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传:竹谱

芥子园画传:竹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槩 等 编,尚佐文 等 注
图书标签:
  • 绘画
  • 中国画
  • 传统绘画
  • 艺术
  • 技法
  • 芥子园画传
  • 绘画教程
  • 书法
  • 文房四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547902844
版次:1
商品编码:1091582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芥子园,是明末李渔在江宁(今南京)建造的一座精致私家园林。在园中,李渔收集了大量文学、戏剧、书法、绘画典籍,并开始尝试自己刊刻图书。清康熙初年,李渔与女婿沈心友于园中讨论画理时,触发他起意编刻一部供绘画者自学的中国画技法教材。这便是《芥子园画传》的编纂和刊刻缘由。
康熙十八年,王槩首先编集完成了《山水谱》。此谱汇集明代李流芳课徒画稿并略增加篇幅而成。康熙四十年,二集《梅兰竹菊谱》、三集《翎毛草虫花卉谱》又相继编集而成,皆由王槩、王蓍、王臬三人编刻而成。由于前后刊刻时间很长,一集与二、三集出版时间相隔二十二年,故二、三集出版之时,李渔已然谢世,故一、二、三集的序言亦由不同的人写就,一集李渔序、二集王槩序、三集王蓍序。这三集画传是目前广为流传的《芥子园画谱》的最初版本,皆用开化纸、彩色木版套印而成,纸质细腻、颜色饱满。后世相传之嘉庆、民国版本与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内页插图

目录

青在堂画竹浅说士一面
画法源流
画墨竹法
位置法
画竿法
画节法
画枝法
画叶法
勾勒法
画墨竹总歌诀
窦竿诀
点节诀
安枝诀
画叶诀
发竿点节式九则
初起手一笔
起手二笔三笔直竿
点节乙字上抱
点节八字下抱
捆竿
断竿
解舞
直竿带曲
发竿式五则
垂梢
根下竹胎
横竿
露根
根下笋鞭
生枝式六别
起手鹿角枝
鱼骨枝
鹊爪枝
顶梢生枝
左右生旁枝
根下生枝
发竿生枝式四则
老竿生枝
嫩竿生枝
双竿生枝
细筱生枝
布仰叶式八则
一笔横舟
一笔偃月
二笔鱼尾
三笔飞雁
三笔金鱼尾
四笔交鱼尾
五笔交鱼雁尾
六笔双雁
布偃叶式六则
一笔片羽
二笔燕尾
三笔个字
四笔惊鸦
四笔落雁
五笔飞燕
七笔破双个字
五笔破分字
四笔破分字
叠分字
结顶式三则
布叶生枝结顶
嫩叶出梢结顶
垂梢式一则
过墙大小二梢
横梢式一则
新篁斜坠嫩枝
出梢式二则
新篁解搀右梢
新篁解撵左梢
安根式三则
下截见根
根下苔草泉石
画竹诸法
虚心友石
直节干霄
交干拂云
新篁解撵
轻筠滴露
浓叶垂姻
双竿比玉
白笴隐雾
柔枝带雨
龙孙脱颖
无名
无名
高竿垂线

前言/序言


《芥子园画传:竹谱》是一本融汇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美学理念的经典画谱,专注于描摹竹子这一极具东方意境的植物。本书以其严谨的笔法、丰富的范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历来被视为学习中国花鸟画,尤其是竹子画法的入门与进阶之宝典。 本书的编纂并非一次性的创作,而是历代文人雅士、丹青妙手智慧的结晶。其源头可追溯至清代初年,由李渔、王槩、巢勋等名家合力编撰,目的在于汇集前人画竹经验,为后学者提供一个系统、完善的学习体系。其中,“芥子园”之名,取自李渔之室名,寓意“于毫末之中,涵养宇宙万象”,体现了作者们对艺术的精微追求与博大胸怀。 《芥子园画传:竹谱》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成为无数画家案头必备,究其原因,在于其对竹子形态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概括。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被赋予了君子高洁、坚韧不屈的品格。画家们通过对竹的描绘,寄托自身的理想与情怀。本书正是以此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生长姿态、不同的表现技法,全方位地展现了竹子的神韵。 全书的结构安排颇具匠心。它并非简单罗列竹子各种姿态的图谱,而是将复杂的描绘过程分解为一个个易于掌握的步骤。开篇通常会从竹子的基本结构入手,例如竹竿的画法,如何表现其粗细、曲直、节疤的特征。竹竿是竹子骨干,其形态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整幅画的骨气。书中会详细阐述用笔的轻重、墨色的浓淡,如何在宣纸上表现出竹竿的质感与立体感。从横向、纵向、斜向的各种生长姿态,到竹竿的疏密、聚散,都做了详尽的示范与讲解。 随后,便进入竹叶的描绘。竹叶是中国画中极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其形态各异,随风摇曳,能传递出不同的意境。画竹叶的重点在于“叶筋”的清晰与“叶形”的灵动。《芥子园画传:竹谱》会教授多种画叶的方法,如“个字叶”、“介字叶”、“分字叶”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画竹的经典技法。学习者可以从书中了解到,每一笔的起承转合,如何用墨的虚实相生,才能画出迎风舒展、低垂含露、或是繁密叠翠的竹叶。同时,书中还会强调叶与叶之间的穿插、叠压关系,如何在疏密之间找到平衡,使画面既有层次感又不失灵动。 除了竹竿与竹叶,竹子的其他部分,如竹笋、竹节、竹枝,也是本书讲解的重点。竹笋的初生嫩绿,饱含生机;竹节的疏密变化,展现岁月痕迹;竹枝的虬曲盘绕,则连接着主干与叶片,构成了竹子整体的骨骼。书中会通过大量的范例,让学习者理解如何运用不同的笔墨,表现出这些细微之处的形态美。例如,画竹笋时,要用淡墨勾勒,笔触要柔和,以示其娇嫩;画竹节时,墨色要稍重,笔触要肯定,以显其坚实。 《芥子园画传:竹谱》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不仅仅教授“形”,更注重“神”的表达。竹子在中国文人心目中,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本书通过对竹子形态的刻画,引导学习者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意涵。书中常常会引用古人的题画诗句,或者附上一些绘画心得,点明画面所要传达的意境。例如,画风中的竹子,笔触要灵动,墨色要飞扬;画雨中的竹子,墨色要淋漓,叶片要低垂;画霜雪中的竹子,墨色要凝重,枝干要挺拔。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画“写意”的特点,即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其系统性。它不是零散的技巧传授,而是将竹子画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从初学者可能不熟悉毛笔的运用,到能够独立构思创作一幅有章法的竹子图,本书都提供了逐步的指导。它教会的不仅仅是“怎么画”,更是“为什么这么画”,以及“画出什么”。这种由浅入深、由形入神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扎实的绘画功底至关重要。 此外,《芥子园画传:竹谱》的范例丰富多样,涵盖了各种姿态的竹子,如翠竹、枯竹、老竹、嫩竹,以及与其他景物(如顽石、飞鸟)的组合。这些范例既是学习者临摹的直接对象,也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通过对这些范例的仔细揣摩,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不同风格的竹子画法,并从中领悟到画家构图的巧妙之处。 本书的语言风格通常比较简洁明了,配合清晰的图示,使得非专业人士也能相对容易地理解。尽管历经数百年,其传达的绘画理念与技法依然具有生命力。它鼓励学习者细心观察自然,体悟竹子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到笔墨之中。 总而言之,《芥子园画传:竹谱》是一部集艺术性、教育性、文化性于一体的经典画谱。它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精湛的绘画示范、系统的学习方法,为后世无数学习中国画者,特别是竹子画法的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迪。它不仅是一本技法书,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竹子精神、提升艺术修养的文化载体。通过研习此书,学习者能够逐步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这份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君子品格的追求,凝聚于笔端,跃然于纸上。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初次接触中国传统绘画的门外汉而言,《芥子园画传:竹谱》的出现,无异于一场及时雨。我之前对国画的印象,总觉得门槛很高,那些飘逸的线条,复杂的构图,让我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向我打开了这扇艺术的大门。它从最基础的笔法讲起,比如如何握笔,如何调墨,如何下笔,都讲解得非常到位。书中出现的每一个竹子的形态,都配有详细的步骤图,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迷茫。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叶”的描绘,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竹叶的不同朝向、状态,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来表现,让那些看似简单的竹叶,立刻拥有了生命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病竹”的画法,这让我意识到,即便是“不完美”的竹子,在艺术家眼中,也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感。这让我对艺术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不再局限于追求所谓的“完美”。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让我这个新手也能轻松理解,并跃跃欲试地拿起画笔。

评分

不得不说,《芥子园画传:竹谱》这本书的整体编排和内容深度,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偏爱那些能够表现自然意趣的作品。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份期待。它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描绘,而是从多个维度,系统地展现了中国画中“竹”这一元素的丰富内涵。从起笔、运笔,到墨色的浓淡干湿,书中都有极其细致的讲解,并且配合大量精美的范例,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技法的效果。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不仅教授了如何画出竹的形,更强调了如何画出竹的“神”。如何通过眼神去捕捉竹的生命力,如何通过笔触去传达竹的刚毅与柔韧,这些都得到了深刻的阐释。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绘画技巧,更是在学习一种观察世界、感悟生命的方式。那些关于竹子的诗词典故的引用,也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富有文化底蕴,使得笔墨与诗意完美融合。对于我这样一个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典绘画,并且对竹子情有独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完全超出我的预期,充满了惊喜和启发。《芥子园画传:竹谱》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画竹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欣赏竹子的艺术指南。我原本以为,画谱无非就是一些技巧的堆砌,但这本书的作者,却在每一笔每一划中,都融入了对竹子的深刻理解和人文关怀。书中对不同竹姿的描绘,如“雨后风来”、“春日新竹”等等,不仅仅是形似,更捕捉到了竹子在那一刻的情态,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的沙沙声,感受到雨滴落在竹竿上的清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笔势”的论述感到着迷,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层面的运用,更是将书画的笔法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韵生动”紧密结合。这种将艺术创作与哲学思考相结合的视角,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饱学之士对话,他用画笔和文字,向我展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诗意盎然的竹的世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艺术的热情被点燃,也对未来的创作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中国画中的“竹”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它代表着坚韧、正直、虚心等等美好的品质。而《芥子园画传:竹谱》这本书,恰恰将这种象征意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妙的构图,完美地呈现在我眼前。我并非专业的画家,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轻松地进入创作的状态。书中对于不同竹子的描绘,如“老干新枝”、“盘根错节”,都展现了竹子在不同生命阶段所呈现出的独特魅力。更令我赞叹的是,作者在讲解技法时,并没有脱离中国画的传统审美,而是巧妙地将古人的经验与现代人的视角相结合。读这本书,让我对“师古而不泥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竹石”的画法,如何在方寸之间,营造出刚柔并济、意境深远的画面,这让我领略到了中国画构图的智慧。整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质优良,印刷清晰,每一幅图都仿佛散发着墨香,让人爱不释手。这本书,无疑是我在艺术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发现。

评分

这本《芥子园画传:竹谱》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竹子艺术理解的一扇新窗户!在此之前,我对竹子更多的是一种笼统的认知,知道它挺拔、四季常青,但在国画领域,它的表现力竟如此丰富和细腻,我之前是完全没有想到的。翻开书,我首先被那些精美的线描所吸引,每一笔都仿佛带着风的律动,勾勒出竹竿的挺拔、竹叶的舒展,以及竹节的疏密。书中的讲解,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姿态的竹子,无论是迎风摇曳、雨打芭蕉,还是静卧石侧、竹影婆娑,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关于“节”的论述,作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如何通过对竹节的处理来表现竹的生命力和生长过程,这让我对“竹节”二字有了全新的感受,不再只是物理上的连接,而是承载着时间与力量的象征。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介绍了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下竹子的变化,这让我意识到,画竹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长久的观察和体悟。我迫不及待地想拿起笔,尝试临摹书中的范例,感受那种“胸有成竹”的意境。这不仅仅是一本画谱,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妙世界,让我对自然万物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热爱。

评分

有人说,夜莺为了学生而献出心血,令玫瑰染上血红,绽开绝美的花瓣,可是学生却在被女孩拒绝之后心灰意冷地丢弃玫瑰,这让他们感觉不值,感觉夜莺太可悲。可是,在我看来,夜莺并不是可悲的。如果站在夜莺的角度来看待整个故事,能为所爱之人付出自己能够付出的最大代价,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再加之夜莺本就不求任何回报,又有什么遗憾的呢?只要自己心甘情愿,哪怕对方并不知晓,也并不是件可悲的事情吧。这样伟大的觉悟,就个人而言,完全可以与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媲美。    又有人认为,故事中的女孩过于势利,可是换个角度来看待,女孩也没有过错。这个世界本就物欲横流,面包比水仙花更容易吸引人去追逐。宝石的闪亮掩盖了玫瑰的凄艳,女孩的举动虽让人能够理解,却更觉得无奈。    穷学生最终从中悟出了道理:“在现实的世界里,首要的是实用。”这种领悟我们不能说不对,但却为之感到悲哀,少年还未体会爱情的美妙滋味,就已经被情所伤,只能回到他的“哲学和玄学书”的世界中去,将自己的性灵囚禁在高高的象牙塔中,不再接触世事。这固然不会再受到伤害,但也不能再亲身去品味人世沧桑,去了解复杂多样的人性……由此而言,学生才是故事中最悲哀的角色。    在整个童话集中,我最喜欢的童话实际上是《巨人的花园》。    世人称这篇童话是王尔德所著九篇童话中最美的一篇。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开创者,《巨人的花园》就充斥着明显的唯美情调和宗教氛围。 无论是小孩们攀上树枝使得花开满树、莺啼燕舞,抑或是巨人死在大树之下,身上覆满了白花,这些唯美的情景都有中世纪油画般的典雅精致,和天主教对死亡意义的神圣追溯。 王尔德在这个故事里,似乎仅仅传达着一种“善有善报”的因果论,但是实际上,更多的反而是在体现某种宗教情结。故事中,巨人最喜欢的小孩——手掌和脚掌上分别都有一清晰的钉子印——他是耶稣的化身,是神的孩子,令巨人颤抖下跪,发自内心地敬畏喜爱,并在他的指引下,灵魂前往这个小孩的花园——天堂。 1900年,王尔德在自己友人的帮助下,改信天主教。也许,这篇童话早早地便预示了这样的结果吧。 《快乐王子》也是让人读后忍不住落泪的美妙之作。这个故事中的王子雕像与小燕子身上都存在着一种崇高伟大、无私忘我的精神特质。王子将自己身上的宝石和金子委托给燕子,让他送给那些需要这些东西的人们——也许是穷困潦倒的戏作家,也许是卖不出火柴的小女孩,也许是那些忍饥挨饿的乞丐

评分

龙孙脱颖

评分

新e篁斜坠嫩e枝

评分

虚心友石

评分

相信京东,正品保证,快乐购物,

评分

价格很合算,书本印刷不错

评分

过墙大小二梢

评分

新e篁斜坠嫩e枝

评分

起手鹿角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