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我的财富观:安德鲁 卡内基自传 | 作者 | 安德鲁·卡内基 |
| 定价 | 28.00元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 ISBN | 9787544761352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130000 | 页码 | 321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在19世纪后期的美国经济界,安德鲁?卡内基是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的三巨头之一。马克?吐温授予他“圣安德鲁”之名,英国首相威廉?格莱斯顿称他是富人的“楷模”,你要知道,这些词语可是很少被用于亿万富翁的。可见,在众多名人的心目中,安德鲁?卡内基可不仅仅是“钢铁大王”。本书是安德鲁?卡内基的自传,讲述了一个苏格兰穷孩子如何成长为美国亿万富翁的传奇人生。他十三岁的时候,怀揣着梦想离开了家乡苏格兰的丹弗姆林前往美国,他的成功始于周薪1.2美元的卷线厂工人,而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则将的巨额财富捐献给了人类的公益事业。本书还收录了能反映卡内基财富观的著名文章——《财富的福音》,这是他把财富返还给社会、履行其财富责任的开创性宣言,而他也真正践行了其所宣扬的财富理念。他捐助了近1600座图书馆,创立了卡内基梅隆大学,捐建了卡内基音乐厅、荷兰海牙的和平宫……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所说:“一个人带着财富死去,是可耻的。” |
| 作者简介 | |
| 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美国的“钢铁大王”,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齐名。他白手起家,通过建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而获得竞争优势,且数十年保持世界大钢铁企业的地位,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从而成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的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巨头之一。在功成名就后,他又将几乎全部财富捐献给社会,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慈善事业当中。他生前捐赠款额之巨大,足以与死后设立诺贝尔奖的瑞典科学家、实业家诺贝尔相媲美,由此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个人奋斗的楷模,被美国的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百位名人之一。 |
| 目录 | |
| 编者的话 序 言 第1章 我的父母,我的童年 第2章 丹弗姆林与美国 第3章 匹兹堡与我的营生 第4章 安德森上校与书籍 第5章 电报公司 第6章 铁路公司 第7章 宾夕法尼亚铁路主管 第8章 内战时期 第9章 桥梁建设 第10章 钢铁厂 第11章 公司总部:纽约 第12章 商务谈判 第13章 钢铁时代 第14章 伙伴、书籍和旅行 第15章 马车之旅与婚姻 第16章 工厂与工友 第17章 霍姆斯特德大罢工 第18章 劳工问题 第19章 《财富的福音》第20章 教育与养老基金 第21章 和平宫与皮滕克利夫 第22章 马修·阿诺德和其他朋友 第23章 英国政治领袖 第24章 格莱斯顿与莫利 第25章 赫伯特·斯宾塞及其追随者 第26章 布莱恩与哈里森 第27章 华府外交风云 第28章 约翰·海伊与麦金莱 第29章 面见德国皇帝附:财富的福音 |
| 编辑推荐 | |
| ●具有强烈励志精神的商业大亨传记,艰辛创业历程 对财富的深度思考●青少年读者可以从本书中读到:【穷孩子的奋斗史】——卡内基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及对机会的把握,一步步从底层走向了财富的*,成为美国商界和政界的关键人物●拥有财富的成熟读者可以从本书中读到:【一位亿万富翁对慈善事业的系统思考】——卡内基希望自己的捐助能带来*的社会价值,并不断践行他一生坚信不疑的人人平等的价值观。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的财富观:安德鲁·卡内基自传》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回忆录,不如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和商业伦理的教科书。卡内基以一种非常坦诚和直白的语言,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和事业发展。他对于童年时期,家庭经济的拮据以及父母辛勤劳作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朴素而伟大的亲情。他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假的渲染,而是用最真实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贫苦家庭如何依靠勤劳和智慧,努力向上攀登的故事。书中关于他如何从一个铁路公司的秘书,一步步晋升到管理层,并最终涉足钢铁行业的细节,充满了商业智慧和战略眼光。他对于“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的理解,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他在描述自己在行业内的竞争时,展现出了一种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的策略。他既是精明的商人,又是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而他对于“财富的分配”所提出的“富人责任论”,更是让我对“成功”和“财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认为,拥有巨大财富的人,肩负着比普通人更大的社会责任。这种超越个人利益的博大胸怀,着实令人钦佩。
评分读到安德鲁·卡内基的《我的财富观:安德鲁·卡内基自传》,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时代。这本书并非我最近才读完,但它留下的印记却愈发深刻。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卡内基在描述他早年经历时那种朴实无华却又充满力量的笔触。他没有回避贫困的童年,没有夸大成功的辉煌,而是以一种近乎赤诚的态度,娓娓道来他如何从一个苏格兰小镇的贫苦移民,一步步成长为美国工业巨头的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铁路事业的早期投入,以及后来在钢铁产业的开创性贡献。他对于技术革新和规模化生产的敏锐洞察力,以及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无不让我感叹。书中关于他如何建立庞大的钢铁帝国,如何整合资源,如何与竞争对手周旋的细节,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商业运营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他不仅仅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更是一个有着深邃思想的社会思想家。他对财富的看法,对慈善事业的投入,以及他对“富人应该如何利用财富造福社会”的思考,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立体化的安德鲁·卡内基,一个既有商业头脑,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伟大人物。
评分读罢《我的财富观:安德鲁·卡内基自传》,我脑海中涌现的,不是对金钱的无限渴望,而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卡内基的人生轨迹,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他从一个连学费都付不起的贫苦少年,到叱咤风云的工业巨头,再到晚年投身慈善事业的伟大慈善家,每一步都走得如此坚实而又充满远见。书中他对于早期在工厂的艰苦经历的描述,那种对细节的观察和对效率的追求,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家最初的雏形。他没有因为身份的卑微而自怨自艾,反而将其视为磨砺意志、增长见识的宝贵机会。尤其让我动容的是,他在描述自己如何从铁路行业转向钢铁行业时,那种果断的决策和对未来趋势的预判。他不仅仅是时代的弄潮儿,更是时代的开拓者。而他对“社会责任”的践行,更是让我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他关于“富人有义务回馈社会”的论调,并非空谈,而是付诸实践,用自己的财富和智慧,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财富,不仅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精神的富足和对社会的贡献。
评分《我的财富观:安德鲁·卡内基自传》这本书,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与其说是成功的秘诀,不如说是关于人生智慧的一堂生动课程。卡内基在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如何致富”的公式,而是通过他自己的经历,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坚定的信念以及对社会需求的敏锐洞察,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他对于“勤奋”的定义,不仅仅是埋头苦干,更是智慧地工作,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我尤其欣赏他对“目标设定”的强调,以及他如何一步步分解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努力的过程。书中关于他如何从一个普通学徒,一步步走向管理层,最终成为钢铁大亨的故事,充满了启迪。他对于“人脉”的看法也颇为独到,他认为真正的成功,离不开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以及对人才的尊重和培养。而他关于“财富的运用”的观点,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他不仅仅强调创造财富,更注重如何将财富用于回馈社会,用于教育、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这种“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理念,在我看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足”。
评分初翻开《我的财富观:安德鲁·卡内基自传》,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商业教科书,然而,事实却截然不同。卡内基以一种近乎旁观者审视历史的视角,将自己的传奇人生徐徐展开。他对于童年时期的描述,那种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的生活,让我深切体会到“一分钱一分货”的古老智慧,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民的生存不易。他没有卖惨,没有诉苦,而是将这些经历视为塑造他性格和决断力的基石。尤其令我惊叹的是,他在描述初入职场时,那种学习能力和对机遇的把握。他能够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并且在每一份工作中都孜孜不倦地学习,吸收经验。书中关于他如何涉足电报行业,以及如何在铁路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段落,都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惊心动魄的决策。他对待竞争对手的态度,既有毫不留情的商业手段,又有难得的尊重和理解,这种复杂性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他对“财富的分配”所提出的独特见解,更是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金钱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与其将财富留给子孙后代,不如用它来提升整个社会的福祉。这种超越个人利益的宏大视野,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