有,但是大抵住在上海或北京,各种文艺的定期刊也在两处发行。这原是自然的事情,艺术中心也当然在于都会,然而地方的文艺活动却是更为必要:其理由不但是因为中国地域广大,须有分散而又联络的机关,才能灵活的运转,实在是因为地方色彩的文学也有很大的价值,为造成伟大的国民文学的原素,所以极为重要。我们理想的中国文学,是有人类共同的性情而又完具民族与地方性的国民生活的表现,不是住在空间没有灵魂阴影的写照。我又相信人地的关系很是密切,对于四川的文艺的未来更有无限的向往。我们不必举古今的事实来作例证,便是直觉的也能觉到有那三峡以上的奇伟的景物的地方当然有奇伟的文学会发生出来。
  ……

前言/序言

null




《知堂书话》(套装1-5册)图书简介 《知堂书话》是一套集结了知堂老人(周作人)晚年读书心得与感想的文集,共计五册。这套书并非以传统的学术专著形式呈现,而是以一种更为自由、随性、散文化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周作人先生深邃的阅读世界。它是一份充满智慧与趣味的心灵拾遗,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位独特思想家、散文家阅读品味的一次全面展现。 第一册:书缘的流转与性情的冶炼 第一册《知堂书话》的核心在于“书缘”的开掘与“性情”的冶炼。周作人先生在此册中,大量篇幅投注于他与各类书籍的结缘过程。这些书籍,有的是他童年时期偶然翻阅的旧籍,有的是青年时代在外求学时精心搜寻的珍本,更有的是晚年生活中与他为伴,不离不弃的精神食粮。他并不拘泥于书本本身的价值或名气,而是着重于这些书如何在他生命的长河中留下印记,如何与他的性情、经历相互辉映。 例如,他会细致地追溯一本古籍是如何进入他的视野,是偶然的相遇,还是刻意的寻觅?书中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又为何能触动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甚至改变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并非简单地介绍书的内容,而是将其置于自己的人生背景之下,进行细致的剖析。在这里,书籍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时代的记忆,以及读者个人的独特体验。 更值得注意的是,周作人先生在谈论书籍时,其“性情”的流露是极为明显的。他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疏淡、闲适,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敏锐和幽默。他不会因为一本“名著”而刻意拔高,也不会因为一本“冷门”的书而贬低。他评价一本书,更多的是看它是否与自己的性情契合,是否能引发共鸣,是否能带来心灵的愉悦。这种以性情为尺度的读书法,在当时乃至今日都显得尤为可贵。他所展现的,并非是标准化的阅读范式,而是一种个性化的、充满生命力的阅读状态。 他会探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比如某一本书的装帧、某一处墨迹的晕染,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是他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眷恋,对人情世故的洞察,也巧妙地融入到对书籍的品评之中。阅读第一册,仿佛与一位老友在温暖的午后,围炉而坐,听他娓娓道来,分享那些藏在书页深处的,属于他个人的,却也触动我们共情的点点滴滴。 第二册:生活化的阅读与文化的细微之处 第二册《知堂书话》将阅读的触角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生活层面,展现了周作人先生“生活即阅读,阅读即生活”的独特理念。他将目光投向那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书”,如古人的笔记、闲谈、甚至是街头巷尾的俗语、民间的习俗。在他眼中,知识与智慧并非只存在于正襟危坐的学术著作中,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各种形态散发着光芒。 这一册的重点在于“生活化的阅读”。周作人先生善于从平凡的素材中发掘不平凡的意义。他可能会从一本讲述古代器物的笔记中,联想到当今社会对器物的认知;他可能会从一段民间传说中,窥探出古人的生活智慧与价值观念;他甚至可能会从一次偶然的饮食体验中,引申出关于文化变迁的深刻思考。这种阅读方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读书”的界限,将阅读融入到整个生活体验之中。 他对“文化细微之处”的关注,更是令人称道。他并非只关注宏大叙事或主流文化,而是对那些被忽略的、边缘的、细小的文化现象有着天然的敏感。他会去探究一碗粥的起源,一种习俗的演变,一个词语的流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他手中却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理解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文化肌理的重要线索。 例如,他可能会在谈论某一本书时,顺带提及书中描写的某个节令的习俗,然后进一步追溯这种习俗的来源,以及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演变。这种旁征旁骛,看似漫无边际,实则暗含着深刻的文化洞察力。他并非刻意地进行学术考证,而是以一种自然流淌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细节与温度的文化世界。 在这一册中,我们能看到周作人先生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不同领域知识的广博涉猎,以及他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化为己用的能力。但他最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人”的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文化怀有的敬意。他让我们明白,阅读不应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第三册:文字的力量与思想的沉淀 第三册《知堂书话》则聚焦于“文字的力量”和“思想的沉淀”。周作人先生以其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底,展现了语言的魅力,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书籍所承载的思想如何经过时间的洗礼,最终沉淀为深刻的智慧。 他谈论文字,并非仅仅是分析语法结构或辞藻之美。他关注的是文字如何传递情感,如何构建意境,如何在读者心中激起涟漪。他会欣赏一段优美的文字,并细致地分析其为何能够打动人心。他也会指出某些文字的不足,但这种批评总是带着一种温和与理解,而非苛责。他认为,优美的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是灵魂的衣裳。 这一册中,周作人先生展现了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造诣。他会引用大量的古籍,并对其进行精妙的解读。但他并非停留在对古籍的简单介绍,而是从中提炼出那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精华。他能够将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的语境相结合,引发读者对当下社会的思考。 “思想的沉淀”是这一册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周作人先生认为,真正的智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时间的积累,思想的碰撞,以及反复的思考才得以形成。他所推崇的,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思考,一种在静默中积蓄力量的过程。他通过对不同书籍的解读,展现了各种思想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演变,以及最终沉淀为深刻的哲理。 他并非是那种疾风骤雨般的思想家,而是以一种温润而坚韧的方式,展现他对世界的理解。他的思想,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他所提出的观点,往往不是惊世骇俗的宣言,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冷静观察与深刻洞见。 阅读第三册,我们能感受到文字的精致与思想的深刻。他用他独特的笔触,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去感受那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穿越千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让我们明白,阅读一本好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与伟大的灵魂进行对话,是丰富我们内心世界的过程。 第四册:幽默的智慧与人性的洞察 第四册《知堂书话》则以其独特的“幽默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为鲜明特色。周作人先生的文字,向来以其疏淡、闲适而著称,但在这册中,他将这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致,用一种充满智慧的幽默感,解读书籍,剖析人生。 他的幽默,并非是刻意的卖弄或滑稽的表演,而是一种源自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人性深邃的理解。他常常能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巧妙地植入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段落。这种幽默,往往带着一种淡淡的嘲讽,却又饱含着理解与温情,让人在笑声中,反思自身的行为,洞察人性的弱点。 他谈论书籍,常常会从一些非常规的角度切入。他可能会对书中某个角色的小癖好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引申出对人性的探讨。他可能会对作者的某些观点产生“异议”,但这种异议总是以一种温和而幽默的方式表达,反而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他从不强求读者接受他的观点,而是以一种邀请的姿态,与读者一起探索。 “人性的洞察”是这一册的核心。周作人先生以其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思考,对人性的复杂性有着极为精准的把握。他能够从各种书籍中,发现那些共通的人性弱点,比如虚荣、自私、盲从,但他同样也能够看到人性的闪光点,比如善良、勇敢、坚持。 他不会去道德审判,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冷静地观察并记录。他的文字,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角落。他通过对书籍中人物的解读,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例如,他可能会在一本书中,发现一个人物的言行与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但他却能从中看到这个人物的独特之处,甚至发现这种“格格不入”背后所蕴含的某种坚持或智慧。他从不轻易地给人物贴标签,而是努力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 阅读第四册,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茶馆,与周作人先生一同品味着人生的百态。他的文字,既能让我们开怀大笑,又能引发我们深沉的思考。他以一种轻松而又不失深刻的方式,带领我们去理解那些隐藏在书籍深处,关于人性最真实的部分。 第五册:经典的传承与独立的精神 第五册《知堂书话》则将主题升华至“经典的传承”与“独立的精神”这两个层面。在这一册中,周作人先生不仅是对他所阅读过的经典进行梳理与解读,更是以此来阐述他所推崇的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 他谈论“经典”,并非是盲目地尊崇,而是对其进行审慎的辨析与评估。他会追溯经典的起源,分析其历史价值,但更重要的是,他会探讨这些经典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被人们所解读和传承。他强调,经典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与时俱进,能够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意义。 他对于“传承”的理解,并非是简单的复制与模仿。他认为,真正的传承,是能够吸收经典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反对僵化的思想,反对墨守成规,他鼓励读者在阅读经典时,保持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形成自己的判断。 “独立的精神”是贯穿整套《知堂书话》的主线,在第五册中则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周作人先生一生都在追求思想的独立与人格的自由。他通过对各类书籍的解读,展现了如何摆脱陈规,如何不为世俗所扰,如何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独立。 他推崇一种“不迎合、不献媚”的写作态度,以及一种“不卑不亢、不偏不倚”的思考方式。他鼓励读者去质疑,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他并不期待所有人都与他想法一致,但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外界的噪音所裹挟。 在这一册中,他可能会回顾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评论一些重要的思想流派,但他始终能保持一种超然的姿态,不带偏见地进行分析。他所展现的,是一种成熟的、深刻的、充满智慧的独立精神。 阅读第五册,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思想的升华,一种精神的洗礼。周作人先生用他一生的阅读与思考,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独立思考的典范。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智慧,在于对经典的理解与超越,更在于永不放弃独立探索的精神。 总结 《知堂书话》(套装1-5册)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图书。它不仅仅是周作人先生个人阅读史的记录,更是他毕生思想、性情与智慧的结晶。这套书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将深刻的思考与生动的叙述巧妙结合,带领读者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无论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爱好者,还是对阅读方法、人生智慧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与无尽的乐趣。它是一份邀请,邀请我们一同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去探索思想的深度,去领悟生活的美好,去拥抱独立自由的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知堂书话”系列,绝对是一股清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它提供了一种难得的宁静与深度。我被作者那种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写作风格深深打动。他似乎无所不知,却又从不炫耀,只是将那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我尤其喜欢他谈论一些生活中的琐事,从一片落叶,到一个老物件,都能被他赋予深刻的含义。这种化繁为简、以小见大的能力,着实令人钦佩。阅读时,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促膝长谈,他用他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为我指点迷津,也带我领略世间的美好。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煽情,但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知识的态度,也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学问,往往蕴藏在最平凡之处。每次读完,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期待着下一篇能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评分

初次接触“知堂书话”系列,着实被它深邃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所吸引。这本书不像市面上那些追求哗众取宠的畅销书,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情的精神世界。每一篇文章都仿佛是一位老友在轻声讲述,话题从寻常巷陌的陈年旧事,到古籍经典里的微言大义,无不饱含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洞察。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古代文人轶事的回溯,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片段,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出生机,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它不是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仿佛能听到他们的笑语,感受到他们的愁绪。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沉思片刻,去体会字里行间那种淡泊宁静却又饱含力量的情感。这种阅读体验是如此珍贵,它涤荡心灵,也拓展视野,让我对“读书”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一种与过往的对话,一种对当下生活的启迪。

评分

我不得不说,“知堂书话”系列颠覆了我对传统读书方法的认知。作者不是在“教”你读书,而是在“示范”如何读书。他通过自己丰富的阅读经历,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探索知识的独特路径。我最欣赏的是他那种“不拘一格”的治学精神,无论是古典名著,还是街头巷尾的传说,在他那里都能找到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解读。这种开放而包容的态度,让我不禁反思自己过去过于狭隘的阅读视野。书中描绘的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文化符号,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让我对它们有了全新的认识。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智慧。它不是一次性的阅读体验,而是一种长期的精神滋养,它会不断地在你的脑海中发酵,让你在不经意间发现新的灵感。

评分

这套“知堂书话”系列,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古老的书斋,空气中弥漫着书卷的清香,每一页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思想的光芒。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过你的心田,没有惊涛骇浪,却有着绵延不绝的力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相对冷僻的知识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耐心和细致。他能够将看似晦涩难懂的典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同时又不失其原有的韵味。这种能力,无疑来自于长期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知识的宝库,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新的发现。作者不仅仅是在介绍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治学的态度,一种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有时候,我会因为书中提到的某个细节而陷入沉思,进而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发现原来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与当下息息相关。这套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更加珍惜阅读的时光,也更加懂得如何去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评分

这套“知堂书话”,无疑是我近几年读到过的最令人惊喜的图书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呈现。作者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轻易地将读者带入他所构建的那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他讲述那些关于书籍和阅读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纯粹的热爱,让人动容。他没有试图去说教,而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展现知识的魅力和阅读的力量。在他的笔下,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拥有了生命,那些被遗忘的细节重新被发现。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灵魂,也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敬畏。它让我重新找回了阅读的初心,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评分

一切不过是宿命。

评分

这套书放在购物车很久了,终于买到了,价格很不错,书很不错,谢谢!

评分

书非常不错,值得收藏。

评分

哈哈哈还好还好哈,描述如实 很好

评分

不错不错,趁活动入手的。快递小哥冒雨送过来的。

评分

京东商城

评分

周作人先生的作品总是那么冲淡,却非常耐读,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的作品,都有着那么一种精神,或许这就是经典所以称为经典的原因吧,京东的服务和质量都很好,非常满意

评分

他们评论的书,如果看过自然好,无论与其意见相同或相左,都可以参与其中,品出些味道得到些收获。可倘若没有看过,那可真是遭罪受了。因为此时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眼睁睁地看着他如何沉醉书趣中,欢愉地享受鱼水之乐,而自己却只能做个局外人。可《知》还是有趣味的,书中摘录了许多自己平时很难找到、却很有意思的文段,而且作者有些见解也确实有道理,能增长不少知识。不过我认为上册比下册好看,下册读得比较困难,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读来会很吃力。

评分

是很好的书。收藏价值很高。慢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