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
原 价:36.8元
作者:张鸣 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1 0:00:00
ISBN:9787802568679
字数:213000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张鸣这本随笔,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在这本书里,辫子、烧狗、燃放鞭炮、洋人的膝盖以及拳民的秘密都被作者拿来当话题,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然后通过这些命题,揭露了历史的另类真相,还原人性假面。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个性鲜明,在嬉笑怒骂中藏有严肃的悲悯之心。社会责任感使然,张鸣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性的人文关怀关注天下事,为历史与当下人物事件揭下虚华假面,使真相豁然,真知毕然。
 主要著作:
 《重说中国近代史》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辛亥:摇晃的中国》
 《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
 《历史的坏脾气》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国民性》
 《张鸣说历史:朝堂上的戏法》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古代史》
张鸣这本《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在这本书里,辫子、烧狗、燃放鞭炮、洋人的膝盖以及拳民的秘密都被作者拿来当话题,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然后通过这些命题,揭露了历史的另类真相,还原人性假面。
权谋下的王朝
监督与分肥
高处的拥挤
神不迷人官自迷
风月与官场
文甘草的故事
民意何如官意
狱吏之贵
一出掉包戏的台前幕后
给西太后讲立宪
永乐皇帝的功德箱
铁面法官手里的“冤案”及其他
左宗棠晚年的“骂人事业”
借口的故事
两个糊涂丞相的故事
小人不可得罪
自己被自己忽悠了
民国里的五光十色
两只老虎跑得快
两个人日记里的“五四”
五光十色说民国
辛亥革命前后,摇晃的中国
关于辫子与革命的零碎故事
沿下降线行进的民国政府
双枪兵与双枪将
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
张氏父子头上的光环
世纪末的看客
高人指点
瞄准射击
历史在大学转了一个圈
顾和尚和他的法术
辫帅的人缘和地缘
当代国民性的疼痛
责任心、职业道德和骨气
中国台湾的“大埔事件”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中国zui牛的县太爷
烧狗事件的核心问题
令人麻木的悲剧的幕后叙事
一个普通贫困者的特殊悲剧
从富二代的衰相到富二代培训的乱局
国人养生狂迷
“逼祼”的荒唐
速成病及其经济
“大”字病及其他
正常社会的不正常话题
只图自己方便的管理者
围墙故事的续篇
富不出三代的魔咒
银子堆出来的白象—中华文化城
农民工也要安居
燃放鞭炮的民主和人道问题
嗜血儿童的制造者
黑窑的存在与揭黑记者的命运
戏台上的百姓
上海外教激起众怒的背后
洋人的膝盖
人有权不受监视地生活
“国”字及其滥觞
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
美国人的“中国戏”
混事的本事
荣誉和面子的闲话
离谱的假古董和没有文化的游客
从公厕的修建到大粪主义
正在肆虐着的两种恶俗
选举与美女经济
无法分级的《色戒》
土洋并举的克己复礼
历史可以当饭吃吗?
红色“桃花源”的解读
真祖宗和真真老王麻子剪刀之争
狗血淋头的文人
逼上梁山的《苏报》
文人打手的故事
吴稚晖的两次“冤”
狗血淋头的文人们
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
不识字的好处
梁启超和胡适的“医疗事件”
马屁也不易
中国式的死撑现象
章太炎的政治疯病
监督与分肥 一有官员贪污腐化,总结经验教训,总免不了要 说监督不力。怎么才算有力呢?我们现在政府有监察 部门,有审计部门,有反贪局,党还有纪律检查部门 ,据说还要效法香港,成立廉政公署,世界上有哪个 国家有我们这么多专门的监督部门呢?没有,那为什 么偏是我们监督不力? 有人说了,各个地方政府里的监督机构跟被监督 的对象属于同一个级别,同级之间监督的有效性自然 不高。于是改进,纪检委级别提高,好像效果也不大 。又有人认为监督部门跟地方党政负责部门有统属关 系,于是改进,监督部门尽量独立,由中央直线领导 。但是,如果监督机构也出问题怎么办?那就再派监 督监督者。现在,听说已经开始实行中央向地方派巡 视员制度,此举能否有效遏制腐败?从历史的经验上 看,短期效果应该有,但想要根本改善,也难。
 做古代历史研究的,大多认为明代的政治昏乱, 但是从制度层面讲,明代的监督机制偏偏zui发达。历 朝都有的监察机构自然少不了,只是不叫御史台而叫 都察院,辖十三道御史,原来专门的谏官给事中此时 也演变成分布在六部的监察官,从给皇帝提意见,转 变为给京官挑错,除此而外,各省还派有专门定期驻 省监察的巡按,后来再加派巡抚、总督。政府体系之 外,皇帝还要派自己身边的人到各地监察,有矿监、 税监,zui重要的是监军,正因为如此,被阉割过的宦 官到了明代被尊成为太监。这还不算那些直属于皇帝 、权力无边,但却近似于特务组织的锦衣卫和东厂、 西厂。
 巡按是zui早下派的监督人员,官位不高,不过跟 一般的御史一个级别,七品官而已。跟四处走走的十 三道御史不同,巡按盯在一个地方,不可能什么都看 不出来,因此,早期的巡按还真能查出点事来。但是 ,恰好也是因为定期驻在一个地方,很容易被地方官 们包围软化。按规矩,监察官位卑而权重,可以跟省 级的三司长官相分庭抗礼,三司见了巡按,只能客客 气气的。客气归客气,礼貌归礼貌,但巡按没有具体 的行政权,按规矩办事,实惠捞不到。人都是要吃饭 的,官员也是人,当官还是要图吃好饭,明朝的官俸 又低得可怜,大家只有自己想办法。巡按虽然只有七 品但也是官,有跟所有官一样的想法。巡按没有行政 权力,但却有跟行使行政权的人挑刺的权力,于是大 家心照不宣,监察变成了分肥。这下好了,巡按不仅 地位跟省级官员平起平坐,连实惠也平起平坐,朝廷 要的监督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巡按不中用,有人找原因说是官位不高,于是派 下来六部堂官一级(类似部长和副部长)的人挂上都 察院的副职,下来做巡抚、总督。原来七品芝麻官派 下来都可以跟省级官员平起平坐,派来部长副部长跟 省级三司官阶相当,更了不得,直接就把个三司变成 自己的下属,以至于后来人们不认为巡抚和总督是中 央派出官员,径直把他们当成了省长。
 zui受皇帝信任的太监,虽说身体关键零件少了, 但贪心一点都不少,只要被派下去,就无师自通地把 监督化为分肥的契机,打着皇帝的名义,为自己捞足 了好处。明代宦官机构二十四监,权力zui大的是司礼 监,因为那里的太监可以替皇帝批奏折,zui实惠的却 是御马监。御马监里的太监官阶都跟当年的孙猴子差 不多(估计当年吴承恩写这个情节,有讽刺太监之意 ),但权势可不小,不仅掌握着调兵遣将的令牌兵符 ,而且可以向外派监军。军队多了监军,长官无所谓 ,但是小兵倒霉,因为又多了一个喝兵血的。时人写 道:“监视之设,止多一扣饷之人。监视之欲满,则 督抚镇道皆有所恃矣。故边臣反乐于有监视,功易饰 ,败易掩也。上(指皇帝)性多疑,有监视,又有监 视监视者,多一人有一人之费,穷边士卒,何不幸一 至于此。”(杨士聪《玉堂荟记》) 只要官员是只对上负责的,无论监督怎样绵密都 无济于事,监督变成分肥绝对是官员的理性选择。只 有让官员不仅只是对上负责,而且对下负责,让社会 来参与监督,保障舆论监督自由,监督机构才会真正 有效。19世纪中叶,美国工业化时期也一度出现过官 商勾结、权钱交易盛行的局面,但是由于有社会的监 督,有舆论的揭弊,民间掀起扫黑风暴,很快就扭转 了局面。(p002-004)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层层递进的,一开始觉得作者的观点有些惊世骇俗,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他论证的严谨性和深刻性。他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剖析制度、文化以及社会心理的深层原因。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大国”这一概念的解读,他并没有单纯地从经济或军事实力来定义,而是更关注一个国家在精神层面、文化影响力以及制度文明上的“虚”与“实”。这种视角非常独特,也很有启发性,让我开始思考我们自身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书中的很多例子都非常生动,引用的史料也相当扎实,读起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当代的思考。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在读完一章后,停下来仔细回味,甚至会翻阅一些相关的资料来印证作者的观点。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提供了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一本让你看完就立刻能“懂”的历史书,而是一本需要你反复咀嚼、细细品味的书。作者的观点非常新颖,也很有挑战性,他敢于去触碰一些敏感的话题,去揭示那些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真实。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人性”的探讨,他并没有回避人性的阴暗面,而是将其与历史事件紧密地结合起来,展现出历史的残酷和复杂。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到一种“醍醐灌顶”的快感,仿佛之前很多模糊的概念都变得清晰起来。而且,作者的语言非常老练,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历史研究并非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探索,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历史感兴趣,并且渴望了解更深层次真相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历史的刻板印象。作者张鸣教授的笔触非常犀利,他并没有像那些枯燥的历史教科书那样,只是罗列年代和事件,而是深入到历史背后,去探究那些被掩盖的人性、权力运作以及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因为某个观点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或者因为某个故事而感到震惊。他擅长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入手,抽丝剥茧,最终揭示出宏大的历史图景。而且,他的语言风格一点都不枯燥,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读起来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获得乐趣。这本书真的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发现原来历史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如此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真相”的探讨,他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独立思考,去辨析真伪,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历史素养的培养。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的发生,更是要探究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事件背后的人性。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捕捉到历史的细微之处,并从中挖掘出深刻的意义。我特别欣赏他对“大国”的解读,他没有简单地将之与强盛联系起来,而是深入探讨了其内在的脆弱性和潜在的危机。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在阅读时常常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书中的一些故事,虽然描绘的是遥远的过去,却让我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共鸣,仿佛那些人物的命运,与我们今天的选择息息相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的阅读,更是一次对自身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它教会我如何用一种更批判、更客观的态度去审视历史,去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
评分第一次读到张鸣教授的作品,就被他那股“不走寻常路”的劲头给吸引住了。他不像很多历史学者那样,总是循规蹈矩地去复述既定的历史叙事,而是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去质疑那些被我们奉为圭臬的“真相”。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他通过生动有趣的笔触,将那些复杂拗口的史料变得通俗易懂,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重新解读,打破了我们固有的认知,让我们看到他们在人性上的复杂和矛盾。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背后,都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动机和无奈。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与古人对话,也与自己的思想对话,充满了智识的乐趣和心灵的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