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标准汇编:产品卷(下)

农药标准汇编:产品卷(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等 编
图书标签:
  • 农药
  • 标准
  • 汇编
  • 产品
  • 农药标准
  • 农药质量
  • 农药检测
  • 农药分析
  • 化学品
  • 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9918
版次:1
商品编码:1087254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69
字数:14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农药标准汇编:产品卷(下)》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代号用四位数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或“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标准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农药标准汇编》收集了截至2009年底批准发布的农药标准,分通用方法卷和产品卷,通用方法卷一册,产品卷分为上、中、下三册。产品卷共包括标准240项,其中国家标准129项,行业标准111项。《农药标准汇编:产品卷(下)》为产品卷(下),包括行业标准110项。

内页插图

目录

HG 2168-1991(2004)绿麦隆原药
HG 2169-1991(2004) 绿麦隆可湿性粉剂
HG 2200-1991(2004) 甲基异柳磷乳油
HG 2206-1991(2004) 甲霜灵原药
HG 2207-1991(2004) 甲霜灵粉剂
HG 2208-1991(2004)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HG 2210-1991(2004)哒嗪硫磷乳油
HG 2211-2003乙酰甲胺磷原药
HG 2212-2003乙酰甲胺磷乳油
HG 2213-1991(2004)禾草丹原药
HG 2214-1991(2004)50%禾草丹乳油
HG 2215-1991(2004) 10%禾草丹颗粒剂
HG 2313-1992(2004)农药增效剂增效磷乳油
HG 2316-1992(2004)硫磺悬浮剂
HG 2317-1992(2004)敌磺钠(敌克松)原药
HG 2318-1992(2004)敌磺钠(敌克松)湿粉
HG 2460.1-1993(2004)五氯硝基苯原药
HG 2460.2-1993(2004) 五氯硝基苯粉剂
HG 2461-1993(2004)胺菊酯原药
HG 2464.1-1993(2004) 甲拌磷原药
HG 2464.2-1993(2004) 甲拌磷乳油
HG/T 2466-1993(2004)农药乳化剂
HG 2615-1994(2004)敌鼠钠盐
HG 2676-1995(2004)4%赤霉素乳油
HG 2800-1996杀虫单原药
HG 2801-1996溴氰菊酯乳油
HG 2802-1996哒螨灵原药
HG 2803-1996 15%哒螨灵乳油
HG 2804-1996 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
HG 2844-1997 甲氰菊酯原药
HG 2845-1997甲氰菊酯乳油
HG 2846-1997三唑磷原药
HG 2847-1997三唑磷乳油
HG 2848-1997二氯喹啉酸原药
HG 2849-1997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HG 2850-1997速灭威原药
HG 2851-1997 20 %速灭威乳油
HG 2852-1997 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
HG 2853-1997异丙威原药
HG 2854-1997 20%异丙威乳油
HG 2855-1997磷化锌原药
HG/T 2856-1997甲哌鎓原药
HG 2857-1997 250 g/L甲哌鎓水剂
HG 2858-2000 40%多菌灵悬浮剂
HG 3283-2002矮壮素水剂
HG 3284-2000 45%马拉硫磷乳油
HG 3285-2002异稻瘟净原药
HG 3286-2002异稻瘟净乳油
HG 3287-2000马拉硫磷原药
HG 3288-2000代森锌原药
HG 3289-200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HG 3290-200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HG 3291-2001丁草胺原药
HG 3292-2001丁草胺乳油
HG 3293-2001三唑酮原药
HG 3294-2001 20%三唑酮乳油
HG 3295-2001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HG 3296-2001三乙膦酸铝原药
HG 3297-2001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HG 3298-2002甲草胺原药
HG 3299-2002甲草胺乳油
HG 3303-1990三氯杀螨砜原药(原ZB G25 015-90)
HG 3304-2002稻瘟灵原药
HG 3305-2002稻瘟灵乳油
HG 3306-2000氧乐果原药
HG 3307-2000 40%氧乐果乳油
HG 3616-1999 l苏云金杆菌原粉
HG 3617-1999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HG 3618-1999苏云金杆菌悬浮剂
HG 3619-1999仲丁威原药
HG 3620-1999仲丁威乳油
HG 3621-1999克百威原药
HG 3622-1999 3%克百威颗粒剂
HG 3623-1999三氯杀虫酯原药
HG 3624-1999 2,4-滴原药
HG 3625-1999丙溴磷原药
HG 3626-1999 40%丙溴磷乳油
HG 3627-1999氯氰菊酯原药
HG 3628-1999氯氰菊酯乳油
HG 3629-1999高效氯氰菊酯原药
HG 3630-1999高效氯氰菊酯原药浓剂
HG 3631-1999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HG 3670-2000吡虫啉原药
HG 3671-200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HG 3672-2000吡虫啉乳油
HG 3699-2002三氯杀螨醇原药
HG 3700-2002三氯杀螨醇乳油
HG 3701-2002氟乐灵原药
HG 3702-2002氟乐灵乳油
HG 3717-2003氯嘧磺隆原药
HG 3718-2003氯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HG 3719-2003苯噻酰草胺原药
HG 3720-2003 50 %苯噻酰草胺可湿性粉剂
HG 3754-2004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HG 3755-2004啶虫脒原药
HG 3756-2004啶虫脒乳油
HG 3757-2004福美双原药
HG 3758-2004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HG 3759-2004喹禾灵原药
HG 3760-2004喹禾灵乳油
HG 3761-2004精喹禾灵原药
HG 3762-2004精喹禾灵乳油
HG 3763-2004腈菌唑乳油
HG 3764-2004腈菌唑原药
HG 3765-2004炔螨特原药
HG 3766-2004炔螨特乳油
HG/T 3884-2006代森锰锌·霜脲氰可湿性粉剂
HG/T 3885-2006异丙草胺·莠去津悬乳剂
HG/T 3886-2006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HG/T 3887-2006 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前言/序言


农药标准汇编:产品卷(上)—— 深度解析与实用指南 本书是《农药标准汇编》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我国现行有效农药产品标准的系统性收录、解读与应用指导。本书全面涵盖了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三大类农药产品的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NY)以及部分重要的地方标准和标准解读文件。其核心目标是为农药生产企业、科研机构、质量监督部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及农药使用者提供一本权威、全面且高度实用的工具书。 一、 结构与收录范围 本书的编排严格遵循农药的化学分类和用途分类,确保信息检索的便捷性与逻辑性。 1. 重点收录的农药剂型标准: 本书深入收录了当前市场上主流的农药剂型标准,并对特定剂型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和包装要求进行了详尽阐述。这包括但不限于: 可湿性粉剂(WP): 重点关注其有效成分含量均匀性、水分含量、粉碎度、润湿性、悬浮性的标准限值及测定规程。 悬浮剂(SC): 详细列出了对固含量、粘度、耐冻融性、防沉降性的具体要求,特别是针对高浓度悬浮剂(如SC≥50%)的标准差异。 乳油(EC): 强调了对乳化性、油相含量、闪点、酸度等关键指标的最新标准要求。 水分散粒剂(WDG): 包含了对分散时间、润湿时间、抗摩擦指数等对储存和使用影响重大的指标的现行标准。 微乳剂(ME)与水乳剂(EW): 针对这两种新型环保剂型,收录了对粒径分布、稳定性(如加速贮存后分层、破乳的判定标准)的最新规定。 2. 重点收录的有效成分(原药)与制剂标准: 本书区别于单纯的法规汇编,更侧重于产品质量控制。它系统收录了数百种常用和新批准农药产品(制剂)的标准。 有效成分含量标准: 明确界定了不同等级产品(如工业级、农业级)的最低有效成分含量要求,以及允许的杂质和副产物的限量标准。 物理化学性质标准: 针对不同有效成分的特性,收录了其熔点、沸点、溶解度、蒸汽压等关键参数的认定标准,这些是制定产品标准的基础。 二、 标准的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南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汇编了标准文本,更在于其对标准的专业解读和实际操作指导。 1. 标准修订动态解析: 随着农业部对农药登记管理要求的日益严格(如《农药管理条例》的修订),许多原有标准进行了更新。本书特别设立了“标准修订对比”章节,清晰对比了旧标准与新标准在以下方面的变化: 登记残留限量(MRL)的衔接要求。 毒理学数据和环境安全指标的更新。 特定低毒高效品种标准指标的提升。 2. 质量控制(QC)实践指导: 本书针对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环节,提供了基于标准的实操建议: 关键检测方法的规范化: 详细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在不同农药成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要点、色谱柱选择和定量校准的推荐步骤,以确保检测结果符合标准的认可要求。 不合格判定标准与处置流程: 结合标准中对“合格品”、“等外品”的界定,提供了出现超标或不合格情况下的产品分级、返工或销毁的参考流程。 3. 标签与说明书的合规性审查: 农药产品标签是标准执行的最终体现。本书详细比对了标准中对标签要素(如:有效成分名称、含量、剂型、毒性标识、安全间隔期等)的强制性要求与实际标签设计的匹配度,帮助企业避免因标签信息不规范导致的行政处罚风险。 三、 适用对象与核心价值 目标读者群体: 1. 农药生产企业: 研发、生产、质量检验部门的技术人员,用于指导新产品开发、工艺优化及日常生产放行检测。 2. 农药进出口贸易商: 掌握国际贸易中对原产国产品标准符合性的快速核查工具。 3. 政府监管与执法部门: 依据标准开展市场抽查、质量仲裁和案件调查的权威依据。 4. 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 农药学、植保科学、化学分析专业的师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验证的参考资料。 核心价值体现: 本书是连接“农药登记法规”与“实际产品质量”之间的关键桥梁。它将抽象的法规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可操作的产品技术指标,是确保我国农药产品质量稳定、符合国家安全环保要求的必备工具书。通过对产品卷的系统研读,用户能够准确把握当前国内农药制剂的技术门槛和质量红线。

用户评价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汇编散发着一种“长期陪伴”的潜力。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快消品,而是需要伴随日常工作不断查阅和更新的参考工具。我注意到内页的页边距设计也留出了足够的空白区域,这为使用者在工作实践中记录批注、添加个人见解和快速标注重要条款提供了便利,将标准的“通用性”与个人的“特殊性”需求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设计哲学,体现了编者深知工具书的最终价值在于被“使用”而非仅仅被“拥有”。一本好的技术标准书,应该能够随着使用者的经验增长而一同“成长”,而这本汇编,通过其结构和形式,似乎已经准备好扮演这个角色,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书名字体,透露出一种专业而严谨的气息。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处理,握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信赖感。我原本对这种技术性汇编类书籍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会是枯燥乏味的文字堆砌,但当我翻开扉页,看到那清晰的目录结构时,心里立刻踏实了不少。它似乎在无声地告诉我:“别怕,我已经把复杂的东西梳理得井井有条了。” 那些细致的分类和索引设计,显示出编撰者在组织结构上的深厚功力。对于经常需要查阅各类标准资料的人来说,这种易于检索的特性简直是救命稻草。特别是考虑到它涵盖的范围之广,如果缺乏合理的组织,很容易变成一堆散乱信息的集合,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光是看排版就能感受到那种对精确性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导航系统,引导读者迅速到达他们想找的知识节点,而不是迷失在浩如烟海的条文之中。

评分

这本书的适用性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想,它并非只服务于某一个狭窄的领域。我所在的部门主要关注下游的质量检测环节,但随意翻阅几页,却发现许多上游原辅料的控制标准也有详尽记录。这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横向视角,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上下游协作中的关键控制点。举个例子,某个特定助剂的残留标准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最终产品的稳定性测试方案,这本书清晰地把这种关联性呈现了出来。它不是孤立地罗列条文,而是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标准网络。我个人认为,对于新入行的研究生或者初级工程师而言,这份汇编堪称入门的“武功秘籍”,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让他们可以快速建立起对整个行业规范的整体认知,避免了从零开始摸索的低效过程。这种构建体系的能力,是普通网络搜索或零散资料无法比拟的。

评分

在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纸张选择和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作为一本需要经常翻阅和携带的工具书,耐用性是基本要求。这本汇编采用了相对厚实的纸张,即便是用荧光笔做了大量标记,也没有出现墨水洇开影响背面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它的开本设计非常合理,既保证了文字内容的完整展示,又方便单手持握和在有限的工作台面上展开。很多技术手册为了塞入海量内容,会把字体缩得极小,但这本书在兼顾信息密度的同时,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可读性,这无疑是设计者体恤使用者的体现。在一些关键的公式和图表部分,线条的锐利度和图形的清晰度都达到了专业印刷品的标准,这对于解读那些依赖视觉信息的标准至关重要,避免了因模糊识别而导致的误判。

评分

从内容呈现的细致入微来看,这本书的编撰团队显然是下了血本进行资料收集和核验的。我特意去比对了一些我手头正在使用的旧版行业标准,发现新收录的条款在措辞和数据上都有了微妙而关键的更新。这种“与时俱进”是技术标准类书籍的生命线,一旦滞后,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具体技术指标的描述,那种严丝合缝、不留任何歧义的表述方式,让人对这份资料的权威性深信不疑。它不像某些学术论文那样充满了晦涩的理论推导,而是直接给出了可操作的“定界点”。对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来说,这种直接了当的指导价值是无法替代的。我甚至发现,有些过去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在本书的汇编中得到了明确的界定,这对于规避法律风险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至关重要。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多的是“必须做到什么程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