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是我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其种植效益高,为农民增收作用大。“九五”以来,河北省蔬菜发展迅猛,规模总量居全国第二,产值居种植业之首。广大菜农靠科技种菜发家致寓的要求十分迫切,非常需要通俗易懂的技术丛书,以指导菜农选良种、用好肥、施准药,生产出高质量的无公害蔬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我省蔬菜产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 本书为《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实战丛书》之一《草莓疑难杂症图片对照诊断与处方》,图文并茂的介绍了草莓病害及其防治。
序
写在前面的话
一、草莓病害的诊断
(一)田间病害诊断应考虑的因素
(二)田间病害诊断应涉及的范围
二、草莓病害典型与非典型,疑似病症的诊断与防治
灰霉病
白粉病
叶斑病
轮斑病
根腐病
果腐病
皮腐病
芽枯病
病毒病
枯萎病
三、草莓生理性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土壤盐渍化障碍
低温障碍
缺氮症
氮(中毒)过剩症
缺钙症
缺钾症
缺镁症
缺硼症
硼过剩症
缺铁症
高温烫伤
四、草莓药害的诊断与防治
激素药害
施药药害
五、草莓肥害的诊断与救治
六、草莓各类易混淆病害图片对照比较识别
叶片黄化症状的综合比较
叶片斑枯症状的区别比较
病害果与各种生理性畸形果的症状区别比较
七、草莓虫害与防治
粉虱类
蚜虫
茶黄螨、红蜘蛛
烟青虫、棉铃虫
地老虎
蓟马
有害瓢虫
八、不同栽培季节草莓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
越冬促成草莓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10月中旬至3月中旬)
早春半促成草莓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1月至4月中旬)
露地草莓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3~6月)
草莓种苗浸根防病处方
育苗药土配制处方
苗期灌根防治蚜虫、白粉虱等传毒媒介新技术
九、草莓病害年度防治历
十、草莓缺素症补救措施一览表
这本新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苦于在果园里遇到那些叫不上名字的病害,网上的零散信息又太不系统。尤其是草莓这种娇贵的作物,一旦出问题,那损失可就大了。这本书的标题里“疑难杂症图片对照诊断”这几个字,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常见的病害,而是真正能深入到那些比较罕见、处理起来特别棘手的“杂症”上去。比如,我前阵子遇到过叶片边缘出现奇怪的斑点,怎么也确定不了是缺素还是真菌感染,找遍了资料也没个准信。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清晰、高分辨率的实物照片,最好能配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对比图,这样我在田间地头就能快速对号入座。更重要的是“处方”部分,我希望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常规的杀菌剂信息,而是能结合当前最新的无公害、低毒高效的防治策略。毕竟现在大家对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重视,能有一份既有效又符合绿色农业标准的用药指南,那才是真正的宝藏。我预感这本书的实用性会远超我预期的中农技术手册。
评分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看,我希望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是非常顺畅和直观的。理想中的结构应该是:首先,通过直观的症状图片快速锁定问题的大致方向;接着,进入详细的病原描述和发病规律解析;最后,给出详细的、分阶段的防治方案。我特别欣赏那些在处理重大病害时,能提供“紧急处理”和“长期控制”两个维度的建议。例如,当发现大面积爆发时,首先要做什么来阻止蔓延(可能需要使用相对速效的药剂,即使它属于传统范畴,但必须是残留符合标准的),然后紧接着如何用生态方法来巩固防线,防止复发。我期望它能有一份非常详尽的索引,方便我快速查阅特定症状或特定病原体,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翻找。如果书中还能附带一些重要的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范和急救指南,那就更完美了,这体现了对使用者生命安全的尊重和对法规的重视。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我最大的痛点就是病虫害的“动态变化”和“交叉感染”。很多时候,一种病还没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让人疲于奔命。我特别关注这套“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实战丛书”里关于综合治理(IPM)的理念是如何融入到具体的草莓案例中的。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套完整的生态调控方案,而不仅仅是“看到A就用B药”的简单公式。比如,如何利用生物天敌来控制螨虫,如何通过改善土壤微生态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到“如何自制一些天然的植物源农药”的配方和操作流程就太棒了。我一直在尝试减少化学干预,但缺乏系统的方法指导。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那样,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识别早期症状并采取“微创”治疗,而不是等到病害爆发才使用强力化学手段,那它就真正体现了它的“实战”价值。我希望它的文字风格是接地气的,而不是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
评分这本关于草莓病虫害的书,在我看来,它应该是一本面向未来的参考书。现在农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病原体和抗性在不断出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涵盖一些近几年新发现的、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的疑难杂症。比如,一些由病毒或类病毒引起的、潜伏期长且难以根除的系统性病害,它们往往是让大棚种植户最头疼的问题。如果书中能提供一套关于如何通过组织培养或健康种苗繁育来从源头切断传播链的流程,那就太具有前瞻性了。此外,我希望它在“无公害”的范畴内,能对不同地区的特定气候条件下的防治策略进行一定的探讨或标注。毕竟,南方的湿热和北方的干燥,对同一种病害的爆发周期和防治窗口期影响是截然不同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可以根据当地环境进行微调的指导原则,我会把它视作一本“活的”工具书。
评分我对这本专业的农业技术书籍抱有一种近乎“考古发掘”的好奇心。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很多资料都是电子版的,虽然方便查阅,但缺乏那种翻阅和对比的实体感。我希望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能够经得起田间地头的风吹日晒,那些高清的诊断图片能够清晰地呈现出病斑的纹理和颜色细节,这一点至关重要。很多时候,屏幕上的色彩失真会让诊断出现偏差。我尤其关注它对那些“易混淆病害”的区分描述。比如,某种真菌病害的初期症状和某种生理性失调(比如水分胁迫)的症状,它们在视觉上可能非常相似。如果书中能设置专门的对比章节,用并列的图文来指出关键的区别点,比如叶脉反应、溃烂的深度或组织结构的变化,那将是极大的帮助。这不仅能帮我快速确诊,还能帮我避免错用防治措施,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