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第三版)》是西方编剧界的经典。除了编剧必看之外,涉足影视圈的导演、演员,热爱文学写作的人也适合阅读。
这本书从问世之初的几页备忘录开始,就被编剧界的大师或后辈们争相传阅,至今欧美的写作圈子里几乎无人不晓。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就在我们置身电影院中,欣赏着来自好莱坞的商业剧情大片的时候,它的编剧或许正翻看着这本书,推敲着下一个剧本的情节结构。
相信很多对故事着迷的人(比如我)都曾经有一个作家之梦,这个梦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失。也许我们多年不曾打算去实现它,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未来的某一天为它做点什么。到那个时候,这本书将是我们写作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器。
2010年,我们有幸将本书引入国内,一次与国内的读者见面。很幸运,优秀的戏剧导演王翀自告奋勇担任了译者,他保证了本书原汁原味且有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
关于本书注释。
英雄之旅这个理论来源于作者对于神话(尤其是西方古老神话)的钻研,书中内容也丰富多彩,可能涉及到一些国内读者不太熟悉的内容,我们便在图书中加入了大量注释,对其周边知识进行解读,便于国内读者理解。
一些书中引用到的国内不太熟悉的电影、图书作品,我们也做作了详细注释。
注释一般在标注在同一页,从下方对齐。如果同一页注释过多,则余下注释内容在下一页上方显示。
另外,书中涉及的全部电影还可以在本书的附录中查询到英文名称及上映年代,便于读者搜集更多翔实资料。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Christopher Vogler),国际上备受尊重的编剧和写作技巧大师,常年担任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编剧顾问,《狮子王》、《搏击俱乐部》和《细细的红线》等著名影片的故事创作均受其影响。 沃格勒独创的“英雄之旅”故事模型曾对世界编剧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受到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很牛的思路,很牛的书把戏剧、电影、小说都打通了! ——孟京辉,著名导演、编剧如果我被发配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写剧本,出发的时候,不管行李多重我都会把这本书塞进旅行箱。
——俞白眉,著名编剧
★同样的故事,因为讲述者不同,可能讲得无聊乏味,也可能精彩绝伦。这本书揭示了电影艺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如果你想学会用电影语言讲一个好故事,就看这本书吧。
——李杨,著名导演、编剧
★这是一本充满了见解和启发性的经典之作。不论专业作家还是业余作家,必读此书。
——Richard D.Zanuck,制版人 作品有《爱丽丝梦游仙境》、《大白鲨》
★只要有编剧问我,我就会说,全都是从这本书开始的。沃格勒召唤出了古代的工具,并交给读者使用的方法,让故事中的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Darren Aronofsky,导演
★作品有《黑天鹅》、《梦之安魂曲》这本书是当今业界经典之作。
——《Spy》杂志
第三版序章
第二版前言
第二版序章
上部:旅程概览
实用指南
原型
英雄
导师:智慧的长者
边界护卫
信使
变形者
阴影
伙伴
骗徒
下部:旅途的各个阶段
第一阶段:正常世界
第二阶段:冒险召唤
第三阶段:拒斥召唤
第四阶段:见导师
第五阶段:越过第一道边界
第六阶段:考验、伙伴、敌人
第七阶段:接近最深的洞穴
第八阶段:磨难
第九阶段:报酬
第十阶段:返回的路
第十一阶段:复活
第十二阶段:携万能药回归
尾声:回顾旅程
溺死在爱情之中
《狮子王》和其他的问题
《低俗小说》中的英雄之旅
《一脱到底》
《星球大战》
作家之旅
附录
故事是活的
两极化
宣泄
身体的智慧
相信你的路
本书涉及的影片译名及上映时间
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身上看到英雄所具备的那些品质。他们被人类共有的心理所驱使:被爱和被理解、获得成功、获得自由、生存、复仇、去除邪恶和自我表达的欲望。
这本书真是让我耳目一新!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写作这件事情,似乎更像是一种天赋,或者需要大量的技巧训练,但《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第三版)》却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它将我们引导向了更深层、更古老的力量——神话。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回到了人类最原始的叙事现场,去探寻那些最能触动人心的故事原型。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并没有生硬地灌输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神话故事,如“英雄之旅”的经典模式,来揭示写作中反复出现的结构和主题。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原型意象”的解读,那些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符号,比如“导师”、“阴影”、“智慧老人”等等,读来让人豁然开朗。我之前在构思故事时,常常会感到情节的牵强或者人物的扁平,但通过这本书,我开始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于我没有触及到那些深植于集体潜意识的叙事模式。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灵魂,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古老的力量来构建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文本。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写出“畅销书”的指南,而是一本帮助你找到内心深处故事源泉,并将其转化为动人作品的“心灵地图”。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写作瓶颈期的一剂强心针!我一直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写出真正有分量的东西太难了。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速成”、“技巧”类的书籍,但读完之后,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好像只是掌握了一些皮毛,却触及不到核心。而《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第三版)》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以一种非常诗意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神话的丰富内涵与现代写作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之前对神话的认识可能仅限于童话故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神话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普遍性。它不仅仅是关于古老的传说,更是关于人类共通的情感、欲望、恐惧和追求。通过对不同神话体系的梳理和分析,作者为我们揭示了故事创作的普遍规律,那些看似千变万化的情节,其实都可以在某些古老的原型中找到根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写作,应该是与内心深处的“自我”对话,与那些集体潜意识中的“声音”共鸣。它鼓励我们去挖掘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体验,并将之融入到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神话框架之中,从而创作出既有个人特色又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这是一次关于写作本质的深刻探索,让我对“讲故事”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简直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考古。我一直觉得,好的故事都有某种魔力,能够直击人心,但却不知道这种魔力从何而来。《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第三版)》为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神话的力量。作者并没有回避复杂的理论,但他却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那些深刻的神话学概念,比如“集体无意识”、“原型”等等,与写作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我尤其喜欢他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神话的比较分析,这让我看到了人类在本质上的相似性,以及那些跨越国界的共通情感和叙事需求。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之所以会被某些故事深深吸引,是因为这些故事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古老而永恒的主题。它鼓励我们去关注故事中的“原型人物”和“叙事弧光”,并理解这些元素如何共同作用,创造出具有强大感染力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理解人类心灵的书。它让我看到了写作的更高维度,以及如何通过对神话的深刻理解,来创作出真正触及灵魂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原创”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直以为,写作就是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但《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第三版)》却告诉我,很多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对古老智慧的重新解读和创新表达。作者通过大量的神话案例,展示了那些经典的叙事模式是如何跨越时空,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中不断被传承和演变的。他并不是在教我们如何“模仿”神话,而是在引导我们去理解神话的“基因”,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基因来构建我们自己的故事。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抽象的神话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写作原则,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看似神秘的神话元素,是如何在实际的文学作品中发挥作用的。例如,关于“考验”和“顿悟”的部分,我就从中获得了启发,明白如何在故事中设置有意义的冲突,并让人物在经历磨难后实现成长。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在浩瀚的神话海洋中航行,并教会我们如何辨识那些宝贵的“叙事珍珠”。它让我不再畏惧“老套”,而是学会了如何用新鲜的视角和语言,将古老的主题焕发新生。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改变了我对“技巧”的看法。过去,我总觉得写作技巧是独立于内容存在的,是可以通过训练习得的“工具”。但《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第三版)》让我明白,真正强大的叙事技巧,往往是根植于对人性、对生命、对宇宙的深刻理解之中的,而神话,正是这种理解的浓缩和表现。《作家之旅》以神话为切入点,揭示了故事背后那些普世的法则和模式。它不是在教授僵化的写作公式,而是在引导读者去感受、去体悟那些源远流长的叙事智慧。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象征”和“隐喻”的阐释,他通过生动的神话故事,展现了这些语言工具如何能够承载更深层的意义,如何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优秀的作家,往往是那些能够将个体经验与集体智慧相融合,并将之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的人。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写”,更是关于如何“思考”,如何“感受”,以及如何“连接”。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写作更广阔的可能性,以及如何通过对神话的深度挖掘,来提升叙事的艺术性和影响力。
评分好书,值得多看。
评分随便看看
评分毛姆真的适合带着出门,因为他的短篇可以用半页就让你落进他的氛围里。从那时起,一直怀着一个文学理想,就是解答:他这到底是怎么弄的——或者再好大喜功一点,毛姆到底好在哪里。我以为我只要继续好好学习,终有一天答案会自己偷偷生成在我的屏幕上。
评分很好的,是正品。一直在京东买这个
评分用了一个下午翻了一遍。在看的过程中,很多以前看过的电影在脑子里闪现。英雄之旅有它的模式,很多电影中的出场人物都有各自的作用。
评分可后来不就出事了么。就是越读书越发现怎么他们好像都不太看得上“老威利”,而且都是我最喜欢的批评家说话最难听。最早是埃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说毛姆下笔全是陈词滥调,最后你赞叹的是作者居然有本事可以没一件事能表达出新意来。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虽然我当时印象更深的是他说十七岁已经读完了所有的莎士比亚和毛姆,但他也同意威尔逊,称毛姆为陈词滥调大师和颇为廉价(half-trashy),克里斯托弗·希钦斯(Christopher Hitchens)说,毛姆写作用功,日复一日论斤按两地产出三流文字。而最低点是大四精读课本上一见如故的随笔作家约瑟夫·艾普斯坦(Joseph Epstein),图书馆里找出本文集,目录里赫然是一篇:Is It All Right to Read Somerset Maugham?真的就到了这个地步。
评分先生点名要的 希望给他帮助
评分好看,读书最好了呢呵呵 朋友推荐
评分看完了,讲故事的角度比较特别,其他收获不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