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源工艺学

化学电源工艺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史鹏飞 编
图书标签:
  • 化学电源
  • 电池工艺
  • 电化学
  • 能源材料
  • 电池制造
  • 电极材料
  • 电解液
  • 燃料电池
  • 储能技术
  • 电源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323268
版次:1
商品编码:108252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电化学系列丛书
出版时间:200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6
字数:49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化学电源工艺学》是为解决本科专业调整后之教学急需编的《化学电源工艺学》教材。全书共10章,包括:化学电源概论、锌-二氧化锰电池、铅-酸蓄电池、镉 -镍蓄电池、氢-镍电池、锌-氧化银电池、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其他化学电源。《化学电源工艺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还可供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第1章 化学电源概论
1.1 化学电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 化学电源的电性能
1.3 化学电源中的多孔电极

第2章 锌-二氧化锰电池
2.1 概述
2.2 二氧化锰电极
2.3 锌电极
2.4 Zn-MnO2电池的电池反应
2.5 Zn-MnO2电池的电性能
2.6 糊式Zn-MnO2电池
2.7 纸板电池
2.8 叠层Zn-MnO2电池
2.9 碱性Zn-MnO2电池

第3章 铅酸蓄电池
3.1 概述
3.2 铅酸蓄电池的热力学基础
3.3 二氧化铅正极
3.4 铅负极
3.5 铅酸蓄电池的电性能
3.6 铅酸蓄电池制造工艺原理

第4章 镉-镍蓄电池
4.1 概述
4.2 Cd-NiOOH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4.3 氧化镍电极的工作原理
4.4 镉电极的工作原理
4.5 密封Cd-Ni00H蓄电池
4.6 Cd-NiOOH蓄电池的电性能
4.7 Cd-NiOOH蓄电池的制造工艺

第5章 氢-镍电池
5.1 概述
5.2 高压H2一NiOOH电池
5.3 MH-NiOOH电池
5.4 储氢合金电极
5.5 MH-NiOOH电池的性能

第6章 锌-氧化银电池
6.1 概述
6.2 Zn-AgO电池的工作原理
6.3 锌负极
6.4 氧化银电极
6.5 Zn-Ago电池的电性能
6.6 Zn一AgO电池的制造工艺

第7章 锂电池
7.1 概述
7.2 锂电池的组成
7.3 Li-MnO2电池
7.4 Li-SO2电池
7.5 Li-(CRx)n电池
7.6 Li-SOCl2电池
7.7 Li-I2电池

第8章 锂离子电池
8.1 概述
8.2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8.3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8.4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8.5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8.6 锂离子电池的制造
8.7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造
8.8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第9章 燃料电池
9.1 燃料电池概述
9.2 燃料电池电化学
9.3 碱性燃料电池
9.4 磷酸燃料电池
9.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9.6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9.7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9.8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9.9 燃料

第10章 其他化学电源
10.1 钠一硫电池
10.2 固体电解质电池
10.3 热电池
10.4 锌一空气电池

前言/序言


《化学电源工艺学》这本书,顾名思义,深入探讨的是化学电源从原理到实践的完整链条。它并非一本浅尝辄止的科普读物,而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严谨的学习框架,帮助理解各类化学电源的内在机制,掌握其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书内容概览: 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性强,从基础概念的铺陈,到复杂工艺的解析,再到前沿技术的展望,层层递进,旨在构建读者对化学电源工艺学完整的认知体系。 第一部分:化学电源基础理论 这一部分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首先,我们会从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入手,详细阐述电化学反应的驱动力——吉布斯自由能、电动势的产生机制、能斯特方程的应用,以及法拉第定律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将介绍各种类型的电化学体系,包括原电池和电解池,并深入分析其正负极反应、电解质的作用以及内外电路的形成。 接着,会重点讲解各类活性物质在电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包括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有机物等。对这些活性物质的电化学性能,如比容量、比能量、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介绍影响这些性能的关键因素,如晶体结构、粒径、形貌、导电性等。 此外,本书还会涵盖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固相反应法、湿化学法、气相沉积法等,并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电解质的分类(水系、有机系、固态)及其特性,如离子电导率、稳定性、安全性等,也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 第二部分:主流化学电源体系与工艺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将对当前主流的化学电源体系进行逐一剖析,详细介绍其构成、工作原理以及生产制造工艺。 铅酸蓄电池: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的化学电源,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工艺将得到详尽的介绍。包括极板的制造(涂膏、固化)、隔板的应用、电解液的配制与注液、电池的化成过程以及装配流程。书中还会探讨其性能特点、应用领域以及改进方向。 锂离子电池: 作为当前新能源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化学电源,锂离子电池的工艺将是重点中的重点。我们将详细介绍正极材料(如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等)和负极材料(如石墨、硅基材料等)的合成与制备工艺,包括球磨、包覆、热处理等关键步骤。电解液的配制与添加剂的作用,隔膜的类型与性能,以及电池的卷绕/叠片、注液、封口、化成、分容等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将一一呈现。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提升策略也将进行深入探讨。 镍镉电池与镍氢电池: 这两种电池虽然在某些领域逐渐被锂离子电池取代,但在某些特定应用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书将介绍其正负极材料(如氢氧化镍、金属氢化物等)的制备工艺,以及电池的装配与充放电技术。 其他化学电源: 除了上述主流体系,本书还会对一些新兴或特种化学电源进行介绍,例如: 钠离子电池: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潜在替代品,其材料体系、电解液选择以及生产工艺的特点将得到初步的介绍。 金属-空气电池(如锌-空气、锂-空气): 阐述其高能量密度潜力,并介绍其阴极催化剂、电解质选择以及结构设计方面的工艺挑战。 液流电池: 介绍其大规模储能的优势,以及电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设计等方面的关键工艺技术。 燃料电池: 重点关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介绍其催化剂、膜电极组件(MEA)的制备工艺,以及电堆的组装技术。 第三部分:化学电源的性能测试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评估和保证化学电源的性能与质量。 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详细介绍各种测试方法,包括恒流充放电测试、倍率性能测试、循环寿命测试、阻抗谱测试、安全性测试(如过充、短路、挤压、热失控等)以及环境适应性测试。 关键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讲解如何准确测量电池的电压、电流、容量、能量、内阻等关键参数,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评估电池的性能表现。 质量控制体系: 介绍建立和完善化学电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在线监控、半成品和成品的抽样检测等。强调“三按”原则(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失效分析与可靠性研究: 探讨化学电源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失效模式,并介绍常用的失效分析技术,如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以找出失效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部分:化学电源的回收与再利用 随着化学电源的广泛应用,其回收与再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废旧电池的分类与预处理: 介绍不同类型废旧电池的回收特点,以及收集、分类、拆解、破碎等预处理工艺。 关键元素的回收技术: 详细阐述对废旧电池中有价元素(如锂、钴、镍、铅等)的回收方法,包括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等。 梯次利用与再生利用: 探讨废旧电池在性能衰减后,作为储能设备或其他领域的梯次利用,以及通过再生技术,将废旧电池材料重新加工,用于制造新电池的工艺。 环境与政策法规: 介绍与化学电源回收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导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五部分:化学电源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部分将放眼未来,探讨化学电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 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技术: 介绍新型正负极材料(如高镍三元、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的研究进展,以及如何通过材料设计和结构优化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固态电池技术: 详细阐述固态电解质(如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等)的研究进展,以及固态电池的优势、挑战和发展前景。 新型电解液体系: 探讨高浓度电解液、离子液体、低成本电解液等新型电解液体系在提升电池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潜力。 智能化与集成化: 介绍如何通过智能管理系统、热管理技术、结构集成等手段,提升化学电源的整体性能和应用效率。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强调在化学电源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如何实现绿色制造,减少环境污染,并推动材料的可持续利用。 新兴化学电源应用: 展望化学电源在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储能、便携式电子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应用。 《化学电源工艺学》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书中将穿插大量的典型案例分析,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研发和生产中。对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企业工程师而言,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机遇的化学电源世界,理解其“心脏”如何跳动,并参与到驱动未来能源革命的进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这种想了解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读者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看到“工艺学”这个词,本以为它会涵盖电池从生产到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工艺流程,特别是回收环节的技术手段和经济可行性。书中有一些章节涉及了电池的组装和性能测试,以及对报废电池的一些初步处理方法,比如放电、拆解等。 但是,在深入到具体的回收技术时,我发现这本书的重点放在了“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的一些基础原理上,以及如何从这些方法中提取出金属元素,比如钴、镍、锂等。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溶剂体系、萃取剂、沉淀剂的选择,以及在高温熔炼过程中如何控制温度、气氛来分离金属。这些内容虽然很重要,但它更多的是从化学反应和热力学角度来阐述,对于实际的工业化回收设备、工艺流程的自动化、以及不同类型电池(比如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差异性,则涉及得比较笼统。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高效、环保地分离不同材料,如何避免二次污染,以及如何将回收材料重新制备成可用电化学材料的详细工艺流程和技术难点。

评分

《化学电源工艺学》这本书,读完之后,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真的太“硬核”了。我当初抱着了解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普及性知识的念头买的,结果发现这本书的起点就不是给小白准备的。翻开目录,什么“电极材料合成与形貌控制”、“电解质配方设计与优化”、“隔膜制备工艺与性能表征”,这些标题就透着一股专业劲儿。书里大量的图表和公式,尤其是电化学动力学、热力学相关的推导,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片场。 举个例子,讲到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几种常见的溶剂和锂盐,而是深入剖析了溶剂的极性、粘度、介电常数如何影响锂离子的传输;锂盐的解离度、阴阳离子的半径以及溶剂化能力如何影响界面电阻。我印象最深的是,它还详细解释了添加剂的作用机理,比如VC(碳酸乙烯酯)如何通过在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SEI膜来抑制电解液的分解,以及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在提高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性的方面的应用。这些内容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加这个东西”,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要加,以及“怎么”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这些需要相当的背景知识,或者极大的耐心去查阅其他资料。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供工程师或研究人员参考的“案头宝典”,而非轻松阅读的科普读物。

评分

《化学电源工艺学》这本书,在我翻阅过程中,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学术范儿”非常足。我本身是做材料科学研究的,对于一些基础的固相化学反应、相变动力学、以及材料表征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阅读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书中关于电极材料的制备,比如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法、水热法等,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影响晶型、粒径、比表面积,并进一步阐述这些结构因素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都写得相当细致。 我对书中关于“缺陷工程”和“界面工程”的讨论印象很深刻。它不仅列举了多种提高材料性能的策略,还从微观机制上解释了为什么这些策略有效。比如,通过引入氧空位来提高氧化物材料的电子电导率,或者通过表面包覆来稳定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这些内容对于我进行新材料的设计和优化非常有启发。此外,书中对于各种表征手段的应用,如XRD、SEM、TEM、XPS、EIS等,以及如何从表征结果中推断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行为,也有不少详细的介绍。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为化学、材料、化工等专业背景的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参考书,它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指导,但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内容。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固态电解质相关的知识,因为环保和安全性的需求,固态电池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就入手了这本《化学电源工艺学》。我原本期待它能对当前主流的固态电解质类型,比如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氧化物陶瓷固态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和介绍。书中确实也提到了这些类型,并且对它们的基本化学组成、离子导电机制做了一些阐述。 然而,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在于“工艺”本身,也就是如何制备这些固态电解质,以及如何将其集成到电池中。比如,在介绍氧化物陶瓷固态电解质时,它花了很多篇幅讲解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等合成方法,以及烧结过程中的温度、气氛、时间等参数对晶粒生长、致密化以及界面性能的影响。对于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则详细介绍了溶液浇铸法、热压法等制备工艺,以及聚合物基体、锂盐、增塑剂等成分的选择对力学性能和离子导电率的影响。虽然这些工艺细节对于实际生产非常有价值,但对于我这样一个想要快速了解不同固态电解质材料特性和优劣的读者来说,感觉有点“跑偏”了。它更像是在告诉你“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有什么结果”。

评分

我对电池技术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新型的电池技术,比如钠离子电池,因为其潜在的成本优势和资源丰富性,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有力补充。我购买《化学电源工艺学》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够深入了解钠离子电池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瓶颈。书中确实有提到钠离子电池,并且对负极材料(如硬碳)、正极材料(如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能做了简要的介绍。 但是,我发现这本书对于钠离子电池的工艺讲解,更多的是将其类比于锂离子电池的现有工艺,并强调了在钠离子体系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在电解液方面,书中更多地关注锂盐的溶剂化结构和稳定性,而对钠离子特有的溶剂化行为和界面副反应的深入讨论相对较少。在电极材料的制备工艺上,虽然提到了球磨、高温固相反应等通用方法,但针对钠离子电池特有材料(如一些体积变化较大的负极材料)的工艺优化和形貌控制策略,则显得不够细致。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深度更偏向于锂离子电池的成熟工艺,对于新兴的钠离子电池,其工艺细节和技术前沿的探讨,感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评分

就是书,没什么好说的,不是破烂。

评分

看着看着,回想起自己大学的时候的情景!经典语录 01.人世间的感情为什么不能像打地基一样,挖一个坑,就立一个桩,所有的坑都有它的那根桩,所有的桩也能找到它的那个坑,没有失望,没有失败,没有遗恨,永不落空。 02.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 03.纵使她的计策比他高明上无数倍又能如何?乞求爱的人费尽心机,不爱的人不需要任何手段,所以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她击溃。 04.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05.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 06.原谅她不能给他安慰,每个人最终都只能自己舔着自己的伤口。 07.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08.离上课还5分钟,拼命跑的是大一,已经上课5分钟还在慢悠悠走的是大二。 09.碰到什么样的男的都不要紧,就怕遇到了传说中的洋葱王子,你想要看到他的心,只有一层一层地剥掉他的外衣,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让你流泪,最后才知道,原来洋葱根本就没有心。 10.很多人,一旦错过了,就是陌路。 11.眼泪无谓而徒劳的液体,流泪的人是愚蠢而可悲的。 12.少年人的爱恋,也许爱情的方式是错的,然而爱情的直觉永远是对的。 13.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面前,当你想见一个人时,又怎么都找不到他。 14.得到一样东西,就意味着另一样东西必定要失去。 15.是我的,就是我的,走了的,只能说明他从来没有属于过我,也许爱情是刚性的,婚姻却是柔性的,我们都得学得妥协。 16.也许这才是成年人的感情,放在天平上小心计量,你给我几分,我还你多少,我们可以付出的东西是那么有限,再也经不起虚掷和挥霍。而年少时不计代价去爱的我们又到哪里去了? 17.见鬼去吧,什么终将逝去的青春,我赌一次永恒! 18.青春是有限的,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 19.万物守恒,所以一个聪明人一般都搭配一个傻子。

评分

书较旧。书皮有点破了

评分

评分

电化学必备,对了解化学电源很有必要,尤其是新型化学电源

评分

替别人买的,说是还不错

评分

替别人买的,说是还不错

评分

评分

电化学必备,对了解化学电源很有必要,尤其是新型化学电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