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语录三百篇(1):今天天气不太好

禅门语录三百篇(1):今天天气不太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禅宗
  • 语录
  • 佛教
  • 心灵
  • 智慧
  • 修身
  • 人生
  • 哲理
  • 传统文化
  • 静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淘书网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1682602
商品编码:10706210086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今天天气不太好-禅门语录三百篇①

原   价:29.80元

作者:廖阅鹏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10816826

字数:130000

页码:2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禅门语录三百篇》
每一篇语录都是源自高等心灵的讯息。
每一篇语录都具有帮助我们找到真我的力量。
每一篇语录都有可能开启你我内在无穷的潜能。
每一篇语录都能创造奇迹。

内容提要


本书是《禅门语录三百篇》部,每一篇都是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喜欢出来的精华。
打开这本书,就像走进繁花似锦的灵性花园,你可以从容散步,看看禅师对弟子的开示,看看禅师与人的对话,看看禅师如何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听听禅者浓缩毕生智慧体验的临终遗言,听听禅者被真理敲击心坎时精美莫名的感叹辞章……

目录


前言I

1 不要看不起未悟的人
2 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
3 去五台山礼文殊
4 苦行的意义
5 心珠独朗
6 一切诸法悉皆解脱
7 梦幻涅槃
8 至人的陷阱
9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10 大通智胜佛
11 等我死后再告诉你
12 住在树上不危险
13 你不知道自己几岁
14 佛无境界
15 大厦之材本出幽谷
16 思量即不中用
17 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18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19 迷悟一念之间
20 迷人与智者的区别
21 善知识的指引
22 佛法是不二之法
23 这里就是修行的好地方
24 坐禅的高境界
25 无有顿渐
26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27 佛性依然大放光明
28 为止小儿啼
29 但莫污染,平常心是道
30 长空不碍白云飞
31 都是你自己想的啦
32 不从诸圣求解脱
33 饥来吃饭困来眠
34 哪个不是佛
35 不要钻文字牛角尖
36 不是谤佛就是谤经
37 如何得大涅槃
38 蛇化为龙,不改其鳞
39 三教同异论
40 沉默之后更精采
41 谁有罪
42 心有灵验非经
43 诵经的真谛
44 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45 从不饥饿的人
46 独坐大雄峰
47 不异旧时人
48 虚妄药治虚妄病
49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50 鲁祖面壁
51 随流去
52 谁能见道
53 目前有物
54 无久住此
55 莫谄曲
56 闭嘴好
57 佛性就在这儿
58 暗写愁肠寄与谁
59 如梦相似
60 空中有一珠
61 终无所吝
62 吃饭啦
63 今天天气不太好
64 两边都碰壁
65 庞蕴遗言
66 不可以佛求佛
67 灵觉性
68 整天吃饭,没吃到一粒米
69 大唐国里无禅师
70 数的错觉
71 不受一尘,不舍一法
72 顿悟后的修行
73 沩山牛
74 莫存知解
75 赶不走的牛
76 任烦恼来吧
77 美丽的错误
78 沙门眼
79 拗直作曲
80 妙高山色青又青
81 又逐落花回
82 做驴做马
83 平常心
84 露柱大士
85 佛性在哪里
86 兄弟!彼此未了
87 佛是尘,法亦是尘
88 易见难识的正人
89 一天只看一字
90 昨夜三更月到窗
91 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
92 咳嗽
93 我也不是佛
94 佛这个字
95 镇州大萝卜
96 无佛处急走过
97 好学生,好老师
98 一枝草丈六金身
99 赵州一句
100 令人愤怒的直呼其名
101 听不见的涅槃
102 古佛大战新如来
103 成佛不费力
104 柏树子成佛
105 无法形容
106 亲自体验禅
107 生活即是大修行
108 有修行的大官
109 拄杖短,铁床长
110 画蛇添足
111 三界在哪里
112 供养罗汉
113 用过即丢
114 日夜不曾眠
115 通身是眼
116 仰山大师
117 枯木里龙吟
118 路逢剑客须呈剑
119 如丧考妣
120 吃饱了,就不饿
121 众生一体
122 随他去也
123 平常中的神圣
124 浮云任去来
125 盲聋哑
126 该洗澡了
127 你要去哪里
128 只活一天
129 佛祖是牛头马面
130 东壁打西壁
131 密不通风
132 与天下人作阴凉
133 与后人作标榜
134 只是平常无事
135 不可以向外求见文殊
136 杀杀杀杀杀
137 临济四种喝
138 大师喝
139 呵佛骂祖的资格
140 简单,也是
141 父母未生之前
142 舌头生疮
143 废话即是大便
144 不会生病的佛性
145 萤光与阳光
146 老臊胡与干屎橛
147 罚棒与赏棒
148 高明的骗术
149 一尘飞起任遮天

作者介绍


廖阅鹏,出生于雨港基隆佛祖岭观音巷慈云寺旁,大学本科读的是心理学,毕业之前却一头钻入佛学里,差点出家当和尚!写完净土信仰的硕士论文,又转而参禅去了!出社会之后,却成为一名催眠治疗师!他将佛禅体验注入催眠术,提升为催眠之道,近年来行走海峡两岸,以讲授身心合一催眠课程而闻名。
曾出版《从烦恼到解脱的捷径》《换个心情过日子》《灵魂炼金之旅》《每天用一点神奇催眠术》等多种著作,并录制发行超过40张催眠CD,帮助甚多国人提升身心健康。

文摘


序言


《静观》 卷一:晨曦未启 尘嚣之外,有一处隐秘的所在,名为“静观”。此地不求闻达,只为寻觅那份褪去浮华后的本真。今日,当第一缕晨光试图穿透厚重的云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湿润而沉静的气息。窗外,几片未经风雨洗礼的嫩叶,在微弱的光线中显出几分怯意,仿佛还在等待着一个明确的信号,去舒展它们对世界的向往。 这“不太好”的天气,恰是抛却杂念的绝佳时机。它收敛了阳光的燥热,也压制了喧嚣的声音,迫使人心往内看,去聆听那来自灵魂深处的低语。细雨蒙蒙,如同天然的滤镜,将外界的纷扰一一过滤,只留下最纯粹的感官体验。雨滴落在窗棂上,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敲击声,这声音不似钟磬般洪亮,却有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一点点渗透进思绪的缝隙。 在此刻,无需强求某种明媚的心情,也无需刻意营造某种热烈的氛围。就让这份淡淡的忧郁,或者说是沉思,成为当下的主旋律。它并非消极,而是一种对事物更深层次的体察。如同艺术家在阴天时,更能捕捉到色彩的细腻层次;如同哲学家在困顿中,更能激发出深刻的思考。 静观中的每一处摆设,都经过精心选择。一张古朴的木桌,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几卷泛黄的书籍,散发着淡淡的纸墨香;一盏青瓷茶具,在微弱的光线下折射出温润的光泽。这些物件,无言地诉说着它们的故事,也邀请着来者,一同进入一个无需言语的世界。 桌上,一杯热茶袅袅升起。茶汤呈琥珀色,散发出清幽的香气。轻啜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带着一丝微苦,继而化为甘甜。这不仅仅是一杯茶,更是一种仪式,一种对当下最真挚的拥抱。它提醒着我们,即使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时刻,也能品味到生命中最细微的美好。 思绪缓缓流淌,如同窗外渐渐加深的暮色。那些曾经执着的事物,那些纠结的情感,在这样一种宁静的氛围下,逐渐显露出它们的虚妄。它们就像水中的浮萍,看似鲜活,却无根无凭,一阵风起,便随波逐流。真正能够长久驻足的,或许是那份内心的平和,那份不为外界所动的定力。 回想过往,有多少时刻,我们被外界的“好天气”所蒙蔽,以为顺遂便是真实。有多少时候,我们被内心的“坏天气”所困扰,错失了眼前的风景。而此刻,这份“不太好”的天气,反倒成为一种恩赐。它让我们卸下伪装,直面真实的自我,去审视那些被忽略的情感和渴望。 卷二:光影交错 窗外的雨丝,渐渐收敛。云层似乎裂开了一道缝隙,投下几缕带着金色光晕的阳光。光线穿透窗户,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为这沉寂的空间增添了一丝生机。然而,这光线并非耀眼夺目,而是带着一种柔和的穿透力,不灼人,却能照亮每一个角落。 这光影的交错,正如人生中的起伏。有时阳光灿烂,有时阴雨连绵。重要的并非外在的光线如何,而是我们内心是否拥有一盏不灭的灯。这盏灯,便是那份觉知,那份对生命本质的洞察。 在静观,时间仿佛有了不同的维度。它不再是机械的流逝,而是充满了体验的厚度。午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和茶香。桌上的书,是关于古老的哲学和艺术。翻开几页,字里行间流淌着智慧的光芒,引人深思。那些曾经难以理解的道理,在这样一种放松而专注的状态下,似乎变得豁然开朗。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句古老的话语,在午后的光影中,有了更深的体会。外在的“好天气”和“坏天气”,不过是“器”的层面,是表象的更替。而真正的“道”,是内心的安宁与通透,是无论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内心的澄澈与平静。 一杯茶,再次温热。这一次,茶的香气似乎更加浓郁,滋味也更加醇厚。它仿佛在诉说着,经历过时间的沉淀,经过反复的冲泡,方能显露出其最本真的味道。人生亦是如此,经历磨砺,方能展现出其最深邃的魅力。 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云层依旧厚重,但光线的穿透力却越来越强。远处的山峦,在薄雾的笼罩下,显出几分朦胧的美感。这种朦胧,并非遮蔽,而是给予了想象的空间,让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心境,去填充那份留白。 静观并非逃避现实,而是以一种更清醒的态度去面对现实。它让我们明白,外在的境遇,无论好坏,都只是生命旅程中的一部分。真正的修行,在于如何调整内心的视角,如何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力。 “心生种种魔”,并非外界的魔障,而是源于内心的执念与妄想。而“心如明镜”,则能照见万物,却不留痕迹。这份“不太好”的天气,恰是修炼这颗“明镜”之心的大好时机。它让我们有机会去审视那些内心的“魔”,去擦拭那颗蒙尘的“明镜”。 卷三:寂静之夜 夜幕低垂,窗外的天空呈现出一片深邃的墨蓝色。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光,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唯有屋内,一盏温黄的灯光,在黑暗中投下一圈温暖的光晕。 这样的夜晚,最适合内省。那些白日里被忽略的思绪,那些潜藏在意识深处的感受,都在这寂静的笼罩下,缓缓浮现。它们如同夜色中的精灵,轻盈而飘渺,却又真实地触动着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手中捧着一本古老的诗集。诗句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有力量。它们描绘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描绘着岁月的沧桑变迁。读着这些诗句,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古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句诗,在这样的夜晚,有了更深的体会。生命的“花期”短暂,不必等到“天气好”时才去追求所谓的幸福。每一个当下,都是生命的馈赠,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把握。 一杯热茶,已渐渐凉去,但散发出的余温,依旧能带来一丝慰藉。它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温暖的存在。这份温暖,可能来自他人的关怀,更可能来自内心的力量。 “无为而无不为。” 这句古老的箴言,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尤为契合。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不必强求某种结果。顺应自然的规律,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体验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去感受每一次呼吸。 那些曾经让我们耿耿于怀的“坏天气”,那些让我们感到沮丧的境遇,在夜色的洗礼下,都化为了一段段宝贵的经历。它们并非阻碍,而是生命旅程中必不可少的风景。正是这些风景,塑造了我们,丰富了我们的灵魂。 静观的夜晚,没有喧嚣,没有纷扰。只有内心的声音,与宇宙的寂静融为一体。在这里,没有“好天气”与“坏天气”之分,只有生命的本真,与存在的喜悦。 此刻,心中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平和。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这片静谧中消散。如同潮水退去,留下的,是光滑细腻的沙滩,以及那份属于大海的宁静。 《静观》并非一部教条式的书籍,它更像是一面镜子,一面映照着我们内心世界的镜子。它不提供答案,却引导我们去探索问题。它不描绘宏大的叙事,却让我们看见生命中最细微的光芒。 这里的每一个文字,都承载着一份觉醒的可能。每一个段落,都邀请着你一同踏上那条通往内心宁静的道路。无论窗外是晴空万里,还是细雨绵绵,愿你都能在《静观》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不动摇的平和。

用户评价

评分

初翻开这册书,我的第一印象是排版和用词的别致,它似乎在刻意拉开与传统“语录体”的距离,却又保留了那种直指人心的锐利。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看似日常琐事的段落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往往源于我们对“完美”的执念,而书中的某些篇章,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浇在了那团火上。它没有直接说“放下执念”,而是通过一个极富画面感的场景——比如描述一个僧人如何处理一只飞进屋里的麻雀——不动声色地展示了“无我”与“自在”的境界。这种不说教、重体验的叙述方式,非常适合现代人快节奏下的阅读习惯。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小型的“心灵排毒”,让那些堆积在心头的杂音暂时沉寂下去。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东方哲学有长期兴趣的读者,我对比过市面上大量的禅宗书籍,很多都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或时代局限性。而这本集子,却有一种奇特的“去时间化”的质感。它讨论的问题是永恒的——关于时间、痛苦、感知——但其表达方式却仿佛是刚刚从某位高僧的禅定中直接流淌出来的,未经任何世俗打磨。最让我震撼的是其中几篇关于“当下”的论述,作者似乎找到了连接“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亦不可得”的最佳白话出口。那种语言的精确度,简直就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切开了我们对“时间流逝”的集体焦虑。读它需要耐心,但回报是巨大的,它会重新校准你对“存在”这件事的内在频率。

评分

这本集子的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那种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让人不禁好奇书里到底藏着怎样一番天地。我一直对禅宗的智慧抱有敬畏之心,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教条,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渗透。我期待的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经文复述,而是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点拨。读完几篇之后,我感觉作者似乎是一位极其敏锐的观察者,他能从日常最微不足道的瞬间捕捉到禅的影子。比如,对一滴露水如何映照整个世界的描述,那种细腻和广阔的对比,让人在合上书本后,眼神都会不自觉地变得更加专注。文字的运用非常讲究,没有过多的雕琢,却自有其韵味,像太极推手一样,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藏千钧之力,引导着读者自我反思,而不是被动接受。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远比直接的训诫要来得持久和深刻。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对“三百篇”这个数量感到有些压力,担心后面会陷入重复或疲劳。然而,阅读体验出乎意料地流畅。这本书的结构似乎是松散却又内在统一的,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切片,却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观。我留意到作者似乎特别钟爱使用比喻,但这些比喻绝非陈词滥调。它们新颖、鲜活,充满了生命力,仿佛是从泥土里直接生长出来一般。有几段关于“空”的阐述,我以前总觉得是虚无缥缈的概念,但在书中的语境下,那个“空”立刻变得具体可感,它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容纳一切可能性的广阔空间。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窗外行人的眼神都变得温和了许多,少了一份评判,多了一份好奇。

评分

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它像一首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有低沉的冥想,也有高亢的顿悟瞬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言语的局限性”的探讨,作者并没有沉溺于对文字的赞美,而是巧妙地展示了语言本身是如何成为理解真相的障碍。通过一系列看似矛盾却又逻辑自洽的对话片段,我们被引导至语言之外的领域。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和一位极具智慧的长者进行了一场心领神会的交流,他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打开下一扇门的钥匙。每次读完,我都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释然感,那种感觉是任何世俗的成功或满足都无法比拟的,因为它触及的是内心最深层的安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