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文集:统治与教育 从国民到公民 徐贲 9787511726650

徐贲文集:统治与教育 从国民到公民 徐贲 978751172665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贲 著
图书标签:
  • 徐贲
  • 教育
  • 国民性
  • 公民意识
  • 现代中国
  • 文化批判
  • 思想史
  • 社会学
  • 政治学
  • 公共知识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6650
商品编码:1082239991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徐贲文集:统治与教育 从国民到公民 作者 徐贲
定价 88.00元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 9787511726650 出版日期 2016-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教育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是人类一种饮食一样自然的需要。教育是为了让人明白道理,不是为了让统治者能更方便、更随心所欲地统治他们。
现代的国民教育,当它是民主的公民教育时,可以帮助人民变得更智慧,更有自我治理的能力;当它是专制统治的臣民教育或党民教育时,却使人民变得愚昧、顺从,既没有自我治理的能力,也没有自我实现的意愿。我们关注国民教育,期待的是种,警惕的是第二种。
《徐贲文集:统治与教育 从国民到公民》关注三种与国民教育有关的基本“政体原型”:古典共和、现代民主共和、现代极权。我所关心的基本问题是,民主与专制的政体区别,如何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国民教育。

   作者简介
徐贲,1950年出生于苏州。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写作领域为公共生活、国民教育、公共文化记忆、公民社会建设等。已出版的中英文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 Democracy,《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文化批评往何处去:八十年代末后的中国文化讨论》《知识分子和公共政治》《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等,并编有《复归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父亲徐干生的回忆文集)。

   目录
前言
序 公民教育和民主政治
章 斯巴达国家主义教育的教训
第二章 “善”和“法”的教育:古典共和的政治遗产
第 三章 从“高贵的罗马人”到帝国的官僚:无所作为的体制内教改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君主教育和人文教育
第五章 从古典共和到美国民主共和教育
第六章 美国早期大众文化中的共和教育
第七章 美国建国初期公民社会和杰斐逊的“民主教育”理念
第八章 安分守己的国民与民主的公民教育
第九章“成人儿童”将成为怎样的成人
第十章 公民教育和党化教育:学校里的政治教育和宣传
第十一章 二十世纪的宣传
第十二章 纳粹德国的党国主义教育
第十三章 德国纳粹的宣传和国民再造
第十四章 东德的“宣传教育”为何不能成功
第十五章 沉默和失忆的国民是怎样教育成的
第十六章 罪、耻、惧与道德教育的困境
第十七章 公民社会需要说理教育
第十八章 “好生活”的教育
后记

   编辑推荐
1、徐贲先生客居美国,却以特大的热诚担当起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他的兼具思想性和时事评述性的评论文章以极大的频率出现在国内具影响力的严肃、深度公共媒体上。曾入选为2009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写作常围绕公民社会建设、公共生活、国民教育、公共文化记忆等领域,深入分析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
2、《徐贲文集:统治与教育 从国民到公民》立足于文化批评,关照当下中国公共领域热门话题的话题之一:教育、政体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徐贲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分门别类呈现了从斯巴达国家主义教育开始的古今中外各种教育体制,堪称一本关于教育体制的微型简史。
3、此书延续了徐贲以知识分子身份介入公共生活的言说方式,在历史考证的基础上,他对与国家命运与公民生活切实相关的教育进行了通古贯今的审视和思考,提出并回答了“政体与教育的关系”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严肃审视和思考了当下文化生态,为公共议题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答案。
本书讨论的是现代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复杂关系。当国民教育是民主式的教育时,帮助人民变得更智慧,更有自我治理的能力。然而,当它是专制统治的臣民教育时,它却使人民变得愚昧、顺从,既没有自我治理的能力,也没有自我实现的意愿。
本书宗旨在于追溯和呈现现代国民教育的发展历程,汲取深刻的经验教训,期待种同时也需要警惕第二种。本书在对治理与教育、政体与国民的讨论中,考察了三种与国民教育有关的基本政体原型:古典共和、现代民主共和、现代极权。从斯巴达、罗马帝国、文艺复兴,到美国建国初期、德国纳粹、东德……作者关注不同政治形态下国民教育、儿童教育、宣传的不同特性,考察了民主与专制的政体区别(当然在程度和形式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如何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国民教育。

   文摘

   序言

《统治与教育》 作者:徐贲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6650 一、 核心议题:从被统治者到公民的身份转变与教育的内在逻辑 《统治与教育》一书深入探讨了“统治”与“教育”这对看似独立却又深刻交织的概念。它不满足于将两者简单地视为政治与文化的表层关联,而是揭示了教育在构建、维持乃至挑战统治秩序中的根本性作用。本书的核心议题围绕着个体如何从一个被动的、被统治的“国民”身份,逐步转化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身份。这一转变过程,正是教育赋予个体的核心使命,也是现代社会构建合法性与公民权的基础。 书中,徐贲先生将“统治”的概念置于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语境中进行审视。他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体制下,统治者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强制、说服、仪式、意识形态灌输等)来确立和巩固其权力。然而,本书的重点并非仅在于描绘统治的机制,更在于考察教育在这一机制中所扮演的角色。教育,在不同程度上,既可以被统治者用作维护现有统治秩序的工具,使其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目标,也可以被个体用作突破限制、实现自我解放的武器。 “从国民到公民”这一副标题,精准地概括了本书关注的转型过程。在传统的“国民”概念中,个体更多地被视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其义务与忠诚指向国家,权利则相对有限。而“公民”则意味着个体拥有清晰的权利与责任,能够参与公共决策,并在法律框架内享有尊严与自主。本书强调,教育是实现这一身份跨越的关键。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个体批判性思维、公共意识、责任感以及民主素养的培养。没有有效的教育,个体难以摆脱盲从与被动,也无法真正理解并实践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二、 统治的形态与教育的隐秘维度 徐贲先生在书中对“统治”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指出统治并非仅仅是显性的政治压迫,它更常常以一种更为隐秘、更为深刻的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种隐秘的统治,往往通过文化、意识形态、知识体系的建构来实现。而教育,正是这些隐秘统治最有效的载体与传播途径。 本书并非简单地将教育描绘成纯粹的“善”或“恶”,而是揭示了教育本身的复杂性与多重面向。一方面,教育可以成为解放思想、培养独立人格的催化剂。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对思想的启蒙、对不同观点的呈现,教育能够帮助个体认识到自身作为主体的价值,质疑既有的权威,并形成独立的判断力。这种教育,是通往公民身份的重要阶梯。 另一方面,教育也可能成为巩固现有统治、制造顺从的工具。当教育被设计成单向度的知识灌输,当历史被选择性地叙述,当批判性思维被压制,当某些思想被视为禁忌,教育便会无形中塑造出符合统治者期望的“国民”。这种教育,往往注重灌输忠诚、服从与统一的价值观,而非鼓励个体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本书的价值在于,它鼓励读者警惕教育中可能存在的这种“隐秘的统治”,并认识到教育并非中立的,它始终与权力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 批判性思维与公民教育的构建 《统治与教育》一书对“批判性思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徐贲先生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区分“国民”与“公民”的关键能力。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国民”容易被宣传和煽动所左右,而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公民”,则能够对信息进行审视、分析、评估,并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能力,是抵御意识形态操纵、参与理性公共讨论的基石。 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这不仅仅是传授某些分析工具或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塑造,一种对权威保持审慎态度、勇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需要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支持,也需要社会环境的开放与包容。 基于对批判性思维的强调,本书进一步阐述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公民教育并非仅限于政治学或法律的知识传授,它更关乎价值观的塑造、公共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提升。一个有效的公民教育,应该帮助个体理解民主的原则,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培养理性沟通和协商的能力,以及尊重多元和包容不同意见的品质。 徐贲先生指出,从国民到公民的转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教育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教育,需要摆脱狭隘的功利主义和意识形态的束缚,真正以培养个体的独立人格和公民素养为目标。它意味着要鼓励独立思考,保护思想自由,并为个体参与公共生活提供平台和机会。 四、 历史反思与现代启示 《统治与教育》一书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通过梳理历史上教育与统治相互作用的案例,作者揭示了教育在塑造社会形态、影响个体命运方面的巨大力量。这种反思,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社会现象的根源,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历史的梳理,它更具有强烈的现代启示意义。在信息爆炸、观念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警惕那些试图通过教育来塑造单一思想、压制独立声音的企图。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公民意识的个体,不仅是教育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呼吁,教育应该回归其解放性的本质,成为促进个体自主、社会进步的力量。这需要教育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通过深化对“统治”与“教育”关系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公民身份的意义,并为构建一个更加理性、公正、包容的社会贡献力量。 五、 结语 《统治与教育》是一部极具思想深度与现实关怀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地剖析了统治与教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揭示了教育在塑造个体身份、影响社会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本书不仅是一次对教育本质的哲学探讨,更是一份对如何培养独立公民、建设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它鼓励读者进行反思,保持警惕,并积极投身于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最终实现从被动“国民”向积极“公民”的身份转型。

用户评价

评分

“徐贲文集:统治与教育 从国民到公民”——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关切。我对“统治”这个词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政治层面的权力运作,但如果将其与“教育”并置,就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维度。统治者如何通过教育来塑造他们想要的社会成员?这种塑造是潜移默化的,还是公开的灌输?而“从国民到公民”这个副标题,更是点明了核心的议题。国民,似乎更多地指向一种身份认同,一种对国家或统治者的忠诚;而公民,则意味着权利、责任、参与和批判。这个转变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意识的觉醒,而教育正是这一过程的催化剂。我猜想,书中会探讨教育在打破旧有观念、建立新价值体系方面的作用,它可能揭示教育系统如何被用来巩固统治,又如何在特定条件下成为挑战统治、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我对书中关于“公民意识”的培养尤其感兴趣,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既有批判精神又不失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确实非常吸引人,光是“统治与教育”这几个字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对教育的本质以及它在构建社会秩序中的作用有着深深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把教育看作是传递知识、培养技能的工具,却忽视了它在塑造公民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乃至影响权力结构方面所扮演的深层角色。尤其是在“国民”与“公民”这两个概念的转换过程中,教育扮演的角色更是至关重要。从一个被动的、服从的“国民”,蜕变为一个主动的、参与的“公民”,这个过程无疑是漫长而复杂的。我想,这本书或许会深入探讨教育如何在这种转型中发挥启蒙、引导、甚至是一种“重塑”的功能。它是否会追溯历史,分析不同时期教育政策的演变,以及这些政策是如何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目的?抑或是,它会从哲学的角度,审视教育与自由、权力、个体独立性之间的张力?我很期待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理解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权利与责任的培养,是个人在社会中定位与价值实现的关键。

评分

“徐贲文集:统治与教育 从国民到公民”——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对教育与社会权力关系的思考。我常常觉得,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的认知和社会角色。而“统治”与“教育”的联系,更是让我联想到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控制或引导。这本书会不会探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教育是如何被用作一种工具,来培养符合统治者期望的“国民”?而“从国民到公民”这个转变,则是我非常关注的。公民意味着权利、责任、参与和批判性思维。那么,教育又是如何一步步引导个体从一个仅仅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转变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呢?这本书可能会剖析教育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的复杂作用,它可能既是巩固统治的手段,也可能成为打破枷锁、实现个体解放的钥匙。我非常期待书中对“公民意识”培养的论述,以及它对教育在民主化进程中作用的解读。

评分

读到“徐贲文集:统治与教育 从国民到公民”这个名字,我立刻联想到一些关于社会化和意识形态建构的理论。教育从来都不是真空存在的,它总是深深地嵌入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结构之中。而“统治”与“教育”的结合,让我预感到这本书可能会深入剖析教育在维护和巩固某种权力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它是否会探讨那些看似中立的教育内容,实际上是如何传递并强化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国民到公民”的表述,更是暗示了一种身份的演变,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这个转变的过程,无疑需要教育发挥其启蒙和赋权的作用。我很好奇,书中会以怎样的理论框架来分析这个过程?是侧重于微观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还是着眼于宏观的教育政策和文化影响?我对教育如何能够既被统治者利用,又能够成为公民觉醒的工具这一点,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深刻的见解。

评分

“徐贲文集:统治与教育 从国民到公民”——这个书名非常扎眼,特别是“统治与教育”这几个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教育的社会功能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它更是一种塑造人、塑造社会的力量。而“统治”这个词的加入,更是让我产生了一种预感,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教育在权力结构和社会控制中的角色。它是否会揭示,教育系统是如何被用来塑造人们的思想,培养顺从的“国民”,而不是独立的“公民”?“从国民到公民”这个副标题,更是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议题。我好奇的是,作者会如何分析教育在这两种身份转变中的作用?它是否会探讨教育在启蒙、赋权、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的潜力,从而帮助人们摆脱被动接受者的身份,成为积极的社会参与者?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解答,教育究竟是如何在“统治”的框架下,孕育出“公民”的土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