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道路工程
  • 建筑设计
  • 设计图集
  • 国家标准
  • J007
  • 1993年
  • 交通工程
  • 公路设计
  • 城市道路
  • 工程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2425019
版次:1
商品编码:1089817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根据国家颁发的有关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编制。在编制中,吸收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成果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还参考了各部委、省、市设计院与市政系统的道路现行常用做法。
本图集以满足厂矿道路与民用建筑小区道路一般情况的设计、施工为主,并从发展出发适当兼顾部分较高的标准的需要。在编制中,努力做到技术可靠、材料选用适当、品种类型多样、设计施工选用方便。

内页插图

目录

1.封面
2.目录
3.总说明
4.分册说明
5. 一级露天矿山道路路面断面示意图
6. 二、三级露天矿山道路路面断面示意图
7.二、三级露天矿山道路硬路肩、土路肩构造
8.行驶上海SH-380A型车的柔性路面结构
9.行驶上海SH-380A型车的柔性路面结构图示
10. Nj =1200-1000(辆/日车道)
Eo=20-35 (MPa)结构厚度(一)
11. Nj =1200-1000(辆/日车道)
Eo=20-35 (MPa)结构厚度(二)
12. Nj =1200-1000(辆/日车道)
Eo=40-60 (MPa)结构厚度(一)
13. Nj =1200-1000(辆/日车道)
Eo=40-60 (MPa)结构厚度(二)
14. Nj =1200-1000(辆/日车道)
Eo=80-120 (MPa)结构厚度(一)
15. Nj =1200-1000(辆/日车道)
Eo=80-120 (MPa)结构厚度(二)
16. Nj =1000-600(辆/日车道)
Eo=20-35 (MPa)结构厚度(一)
17. Nj =1000-600(辆/日车道)
Eo=20-35 (MPa)结构厚度(二)
18. Nj =1000-600(辆/日车道)
Eo=20-35 (MPa)结构厚度(三)
19. Nj =1000-600(辆/日车道)
Eo=20-35 (MPa)结构厚度(四)
20. Nj =600-300(辆/日车道)
Eo=20-35 (MPa)结构厚度(一)
21. Nj =600-300(辆/日车道)
Eo=20-35 (MPa)结构厚度(二)
22. Nj =000-300(辆/日车道)
E0= 20-35 (MPa)结构厚度(三)
23. Nj =600-300(辆/日车道)
Eo=20-35 (MPa)结构厚度(四)
24. Nj =1000-600(辆/日车道)
Eo=40-60 (MPa)结构厚度(一)
25. Nj =1000-600(辆/日车道)
Eo= 40-60 (MPa)结构厚度(二)
26. Nj =1000-600(辆/日车道)
Eo= 40-60 (MPa)结构厚度(三)
27. Nj =1000-600(辆/日车道)
Eo=40-60 (MPa)结构厚度(四)
28. Nj =600-300(辆/日车道)
Eo= 40-60 (MPa)结构厚度(一)
29. Nj,=600-300(辆/日车道)
E0=40-60 (MPa)结构厚度(二)
30. Nj =600-300(辆/日车道)
Eo=40-60 (MPa)结构厚度(三)
31. Nj =600-300(辆/日车道)
Eo=40-60 (MPa)结构厚度(四)
32. Nj =600-300(辆/日车道)
E0= 20-60 (MPa)结构厚度(一)
33. Nj =600-300(辆/日车道)
Eo=20-60 (MPa)结构厚度(二)
34. Nj =600-300(辆/日车道)
E0=20-60 (MPa)结构厚度(三)
……
附件一 平均日车道交通量的确定
附件二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附件三 路面容许弯沉值、路面厚度计算与路面材料设计参数
附件四 防冻厚度的验算
附件五 沥青路面的抗滑标准与抗滑措施
附件六 路面结构层施工要点
附件七 岩石路基上的路面结构
附录一 重型自卸汽车设计参数与换算交通量
附录二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
附录三 分界相对含水量建议值
附录四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建议值
附录五 重型压实标准的路基最小压实度、
附录六 轻型压实标准的路基最小压实度
附录七 不同交通量的重型自卸汽车的路面容许回弹弯沉值
附录八 路面材料设计参数及结构层最小厚度
附录九 沥青路面抗滑标准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业标准设计工具书,它系统地汇集了1993年中国在道路工程设计领域的重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标准图集。本书的出版,旨在统一我国道路工程设计的技术标准,提高设计质量,促进工程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核心内容与构成 该合订本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每一部分都经过精心编排,以期为道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全面、详实的指导: 1. 基础理论与通用规范: 道路工程基本原则: 书中详细阐述了道路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经济、环保、适用性和可持续发展等。这部分内容为整个图集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导设计师在具体实践中权衡各种因素,做出最优决策。 通用技术要求: 针对道路工程的共性需求,如路基、路面、排水、涵洞、桥梁、交叉等,规定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这包括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具体指标,确保了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道路建设能够达到基本的技术水平。 设计流程与方法: 图集对道路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进行了梳理,从初步勘察、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个阶段,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文件格式要求。这有助于设计人员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设计效率。 2. 路基工程标准设计: 土质路基设计: 详细规定了不同土质路基的设计参数,包括路基宽度、边坡坡度、排水措施、压实度要求等。特别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路基处理,如软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等,提供了详细的处理方案和设计图例。 路基边坡防护: 针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图集提供了多种边坡防护措施的设计图例,如浆砌石挡土墙、植被防护、土工格室等,并说明了其适用条件和施工要点。 路基排水系统: 详细阐述了路基排水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多种排水结构的设计图例,如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盲沟等,以及相应的尺寸、坡度、材料要求。 3. 路面工程标准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包含不同交通等级和气候条件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如面层、中层、基层、垫层的厚度、材料组成、级配要求等。图集中提供了详细的路面结构组合图例,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参数。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同样针对不同交通和气候条件,提供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包括板厚、配筋、胀缝、缩缝、假缝的设置和构造要求。 基层和垫层设计: 详细规定了各种类型基层(如碎石、砾石、稳定土)和垫层的材料、厚度、压实要求,以及与上部路面的连接构造。 路面排水与维护: 包含路面排水坡度、横坡度和纵坡度的设计要求,以及路面病害的常见类型及其预防和早期处理措施。 4. 排水工程标准设计: 路面排水系统: 进一步细化了路面上的排水设计,包括雨水收集井、集水井、排水口的设计和布置。 地下排水系统: 详细介绍了各种地下排水构筑物的设计,如盲沟、暗管排水、渗水层等,并提供了其尺寸、坡度、材料和施工要求。 桥涵排水: 针对桥梁和涵洞的排水需求,提供了相应的排水沟、排水槽、泄水管等的设计图例。 5. 构造物工程标准设计: 涵洞工程: 提供了各种类型涵洞(圆管涵、拱形涵、箱型涵)的设计标准图,包括洞径、跨度、高度、墙体厚度、基础形式等,并考虑了不同的荷载和水文条件。 小型桥梁工程: 包含小型预制梁桥、装配式桥梁等的设计标准图,涉及梁板、支座、桥台、桥墩等主要构件的尺寸、材料和构造要求。 附属构筑物: 如排水沟、边沟、挡土墙、护坡等通用构筑物的标准设计图。 6. 交叉工程与交通安全设施: 平面交叉设计: 提供了不同类型平面交叉(十字、丁字、环形)的设计原则和基本图例,包括车道数、曲率半径、视距要求等。 立体交叉设计(基础部分): 虽然1993年的图集对复杂立交的覆盖可能有限,但会包含一些基础的立体交叉概念和基本构件的设计。 交通标志、标线和护栏: 提供了交通标志、标线(如车道线、停止线、人行横道线)的设置标准和样式,以及各类护栏(如波形护栏、混凝土护栏)的设计图例和安装要求,旨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特色与价值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的出版,具有以下显著的特色和重要的价值: 权威性与规范性: 作为国家层面的设计图集,其内容代表了当时中国道路工程设计领域的最高权威和最新规范,为全国范围内的道路工程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避免了设计上的随意性和差异性。 实用性与操作性: 图集以大量的标准图例和详细的设计参数作为支撑,直接指导设计师进行工程设计,大大简化了设计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很多图例都考虑了实际施工的可行性,便于施工单位理解和执行。 系统性与完整性: 图集覆盖了道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路基、路面到排水、构造物,以及交通安全设施,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有助于设计师全面考虑道路工程的各项需求。 经济性与节约资源: 通过标准化设计,避免了重复计算和不必要的材料浪费,有助于降低工程造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质量保障: 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严格的质量要求,为保障道路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减少了因设计不当而引起的工程问题。 历史参考价值: 作为1993年的行业标准,该图集也记录了中国道路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研究和回顾我国道路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适用对象 该图集主要适用于: 道路工程设计人员: 尤其是中、初级工程师,可直接参考图集中的标准图例和参数进行设计。 工程监理人员: 用于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及监督施工过程是否按图施工。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 用于指导施工,理解设计意图,确保工程质量。 交通、市政管理部门: 用于制定和管理道路工程相关政策和标准。 工程院校师生: 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参考资料,了解我国道路工程设计的现状和规范。 总结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是一部集权威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于一体的道路工程设计宝典。它为1993年及之后一段时期内中国道路工程的建设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有效地提升了我国道路建设的整体水平。尽管技术标准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更新,但该图集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基本原理以及大量的经典图例,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学习价值。它不仅是工程师的案头必备,更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历程中的一份珍贵记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哦,说实话,拿到它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是一种陈旧但可靠的感觉。它的名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它承载的是那个年代的智慧结晶。我翻开目录,立刻被一种熟悉的、带着点儿工业气息的排版吸引住了,那些细致的线条,那些标注着尺寸和材料的符号,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工程项目的点点滴滴。 我尤其关注的是其中关于沥青路面的部分。我记得早些年,接触过的很多道路项目,对路面层级的划分、材料的选用,包括不同等级公路的路基处理,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这本书就像一个老朋友,再次为我详细梳理了这些细节。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标准,而是给出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它对不同交通荷载等级下的路面结构设计,给出了详细的计算依据和推荐方案,这对于我们在进行实际项目设计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我尝试着去对照一些老项目的施工图,发现很多细节的实现,都与图集中的规定不谋而同。这让我更加确信,这本书在当时,以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评分

最近我正在做一个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项目,其中道路的修复和改造是关键的一环。我手头正好有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坦白说,虽然出版年代不长,但它所涵盖的许多基础性内容,对于当前的项目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交叉口(如环形交叉、十字交叉、丁字交叉)的设计原则、交通组织方式以及相应的渠化方案。我喜欢它对于不同交通流量和交通组成下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所给出的图表和计算方法。这对于优化交通流、减少拥堵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对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标志标线的设计规范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些细节对于提升道路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至关重要。即便是在当下,很多交叉口设计依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依据。

评分

我对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的评价,更多的是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出发。我们这一代工程师,很多都是看着这样的图集成长起来的。它承载了那个年代我们对工程技术最朴素的追求。 我最近在研究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改造,其中涉及到一些老旧道路的材质和铺装问题。这本书中关于不同类型道路的面层材料选用,包括沥青、水泥混凝土、石板、方砖等等,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它不仅仅是列出材料名称,还对各种材料的性能、适用范围、施工要求,以及不同铺装形式的美学效果都进行了阐述。我特别喜欢它对于透水性铺装和绿色路面设计的初步探索,虽然在当时可能还处于概念阶段,但其前瞻性可见一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材料和工艺的参考库,让我们能够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更精细化的设计。

评分

阅读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对我而言,是一种穿越时空的专业对话。它代表了那个时代工程技术人员严谨的态度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道路桥梁涵洞连接处设计的处理方式很感兴趣。这是道路工程中一个非常关键且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涵洞(如圆管涵、箱涵)的结构形式、尺寸计算、基础处理以及与路基的连接方式。我还注意到,它对小型桥梁(如盖板桥、拱桥)的结构设计也给予了简要说明,包括荷载计算、构件尺寸确定以及施工要点。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道路与构筑物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进行一些基础性附属结构的设计,都非常有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参与过不少道路项目的老工程师,我与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可以说是“久别重逢”。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的道路建设正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而这本图集,无疑是当时我们手中最可靠的“宝典”之一。 我翻阅到其中关于路基施工的部分,感觉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个热火朝天的工地现场。书中对不同土质的路基处理方法,包括换填、压实、稳定等工艺流程,都有着非常详尽的说明。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对路基填筑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压实度要求,以及如何进行现场检测,都有明确的指导。这对于确保道路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另外,它对排水路基的设计,以及在软土地基上的路基施工措施,也给予了详细的阐述,这些都是当时我们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挑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标准,更融合了实践中的经验,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可操作性。

评分

最近在参与一个乡村道路振兴项目,需要参考一些基础的道路设计规范。偶然翻到了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虽然年代久远,但其内容的扎实程度,着实让我惊叹。 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关于小半径曲线和坡道设计的相关章节。在乡村道路或者山地道路的设计中,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挑战。书中对于小半径曲线的超高、加宽设计,以及坡道的设计参数,例如最大坡度、最小竖曲线半径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和计算方法。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提供了不同视距要求下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表,这对于确保行车安全至关重要。此外,它对陡坡路段的边坡防护措施,以及排水集水沟的设计,也都有详细的阐述,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项目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

评分

我最近在为一个老旧社区的改造项目做前期调研,其中涉及到一些道路的翻新和拓宽。在寻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偶然翻到了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我必须说,这本图集虽然年代稍显久远,但其内容的详实程度和专业性,依然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珍贵的行业“活化石”。 在细节方面,我被它对于排水系统的设计部分深深吸引。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类型的路面排水构件,包括各种雨水井、排水沟的尺寸、坡度计算以及接口处理方式。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排水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考量,比如在多雨地区,如何通过增加排水口的密度和优化排水沟的集水能力来应对强降雨。这一点在当下的很多图集中可能被一笔带过,但这本书却给予了足够多的篇幅去阐述。我还特别留意了它关于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铺装材料与设计标准,这对于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的品质,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指导。

评分

拿到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当年学习时那种一丝不苟的劲头。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图集,不如说是一部关于道路工程的“百科全书”。 我最喜欢的是它对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虽然它的主旨是标准设计,但在美观性方面,它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书中提供了各种类型的道路绿化带设计图例,包括不同树种的选择、种植方式、花坛和草坪的布置等。我还特别注意到,它对于道路照明的设置,也有详细的说明,包括灯具的类型、高度、间距以及照度要求。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夜间道路环境,提升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在细节的把握上,也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评分

这本书, namanya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图集,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代表了中国道路建设早期,对技术标准化的探索和实践。 我着重翻阅了其中关于道路施工养护的内容。书中对于不同类型道路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以及常见病害(如裂缝、坑槽、沉降)的处理方法,都有详细的说明。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养护措施的建议,这充分体现了其考虑周全的特性。此外,它还对道路竣工验收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了阐述,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这本书的出版年代较早,但其中所蕴含的工程智慧和实践经验,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评分

拿到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我首先被它朴实无华的外表吸引了。没有花哨的封面,没有浮夸的宣传语,只有简洁的标题,仿佛在告诉我,它只专注于提供最纯粹的技术信息。打开它,一种严谨、规范的气息扑面而来。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要求的工程师,尤其在道路工程领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让我非常惊喜的是,它对道路横断面设计的阐述。这本书提供了各种类型的道路横断面图,从城市主干道到乡村小路,从高速公路到工业园区道路,几乎涵盖了所有常见的道路类型。更重要的是,它不仅给出了标准的车道宽度、路肩宽度、边坡系数等基本参数,还详细说明了绿化带、人行道、自行车道、路灯、管线通道等附属设施的布置原则和尺寸要求。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不同交通流量下的车道数量配置以及相应的横断面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于我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非常有参考价值。它还特别提到了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横断面设计调整,比如在山区的道路设计中,如何兼顾工程可行性和景观美观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