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孙培博 著作 定 价:8 出 版 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ISBN:9787109108387 ●前言
●一、温室的建设
● 1.设计建设温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2.温室的墙体应该怎样建设,保温效果才会更好些?
● 3.什么是砖包复合孔穴实心墙体?它有哪些好处?应当怎样建设?
● 4.以前建设的土墙温室,能改造成砖包孔穴墙体吗?怎样改造?
● 5.怎样在温室的墙体外面增设保温层?增设保温层后的效果如何?
● 6.温室设置防寒沟有什么好处?防寒沟应该怎样设置?
● 7.温室的通风口应该怎样设置?
●二、节能日光温室生态环境条件的调控
● 1.温室室内的生态环境条件与露地环境条件相比有哪些不同?
● 2.怎样改善温室内的光照条件?
● 3.温室室内的温度应该怎样调控?
● 4.为什么在严冬季节温室的温度应该比作物的适宜温度上限再高2-4度?
● 5.怎样做才能提高温室内的温度,有效地预防冷害、冻害的发生?
● 6.覆盖地膜会不会影响作物的根系发育?怎样解决好提高地温、降低室内气湿度与促进根系发育的矛盾?
● 7.怎样预防温室蔬菜栽培的高温为害?
● 8.什么是“闪秧”现象?应该怎样避免发生?
● 9.不同蔬菜生长发育要求的空气相对温度是多大范围?怎样调控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 10.温室蔬菜栽培,应该怎样进行浇水?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为了能让广大农民朋友们看得懂、学得会、领会深、理解透,撰写当中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论述设施栽培有关理论的同时,针对当前栽培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撰写了温室灾害与病虫害的防治问题。重点讨论了温室温度、湿度的科学调控和冻害、肥害、药害等灾害的预防技术;推出了严寒季节和高温多雨季节的育苗技术;介绍了温室中常发病害的症状、侵染规律、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有关用药;详述了主要瓜类、茄果类和豆类蔬菜设施栽培的操作方法与控害、防灾、增收技术。
《万物生长:从播种到收获的园艺指南》 前言: 在钢筋水泥构筑的都市丛林中,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色天地。无论是阳台上的几盆香草,还是院子里的一小块菜园,亲手种植并收获的喜悦,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本书并非深奥的学术论著,而是一本贴近生活、实用易懂的园艺指南,旨在帮助所有热爱生活、渴望与自然亲近的朋友们,开启一段充满乐趣的种植之旅。我们将从最基础的播种知识讲起,一路陪伴您走过植物生长的每一个重要阶段,直至最终品尝到辛勤耕耘的甘甜果实。 第一章:播种的艺术——生命的起点 万事开头难,但播种却是一件充满诗意与希望的事情。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并非所有的种子都适合直接播种,也并非所有种子都能在任何环境下发芽。 种子的选择与保存: 品种的考量: 针对您的种植空间(室内、阳台、庭院),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至关重要。是喜欢鲜艳的花卉,还是垂涎欲得的蔬菜?是追求易于打理的草本植物,还是具有观赏性的灌木?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如对光照、水分、土壤的要求,将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例如,喜欢充足阳光的番茄和辣椒,不适合种植在阴暗的室内;而喜欢湿润环境的蕨类植物,则需要避免暴晒。 种子的质量: 优质的种子是成功的一半。购买种子时,请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并留意种子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新鲜、饱满、无损伤的种子发芽率更高。 种子的储存: 未使用的种子应妥善保存,以延长其生命力。大多数种子喜欢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可以将种子装入密封袋或小瓶中,放入冰箱冷藏,但要注意避免潮湿。一些种子,如豆类,可能对低温更敏感,应保存在室温干燥处。 播种前的准备: 播种介质: 好的播种介质能为种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纯净的园土容易板结,影响透气和排水。建议使用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混合介质,例如泥炭土、蛭石、珍珠岩、椰糠的混合物。也可以购买市售的育苗土,它们通常经过消毒处理,能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育苗容器: 育苗容器的选择多种多样,可以是育苗盘、小花盆、一次性杯子、甚至旧的酸奶盒。关键在于容器要有排水孔,以防止积水导致烂根。对于小型种子,育苗盘是理想的选择,便于集中管理。对于较大的种子,则可以直接播种在小花盆中。 浸种催芽(可选): 某些种子,如一些多年生花卉或蔬菜种子,表皮较硬,发芽较慢,可以尝试浸种催芽。用温水(约40°C)浸泡种子数小时至一夜,可以软化种皮,加速发芽。也可以将浸泡后的种子用湿润的纱布包裹,置于温暖湿润处,待种子露白(胚根萌出)后即可播种。 播种的技巧: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是影响发芽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播种深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过深会导致种子消耗过多养分而无法破土而出;过浅则容易干燥,影响发芽。对于非常细小的种子,甚至可以不覆土,直接撒在介质表面。 播种密度: 避免播种过密,以免幼苗争夺养分和空间,导致徒长。待幼苗长出几片真叶后,可以进行间苗,移栽部分幼苗到新的容器中。 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后,轻轻喷水,保持介质湿润但不积水。将育苗容器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尤其是在夏季。 第二章:幼苗的呵护——生命的成长 当细小的嫩芽破土而出,生命便开始了它最脆弱也最充满希望的成长阶段——幼苗期。这一时期,对环境的要求尤为苛刻,细致的呵护是成功的关键。 光照的重要性: 散射光与直射光: 幼苗期需要充足的散射光,以避免徒长。过强的直射光会灼伤幼嫩的叶片。当种子发芽后,可以逐渐增加光照时间,但仍需避免正午的烈日。 补光: 如果室内光照不足,可以考虑使用植物生长灯进行补光。LED植物生长灯是经济实惠且效果良好的选择,可以模拟自然光的光谱,促进幼苗健康生长。 水分的管理: “见干见湿”的原则: 幼苗期浇水要特别小心,宁可稍干,也不要过湿。盆土表面变干时,再进行浇水。浇水要缓慢均匀,避免冲散幼苗。 浇水方式: 避免直接用大水流冲淋幼苗,以免冲倒或损伤。可以使用喷壶轻柔喷洒,或从盆底浸盆法浇水。 判断湿度: 可以用手指插入土壤约2厘米处,感受土壤的湿度。或者观察叶片的状态,轻微下垂但尚未枯萎,说明需要浇水。 温度与通风: 适宜温度: 大多数幼苗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8°C-25°C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幼苗的生长速度和健康。 保持通风: 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并使幼苗的茎干更加粗壮。可以定期开窗通风,但要避免冷风直吹。 施肥的适时性: 缓释肥: 在播种介质中已经含有一定的养分,所以幼苗期一般不需要额外施肥。如果发现幼苗出现黄叶、生长缓慢等情况,可以考虑施用极稀释的液态肥。 选择肥料: 选择专门的幼苗肥或稀释的复合肥,浓度一定要低,以免烧伤幼苗的根系。 施肥频率: 幼苗期施肥的频率要低,通常1-2周一次即可。 间苗与移栽: 间苗: 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如果播种过密,就需要进行间苗。保留健壮的幼苗,拔除过弱、过密的幼苗。 移栽: 当幼苗长到一定大小,根系开始长满育苗容器时,就需要移栽到更大的花盆或定植地。移栽前一天停止浇水,使土壤稍微干燥,这样更容易将幼苗带土移出,减少根系损伤。移栽时,小心取出幼苗,放入新容器,填土压实,然后浇透定根水。 第三章:茁壮成长——植物的生命力 度过幼苗期,植物进入了快速生长期。它们需要更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以支撑其蓬勃发展,开花结果。 充足的光照: 了解植物的光照需求: 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有的喜全日照,有的耐半阴。了解您种植植物的习性,将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例如,番茄、辣椒、茄子等结果类蔬菜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形成优质的果实。 光照不足的迹象: 叶片发黄、徒长、茎干细弱、花量减少或不结果,都可能是光照不足的表现。 科学的水分管理: “见干见湿”的进阶: 随着植物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会增加。但仍需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避免盆土长期过湿或过干。 浇水时机: 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浇水,避免在炎热的中午浇水,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对植物造成“激冷”的伤害。 浇透的学问: 每次浇水都要浇透,直到盆底的排水孔有水流出。这样可以确保深层的根系也能吸收到水分。 养分的补充: 基肥与追肥: 在移栽时,可以在土壤中加入足量的有机肥作为基肥,为植物提供长期的养分。在植物的生长旺盛期,需要定期进行追肥,补充消耗的养分。 肥料的选择: 可以选择缓释复合肥、有机肥(如腐熟的鸡粪、牛粪)或液态肥。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例如,在开花结果期,可以选择磷钾肥含量较高的肥料,促进开花结果。 施肥的浓度与频率: 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避免一次施用过浓的肥料,以免烧伤根系。稀释的液态肥可以每1-2周施用一次,固体肥料则根据产品说明进行。 土壤的维护: 疏松透气: 随着植物的生长,土壤容易板结,影响根系的呼吸和养分吸收。可以定期松土,保持土壤的疏松透气。 适时换盆: 当植物的根系已经充满花盆,甚至从排水孔伸出时,就需要及时换盆,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 修剪的艺术: 促进分枝: 对于一些喜欢分枝的植物,如罗勒、薄荷等,在幼苗期摘心可以促进侧枝的生长,使植株更加茂盛。 去除病弱枝: 及时剪掉病虫害的枝条、枯黄的叶片,可以防止病虫害的蔓延,保持植株的健康。 疏花疏果: 对于一些结果类植物,如番茄、黄瓜等,合理疏花疏果可以使剩余的果实更大、品质更好。 第四章:病虫害防治——守护绿色生命 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植物都可能面临各种病虫害的侵扰。了解常见的病虫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守护绿色生命的重要环节。 预防是关键: 选择抗病品种: 在购买种子或幼苗时,尽量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品种。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盆土中的枯枝败叶,保持种植环境的清洁。 加强通风: 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合理施肥浇水: 避免过度施肥或过度浇水,增强植物的自身抵抗力。 识别常见病虫害: 蚜虫: 聚集在嫩叶、嫩芽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生长不良。 红蜘蛛: 在干燥、高温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叶片上会出现细小的黄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白粉病: 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霉层,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灰霉病: 叶片、花朵上出现灰褐色霉斑,并迅速腐烂。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人工捕捉: 对于少量蚜虫、菜青虫等,可以手动捕捉。 冲洗: 用强力的水流冲洗叶片上的蚜虫。 粘虫板: 黄色粘虫板对蚜虫、白蝇等有较好的诱捕效果。 生物防治: 天敌: 引入瓢虫、草蛉等天敌,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等害虫。 生物农药: 使用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杀虫剂,对鳞翅目幼虫有特效,对人畜无害。 化学防治(谨慎使用): 选择低毒农药: 如果病虫害严重,迫不得已使用化学农药,应选择低毒、高效、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注意安全: 施药时戴好口罩、手套,避开用餐时间,并在收获前留出足够的安全间隔期。 第五章:丰收的喜悦——自然的馈赠 经过悉心的照料,植物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瓜果蔬菜成熟,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是无与伦比的。 适时采收: 掌握采收期: 不同的蔬菜、水果、花卉,其成熟标志和最佳采收期都不同。了解您所种植植物的成熟特性,在最佳时期进行采收。例如,叶菜类可以随吃随摘,果实类则需要等待完全成熟。 采收技巧: 采收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植株。对于果实,可以用剪刀或锋利的刀具剪下,而不是直接拧断。 收获后的处理与储存: 清洗与分类: 采收下来的蔬果,需要进行初步的清洗,去除泥土和杂质。根据用途进行分类。 储存方法: 叶菜类: 用湿润的厨房纸包裹,放入保鲜袋,储存在冰箱冷藏室。 果实类: 有些果实(如番茄、黄瓜)需要冷藏,而有些(如香蕉、土豆)则不适合冷藏。了解不同蔬果的储存要求。 根茎类: 如胡萝卜、土豆等,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品味自然的馈赠: 最新鲜的味道: 刚采摘下来的蔬果,往往拥有最新鲜、最纯粹的味道。用它们烹饪美食,或者直接享用,都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分享的快乐: 将自己种植的蔬果分享给家人朋友,也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结语: 园艺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本书虽然包含了丰富的园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在于您的亲身体验。在种植的过程中,您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请保持好奇心,享受与植物共同成长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愿这本书成为您园艺旅途中的一位忠实伙伴,陪伴您在绿意盎然的世界里,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