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哦,说实话,拿到它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是一种陈旧但可靠的感觉。它的名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它承载的是那个年代的智慧结晶。我翻开目录,立刻被一种熟悉的、带着点儿工业气息的排版吸引住了,那些细致的线条,那些标注着尺寸和材料的符号,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工程项目的点点滴滴。 我尤其关注的是其中关于沥青路面的部分。我记得早些年,接触过的很多道路项目,对路面层级的划分、材料的选用,包括不同等级公路的路基处理,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这本书就像一个老朋友,再次为我详细梳理了这些细节。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标准,而是给出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它对不同交通荷载等级下的路面结构设计,给出了详细的计算依据和推荐方案,这对于我们在进行实际项目设计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我尝试着去对照一些老项目的施工图,发现很多细节的实现,都与图集中的规定不谋而同。这让我更加确信,这本书在当时,以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评分最近我正在做一个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项目,其中道路的修复和改造是关键的一环。我手头正好有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坦白说,虽然出版年代不长,但它所涵盖的许多基础性内容,对于当前的项目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交叉口(如环形交叉、十字交叉、丁字交叉)的设计原则、交通组织方式以及相应的渠化方案。我喜欢它对于不同交通流量和交通组成下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所给出的图表和计算方法。这对于优化交通流、减少拥堵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对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标志标线的设计规范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些细节对于提升道路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至关重要。即便是在当下,很多交叉口设计依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依据。
评分我对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的评价,更多的是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出发。我们这一代工程师,很多都是看着这样的图集成长起来的。它承载了那个年代我们对工程技术最朴素的追求。 我最近在研究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改造,其中涉及到一些老旧道路的材质和铺装问题。这本书中关于不同类型道路的面层材料选用,包括沥青、水泥混凝土、石板、方砖等等,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它不仅仅是列出材料名称,还对各种材料的性能、适用范围、施工要求,以及不同铺装形式的美学效果都进行了阐述。我特别喜欢它对于透水性铺装和绿色路面设计的初步探索,虽然在当时可能还处于概念阶段,但其前瞻性可见一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材料和工艺的参考库,让我们能够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更精细化的设计。
评分阅读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对我而言,是一种穿越时空的专业对话。它代表了那个时代工程技术人员严谨的态度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道路桥梁涵洞连接处设计的处理方式很感兴趣。这是道路工程中一个非常关键且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涵洞(如圆管涵、箱涵)的结构形式、尺寸计算、基础处理以及与路基的连接方式。我还注意到,它对小型桥梁(如盖板桥、拱桥)的结构设计也给予了简要说明,包括荷载计算、构件尺寸确定以及施工要点。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道路与构筑物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进行一些基础性附属结构的设计,都非常有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参与过不少道路项目的老工程师,我与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可以说是“久别重逢”。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的道路建设正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而这本图集,无疑是当时我们手中最可靠的“宝典”之一。 我翻阅到其中关于路基施工的部分,感觉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个热火朝天的工地现场。书中对不同土质的路基处理方法,包括换填、压实、稳定等工艺流程,都有着非常详尽的说明。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对路基填筑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压实度要求,以及如何进行现场检测,都有明确的指导。这对于确保道路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另外,它对排水路基的设计,以及在软土地基上的路基施工措施,也给予了详细的阐述,这些都是当时我们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挑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标准,更融合了实践中的经验,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可操作性。
评分最近在参与一个乡村道路振兴项目,需要参考一些基础的道路设计规范。偶然翻到了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虽然年代久远,但其内容的扎实程度,着实让我惊叹。 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关于小半径曲线和坡道设计的相关章节。在乡村道路或者山地道路的设计中,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挑战。书中对于小半径曲线的超高、加宽设计,以及坡道的设计参数,例如最大坡度、最小竖曲线半径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和计算方法。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提供了不同视距要求下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表,这对于确保行车安全至关重要。此外,它对陡坡路段的边坡防护措施,以及排水集水沟的设计,也都有详细的阐述,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项目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
评分我最近在为一个老旧社区的改造项目做前期调研,其中涉及到一些道路的翻新和拓宽。在寻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偶然翻到了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我必须说,这本图集虽然年代稍显久远,但其内容的详实程度和专业性,依然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珍贵的行业“活化石”。 在细节方面,我被它对于排水系统的设计部分深深吸引。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类型的路面排水构件,包括各种雨水井、排水沟的尺寸、坡度计算以及接口处理方式。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排水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考量,比如在多雨地区,如何通过增加排水口的密度和优化排水沟的集水能力来应对强降雨。这一点在当下的很多图集中可能被一笔带过,但这本书却给予了足够多的篇幅去阐述。我还特别留意了它关于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铺装材料与设计标准,这对于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的品质,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指导。
评分拿到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当年学习时那种一丝不苟的劲头。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图集,不如说是一部关于道路工程的“百科全书”。 我最喜欢的是它对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虽然它的主旨是标准设计,但在美观性方面,它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书中提供了各种类型的道路绿化带设计图例,包括不同树种的选择、种植方式、花坛和草坪的布置等。我还特别注意到,它对于道路照明的设置,也有详细的说明,包括灯具的类型、高度、间距以及照度要求。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夜间道路环境,提升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在细节的把握上,也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评分这本书, namanya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图集,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代表了中国道路建设早期,对技术标准化的探索和实践。 我着重翻阅了其中关于道路施工养护的内容。书中对于不同类型道路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以及常见病害(如裂缝、坑槽、沉降)的处理方法,都有详细的说明。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养护措施的建议,这充分体现了其考虑周全的特性。此外,它还对道路竣工验收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了阐述,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这本书的出版年代较早,但其中所蕴含的工程智慧和实践经验,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评分拿到这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J007-3~4):道路(1993年合订本)》,我首先被它朴实无华的外表吸引了。没有花哨的封面,没有浮夸的宣传语,只有简洁的标题,仿佛在告诉我,它只专注于提供最纯粹的技术信息。打开它,一种严谨、规范的气息扑面而来。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要求的工程师,尤其在道路工程领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让我非常惊喜的是,它对道路横断面设计的阐述。这本书提供了各种类型的道路横断面图,从城市主干道到乡村小路,从高速公路到工业园区道路,几乎涵盖了所有常见的道路类型。更重要的是,它不仅给出了标准的车道宽度、路肩宽度、边坡系数等基本参数,还详细说明了绿化带、人行道、自行车道、路灯、管线通道等附属设施的布置原则和尺寸要求。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不同交通流量下的车道数量配置以及相应的横断面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于我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非常有参考价值。它还特别提到了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横断面设计调整,比如在山区的道路设计中,如何兼顾工程可行性和景观美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