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江西詩派是宋代具有影響的一支詩歌流派。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曆史上,提齣比較明確的主張,形成一個大體相同的風格,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成為一時詩風的,可以說江西詩派是比較早的一個。當然,江西詩派的內部是很復雜的,不懂有好些個作傢不是江西人,而且有好些人提齣的某些具體作詩主張與這個流派的共同主張是矛盾的;江西詩派也因當時社會政治的變化,在其發展的曆史上,前後有所不同,這在他們的具體創作實踐上更為顯著。然而這並不妨礙我們把它(江西詩派)作為當時一個比較穩定的詩歌流派的認識。在北宋末以及整個南宋時期,幾乎沒有一個稍有成就的詩人不和它在創作上有過或多或少的聯係,而且它的影響也帶到南宋的詞壇上去,在某些詞人的作品中染上瞭這個流派所特有的那種色彩(如薑夔)。詩歌史的材料說明,一直到晚清時期,它的理論和主張在相當多的作傢中還有著較大的支配力,同光體詩人所標榜的“宋詩”,其實就是江西派的詩。
目錄
捲上 黃庭堅
一 宋代
二 金元
三 明代
四 清代
捲下 江西詩派
一 江西詩派的總論
一 宋代
二 金元
三 明代
四 清代
二 陳師道
一 宋代
二 金元
三 明代
四 清代
三 韓駒
一 宋代
二 元代
三 明代
四 清代
四 徐俯
一 宋代
二 元代
三 明代
四 清代
五 潘大臨
一 宋代
二 元代
三 明代
四 清代
六 三洪(洪朋、洪芻、洪炎)
一 宋代
二 清代
七 夏倪
八 二謝(謝逸、謝薖)
一 宋代
二 元代
三 明代
四 清代
九 二林(林敏功、林敏修)
一 宋代
十 晁沖之
一 宋代
二 明代
三 元代
精彩書摘
葛立方
律詩中間對聯兩旬意甚遠而中實潛貫者,最為高作,如介甫《示平甫》詩雲:「傢勢到今宜有後,士纔如此豈無時。」《答陳正叔》雲:「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見首空迴。」魯直《答彥和》詩雲:「天於萬物定貧我,智效一官全為親。」《上叔父夷仲》詩雲:「萬裏書來兒女瘦,十月山行冰雪深。」歐陽永叔《送王平甫下第》詩雲:「朝廷失士有司恥,貧賤不憂君子難。」《送張道》詩雲:「身行南鴈不到處,山與北人相對間。」如此之類,與規規然在於媲青對白者,相去萬裏矣。魯直如此句甚多,不能概舉也。
(《韻語陽鞦》捲一)
「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鶯」,李嘉佑詩也。王摩詰衍之為七言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鶯。」而興盆遠。「九天官殿開閭闔,萬國衣冠拜冕旒」,王摩詰詩也。杜子美刪之為五書句:「閶闔開黃道,衣冠拜紫宸。」而語盆工。近觀山榖黔南十絕,七篇全用樂天《花下對酒》、《渭川舊居》、《東城尋春》、灸西樓矽、《委順》、《竹窗》等詩,餘三篇用其詩略點化而巳。樂天雲:「相去六韆裏,地絕天邈然。十書九不到,何以開憂顔。」山榖則雲:「相望六韆裏,天地隔江山。十書九不到,何用一開顔。」樂天雲:「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苒苒歲時異,物皆復本原。」山榖雲:「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苒苒歲華晚,昆蟲皆閉關。」樂天詩雲:「渴人多夢飲,飢人多夢餐。春來夢何處,閤眼到東川。」山榖雲:「病人多夢醫,囚人多夢赦一如何春來夢,閤眼見鄉社。」葉少蘊雲:詩人點化前作,正如李公弼將郭子儀之軍,重經號令,精彩數倍。今觀三公所作,此語殆誠然也。(同上)
詩傢有換骨法,謂用古人意而點化之,使加工也。李白詩雲:「白發三韆丈,緣愁似個長。」劑公點化之,則雲:「織成白發三韆丈。」劉禹锡雲:「遙望洞庭湖翠水,白銀盤裏一青螺。」山榖點化之雲。「可惜不當湖水麵,銀山堆裹看青山。」孔稚圭《白苧歌》雲:「山虛鍾盤徹。」山榖點化之,雲:「山空響筅弦。」盧仝詩雲:「草石是親情。」山榖點化之,雲:「小山作朋友,香草當姬妾。」學詩者不可不知此。(同上捲二)
山榖詩多用稻田衲,亦雲田衣。王摩詰詩雲:「乞飯從香積,裁衣學水田。」又雲:「手巾花氍淨,香帔稻畦成。」豈用是耶,(同上)
魯直謂東坡作詩未知句法,而東坡題魯直詩雲:「每見魯直詩,未嘗不絕倒。然此捲甚妙,而殆非悠悠者可識。能絕倒者,已是可人。」又雲:「讀魯直詩,如見魯仲連、李太白,不敢復論鄙事,雖若不適用,然不為無補。」如此題識,其許之乎,其譏之也。(同上)
作詩貴雕琢,又畏有斧鑿痕,貴破的,又畏粘皮骨,此所以為難……劉夢得稱白樂天詩雲:「郢人斤斷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世人方內欲相從,行盡四維無處覓。」若能如是,雖終日斷而鼻不傷,終日射而鵠必中,終日行於規矩之中,而其跡未嘗滯也。
……
前言/序言
黃庭堅和江西詩派資料匯編(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中華書局齣版的書本本都是經典 值得收藏
評分
☆☆☆☆☆
評分
☆☆☆☆☆
傢的話來瞭,慢言慢語說:“香山這地方也沒彆的好處,就是高,一進山門,門坎跟玉泉山頂一樣平。地勢一高,氣也清爽,人纔愛來。春天人來踏青,夏天來消夏,到鞦天——”一位同遊的朋友急著問:“不知山上的紅葉紅瞭沒有?”
評分
☆☆☆☆☆
另一位同伴也嗅瞭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評分
☆☆☆☆☆
老人說:“你先彆急,一上半山亭,什麼都看見瞭。”
評分
☆☆☆☆☆
評分
☆☆☆☆☆
包裝精美,內容精彩,非常超值
評分
☆☆☆☆☆
魯本斯的畫,幾乎在我們的眼睛能意識到那些形式再現瞭什麼東西之前,就以其圖式的完整性和統一性打動瞭我們。從聖母寶座上降臨的人物所構成的宏偉的漩渦型麯綫,還有那個裸體人物聖薩巴斯蒂安(St.Sebastian)的頭頂,均由於通嚮右側的大對角綫上教皇主題的第二重變奏而得到強化;畫的上部,施洗者約翰(St.J0hn the Baptist)異常生動的形象,似乎在它捕捉綫條,並將它導入雲層的令人贊嘆的方式中纔能找到唯一閤理的解釋;在雲層中,它再度通過帷幕的對角綫進入總體構圖之中。在這樣一種構圖中,統一性是如此自我包含,綫條是如此徹底地迴到圖案之中,以至於我們無法想像其在畫框之外將如何繼續。各個部分像一個分子中的諸原子一樣緊密地配閤在一起,因而我們感到,抽齣一部分就將毀掉整個構造。這樣一種構圖生動地感染瞭我們,使我們的想像力很容易被激活,因為它的圖像以如此單純的衝擊力傳遞到我們眼裏。不過,要是不做齣一些犧牲,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在一幅魯本斯的畫裏(盡管魯本斯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創意大師和生機勃勃的製圖師),為瞭滿足如此生動的製圖方案的要求,他也不得不賦予他的某些人物比其性格或情勢所要求的更為緊張、更為戲劇性的姿勢一一而這恰恰是因為,那些手臂與大腿的充滿誇張色彩的姿勢,要比更為自製的姿勢,有著更大的靈活性以及更多輪廓上的流動性。這些人物非常生動,可以說異乎尋常的生動,某些甚至帶有高貴的性格;但卻不是吻閤這樣一個場麵的最佳概念的生活或人物:人物在這兒不可能從更為深刻的側麵加以呈現。在所有這一切迴鏇纏繞的繁復的形式中,隻有顯著而又特徵鮮明的部分能被抓住。為瞭讓它們多少能錶達些什麼,它們必須得到強調,以至於沒有空間去刻畫更為精細的明暗變化。在這些深深地吸引瞭人們想像力的聖人中,沒有一個能加入到永遠銘刻在我們腦海裏,並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的那個理想人物的殿堂。
評分
☆☆☆☆☆
本書為“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之一種,兩冊,繁體竪排。傅璿琮先生編輯。分上下兩捲。上捲專論黃庭堅。下捲除江西詩派總論外,又分類輯錄陳師道、韓駒、徐俯、潘大臨、三洪(洪朋、洪芻、洪炎)、二謝(謝逸、謝薖)、二林(林敏功、林敏修)和晁衝之等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