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沙与沫(2013年版)

先知·沙与沫(2013年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黎] 纪伯伦 著,钱满素 译
图书标签:
  • 科幻
  • 奇幻
  • 冒险
  • 沙盒
  • 开放世界
  • 角色扮演
  • 游戏设定
  • 世界观
  • 故事
  • 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
ISBN:9787530213131
版次:2
商品编码:11260279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6-30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先知》是纪伯伦之作,探讨爱与美、生与死等生命的奥秘。欧美评论家把《先知》和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并称为东方美妙的声音。纪伯伦称之为“我的第二次诞生,一次洗礼”。
  《沙与沬》用格言阐释生命、艺术、爱情、人性,以“沙”“泡沫”喻人似沙般微小、事物如泡沫般虚幻,寓意深刻,充满智慧,音韵妙曼,宛如天籁。

作者简介

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 , 黎巴嫩诗人、小说家。曾留学法国,后长期侨居美国。作品多歌颂自然景色和爱情,流露感伤情绪。诗集有《泪与笑》、《行列圣歌》、《先知》等。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反映东方妇女的悲惨生活。除文学创作外,也擅长绘画。

钱满素,江苏无锡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硕士学位,1986、199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硕士学位、文明史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英美语言与文学研究。出版专著《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美国文明》、《美国文明图库》,编著《美国当代小说家论》、《我有一个梦想》、《纪伯伦全集》(英文卷)、《我,生为女人》、《欧·亨利市民小说》、《韦斯特小说集》。论文集有《飞出笼子去唱》,译著有《审判》(合译)、《先知》、《沙与沫》。

精彩书评

  

   “东方赠给西方的好礼物”
  ——《纽约时报》


  一般说来,年轻时都会喜欢泰戈尔,而年纪大了,有了一段阅历之后,就会转向纪伯伦。
  ——冰心

目录

先知

沙与沫

前言/序言


《先知·沙与沫》(2013年版) 序言 在浩瀚的文学星空中,《先知·沙与沫》以其独特的哲学深度和诗意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关于存在、自由、命运以及人与宇宙关系的宏大图景。2013年版的问世,不仅是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再次致敬,更是对其中蕴含的永恒智慧的一次重新审视与传承。它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人类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渴望与最幽深的困惑,引导我们踏上一场探索自我与世界的精神旅程。 第一部分:沙之沉思——存在的根基与现实的肌理 本书的开篇,如同细沙缓缓流淌,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关于“存在”的深邃思考。作者并非急于给出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巧的比喻和细腻的观察,勾勒出“沙”作为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物质形态,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意义。 渺小与宏大: 一粒沙,看似微不足道,却构成了无垠的沙漠;无数的沙粒汇聚,才能形成雄伟的山峦和绵延的海岸线。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转换,让我们意识到个体在宇宙中的位置——渺小而又不可或缺。每一粒沙都承载着自己的故事,与周遭的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编织出世界的复杂织锦。作者在此并非强调个体的卑微,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大”与“小”的相对性,以及个体聚合所能产生的巨大力量。 无常与永恒: 沙在风的吹拂下,形态万千,随时间流动而改变。风起,沙丘隆起;风息,沙海归于平静。这种变幻莫测,恰恰是现实世界最真实的写照。生命如沙,无常是其本质,今日的繁华,明日或许已化为尘埃。然而,在看似无常的流变之中,沙本身却又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它经历了亿万年的沧桑,见证了无数文明的兴衰,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作者藉此探讨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恒久之间的辩证关系,启示我们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体悟永恒的价值。 聚合与离散: 沙粒之间,看似疏离,实则通过引力、摩擦力等相互维系。它们可以被轻易地分开,也可以被风或水重新聚集。这种聚合与离散的动态过程,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友谊、社群,都是由无数独立的个体聚合而成,它们脆弱而又坚韧,随时可能面临离散的考验。作者通过对沙的观察,引申出对社会连接、群体认同以及个体独立性的思考。 真实的触感与感知的局限: 沙是触手可及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粗糙或细腻,它的灼热或冰凉。然而,当我们试图去“抓住”一捧沙时,它却总是从指缝中溜走。这种真实的触感与无法完全占有的矛盾,恰恰揭示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局限性。我们能够感知到事物的表象,却难以完全把握其本质;我们试图控制现实,却常常发现现实如沙般难以捉摸。 第二部分:沫之绽放——精神的飞跃与存在的超越 如果说“沙”象征着物质的基础与现实的根基,“沫”则代表着意识的升华,精神的飞跃,以及对现实的超越。它是稍纵即逝的美丽,是灵感的火花,是思想的激荡,是生命中最绚烂的瞬间。 瞬间的辉煌与永恒的启示: 海浪拍击礁石,激起朵朵浪花,它们转瞬即逝,却以其短暂的生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这些“沫”,虽然短暂,却承载着大海的力量与生命的活力。作者在这里,将目光投向那些刹那间闪耀的伟大时刻——一次顿悟,一次创造,一次深情的告白,一次伟大的牺牲。这些“沫”虽然在时间的长河中微不足道,却可能在人类的精神世界留下永恒的印记,成为指引后人的星光。 无形与有韵: 浪花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随着海水的涌动而变幻,难以捕捉。然而,它们却拥有独特的韵律和动态的美感。这正如人类的精神活动,如思想、情感、艺术等,它们无形无迹,却能以其独特的魅力,触动人心,激发共鸣。作者在此强调,真正的价值,并非总是体现在物质的实体上,更在于那些无形却富有生命力的精神层面。 自由的舞蹈与命运的羁绊: 浪花看似在海浪的驱动下起舞,但每一朵浪花都有其独立的轨迹和形态。它们既是大海的一部分,又在洪流中展现出某种程度的自由。这种“在羁绊中寻求自由”的状态,是本书对“命运”与“自由意志”议题的深刻探讨。我们被环境、被历史、被基因所塑造,似乎身不由己,但我们依然拥有选择的权利,拥有在既定框架内创造意义的能力。作者并非给出一个二元对立的答案,而是展现了这种复杂而又充满张力的共存状态。 唤醒与启迪: 浪花的激荡,常常伴随着海水的飞溅,它能唤醒沉睡的海岸,也能洗涤疲惫的心灵。当我们在生活的泥沼中挣扎时,那些瞬间闪耀的“沫”——或许是一本书中的一段话,一次与智者的对话,一次对美的感知——都可能如同浪花般,激起我们内心的涟漪,唤醒我们沉睡的潜能,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和启迪。 第三部分:沙与沫的交织——人生之道与宇宙之歌 《先知·沙与沫》并非仅仅对“沙”与“沫”进行孤立的描绘,而是将它们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揭示出人生最真实的图景以及宇宙运行的深层规律。 现实的基石与精神的翅膀: 人生,就是在沙的坚实基石上,挥洒出沫的绚烂光彩。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实,承担生活的责任,感受生命的重量,如同沙粒般,在物质世界中扎根。但同时,我们也不能被现实所束缚,必须保持精神的活力,追求内心的丰盈,如同浪花般,在生命的海洋中自由飞翔。作者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平衡好“沙”的现实感与“沫”的精神追求,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 短暂的生命,永恒的意义: 生命是短暂的,如同一捧流沙,终将消散。但正是这短暂,才使得我们对每一个瞬间都倍加珍惜。而那些由“沫”所代表的精神追求,那些爱、善、真理、美的探索,却能够超越个体的生命,在人类的精神史中留下永恒的印记。作者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无限的意义,如何将个体微小的存在,融入到更宏大的宇宙之歌中。 接受无常,拥抱变化: 生活如同海浪,永远在变化之中。我们无法阻止海浪的拍击,也无法完全控制沙粒的流动。接受生命的无常,如同接受沙粒的易逝;拥抱变化,如同欣赏浪花的绽放。作者鼓励读者,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如同在沙漠中寻找绿洲,如同在风浪中掌稳航船。 自我认知与宇宙合一: 对“沙”的物质性与“沫”的精神性的深刻理解,最终会导向对自我的深度认知。我们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是宇宙法则的体现者。当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与伟大,短暂与永恒,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时,我们便能与宇宙达到一种更深的和谐。 结语 《先知·沙与沫》(2013年版)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作品。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抛出了深刻的问题,引导读者在自己的生命体验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它如同一位睿智的长者,用诗意的语言,讲述着关于生命、存在、宇宙最古老也最迷人的故事。阅读它,便是参与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探寻,一次对人类精神边界的拓展。在2013年的这个节点,重温这部作品,我们或许能从中获得新的力量,新的启示,去面对当下,拥抱未来,并在“沙”的现实与“沫”的梦想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辉煌。

用户评价

评分

《先知·沙与沫》(2013年版)这个书名,在我的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了一幅壮阔而又细腻的画面。我似乎能看到浩瀚无垠的沙漠,每一粒沙都承载着一段久远的历史;我又仿佛能看到海面上翻涌的泡沫,它们在阳光下闪耀,却瞬间即逝。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不禁思考,作者究竟想通过“沙”与“沫”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象,来传达怎样的信息?而“先知”,又在这个故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预言家,还是智慧的引路人?这本书给我一种宿命感和神秘感,它似乎在邀请我一同踏上一段追寻智慧的旅程。2013年的版本,也让我猜测这本书的写作时间以及它可能包含的时代背景。它是否会探讨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还是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找永恒的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它独特而深刻的语言,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对生命、存在以及宇宙的奥秘产生新的认识。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先知·沙与沫》(2013年版)这本书时,我immediately被它所传达出的那种历经沧桑的厚重感所吸引。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诗意与哲思的交融,仿佛能闻到古老沙漠中的气息,以及海边泡沫破灭时的短暂瞬间。这让我联想到了一些关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文学作品,但“先知”这个词又赋予了它一种预言的色彩,仿佛作者拥有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并借由“沙”与“沫”这两个意象,为我们揭示某种深刻的真理。我个人特别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尤其是那些能将抽象的哲学概念通过具象的意象来呈现的作品。我很好奇,这本书究竟是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讲述“先知”的“沙”与“沫”的故事?它会是一部史诗般的叙事,还是探讨个体生命在宇宙洪流中的意义?2013年的这个版本,也让我好奇它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或者注入了新的时代解读。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或许还能从中获得一些面对生活挑战的智慧。

评分

初次接触《先知·沙与沫》(2013年版)的书名,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它带有一种古老的神秘感,仿佛是某个失落文明的智慧结晶。“先知”二字,预示着某种超越凡俗的洞察力,而“沙”和“沫”,则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短暂、易逝,以及宇宙的广阔无垠。这是一种极具张力的组合,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尤其喜欢那些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本质进行思考的书籍,而这个书名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偏好。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先知”的视角与“沙”和“沫”的意象结合起来的,是否会讲述一个关于个体在浩瀚宇宙中如何寻找自我意义的故事?2013年的版本,也暗示了这本书可能并非新生之作,而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或许在内容上更加精炼,或者加入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反思。我期待它能像一股清泉,洗涤我内心的浮躁,让我在这场与书的对话中,获得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先知·沙与沫》(2013年版)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密码,等待着我去破解。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关于时间、存在和宇宙法则的哲学思考。将“沙”与“沫”这两个充满短暂和易逝特质的意象,与“先知”这个带有预言和智慧光环的词语结合,营造出一种深刻的意境。这让我不禁好奇,书中是否会通过宏大的叙事,或者细腻的描写,来展现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先知”又会以何种方式,引导读者去理解“沙”与“沫”所代表的深刻哲理?2013年的这个版本,也让我对它的内容产生了更多期待,它是否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其思想是否依旧能够引起当代读者的共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智者,用最纯粹的语言,最深刻的洞见,带领我穿梭于时间的缝隙,感受生命的本质,从而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到不平凡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散发着一种神秘而古老的东方韵味,搭配上“先知·沙与沫”这个名字,立刻勾起了我无限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那些探讨生命、哲学和宇宙真理的作品情有独钟,而这本书的名字恰恰点出了这种深邃的意境。“沙”象征着短暂易逝的个体生命,而“沫”则像是瞬间蒸发的泡沫,同样暗示着生命的渺小与虚幻。然而,将它们与“先知”二字并列,又仿佛预示着在生命的短暂与虚幻中,隐藏着某种不朽的智慧和预言。这让我想起了一些古老的东方哲学,它们常常以宏大的视角审视个体在时间长河中的位置,试图从中悟出超越生死的道理。这本书的2013年版,意味着它可能经历了一些时间的沉淀,也可能在内容上有所增订或修订,这更让我期待它所蕴含的深刻洞见。翻开书页,文字本身是否会如细沙般细腻,又或如泡沫般飘逸,带着哲思的甘霖,触及我灵魂深处?我希望它能带我进入一个既微观又宏观的世界,在对“沙”与“沫”的观察中,窥见“先知”所指引的永恒之道。

评分

精美实用,发货迅速,店家诚信!

评分

很好,不过还没开始看呢

评分

英文和中文各占一页,至于译文质量就仁者见仁了

评分

很好的书,纪伯伦伟大,美好的人!

评分

孩子喜欢看书,是自己选的,质量不错,价格也相对便宜。

评分

买来送同学~书纸张的质量很好~印刷也很好

评分

印刷,包装,挺好的

评分

东西不错,快递也快~~~~~~~~~~~~~~

评分

大爱此书!!!无意中发现如此好书。我推荐这本书。每一句都是经典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