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套装共5册)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套装共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等 编
图书标签:
  • 中央苏区
  • 红色政权
  • 中共历史
  • 革命历史
  • 历史档案
  • 文献资料
  • 党史
  • 井冈山斗争
  • 土地革命
  • 根据地建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210047797
版次:1
商品编码:10859536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5
字数:3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曲折复杂,留下的历史资料十分丰富。其中仅文献资料,就有近万件、数千万字。过去各级各地党史、档案、文博等部门,已经陆续编辑出版了不少有关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资料,但大都是分散的、不够系统的,而且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尚未编辑出版,分散保存在各个单位、各个地方,既不利于保存,也不方便研究利用。尽快汇编出版一套兼具全面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以供社会各界使用,既是党史工作部门重要责任,也是一项有利于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基于这些考虑,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通力协作,编辑出版这套《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所收录的资料,主要是与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有关的文献资料、革命回忆录、口述资料和参考资料。

目录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1》
中央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
(1927年8月3日)
中共中央致闽北闽南临委信——对军阀战争的态度与发动农民斗争
(1927年8月27日)
中国革命问题(节录)
(1927年8月10日)
中央通告第一号——八七会议的意义及组织党员讨论该会决议问题
(1927年8月12日)(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20号(特字第98号)记录(摘录)
(1927年8月18日)l
中央通告第二号——党的组织问题
(1927年8月19日)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
(1927年8月21日)
中央致江西省委信
(1927年9月5日)
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
(1927年9月19日)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25号(特字第103号)记录(摘录)
(1927年9月22日)
斯大林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上的
讲话(摘录)
(1927年9月27日)
中央对于长江局的任务决议案
(1927年10月1日)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28号文件(摘录)
(1927年10月6日)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会议讨论中国问题速记记录
(摘录)
(1927年10月14日)
中共中央致福建省信——关于农民暴动及组织临时省委问题
(1927年10月15日)
中央通告第十五号——关于全国军阀混战局面和党的暴动政策
(1927年11月1日)
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
(1927年11月9日-10日)
中央致两湖省委信——两湖军阀混战形势下党的任务
(1927年11月15日)
中央通告第十六号——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内容与意义
(1927年11月18日)
中央通告第十七号——关于党的组织工作
(1927年12月1日)
中央致闽北闽南两特委信
(1927年12月1日)
中同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通告第六号——关于党团关系
(1927年12月)f
中央通告第二十号——关于组织工作
(1927年12月10日)
江西工作计划
(1927年12月13日)
……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2》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3》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4》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5》

精彩书摘

(六)中国革命的前途
中国资产阶级这样特别的作用,使资产阶级军阀的反动完全没有稳定的可能。经过革命的i次失败,仿佛反动稳定是件可能的事。但是必须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及政治制度能够由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一些,同时,必须在现时国际国内之中,有渐进的,作算是非常迟缓痛苦的改变社会制度之可能,可是实际上现时在中国没有这些条件。中国没有这样一个阶级,能够负起责任来,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民族改良主义,不过是夺取革命领导权蒙蔽小资产阶级的一种手段,领导权到手之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立刻便不得不将他转交给豪绅地主阶级,就是完成反革命势力的复辟,结果是反革命的领导权仍旧在豪绅地主阶级手里,而不在资产阶级手里。如汗精卫等类的政客,想“改良”土地关系(如应允减租百分之二十五等),可是这种政策在几天之内便完全破产,单是这一例子便证明改良政策不过是公开的欺骗。再则全世界客观的形势是革命的,国际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侵略又在急进的施行,这种情形也就是使中国没有由改良主义得着外国资本家的帮助,而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要帝国主义“帮助”中国完成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使中国完全永久变成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二)帝国主义战胜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首先要战胜苏联。此外中国不能由改良主义的方法去达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却还有一个理由,就是革命虽然受着屡次很大的失败,而中国劳动民众革命运动的力量不但还有很多很多没有用尽,而且现在刚在重新爆发革命斗争的高潮。
最近几月的经验,铁一般的证明这件事。中国伟大的革命已经唤起如此广大的工农苦力群众,他们都起来实行独立的政治斗争;民众激愤的革命力量,决非几个月的资产阶级军阀的反动所能完全扑灭的。
……
红色记忆的沉淀:中央革命根据地党史文献精选 这套由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编辑整理、精选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套装共5册)》,并非孤立的学术研究,而是旨在通过汇集和呈现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组织发展、思想形成以及政治斗争等核心史料,为读者提供一个立体、深刻、全景式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中,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孕育出伟大的革命事业。这套文献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直接挖掘和展示了党组织本身的运作机制、意识形态的构建过程,以及领导者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珍贵记录。 第一册:初心与萌芽——党的早期组织与思想奠基 本册重点收录了中央苏区成立前以及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区域内建立和发展早期组织的历史文献。这包括了早期党支部、县委、区委等各级组织建立的决议、章程、会议记录,以及发展党员、进行组织宣传、开展农运工作的相关指示和报告。读者将在此窥见,早期共产党人如何克服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如何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播撒革命的火种。 此外,本册还收录了早期关于党的性质、任务、组织原则等基本理论的讨论和阐释。这些文献,或来自革命先驱的亲笔草稿,或来自当时的党内刊物、宣传材料,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艰难探索。我们能够看到,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践行“党的领导”这一核心概念,如何将党的纲领和路线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针。这些宝贵的资料,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的萌芽和形成,更揭示了其未来发展壮大的思想基因。 第二册:星火燎原——根据地党组织的建设与壮大 随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党的组织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册聚焦于这一时期,收录了大量关于如何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如何加强党员教育、如何发挥党组织在根据地各项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的文献。这里面有党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局等高级领导机关的决议、报告,也有各个苏区党委、县委、区委关于组织发展的具体部署和工作总结。 本册的文献,生动地展现了党组织在根据地社会革命、经济建设、军事斗争等各个方面的核心地位。读者将看到,党是如何在最基层、最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坚强的战斗堡垒,如何通过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和教育,锻造出一支忠诚、勇敢、有战斗力的革命队伍。特别是关于如何将党的路线方针贯彻到群众中去,如何依靠和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记录,将是理解根据地发展壮大的关键。本册所包含的文献,是理解中央苏区时期党组织强大生命力及其组织能力的生动例证。 第三册:思想的风暴——革命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革命的胜利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本册深入挖掘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重要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这里面既有关于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土地革命路线的深刻论述,也有对中国革命道路、革命动力、革命前途等重大问题的战略思考。 本册收录的文献,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层级的党内重要文献,包括党的重要领导人在根据地发表的讲话、撰写的文章,以及党的重要会议文件。这些文献,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成熟过程,反映了其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发展出适合中国革命的理论体系。例如,关于如何处理好革命与统一战线、阶级斗争与党的领导、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复杂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性质、任务、前途的深刻判断,都体现在这些珍贵的史料之中。通过阅读本册,读者可以深入理解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上的活跃与创新,以及这些思想对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四册:斗争与考验——根据地党的政治实践与路线抉择 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本册聚焦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以及党在这些考验中如何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政治路线。这里面收录了党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军事围剿、应对党内路线分歧、处理根据地内部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政策文件、斗争总结和历史反思。 本册的文献,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如何坚持武装斗争,如何开展土地革命,如何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同时,它也揭示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面对“左”倾和右倾的错误路线的干扰,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错误,坚持正确的方向。特别是关于在关键时刻,党如何做出艰难而重要的政治决策,如何坚持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如何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与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搏斗的史实,将是本册最为精彩的部分。这些文献,不仅是研究中央苏区政治史的重要史料,更是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严酷考验中不断成长壮大的生动教材。 第五册:组织的力量——党的纪律、作风与建设经验 除了宏观的战略和路线,党的建设离不开严密的组织纪律和优良的作风。本册专篇收录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关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整顿党的作风、以及在实践中积累的党的建设经验的文献。这包括了关于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作风的总结。 本册的文献,强调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读者将看到,党是如何通过严格的纪律要求,保证党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如何通过整顿作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人民的支持;如何通过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党的自身建设。这些关于党的纪律、作风和建设方面的史料,虽然看似“细节”,但却直接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它们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就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并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总结: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套装共5册)》是一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汇编。它以“党的系统”为主题,从组织、思想、政治、纪律、作风等多个维度,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发展轨迹和建设成就。这套文献并非简单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原始文献的呈现,让读者能够亲身感受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星星之火的革命根据地中,淬炼出伟大的政治力量,孕育出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火种。阅读这套文库,就是一次深入历史肌理的探访,一次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重温,一次对红色记忆的深情回溯。它将为研究中国革命史、党的建设史的学者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将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绝佳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实在是让人大开眼界,特别是那几本关于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卷册,简直是研究那段历史的绝佳宝藏。我记得上次读到关于土地分配的细则时,那种对当时农民生活状态的描摹,细致入微,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那些具体的会议记录、干部往来信函,不再是教科书上寥寥数语的概括,而是鲜活的、充满矛盾和挣扎的真实记录。读完后,对“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口号背后的复杂操作和实际效果有了全新的认识,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充满挑战。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经验总结,对于理解中央决策如何转化为基层实践,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证据。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大量未经后世过多解读的原始材料,是任何严肃的历史研究者都绕不开的基石。它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的每一步都不是坦途,而是无数次试错、调整和牺牲的结果。

评分

最后要提的是,这套文库中对红军自身建设和军民关系的部分,给予了不同以往的视角。除了常规的军事行动记录外,大量的侧重于红军内部的政治动员、士兵委员会的作用,以及如何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转化为深入人心的自觉行动。更难得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篇幅是关于红军与地方百姓的互动记录,那些互助、信任,甚至是早期摩擦的处理方式,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套资料突破了以往仅将红军视为单纯战斗主体的局限,展示了它作为一个新兴的、带有强烈社会改造色彩的组织,是如何在根据地土壤中扎根、成长并争取民心的过程。通过这些详实的记录,我得以更立体地理解“军民鱼水情”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无数次具体行动和制度设计,艰难构建起来的政治伦理基础。

评分

我花了大量时间沉浸在关于根据地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的资料里,那几册内容简直是精神食粮。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角色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他们的创作如何为革命服务,如何用最朴素的语言和艺术形式深入人心,是令人着迷的研究课题。书里收录的戏剧脚本、民间歌谣的记录,甚至早期的校教材,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接地气”的努力。它们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灌输,而是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和斗争经验紧密结合。我特别欣赏其中对“扫盲运动”的记载,那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推广策略,显示出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深刻理解。这套文库没有美化那个时期的文化窘境,反而真实地呈现了在物资匮乏中,如何用“土法子”点燃希望之火的过程,读起来让人既感到震撼,又充满敬意。

评分

另一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根据地经济建设和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集。通常我们在谈论革命根据地时,焦点往往集中在军事斗争和政治路线的争论上,但忽略了它们如何支撑起一个政权的基本运转——钱从哪里来,物资如何调配,通货膨胀如何控制。这套文库中的统计数据和财政报告,虽然有些地方残缺不全,但透露出的信息量是惊人的。比如,关于盐的垄断经营、税收制度的建立,甚至是根据地发行的纸币和票证的兑换机制,都展示了共产党人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展现出的惊人组织能力和务实精神。这些资料远比宏大的叙事要迷人得多,它们是活生生的案例,证明了在没有现代工业基础的情况下,如何用最原始的方式维持一个政权的“生命线”。我甚至可以从中推导出一些现代地方治理的启示,那种“白手起家”的智慧,在任何时代都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

关于根据地的司法建设和基层政权组织构建的几册,是我理解“国家机器雏形”形成的关键所在。很多研究者往往将苏维埃政权视为简单的军事领导机构,但这些资料清晰地勾勒出了它在建立法制、处理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努力。工农检察委员会的设立、审判程序的尝试、以及如何平衡“阶级斗争”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微妙的政治艺术。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群众路线”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比如如何组织工农代表参与审判,如何将革命的政治原则融入到具体的判决之中。这些案例的复杂性,远超我们今日对“法治”的简单概念化理解。它让我们看到,一个全新的政治权力体系是如何在实践的泥潭中摸索着建立自己的规则和权威的,充满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与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