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中国皇后全传 芈月传大明大汉大清皇后妃子传记精装插图中国后妃全传书籍

正版 中国皇后全传 芈月传大明大汉大清皇后妃子传记精装插图中国后妃全传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宏伟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历史
  • 后宫
  • 皇后
  • 妃子
  • 传记
  • 芈月传
  • 大明
  • 大汉
  • 大清
  • 精装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昊宇轩书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5387
商品编码:10828082986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阅读本书,对于我们深刻了解历代封建皇朝周期性更迭的内在动因以及中国封建制度的特殊规律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对于研究中国妇女史、中国政治史也很有参考价值。皇后制度伴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消亡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历史是一面镜子,这种裙带政治居然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数千年之久,不论其对当时或后世的影响如何,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本书与《中国皇帝全传》是姊妹篇,基本上保持了一致的体例和风格,历朝皇后均按照本朝皇帝的先后顺序排列。如一个皇帝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皇后,则以皇后册封的时间划分先后。因此,这部书实际上也是一部系统的中国封建皇朝宫廷史。

目录

先秦
涂山氏 夏朝大禹王后........................2
有施氏 夏朝夏桀王妃........................4
妇好 商王武丁王后............................5
姜氏 商纣王子辛王后......................10
妲己 商纣王子辛王妃......................15
邑姜 西周周武王姬发王后..............18
褒姒 西周周幽王王后......................20
骊姬 春秋晋献公夫人......................22
穆姬 春秋秦穆公夫人......................25
桃花夫人 春秋楚文王夫人..............27
齐文姜 春秋鲁桓公夫人..................29
郑旦 春秋吴王夫差妃......................33
西施 春秋吴王夫差妃......................34
宣太后 战国秦惠文王八子..............37
宿瘤女 战国齐湣王王后..................39
赵姬 战国秦庄襄王王后..................42
两汉
西 汉
吕雉 西汉高祖刘邦皇后..................46
戚夫人 西汉高祖刘邦夫人..............49
薄姬 西汉高祖刘邦妃......................51
赵氏 西汉高祖刘邦美人..................52
张嫣 西汉惠帝刘盈皇后..................53
窦漪房 西汉文帝刘恒皇后..............55
慎氏 西汉文帝刘恒夫人..................58
薄氏 西汉景帝刘启皇后..................59
王娡 西汉景帝刘启皇后..................61
栗姬 西汉景帝刘启夫人..................63
陈阿娇 西汉武帝刘彻皇后..............64
卫子夫 西汉武帝刘彻皇后..............67
赵氏 西汉武帝刘彻婕妤..................71
上官氏 西汉昭帝刘弗陵皇后..........73
许平君 西汉宣帝刘询皇后..............75
霍成君 西汉宣帝刘询皇后..............77
王氏 西汉宣帝刘询皇后..................78
张氏 西汉宣帝刘询婕妤..................80
王政君 西汉元帝刘奭皇后..............80
傅瑶 西汉元帝刘奭昭仪..................84
冯媛 西汉元帝刘奭昭仪..................85
许娥 西汉成帝刘骜皇后..................86
赵飞燕 西汉成帝刘骜皇后..............89
赵合德 汉成帝刘骜昭仪..................93
班氏 西汉成帝刘骜婕妤..................95
傅氏 西汉哀帝刘欣皇后..................96
王氏 西汉平帝刘衎皇后..................98
王氏 新朝王莽皇后........................100
史氏 新朝王莽皇后........................101
东 汉
郭圣通 汉光武帝刘秀皇后............102
阴丽华 汉光武帝刘秀皇后............105
马氏 汉明帝刘庄皇后.................... 107
窦氏 汉章帝刘炟皇后.................... 110
阴氏 汉和帝刘肇皇后.................... 112
邓绥 汉和帝刘肇皇后.................... 114
阎姬 汉安帝刘祜皇后.................... 118
梁妠 汉顺帝刘保皇后.................... 119
梁女莹 汉桓帝刘志皇后................ 121
邓猛女 汉桓帝刘志皇后................ 122
窦妙 汉桓帝刘志皇后.................... 124
宋氏 汉灵帝刘宏皇后.................... 125
何氏 汉灵帝刘宏皇后.................... 126
王氏 汉灵帝刘宏美人.................... 128
伏寿 汉献帝刘协皇后.................... 129
曹节 汉献帝刘协皇后.................... 130
三国

卞氏 魏武帝曹操皇后.................... 132
丁氏 魏武帝曹操夫人.................... 134
郭照 魏文帝曹丕皇后.................... 136
甄氏 魏文帝曹丕皇后.................... 140
薛灵芸 魏文帝曹丕宫人................ 144
莫琼树 魏文帝曹丕宫人................ 146
毛氏 魏明帝曹叡皇后.................... 146
郭氏 魏明帝曹叡皇后.................... 148
蜀 汉
吴氏 蜀汉昭烈帝刘备皇后............ 149
甘氏 蜀汉昭烈帝刘备皇后............ 150
孙氏 蜀汉昭烈帝刘备夫人............ 152
张氏姐妹 蜀汉后主刘禅皇后........ 154

潘氏 吴大帝孙权皇后.................... 155
朱氏 吴景帝孙休皇后.................... 156
滕氏 吴乌程侯孙皓皇后................ 157
两晋
西 晋
杨艳 西晋武帝司马炎皇后............ 160
杨芷 西晋武帝司马炎皇后............ 163
左 西晋武帝司马炎贵嫔............ 164
胡芳 西晋武帝司马炎贵嫔............ 165
贾南风 西晋惠帝司马衷皇后........ 166
羊献容 西晋惠帝司马衷皇后........ 175
谢玖 西晋惠帝司马衷夫人............ 178
东 晋
虞孟母 东晋元帝司马睿皇后........ 180
郑阿春 东晋元帝司马睿夫人........ 181
庾文君 东晋明帝司马绍皇后........ 183
杜陵阳 东晋成帝司马衍皇后........ 184
褚蒜子 东晋康帝司马岳皇后........ 185
张氏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贵人........ 187
十六国
贾氏 前凉成昭公张寔皇后............ 190
马氏 前凉文公张骏妃.................... 191
任氏 成国武帝李雄皇后................ 192
阎氏 成国幽公李期皇后................ 192
李氏 成国后主李势皇后................ 193
呼延氏 汉国光文帝刘渊皇后........ 193
张氏 汉国光文帝刘渊皇后............ 194
单氏 汉国光文帝刘渊皇后............ 195
呼延氏 汉国昭武帝刘聪皇后........ 195
张徽光 汉国昭武帝刘聪皇后........ 196
刘娥 汉国昭武帝刘聪皇后............ 197
靳月光 汉国昭武帝刘聪皇后........ 198
靳月华 汉国昭武帝刘聪皇后........ 199
王氏 汉国昭武帝刘聪皇后............ 200
刘氏 前赵刘曜皇后........................ 201
刘氏 后赵高祖石勒皇后................ 202
程氏 后赵高祖石勒皇后................ 203
郑樱桃 后赵太祖石虎皇后............ 203
杜氏 后赵太祖石虎皇后................ 205
刘氏 后赵太祖石虎皇后................ 206
慕容氏 代王拓跋什翼犍皇后........ 206
可足浑氏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
皇后................................ 207
强氏 前秦景明帝苻健皇后............ 208
梁氏 前秦厉王苻生皇后................ 209
毛氏 前秦高帝苻登皇后................ 210
段氏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皇后........ 211
苻训英 后燕昭文帝慕容熙皇后.... 212
慕容氏 北燕昭成帝冯弘皇后........ 213
苻氏 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皇后.... 214
边氏 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皇后.... 214
秃发氏 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
皇后.................................... 215
杨氏 后凉灵帝吕纂皇后................ 216
孟氏 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王后.... 217
李氏 北凉哀王沮渠牧犍王后........ 217
拓跋氏 北凉哀王沮渠牧犍王后.... 218
段氏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皇后........ 219
呼延氏 南燕末主慕容超皇后........ 220
尹氏 西凉武昭王李暠皇后............ 221
南北朝
南 朝
臧爱亲 南朝宋武帝刘裕皇后........ 224
胡道女 南朝宋武帝刘裕婕妤........ 225
司马茂英 南朝宋少帝刘义符
皇后................................ 225
袁齐妫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皇后.... 226
沈容姬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婕妤.... 227
路惠男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淑媛.... 227
王宪螈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皇后.... 228
王贞凤 南朝宋明帝刘彧皇后........ 229
江简珪 南朝宋后废帝刘昱皇后.... 229
谢梵境 南朝宋顺帝刘准皇后........ 230
何婧英 南齐郁林王萧昭业皇后.... 230
王韶明 南齐海陵王萧昭文皇后.... 232
刘惠瑞 南齐明帝萧鸾皇后............ 232
褚令璩 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皇后.... 233
王华 南齐和帝萧宝融皇后............ 234
郗徽 南梁武帝萧衍皇后................ 234
丁令光 南梁武帝萧衍贵嫔............ 235
阮令赢 南梁武帝萧衍修容............ 237
徐昭佩 南梁元帝萧绎妃................ 238
王氏 南梁敬帝萧方智皇后............ 239
章要儿 南陈武帝陈霸先皇后........ 240
沈妙容 南陈文帝陈蒨皇后............ 241
柳敬言 南陈宣帝陈顼皇后............ 242
沈婺华 南陈后主陈叔宝皇后........ 243
张丽华 南陈后主陈叔宝贵妃........ 244
北 朝
慕容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皇后.... 246
赫连氏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皇后.... 247
冯氏 北魏文成帝拓跋皇后........ 248
冯清 北魏孝文帝元宏皇后............ 252
冯润 北魏孝文帝元宏皇后............ 253
冯小怜 北齐后主高纬妃................ 255
乙弗氏 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 256
郁久闾氏 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 257
宇文氏 西魏废帝元钦皇后............ 258
元胡摩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皇后.... 259
独孤氏 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 259
阿史那氏 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 261
李娥姿 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 263
杨丽华 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 264
朱满月 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 265
陈月仪 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 266
元乐尚 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 267
尉迟繁炽 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 267
司马令姬 北周静帝宇文阐皇后.... 268
隋唐

独孤氏 隋文帝杨坚皇后................ 270
萧氏 隋炀帝杨广皇后.................... 273

窦氏 唐高祖李渊皇后.................... 275
长孙氏 唐太宗李世民皇后............ 277
王氏 唐高宗李治皇后.................... 283
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 287
赵氏 唐中宗李显皇后.................... 295
韦氏 唐中宗李显皇后.................... 296
上官婉儿 唐中宗李显昭仪............ 301
刘氏 唐睿宗李旦皇后.................... 305
窦氏 唐睿宗李旦皇后.................... 306
王氏 唐玄宗李隆基皇后................ 307
杨玉环 唐玄宗李隆基贵妃............ 309
张氏 唐肃宗李亨皇后.................... 315
吴氏 唐肃宗李亨皇后.................... 319
沈氏 唐代宗李豫皇后.................... 320
王氏 唐德宗李适皇后.................... 321
王氏 唐顺宗李诵皇后.................... 322
郑氏 唐宪宗李纯皇后.................... 324
杜秋娘 唐宪宗李纯妃.................... 326
何氏 唐昭宗李晔皇后.................... 327
五代
张惠 后梁太祖朱温皇后................ 330
刘玉娘 后唐庄宗李存勖皇后........ 333
曹氏 后唐明宗李亶皇后................ 338
刘氏 后唐末帝李从珂皇后............ 339
李氏 后晋高祖石敬瑭皇后............ 340
冯氏 后晋出帝石重贵皇后............ 342
李氏 后汉高祖刘知远皇后............ 344
柴氏 后周太祖郭威皇后................ 345
符氏 后周世宗柴荣皇后................ 348
周氏 南唐后主李煜皇后................ 349
周氏 南唐后主李煜皇后................ 351
周氏 前蜀高祖王建皇后................ 353
李氏 后蜀高祖孟知祥皇后............ 353
陈金凤 闽惠宗王延钧皇后............ 354
李春燕 闽康宗王昶皇后................ 355
马氏 南汉高祖刘?皇后................ 356
郭氏 北汉睿宗刘钧皇后................ 356
宋朝
北 宋
王氏 宋太祖赵匡胤皇后................ 358
宋氏 宋太祖赵匡胤皇后................ 359
尹氏 宋太宗赵光义皇后................ 360
李氏 宋太宗赵光义皇后................ 361
潘氏 宋真宗赵恒皇后.................... 361
郭氏 宋真宗赵恒皇后.................... 362
刘娥 宋真宗赵恒皇后.................... 363
郭氏 宋仁宗赵祯皇后.................... 369
曹氏 宋仁宗赵祯皇后.................... 372
高滔滔 宋英宗赵曙皇后................ 377
向氏 宋神宗赵顼皇后.................... 380
孟婵 宋哲宗赵煦皇后.................... 381
刘清菁 宋哲宗赵煦皇后................ 386
王氏 宋徽宗赵佶皇后.................... 389
郑氏 宋徽宗赵佶皇后.................... 390
朱琏 宋钦宗赵桓皇后.................... 393
南 宋
邢秉懿 宋高宗赵构皇后................ 395
吴芍芬 宋高宗赵构皇后................ 397
夏氏 宋孝宗赵昚皇后.................... 402
谢苏芳 宋孝宗赵昚皇后................ 403
李凤娘 宋光宗赵惇皇后................ 405
韩氏 宋宁宗赵扩皇后.................... 410
杨桂枝 宋宁宗赵扩皇后................ 411
谢道清 宋理宗赵昀皇后................ 414
全玖 宋度宗赵禥皇后.................... 421
辽朝
述律平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 424
萧温 辽太宗耶律德光皇后............ 427
甄定徽 辽世宗耶律阮皇后............ 427
萧撒葛只 辽世宗耶律阮皇后........ 429
萧氏 辽穆宗耶律璟皇后................ 430
萧绰 辽景宗耶律贤皇后................ 431
萧菩萨哥 辽圣宗耶律隆绪皇后.... 433
萧耨斤 辽圣宗耶律隆绪妃............ 435
萧挞里 辽兴宗耶律宗真皇后........ 437
萧观音 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后........ 438
萧夺里懒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皇后................................ 440
金朝
唐括氏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皇后.... 442
裴满氏 金熙宗完颜亶皇后............ 442
徒单氏 金海陵王完颜亮皇后........ 444
李洪愿 金睿宗完颜宗辅皇后........ 445
乌林答氏 金世宗完颜雍皇后........ 445
王霓 金宣宗完颜珣皇后................ 447
西夏
卫慕氏 西夏景宗李元昊王后........ 450
野利氏 西夏景宗李元昊皇后........ 451
没藏氏 西夏毅宗李谅祚皇后........ 453
梁落瑶 西夏毅宗李谅祚皇后........ 454
梁氏 西夏惠宗李秉常皇后............ 456

 

精彩书摘

涂山氏 夏朝大禹王后
□□档案
姓 名:女娇
生卒年:不详
籍 贯:涂山(今安徽蚌埠西郊)
婚 配:大禹
封 号:王后
女娇是涂山氏的女儿,大禹的妻子,仪容秀美,生性娴雅,是当地有名的美女。
大禹即位成为天子之后,曾两次会盟诸侯,所选的盟址一次是涂山,另一次则是在会
稽山。禹之所以把第1次诸侯会盟大会的地址选在涂山,据说是为了报答妻子涂山氏
的部族。
夫从妇居,禹入赘涂山氏
大约在四千多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水患严重,中国氏族部落 大的问题就是治水。
尧便下令由鲧(gǔn)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治水的主要治水策略就是“堵”。鲧
花了九年时间治水,不仅没有把洪水制服,反而洪水更加严重了。于是尧很生气,下令
处死了鲧。后来有人推荐鲧的儿子禹来治水,于是尧便命令由禹接替其父亲的工作继续
治水。鲧在临终前嘱咐儿子禹说:“一定要把水治好。”由于大禹忙于治水,因此一直到
三十多岁还没有结婚。
禹想到了女娇的本家,东夷强大的涂山氏。如果能联姻涂山氏,则整个东夷都会为
己所用,朝内的重臣也会支持自己。女娇对大禹也是早有耳闻,二人见面后互生爱慕之
情,心心相惜,于是大禹便迎娶女娇为妻。不过因为涂山氏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后期,
禹只能做上门女婿,“夫从妇居”。
但是心系治水大业的大禹,在婚后的第四天便离开心爱的妻子前去治水。在离开家
前,女娇问如果我在此期间怀孕生子而你不在怎么办,不如你先给孩子起个名字吧,大
禹说如果生男孩的话就叫“启”吧,“治水启程”之意。
涂山氏思夫,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在治水的十三年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1次是大禹为了治理淮河,从嵩山经过时,正好路过家门口,看到正在院中推磨的妻子,发现此时妻子已经怀孕。大禹虽然觉得愧对妻子,让怀孕的妻子还在干农活,但是为了治水和父亲的嘱咐,于是并没有进家门而是继续治水。时隔一年,大禹为了治理三门峡水患,第二次经过家门,此时涂山氏的儿子启已经出生了,禹看到妻子给孩子喂奶的场景,便又匆匆离去了。第三次是南方荆水暴涨,大禹前去治理,第三次路过家门,母亲和妻子在门口张望等待他回家,而此时儿子已经可以在院子里玩耍了。
对禹来说,治水的业绩决定着前途;但是对女娇来说,丈夫是自己全部情感的寄托。大禹忙于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十分思念大禹,又担心大禹变心,于是跑去找大禹。治水的众人见涂山氏来到现场,就纷纷向她哭诉思念家乡、挂念父母妻儿之情。涂山氏很受感动,便悄悄放走了他们。后来,前来诉苦的人越来越多,涂山氏放走的人越来越多,导致在治水现场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了。大禹知道后,就找到涂山氏说:“这怎么行!如果人都走了,何时才能打通九江啊?”涂山氏说:“你以为人家都像你样没有良心,不知想家吗?”说着眼泪夺眶而出。
大禹也感动得流泪,忙说:“其实我也很想家,很想念你的,但是如此浩大的治水工程,谁来管理呢,我如此努力地治水也是为了可以早日全家团圆。”大禹说:“你把人放走,也不是全无道理;只怪我太粗心,没有顾全到大家的思乡之情。这样吧,今后把中青年和老年人分成两拨,春秋两个农忙季节,让中青年回家做活; 冷的时候,放老年人回家休假一个月,你看如何?”涂山氏连声称好。第二天,大禹就把这个主张与部落头领们商量,大家都说赞成。于是各自回部落宣布。众人听后欢呼雀跃,从此干活也更加卖劲。
女之咏叹,诗歌典范
在大禹治水期间,涂山氏在家天天盼望禹回来。盼望不到,又跑到涂山南的山坡上去等候。一天天过去了,涂山氏望穿秋水,还是未见禹回来。她不禁长叹一声,吟咏出这样的一句:候人兮,猗!
涂山氏的这一咏叹,就成为了中国有史可查的第1首恋歌。“候人兮”意思是等候我所盼望的人,“猗”是古汉语的叹词,相当于现代语的“啊”!一个“猗”字,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想见到朝思暮想的爱人,望而不见的焦虑、彷徨及无可奈何的心情;还塑造了一个思念丈夫希望丈夫早日归来的女子形象,一个人伫立山头,翘首远盼……
“诗贵含蓄”,涂山氏的这一咏叹,后来成为中国诗歌的一个典范。
 

前言/序言

皇后是中国古代妇女中的一批特殊人物,她们既和一般妇女一样,有着共同的遭遇和命运,又和一般妇女有许多不同之处。她们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封建帝王的嫡妻,这样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她们在历史上具有一般妇女,甚至包括帝王以外所有的人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中说:“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妺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嫄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他在这里历数了夏、商、周三代的著名王后,她们的人生际遇和所作所为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亡盛衰。
对于皇后,现在的人们想到更多的是锦衣玉食,是轻歌曼舞,是男欢女爱……其实,这仅仅是皇后生活的一部分。在幽深的宫殿里,高墙把宫闱与世俗分成两个世界,这无形之中给后宫罩上一层朦胧迷离的神秘色彩,引得世人总想看个究竟:想看皇后走向“母仪天下”的酸甜苦辣,想看皇后与妃子们争宠夺爱的悲剧或喜剧,想看皇后在风险迭起的人生紧要关头体现出的智慧或权术,想看皇后是如何为皇室培养下一代“真龙天子”,想看幽禁在宫闱之中的后宫第1人的精神生活……
在数千年的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宫闱生活中,历代皇后的人生际遇虽各有千秋,但终究脱不了悲剧性的命运底色。在封建文化氛围中,皇后尽管是当时女人群体中的 上层,但在掌握社会评价系统的男人们看来,她们毕竟首先是依附于男性和皇权的女人,她们只能在这个文化的大网中挣扎。
有位哲人说过:“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这句话如果用在中国皇后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弄权如汉朝吕后、大唐武则天、清朝慈禧,美貌如周幽王王后褒姒、唐玄宗的杨贵妃,人生跌宕起伏的如嫁给两国皇帝的羊献容、几起几落的宋哲宗皇后孟氏……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史实,以史为鉴,我们组织编写了这部《中国皇后全传》。自夏朝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始,至清朝末代皇后婉容止,为历代后妃三百多人立传,可以说,凡见于正史中有较详细记载的皇后都搜罗无遗。本书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对一些著名的、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皇后,如汉高祖皇后吕雉、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唐太宗皇后长孙氏、唐高宗皇后武则天、明太祖皇后马秀英等记叙较为详尽;对于那些虽不是皇后,但却较皇后更著名的妃嫔,如唐玄宗贵妃杨玉环、清太宗庄妃布木布泰、清文宗贵妃叶赫那拉氏等记叙也较详尽;对于那些事迹了了、乏善可陈的皇后,则以简笔勾勒。这样一来,
全书既重点突出,又兼顾了全面。阅读本书,对于我们深刻了解历代封建皇朝周期性更迭的内在动因以及中国封建制度的特殊规律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对于研究中国妇女史、中国政治史也很有参考价值。皇后制度伴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消亡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历史是一面镜子,这种裙带政治居然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数千年之久,不论其对当时或后世的影响如何,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本书与《中国皇帝全传》是姊妹篇,基本上保持了一致的体例和风格,历朝皇后均按照本朝皇帝的先后顺序排列。如一个皇帝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皇后,则以皇后册封的时间划分先后。因此,这部书实际上也是一部系统的中国封建皇朝宫廷史。本书资料翔实,除正史记载以外,还参考了大量的文集、笔记,也包括稗官野史。本书内容丰富,虽为皇后立传,但并不仅仅局限于皇后个人的出身与生平经历,而是以皇后本人的事迹为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将皇后与皇帝、皇亲国戚的关系以及与皇后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起来,使人感到视野开阔,并能从中受到历史的启迪。


史海钩沉:盛世风云与帝王心术 一 《秦风汉月:从权力边缘到历史中心》 本书并非聚焦于后宫的脂粉俗事,而是深入剖析了秦汉时期,那些身居高位或处于权力漩涡中心的女性,如何在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中,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坚韧,影响了帝国的走向。我们将笔触投向那些被史书寥寥数语带过,却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或一念之间颠覆格局的女性群像。 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秦风凛冽”,着重描绘秦国崛起过程中,从巴蜀烟云到统一天下的岁月里,秦国王室与贵族女性的政治参与度。我们不讨论她们的闺阁生活,而是细致梳理她们如何通过联姻、资源调配乃至军事支持,成为支撑秦王室对外扩张的隐形力量。重点解析了早年秦昭襄王时期几位太后级别人物的决策风格及其对楚国战略的影响。 第二卷“汉月清辉”,聚焦于西汉初期,特别是吕后专权前后,以及汉武帝时期后宫格局的演变。此处我们探讨的重点是,在儒家思想日益正统化的背景下,女性权力运作的边界在哪里,她们如何利用宗室亲缘关系和政治遗产,维持家族的荣耀与政治影响力。书中详尽考证了数位皇后在国家财政与地方官员任命上的影子干预,展现了她们在制度框架下的权力延伸。 第三卷“风起陇西”,则将目光投向东汉末年。本书特别关注了那些在军阀混战中挣扎求存的皇室女性,以及她们如何在短暂的朝代更迭中,成为政治筹码和情感寄托。例如,对袁绍、曹操等势力对待前朝宗室女性的不同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乱世之中,女性身份所蕴含的巨大政治价值与生命风险。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传统的史观:即在高度集权的帝制时代,权力并非完全由男性垄断,而是以一种更为隐秘、更依赖家族网络的方式,渗透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阅读本书,您将看到的不是简单的宫斗戏码,而是大国兴衰背景下,精英女性的生存哲学与政治手腕。 --- 二 《魏晋风骨与六朝绮思:士人阶层与审美变迁研究》 本书是一部跨越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历史的文化史著作,它彻底避开了对帝王将相的常规叙事,而是将焦点完全置于那个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自由奔放、审美情趣最为独特的时代。我们的核心命题是:在士族门阀的统治下,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了艺术、文学和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向? 全书结构围绕“清谈、山水、玄学、服饰”四大支柱展开。 第一部分:清谈与名士人格的塑造。 我们深入考察了“竹林七贤”的真实社交圈层,分析了玄学思想(特别是老庄的重新解读)如何成为士人阶层对抗腐朽政治、确立自身价值体系的理论武器。重点分析了“非汤武而薄周孔”思潮对传统伦理的冲击,以及这种“率性而为”的哲学如何投射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诗歌创作中。 第二部分:山水意识的觉醒与“以境写心”。 本部分探讨了魏晋时期山水画的兴起,这并非偶然。在士人无法在现实政治中施展抱负时,山水被视为精神的避难所。本书细致分析了顾恺之、宗炳等人的理论,指出山水美学如何从简单的风景描摹,演变为个体主体精神的外化,奠定了中国古典艺术中“意境”的核心地位。我们对比了南方士族与北方贵族在审美取向上的差异。 第三部分:服饰与礼制的解构。 魏晋时期服饰风格的剧变,是社会动荡和审美解放的直观体现。本书通过对史料中“褒衣博带”、“宽博疏朗”的描述进行图像学和考古学考证,阐释了宽大服饰如何成为士族阶层对汉代严谨礼制的一种形体上的反叛,以及这种反叛如何与他们的思想解放同步进行。 第四部分:文学的转折点——从赋到诗。 我们集中分析了建安风骨到永明体的发展脉络,探讨了文学如何日益内省化、抒情化。重点分析了陶渊明,作为一名退隐的士人,他的田园诗如何成为一种积极的政治抵抗形式,而非单纯的归隐情怀。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精致的文化剖面,展示在政权更迭的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如何通过重塑审美与价值标准,完成了一次对传统文明的深刻反思与重构。阅读此书,您将领略到那个时代独有的、既颓废又昂扬的文化魅力。 --- 三 《明代内阁制度的运作机制与权力制衡(洪武至万历时期)》 这是一部专注于明代国家机器运行的政治制度史专著,完全聚焦于中央政府的行政架构、决策流程以及权力主体的动态平衡。全书严格遵循史料,探讨了“内阁”这一机构如何在洪武朝废除宰相之后,从皇帝的秘书班子逐步演变为事实上的决策核心的过程。 全书的核心章节包括: 一、秘书集团的雏形与皇帝的依赖: 分析了洪武晚期至永乐时期,皇帝如何利用翰林学士处理日常奏章,特别是“票拟”制度的起源和早期形态。阐述了早期内阁的行政权极度受制于皇帝个人意志的特点。 二、大学士的品位与权力扩张: 深入研究了仁宣之治后,大学士通过“恩旨”批答奏本的权力是如何合法化并日益扩大的。本书详细梳理了大学士们在“票拟”基础上发展出的“批示”权,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对皇帝意图的精准把握来施加影响。 三、内阁与六部的制衡关系: 这是本书的重点分析部分。我们运用大量案例分析了内阁在人事任免、军政调动等方面与六部之间的权力摩擦与合作模式。例如,通过对比内阁首辅在吏部和兵部的干预程度,来衡量其实际政治影响力。探讨了内阁如何利用“阁议”制度来集体分担风险并扩大影响力。 四、内阁权力的巅峰与制约: 详细考察了嘉靖、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如张璁、严嵩、张居正)的专权现象。分析了这些权臣成功的制度性基础(如皇帝的怠政或特定历史机遇),同时也系统地分析了皇帝本人(如嘉靖的道教沉迷、万历的长期怠政)是如何在无意中为内阁的权力膨胀提供了空间。本书指出,内阁权力最终仍受制于皇帝对“批红”的最终裁决权。 五、内阁的制度缺陷与清代变革的动因: 最后,本书总结了明代内阁制度的结构性缺陷,即其非制度化的、依附于皇帝恩宠的权力基础,为清代设立军机处以求效率与绝对集权的动机提供了历史铺垫。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历史学专业人士和对明代政治制度感兴趣的严肃读者,它提供了详尽的制度解析和案例支撑,完全回避了对后宫生活或民间轶事的描绘,是一部纯粹的制度史研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突破了传统传记的视角限制,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谁做了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作者似乎非常善于设置场景,让你仿佛置身于事件发生的当下,去感受那种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感和不确定性。比如在描述某个重大决策或冲突时,书中会细致入微地勾勒出相关人物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博弈过程,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戏剧张力。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感,反而像是在阅读一部格局宏大的长篇历史小说,但其内核却又是坚实的史学支撑。每读完一个“传”,都会留下需要沉思许久的回味空间,它在娱乐了读者的同时,也成功地完成了对历史人物群像的深度挖掘和重新审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没得挑剔,精装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厚重感瞬间就提升了阅读的期待值。封面设计得也非常大气,透露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和女性的柔美,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过于花哨,又能让人一眼就被吸引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印刷清晰,字号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太大的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插图的质量非常高,那些描绘古代宫廷场景和人物肖像的画作,无论是线条的细腻程度还是色彩的渲染,都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为文字增添了极强的画面感和代入感,仿佛真的能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那些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和后宫秘辛。光是看着这本书摆在书架上的样子,就觉得是一种享受,绝对是值得收藏的一件“艺术品”。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式记述,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说书人,知道何时该娓娓道来,何时又该掷地有声。历史事件的穿插与人物命运的刻画结合得天衣无缝,让你在了解宏大历史背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体会到那些身处高位女性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作者的文笔细腻又不失力量,尤其擅长捕捉人物微妙的情绪变化,那些在深宫中的隐忍、算计、渴望与绝望,都被描摹得淋漓尽致,读起来让人既感到震撼,又不禁为她们的无奈而叹息。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冰冷外衣剥开,展现出“人性”的温热与挣扎,读完后脑海中留下的不是一堆零散的史实,而是一幅幅生动的、有血有肉的宫廷浮世绘。

评分

我通常不太容易被一本书的“系列感”所打动,但这本书在整体的编排和内容涵盖上,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宏大视野。它不像某些书只是聚焦于一两个朝代的明星人物,而是力求勾勒出一个庞大的、相互关联的中国古代后妃群像。这种全面性使得读者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清晰地看到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权力生态是如何演变和制约着这些女性的命运。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传统社会中“妻妾制度”的复杂性、皇权对女性的塑形作用,都有了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后妃的读物,更是一部研究古代社会权力结构和女性生存哲学的绝佳教材,非常值得反复品读和研究。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女性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市面上相关的书籍很多,但大多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又流于八卦猎奇的肤浅。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运用了非常现代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使得那些遥远的名字和故事重新焕发了生命力。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对细节的考究所折服,许多看似不经意的侧面描写,都透露出对那个时代礼仪、风俗乃至权力运作的深刻理解。它让我看到了,在那些华丽的袍服和森严的规矩之下,这些女性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又是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去影响甚至颠覆历史的走向。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