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孫培博 著作 定 價:8 齣 版 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ISBN:9787109108387 ●前言
●一、溫室的建設
● 1.設計建設溫室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 2.溫室的牆體應該怎樣建設,保溫效果纔會更好些?
● 3.什麼是磚包復閤孔穴實心牆體?它有哪些好處?應當怎樣建設?
● 4.以前建設的土牆溫室,能改造成磚包孔穴牆體嗎?怎樣改造?
● 5.怎樣在溫室的牆體外麵增設保溫層?增設保溫層後的效果如何?
● 6.溫室設置防寒溝有什麼好處?防寒溝應該怎樣設置?
● 7.溫室的通風口應該怎樣設置?
●二、節能日光溫室生態環境條件的調控
● 1.溫室室內的生態環境條件與露地環境條件相比有哪些不同?
● 2.怎樣改善溫室內的光照條件?
● 3.溫室室內的溫度應該怎樣調控?
● 4.為什麼在嚴鼕季節溫室的溫度應該比作物的適宜溫度上限再高2-4度?
● 5.怎樣做纔能提高溫室內的溫度,有效地預防冷害、凍害的發生?
● 6.覆蓋地膜會不會影響作物的根係發育?怎樣解決好提高地溫、降低室內氣濕度與促進根係發育的矛盾?
● 7.怎樣預防溫室蔬菜栽培的高溫為害?
● 8.什麼是“閃秧”現象?應該怎樣避免發生?
● 9.不同蔬菜生長發育要求的空氣相對溫度是多大範圍?怎樣調控溫室內的空氣濕度?
● 10.溫室蔬菜栽培,應該怎樣進行澆水?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為瞭能讓廣大農民朋友們看得懂、學得會、領會深、理解透,撰寫當中本著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原則,在論述設施栽培有關理論的同時,針對當前栽培中存在的問題,著重撰寫瞭溫室災害與病蟲害的防治問題。重點討論瞭溫室溫度、濕度的科學調控和凍害、肥害、藥害等災害的預防技術;推齣瞭嚴寒季節和高溫多雨季節的育苗技術;介紹瞭溫室中常發病害的癥狀、侵染規律、無公害綜閤防治技術和有關用藥;詳述瞭主要瓜類、茄果類和豆類蔬菜設施栽培的操作方法與控害、防災、增收技術。
《萬物生長:從播種到收獲的園藝指南》 前言: 在鋼筋水泥構築的都市叢林中,越來越多的人渴望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綠色天地。無論是陽颱上的幾盆香草,還是院子裏的一小塊菜園,親手種植並收獲的喜悅,是任何物質享受都無法比擬的。本書並非深奧的學術論著,而是一本貼近生活、實用易懂的園藝指南,旨在幫助所有熱愛生活、渴望與自然親近的朋友們,開啓一段充滿樂趣的種植之旅。我們將從最基礎的播種知識講起,一路陪伴您走過植物生長的每一個重要階段,直至最終品嘗到辛勤耕耘的甘甜果實。 第一章:播種的藝術——生命的起點 萬事開頭難,但播種卻是一件充滿詩意與希望的事情。我們首先要瞭解的是,並非所有的種子都適閤直接播種,也並非所有種子都能在任何環境下發芽。 種子的選擇與保存: 品種的考量: 針對您的種植空間(室內、陽颱、庭院),選擇閤適的植物種類至關重要。是喜歡鮮艷的花卉,還是垂涎欲得的蔬菜?是追求易於打理的草本植物,還是具有觀賞性的灌木?瞭解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如對光照、水分、土壤的要求,將幫助您做齣明智的選擇。例如,喜歡充足陽光的番茄和辣椒,不適閤種植在陰暗的室內;而喜歡濕潤環境的蕨類植物,則需要避免暴曬。 種子的質量: 優質的種子是成功的一半。購買種子時,請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傢,並留意種子的生産日期和保質期。新鮮、飽滿、無損傷的種子發芽率更高。 種子的儲存: 未使用的種子應妥善保存,以延長其生命力。大多數種子喜歡乾燥、陰涼、避光的環境。可以將種子裝入密封袋或小瓶中,放入冰箱冷藏,但要注意避免潮濕。一些種子,如豆類,可能對低溫更敏感,應保存在室溫乾燥處。 播種前的準備: 播種介質: 好的播種介質能為種子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純淨的園土容易闆結,影響透氣和排水。建議使用疏鬆透氣、富含有機質的混閤介質,例如泥炭土、蛭石、珍珠岩、椰糠的混閤物。也可以購買市售的育苗土,它們通常經過消毒處理,能有效避免病蟲害的發生。 育苗容器: 育苗容器的選擇多種多樣,可以是育苗盤、小花盆、一次性杯子、甚至舊的酸奶盒。關鍵在於容器要有排水孔,以防止積水導緻爛根。對於小型種子,育苗盤是理想的選擇,便於集中管理。對於較大的種子,則可以直接播種在小花盆中。 浸種催芽(可選): 某些種子,如一些多年生花卉或蔬菜種子,錶皮較硬,發芽較慢,可以嘗試浸種催芽。用溫水(約40°C)浸泡種子數小時至一夜,可以軟化種皮,加速發芽。也可以將浸泡後的種子用濕潤的紗布包裹,置於溫暖濕潤處,待種子露白(胚根萌齣)後即可播種。 播種的技巧: 播種深度: 播種深度是影響發芽率的關鍵因素之一。通常,播種深度約為種子直徑的2-3倍。過深會導緻種子消耗過多養分而無法破土而齣;過淺則容易乾燥,影響發芽。對於非常細小的種子,甚至可以不覆土,直接撒在介質錶麵。 播種密度: 避免播種過密,以免幼苗爭奪養分和空間,導緻徒長。待幼苗長齣幾片真葉後,可以進行間苗,移栽部分幼苗到新的容器中。 播種後的管理: 播種後,輕輕噴水,保持介質濕潤但不積水。將育苗容器置於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尤其是在夏季。 第二章:幼苗的嗬護——生命的成長 當細小的嫩芽破土而齣,生命便開始瞭它最脆弱也最充滿希望的成長階段——幼苗期。這一時期,對環境的要求尤為苛刻,細緻的嗬護是成功的關鍵。 光照的重要性: 散射光與直射光: 幼苗期需要充足的散射光,以避免徒長。過強的直射光會灼傷幼嫩的葉片。當種子發芽後,可以逐漸增加光照時間,但仍需避免正午的烈日。 補光: 如果室內光照不足,可以考慮使用植物生長燈進行補光。LED植物生長燈是經濟實惠且效果良好的選擇,可以模擬自然光的光譜,促進幼苗健康生長。 水分的管理: “見乾見濕”的原則: 幼苗期澆水要特彆小心,寜可稍乾,也不要過濕。盆土錶麵變乾時,再進行澆水。澆水要緩慢均勻,避免衝散幼苗。 澆水方式: 避免直接用大水流衝淋幼苗,以免衝倒或損傷。可以使用噴壺輕柔噴灑,或從盆底浸盆法澆水。 判斷濕度: 可以用手指插入土壤約2厘米處,感受土壤的濕度。或者觀察葉片的狀態,輕微下垂但尚未枯萎,說明需要澆水。 溫度與通風: 適宜溫度: 大多數幼苗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8°C-25°C之間。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影響幼苗的生長速度和健康。 保持通風: 良好的通風環境可以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並使幼苗的莖乾更加粗壯。可以定期開窗通風,但要避免冷風直吹。 施肥的適時性: 緩釋肥: 在播種介質中已經含有一定的養分,所以幼苗期一般不需要額外施肥。如果發現幼苗齣現黃葉、生長緩慢等情況,可以考慮施用極稀釋的液態肥。 選擇肥料: 選擇專門的幼苗肥或稀釋的復閤肥,濃度一定要低,以免燒傷幼苗的根係。 施肥頻率: 幼苗期施肥的頻率要低,通常1-2周一次即可。 間苗與移栽: 間苗: 當幼苗長齣2-3片真葉時,如果播種過密,就需要進行間苗。保留健壯的幼苗,拔除過弱、過密的幼苗。 移栽: 當幼苗長到一定大小,根係開始長滿育苗容器時,就需要移栽到更大的花盆或定植地。移栽前一天停止澆水,使土壤稍微乾燥,這樣更容易將幼苗帶土移齣,減少根係損傷。移栽時,小心取齣幼苗,放入新容器,填土壓實,然後澆透定根水。 第三章:茁壯成長——植物的生命力 度過幼苗期,植物進入瞭快速生長期。它們需要更充足的陽光、水分和養分,以支撐其蓬勃發展,開花結果。 充足的光照: 瞭解植物的光照需求: 不同的植物對光照的需求不同,有的喜全日照,有的耐半陰。瞭解您種植植物的習性,將其放置在閤適的位置。例如,番茄、辣椒、茄子等結果類蔬菜需要充足的陽光纔能形成優質的果實。 光照不足的跡象: 葉片發黃、徒長、莖乾細弱、花量減少或不結果,都可能是光照不足的錶現。 科學的水分管理: “見乾見濕”的進階: 隨著植物的生長,對水分的需求會增加。但仍需遵循“見乾見濕”的原則,避免盆土長期過濕或過乾。 澆水時機: 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澆水,避免在炎熱的中午澆水,以減少水分蒸發和對植物造成“激冷”的傷害。 澆透的學問: 每次澆水都要澆透,直到盆底的排水孔有水流齣。這樣可以確保深層的根係也能吸收到水分。 養分的補充: 基肥與追肥: 在移栽時,可以在土壤中加入足量的有機肥作為基肥,為植物提供長期的養分。在植物的生長旺盛期,需要定期進行追肥,補充消耗的養分。 肥料的選擇: 可以選擇緩釋復閤肥、有機肥(如腐熟的雞糞、牛糞)或液態肥。根據植物的生長階段和需求選擇閤適的肥料。例如,在開花結果期,可以選擇磷鉀肥含量較高的肥料,促進開花結果。 施肥的濃度與頻率: 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則,避免一次施用過濃的肥料,以免燒傷根係。稀釋的液態肥可以每1-2周施用一次,固體肥料則根據産品說明進行。 土壤的維護: 疏鬆透氣: 隨著植物的生長,土壤容易闆結,影響根係的呼吸和養分吸收。可以定期鬆土,保持土壤的疏鬆透氣。 適時換盆: 當植物的根係已經充滿花盆,甚至從排水孔伸齣時,就需要及時換盆,提供更大的生長空間。 修剪的藝術: 促進分枝: 對於一些喜歡分枝的植物,如羅勒、薄荷等,在幼苗期摘心可以促進側枝的生長,使植株更加茂盛。 去除病弱枝: 及時剪掉病蟲害的枝條、枯黃的葉片,可以防止病蟲害的蔓延,保持植株的健康。 疏花疏果: 對於一些結果類植物,如番茄、黃瓜等,閤理疏花疏果可以使剩餘的果實更大、品質更好。 第四章:病蟲害防治——守護綠色生命 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植物都可能麵臨各種病蟲害的侵擾。瞭解常見的病蟲害,並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守護綠色生命的重要環節。 預防是關鍵: 選擇抗病品種: 在購買種子或幼苗時,盡量選擇具有抗病性的品種。 保持環境衛生: 定期清理盆土中的枯枝敗葉,保持種植環境的清潔。 加強通風: 良好的通風可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 閤理施肥澆水: 避免過度施肥或過度澆水,增強植物的自身抵抗力。 識彆常見病蟲害: 蚜蟲: 聚集在嫩葉、嫩芽上,吸食汁液,導緻葉片捲麯、生長不良。 紅蜘蛛: 在乾燥、高溫的環境下容易滋生,葉片上會齣現細小的黃點,嚴重時葉片枯黃脫落。 白粉病: 葉片上齣現白色粉狀黴層,影響植物的光閤作用。 灰黴病: 葉片、花朵上齣現灰褐色黴斑,並迅速腐爛。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人工捕捉: 對於少量蚜蟲、菜青蟲等,可以手動捕捉。 衝洗: 用強力的水流衝洗葉片上的蚜蟲。 粘蟲闆: 黃色粘蟲闆對蚜蟲、白蠅等有較好的誘捕效果。 生物防治: 天敵: 引入瓢蟲、草蛉等天敵,可以有效控製蚜蟲等害蟲。 生物農藥: 使用蘇雲金杆菌(Bt)等生物殺蟲劑,對鱗翅目幼蟲有特效,對人畜無害。 化學防治(謹慎使用): 選擇低毒農藥: 如果病蟲害嚴重,迫不得已使用化學農藥,應選擇低毒、高效、對環境友好的農藥,並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 注意安全: 施藥時戴好口罩、手套,避開用餐時間,並在收獲前留齣足夠的安全間隔期。 第五章:豐收的喜悅——自然的饋贈 經過悉心的照料,植物終於迎來瞭豐收的季節。看著自己親手種下的瓜果蔬菜成熟,那種成就感和喜悅是無與倫比的。 適時采收: 掌握采收期: 不同的蔬菜、水果、花卉,其成熟標誌和最佳采收期都不同。瞭解您所種植植物的成熟特性,在最佳時期進行采收。例如,葉菜類可以隨吃隨摘,果實類則需要等待完全成熟。 采收技巧: 采收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植株。對於果實,可以用剪刀或鋒利的刀具剪下,而不是直接擰斷。 收獲後的處理與儲存: 清洗與分類: 采收下來的蔬果,需要進行初步的清洗,去除泥土和雜質。根據用途進行分類。 儲存方法: 葉菜類: 用濕潤的廚房紙包裹,放入保鮮袋,儲存在冰箱冷藏室。 果實類: 有些果實(如番茄、黃瓜)需要冷藏,而有些(如香蕉、土豆)則不適閤冷藏。瞭解不同蔬果的儲存要求。 根莖類: 如鬍蘿蔔、土豆等,儲存在陰涼、乾燥、通風的地方。 品味自然的饋贈: 最新鮮的味道: 剛采摘下來的蔬果,往往擁有最新鮮、最純粹的味道。用它們烹飪美食,或者直接享用,都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分享的快樂: 將自己種植的蔬果分享給傢人朋友,也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結語: 園藝是一門實踐的藝術,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本書雖然包含瞭豐富的園藝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在於您的親身體驗。在種植的過程中,您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請保持好奇心,享受與植物共同成長的過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願這本書成為您園藝旅途中的一位忠實夥伴,陪伴您在綠意盎然的世界裏,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和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