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有機化學導論(第2版) [Inrtoduction To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物理有機化學導論(第2版) [Inrtoduction To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袁履冰 編
圖書標籤:
  • 物理有機化學
  • 有機化學
  • 物理化學
  • 有機反應機理
  • 化學動力學
  • 分子結構
  • 電子效應
  • 立體化學
  • 取代反應
  • 加成反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大連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101629
版次:2
商品編碼:1071693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高等學校理工科化學化工類規劃教材
外文名稱:Inrtoduction To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物理有機化學導論》具備以下特點:
(1)內容新穎,能反應本門學科的前沿水平,不但科學性強,而且有較好的實用性;
(2)限於學時數較少的情況,篇幅要少,內容要精,基礎理論要充實;
(3)文字通順,說理清楚,思考與練習題穿插配閤,附錄有各章習題參考答案及重要數據錶,適閤讀者自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課程名稱及內容體係
1.1.1 課程名稱
1.1.2 內容體係
1.2 近代物理有機化學的進展
1.3 物理有機化學的重要意義及展望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有機化閤物的電子結構理論
2.1 Lewis結構--電子配對法(電子對理論)
2.1.1 原子及其價電子的標誌
2.1.2 價層占有度與形式電荷
2.1.3 Lewis結構式的書寫程序及優勢結構
2.1.4 結構的幾何形狀
2.2 共振結構與結構共振論
2.2.1 經典共振論
2.2.2 結構共振論
2.3 芳香性結構
2.3.1 Htickel規則
2.3.2 IIackel理論的修正--復雜多環化閤物芳香性的簡單判定方法
2.3.3 Frost圖形法
2.3.4 REPE指標
2.3.5 PM()判據
2.3.6 反芳香性、非芳香性和同芳香性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有機化學中的立體化學
3.1 關於手性的概念
3.1.1 手性和對稱性
3.1.2 手性和鏇鏇光性
3.2 構型和構象的標記
3.2.1 絕對構型標記
3.2.2 相對構型標記
3.2.3 構象的標記
3.3 立體異構體的數目及推算
3.3.1 順反異構
3.3.2 鏇光異構
3.3.3 立體異構體總數的計算
3.4 不對稱閤成
3.4.1 基本概念
3.4.2 以手性化閤物作為起始反應的不對稱閤成
3.4.3 以非手性化閤物作為起始反應物的不對稱閤成
3.4.4 催化不對稱閤成
3.4.5 絕對不對稱閤成
3.5 構象分析
3.5.1 優勢構象
3.5.2 構象與化學反應活性
3.6 構型與構象的測定
3.6.1 化學、物理方法測定
3.6.2 鏇鏇光性測定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有機化學反應中的能量概念
4.1 自由能與有機化學反應
4.1.1 根據自由能的變化判斷反應的方嚮
4.1.2 根據自由能的變化估算反應的限度
4.1.3 根據自由能的變化比較化閤物的熱力學穩定性
4.1.4 根據自由能的變化比較化閤物的酸堿性
4.2 活化自由能與有機化學反應
4.2.1 過渡態理論
4.2.2 Hammond假設
4.2.3 根據活化自由能來研究有機化學反應
4.3 有機化學反應的兩類控製
4.3.1 熱力學控製與動力學控製
4.3.2 影響兩類控製的因素
4.3.3 如何判斷反應所屬的控製類型及選擇反應條件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有機化學中的穩定性原理
5.1 基本概念
5.1.1 穩定性的概念
5.1.2 穩定性原理的概念
5.2 物質結構的穩定性分析
5.2.1 穩定的電子結構因素
5.2.2 不穩定因子數
5.2.3 穩定的立體結構因素
5.3 反應活性中間體的穩定性分析
5.3.1 碳正離子
5.3.2 碳負離子
5.3.3 自由基
5.3.4 其它反應中間體
5.4 環狀過渡態的反應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有機反應動力學與反應機理
6.1 動力學方法與反應機理
6.1.1 動力學方程的建立
6.1.2 根據動力學研究,提齣可能機理的幾個原則
6.1.3 絕對反應速率常數及活化熵的計算及應用
6.2 動力學同位素效應與反應機理
6.2.1 一級同位素效應
6.2.2 二級同位素效應
6.2.3 溶劑同位素效應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有機化閤物的分子結構與反應性能的定量規律
7.1 Hammett方程
7.1.1 Hammett方程的建立
7.1.2 取代基常數與反應常數
7.1.3 Hammett方程的應用
7.1.4 Hammett方程的理論基礎
7.2 Hammett方程的推廣應用
7.2.1 間位及對位多元取代的苯衍生物
7.2.2 稠環芳烴衍生物
7.2.3 聯苯衍生物
7.2.4 雜環化閤物
7.2.5 脂環化閤物
7.2.6 應用於自由基型反應
7.3 Taft方程
7.3.1 Taft方程的建立
7.3.2 取代基的誘導效應與共軛效應的區分1lO
7.4 Hammett-Brown方程
7.5 Grunwald-Winstein方程
7.6 Swain方程及其它
7.6.1 Swain方程
7.6.2 Swain-Scott方程
7.6.3 Edwards方程
7.6.4 自由基化學中自鏇離域取代基參數
7.7 Hammett方程在氣相中的應用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有機化學中的酸堿理論
8.1 基本概念
8.1.1 Br6nsted質子理論
8.1.2 Lewis電子理論
8.1.3 Mulliken廣義酸堿理論
8.2 酸度的測量--酸度函數
8.2.1 IIammett酸度函數
8.2.2 其它各種酸度函數
8.3 極強酸和極弱酸
8.3.1 極強酸
8.3.2 極弱酸
8.4 影響分子酸堿強度的因素
8.4.1 結構因素
8.4.2 外因條件
8.5 軟硬酸堿理論概念及其應用
8.5.1 軟硬酸堿的分類
8.5.2 軟硬酸堿度的定性比較
8.5.3 軟硬酸堿作用原理及其應用
8.6 軟硬酸堿的定量標度
8.6.1 α/β標度與y值標度
8.6.2 劉祁濤的鍵參數標度
8.6.3 戴安邦的勢標度
8.6.4 Pearson的絕對標度
思考與練習

第9章 有機化學中的溶劑效應
9.1 溶劑的分類、重要屬性及其量度方法
9.1.1 溶劑的分類
9.1.2 溶劑的重要屬性
9.1.3 溶劑極性的量度方法
第10章 碳正離子的反應
第11章 碳負離子的反應
第12章 自由基的反應
第13章 其它活性中間體的反應
第14章 有機光化學反應簡介

前言/序言

  物理有機化學(高等有機化學)是國內高校化學、化工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的選修課及碩士研究生的必修課。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數十年來,它一直是國外許多大學的主修課程之一。調查美國等許多國傢大學的課程錶可知,每個大學都至少開設一、二門物理有機化學課(或往往作為“高等有機化學”的主體),且各有特色;少數大學還另開一門理論有機化學課。1982年以來,大連理工大學(原大連工學院)研究生院開設瞭這門學位課程,我們結閤教學,參考瞭國內外的有關書刊,於1989年編寫齣版瞭《物理有機化學導論》(第1版)。15年來,由於化學科技的迅速發展,本教材亟需更新。我們根據曆年的教學體會,查閱瞭大量的科技文獻,修訂再版瞭這本《物理有機化學導論》,希望它作為一本較適用的教學用書,能夠具備以下特點:
  (1)內容新穎,能反應本門學科的前沿水平,不但科學性強,而且有較好的實用性;
  (2)限於學時數較少的情況,篇幅要少,內容要精,基礎理論要充實;
  (3)文字通順,說理清楚,思考與練習題穿插配閤,附錄有各章習題參考答案及重要數據錶,適閤讀者自學。
  本教材共分14章,第1版由袁履冰編寫。此次再版時,第1~9章、第13~14章以及附錄等仍由袁履冰執筆;第10~12章由薑文鳳編寫;各章習題請丁勇(博士)及劉曉航(碩士)協助編寫;全書由袁履冰統一定稿。由於我們學識有限,造詣不深,錯誤和缺點在所難免,尚祈來自各方麵的賜教指正。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量子化學與計算化學基礎》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入且全麵的視角。 --- 《量子化學與計算化學基礎》 深入理解物質世界的微觀本質與計算模擬的強大工具 圖書簡介 在現代化學、材料科學以及生物物理學的研究前沿,對分子體係進行精確的理解和預測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關鍵。傳統的實驗方法往往受限於時間、成本或物理條件的限製,而《量子化學與計算化學基礎》正是一本係統性地闡述如何利用量子力學原理構建數學模型,並通過現代計算機技術模擬和預測分子行為的權威指南。 本書摒棄瞭晦澀難懂的純理論推導,將重點放在瞭核心概念的物理圖像建立、關鍵方法的實際應用及其背後的局限性分析上。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基本量子力學原理到復雜多體問題求解的完整路徑,旨在為有誌於從事計算化學、理論化學以及需要運用計算手段進行結構與反應機理研究的科研人員、高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堅實的知識基礎。 第一部分:量子化學的基石——理論與近似 本部分專注於構建分子體係的理論框架,這是所有計算方法賴以建立的基礎。 1. 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與分子哈密頓量 我們首先迴顧薛定諤方程在化學體係中的應用。重點闡述瞭波函數的物理意義、算符的構建以及束縛態與散射態的求解。核心內容包括角動量、自鏇以及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分子體係中的體現。著重分析瞭分子哈密頓量(包括動能項、電子-核吸引項、電子-電子排斥項和核-核排斥項)的構成,並引入瞭將薛定諤方程應用於分子的挑戰——多體問題的復雜性。 2. 絕熱近似與電子結構理論 為瞭將難以處理的多電子、多原子核問題簡化,本書詳細介紹瞭玻恩-奧本海默(Born-Oppenheimer, BO)近似的物理基礎和數學推導。基於BO近似,我們探討瞭如何將電子運動與核運動分離。隨後,深入講解瞭求解電子薛定諤方程的迭代方法,重點在於Hartree-Fock (HF) 方法的原理。HF方法作為從頭算(Ab Initio)方法的基石,其變分原理、LCAO(綫性組閤的原子軌道)近似以及構建電子密度矩陣和Fock矩陣的自洽場(SCF)過程被細緻剖析。讀者將清晰理解軌道概念的局限性,特彆是HF方法對電子相關作用的係統性誤差來源。 3. 電子相關作用的引入與後HF方法 認識到HF方法在描述鍵閤、激發態和弱相互作用時的不足,本書係統地介紹瞭處理電子相關作用的關鍵技術。這包括: 組態相互作用 (CI): 闡述如何通過引入激發態來修正波函數,包括限製性CI (RCI) 和完全CI (FCI) 的概念,並分析瞭其計算成本隨基組尺寸的爆炸性增長問題。 微擾理論 (MPn): 詳細講解瞭Møller-Plesset微擾理論(MP2, MP3等)如何係統地修正HF能量,重點在於其計算效率與精度的平衡。 耦閤簇理論 (CC): 介紹CC方法作為當前高精度計算化學的“黃金標準”之一。特彆是CCSD(T)方法,其指數算符的引入如何有效處理強相關體係,以及它在精確預測化學鍵能和反應能壘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計算化學的實用工具——方法、基組與性能評估 本部分將理論框架轉化為可操作的計算工具,關注實際計算的實現細節、基組的選擇以及不同方法的性能對比。 4. 基組理論與數學工具 精確的電子結構計算需要適當的數學函數來描述軌道。本書詳盡討論瞭基組的選擇:從最簡單的最小基組到擴展基組(如6-31G係列),再到包含極化函數和彌散函數的復雜基組。同時,介紹瞭高斯型軌道(GTO)的數學形式及其積分計算的優勢。此外,對於計算化學傢至關重要的綫性代數工具,如矩陣對角化、迭代求解器等,也將進行必要的介紹,以理解SCF收斂性的內在機製。 5. 密度泛函理論 (DFT) 的原理與應用 DFT作為當前計算化學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占據瞭重要篇幅。本書清晰地闡述瞭 Hohenberg-Kohn 定理的核心思想,並著重講解瞭 Kohn-Sham 形式的方程。重點在於交換關聯泛函的演化曆史和分類:從局域密度近似 (LDA) 到廣義梯度近似 (GGA),再到後來的混閤泛函和超交換泛函。本書強調瞭泛函選擇對計算結果(如幾何結構、頻率和反應能)的巨大影響,並提供瞭選擇適用泛函的實踐指導。 6. 幾何優化、振動分析與分子動力學基礎 純粹的能量計算不足以描述化學現象,需要結閤結構和動力學信息。本部分講解瞭如何利用梯度信息進行幾何優化,達到能量極小點。特彆關注瞭 Hessian 矩陣的計算和應用,這不僅用於確認鞍點/極小點的性質,也是進行振動頻率分析的基礎。此外,本書簡要介紹瞭分子動力學 (MD) 的基本概念,包括牛頓運動方程的求解、能量和溫度的控製(如NPT, NVT係綜),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模擬時間演化和時間平均性質的計算。 第三部分:超越孤立分子的化學——反應路徑與範德華作用 本部分將視角擴展到化學反應的實際過程和分子間相互作用,這些是理解復雜體係行為的關鍵。 7. 反應機理的探索:過渡態理論 化學反應的本質在於勢能麵上勢壘的跨越。本書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尋找過渡態 (TS) 來確定反應路徑。講解瞭如何利用優化算法來定位具有一個虛頻的鞍點。隨後,引入瞭過渡態理論 (TST),包括 Eyring 方程及其在計算反應速率常數中的應用,為理論預測化學反應速率提供瞭定量工具。 8. 弱相互作用與後HF/DFT修正 對於生物體係、凝聚態物理以及材料科學中的非共價鍵閤(如氫鍵、π-π堆積、範德華力),傳統的HF或標準DFT方法往往失效。本書專門開闢章節討論色散校正 (Dispersion Correction),包括經驗性的後處理方法(如DFT-D3)和更具理論基礎的方法。重點分析瞭這些弱相互作用對分子聚集體、蛋白質摺疊和晶體堆積模式預測的重要性。 9. 激發態與光譜模擬 分子對光的響應是其重要性質之一。本書介紹瞭描述激發態的常用方法,包括時間依賴性密度泛函理論 (TD-DFT) 和半經驗方法 (Semiempirical Methods) 的基本思想。這些方法被應用於模擬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熒光發射和電子激發過程,為光譜實驗數據提供理論解釋和預測能力。 --- 麵嚮讀者: 本書是為化學、材料科學、藥學等領域的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量身定製的教材,同時也適閤希望係統瞭解現代計算化學工具如何應用於實際問題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通過閱讀本書,讀者不僅能熟練運用主流的計算化學軟件(如Gaussian, ORCA, NWChem等),更能深刻理解計算結果的可靠性邊界和理論依據。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導論”二字吸引。我之前在其他教材中接觸過一些物理有機化學的內容,但總感覺零散且缺乏係統性。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的這個需求。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大量難懂的理論,而是非常有條理地從熱力學、動力學等基礎原理齣發,逐步引入到有機反應的本質。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反應機理的分析,不僅僅是給齣結論,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每個步驟的能量變化、過渡態的結構以及影響反應速率的各種因素。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對於我這種希望深入理解而非死記硬背的學生來說,簡直是福音。我還注意到書中對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嚮也進行瞭簡要的介紹,這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瞭期待,感覺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是在瞭解這個學科的發展動態。

評分

我是一個已經參加工作多年的化學研究人員,雖然日常工作中接觸到的有機反應很多,但總覺得在理論層麵不夠深入,有時候遇到一些疑難雜癥,會感到力不從心。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書的介紹,便迫不及待地買來拜讀。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恰到好處,既沒有停留在基礎概念的錶麵,也沒有深入到過於晦澀的數學推導。它更側重於從物理化學的角度來理解有機反應的規律,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書中對各種化學鍵的性質、分子軌道理論在反應中的應用、以及各種影響反應選擇性的因素的分析,都非常到位。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計算化學在物理有機化學中的應用的章節,希望它能為我解決一些在實驗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整體而言,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參考書,它能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有機化學的本質。

評分

我是一名剛剛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生,在本科階段對物理有機化學的接觸非常有限。在導師的推薦下,我選擇瞭這本《物理有機化學導論(第2版)》作為我深入學習的入門教材。這本書的內容組織得非常閤理,從宏觀的熱力學性質到微觀的電子結構,再到具體的反應機理,層層遞進,邏輯清晰。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量子化學基本原理如何應用於理解化學鍵和反應活性的章節,這部分內容對我理解更深入的化學理論非常有幫助。而且,書中對實驗數據的解讀和與理論模型的結閤也寫得非常細緻,這對於我今後進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在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雖然我還需要花很多時間來消化書中的內容,但我對它寄予厚望,相信它能為我打下堅實的物理有機化學基礎。

評分

我是一名剛開始接觸物理有機化學的學生,之前對這個領域一直感到有些畏懼,覺得它充滿瞭復雜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但當我拿到這本《物理有機化學導論(第2版)》後,我的感覺完全改變瞭。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易懂,完全沒有我之前想象中的那種晦澀難懂。它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循序漸進地引導我們進入物理有機化學的奇妙世界。書中對很多概念的解釋都配有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例子,讓我覺得那些原本抽象的理論突然變得生動起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各種光譜技術在結構解析中的應用部分的介紹,這部分內容對我將來做實驗非常有指導意義。雖然我纔剛剛開始學習,但我已經能夠感受到這本書的價值,它不僅幫助我建立起對物理有機化學的基本認知,更重要的是,它激起瞭我對這個學科的濃厚興趣,讓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它。

評分

這本書我剛入手沒多久,雖然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光是翻閱目錄和一些章節的引言,我就被它嚴謹的邏輯和清晰的脈絡深深吸引瞭。我本身是化學專業背景,在學習一些反應機理時,總是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細微之處,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更係統的解釋。尤其是一些經典的反應,比如自由基取代、親電加成等等,書中對這些反應的能量學、動力學以及各種影響因素的分析,都寫得非常透徹,感覺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的大門。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立體化學在有機反應中的作用的章節,這部分內容對我來說一直是個挑戰,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新的視角和解題思路。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相當人性化,圖文並茂,公式推導的過程清晰明瞭,即使是比較復雜的概念,也能夠相對容易地消化。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係統的學習瞭,相信它會成為我化學學習道路上的重要助手。

評分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學術麵前人人平等,在知識麵前人人平等。不因傢庭背景、地區差異而歧視,不因成績落後、學習睏難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數人的意誌而行事,教學民主的核心就是發展、提高多數人。可是總有人把眼睛盯在幾個尖子學生身上,有意無意地忽視多數學生的存在。“抓兩頭帶中間”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結果往往是抓“兩頭”變成抓“一頭”,“帶中間”變成“丟中間”。教學民主最好的體現是以能者為師,教學相長。信息時代的特徵,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師,未必一定是“好”學生。在特定領域,特定環節上,有興趣占有知識高地的學生可以為同學“師”,甚至為教師“師”。在教學中發現不足,補充知識、改善教法、

評分

我看瞭這本書籍很好,有不錯的感想。認真學習瞭這本書,給我幾個感受

評分

提高效益,亦可謂“教學相長”。

評分

教育智慧求妙點.從知識到能力,從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進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錶現為對教育本

評分

質的要求,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對教學藝術的領悟,對教學特色的追求。

評分

書不錯,京東也不錯,迅速,負責

評分

haodeq'aode

評分

haodeq'aode

評分

質的要求,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對教學藝術的領悟,對教學特色的追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