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虚字集释(套装上下册)

古书虚字集释(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裴学海 著
图书标签:
  • 古籍
  • 虚字
  • 集释
  • 文献
  • 语言学
  • 训诂
  • 古汉语
  • 工具书
  • 学术
  • 汉语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43617
版次:2
商品编码:1094156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17
字数:4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书虚字集释》共收先秦两汉常见的虚字290余条(同词异形的合在一条)。此书汇集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杨树达《词诠》、《高等国文法》、章炳麟《新方言》、孙经世《经传释词补》等书对虚字的研究成果 ,而以《经传释词》为主。凡采用各书材料,均作说明。其编次仿《经传释词》,以三十六字母为序。每一条目下,分列其不同的用法,然后列举例证。例句主要采自周秦两汉之书,间有采及后代之书作为旁证者。
  此书的目的在于补正上列刘、王、俞、杨诸书。书中胜义不少。只是分析虚字用法过于求细,通转过多,是其瑕疵。且以三十六字母为序,对一般读者来说,未可称便。其书不是虚字者不收,不见于周秦两汉之书者不收,已为前人解说完备者不收,故收字相对较少,当与《词诠》等书配合使用。

目录

卷一
与举预予
吕以已似矣
已以
于汙
於于

攸由县迪
由县猶攸过迪欲猷
猶由猷攸迪欲
卷二


容用庸
庸用容
用庸
安案按

为 声平
为 声去

曰越
吹 聿音 聿曰遹述越
粤越曰

有又友佑宥或

或有惑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经传释词正误
本书说解述要
类书引古书多以意改说

前言/序言


《古籍虚字集释》—— 探寻古代文献的隐秘脉络 在中国浩瀚的古籍海洋中,隐藏着无数精妙的智慧与深邃的思想。然而,阅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的“虚字”。它们如同古老文字中的隐形密码,虽不直接承载实义,却在句法结构、语气语调、逻辑关系乃至情感表达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虚字,是理解古人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文字演变轨迹的一把钥匙,也是解读古籍深层含义、辨析文本精微之处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古籍虚字集释》(套装上下册)正是这样一部致力于厘清这些“古书虚字”奥秘的力作。本书不落俗套,不拘泥于传统训诂的宏观框架,而是以精细入微的视角,系统地梳理、辨析了历代古籍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虚字。它深入古籍文本,从实际应用出发,将这些虚字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力求还原其本来的面貌与功用。 体例严谨,考证翔实,构建庞大的虚字知识体系 本书的撰写,秉承了严谨的学术态度与科学的治学精神。编纂者们耗费大量心血,广泛搜集古籍,从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虚字,并对其进行系统的释义、辨析与例证。全书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既有宏观的分类与梳理,又有微观的考证与辨析,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虚字知识体系。 宏观梳理:虚字分类与演变轨迹 在宏观层面,本书对古籍虚字进行了有益的分类。这些分类并非简单地罗列,而是试图揭示虚字在不同时期的功能演变与语法地位的变迁。例如,某些在先秦时期主要起到指示作用的词,到了汉魏六朝可能更多地承担了句末语气词的功能;而一些原本用于连接词语的虚词,在后世也可能发展出更复杂的句法功能。通过这样的梳理,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虚字系统在中国语言发展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汉语的动态发展过程。 微观辨析:辨析误读,澄清疑义 在微观辨析方面,本书可谓精益求精。编纂者们针对历代学者在虚字理解上可能出现的误读、混淆之处,一一进行辨析。他们引证大量史料,结合文献学、语言学、音韵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每一个虚字的音、形、义、用进行深入考证。对于那些多义、易混淆的虚字,本书更是细致地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和用法,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其精微之处,避免望文生义或牵强附会。 例证丰富,出典详尽,力求还原真实应用场景 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丰富的例证。编纂者们并未满足于纸上谈兵式的释义,而是从大量的古籍文本中,精心挑选了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虚字实际用法的例句。这些例句的来源十分广泛,涵盖了诸子百家、史书、文学作品、科技典籍等各个领域,尽可能地呈现了虚字在不同文体、不同时代的应用风貌。 更值得称道的是,本书对每一个例句的出处都进行了详尽的标注,包括书名、篇章、卷数乃至页码(若有)。这不仅方便了读者追溯原文,核对考证,更体现了编纂者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通过这些鲜活的例证,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阅读场景,亲眼目睹了这些虚字在古人笔下的流转与运用,从而获得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多维度解读:从语法、音韵到文体、情感 《古籍虚字集释》的解读视角,并非单一地局限于语法层面。本书深入挖掘了虚字在其他维度上的作用: 语法功能: 这是本书最核心的解读内容。通过对句法成分的连接、成分的功能指示、句子成分的省略与补充等方面的分析,揭示虚字在构建句子结构、梳理语流中的核心作用。 音韵考量: 虚字往往与音韵紧密相关。本书在释义过程中,也会适时地结合古代的语音系统进行考量,解释某些虚字的读音变化及其对意义的影响。 文体特色: 不同文体对虚字的使用习惯可能存在差异。本书会结合具体文体的特点,分析特定虚字在其中的运用频率、功能侧重,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 语气与情感: 许多虚字,尤其是句末虚词,在传递语气、表达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会细致地分析这些虚字如何微妙地影响句子的语气(如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以及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让读者感受到古籍文字的生命力。 思想观念的折射: 某些虚字的使用,也可能折射出古人特定的思想观念或思维模式。本书在深入考证的过程中,也会适时地触及这些更深层次的解读,为理解古人的智慧提供新的视角。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古籍虚字集释》(套装上下册)不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一部充满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著作。它对于以下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籍研究者: 对于致力于古籍整理、文本考订、古代文学、古代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而言,本书无疑是一部必备的参考工具。它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解读古籍文本,避免因对虚字理解的偏差而导致研究的失误。 古汉语学习者: 学习古汉语,虚字是绕不过去的难关。本书系统性的讲解和丰富的例证,能够帮助古汉语学习者建立起对虚字的全面认识,提升阅读古籍的水平。 文化爱好者: 对于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希望深入了解古代文献的读者而言,本书也极具阅读价值。它将带领读者走进古籍的内部,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与古人思维的智慧。 中文系学生及教师: 本书是中文系师生理解汉语语法演变、文言文特点、训诂学方法等方面的绝佳教材。它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结语 《古籍虚字集释》(套装上下册)的出现,填补了古籍虚字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空白。它以其严谨的体例、翔实的考证、丰富的例证和多维度的解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籍深层理解的大门。阅读本书,不仅是对文字的梳理,更是对历史的回溯,对智慧的探寻。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沉睡在古籍中的文字,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部著作,必将成为当代古籍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哦,那个《古书虚字集释》,我拿到手的时候,着实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毕竟,“虚字”这玩意儿,历来是中国古代文献研究里一个绕不开的坎。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喜欢从字缝里抠出历史和文化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就是寻宝图。拿到这套书,沉甸甸的,上下两册,装帧也算得上古朴典雅,那种纸张的触感,闻起来也有股淡淡的墨香,让人立刻就有了沉下心来慢慢啃的冲动。我之前读过一些古籍,虽然也有作者会稍微解释一下“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深入。有时候,一个小小虚词的用法,就能牵扯出一大串的语法变迁、文体演变,甚至当时的社会风貌。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给了我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晦涩的文字。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希望它能像一位慈祥的长者,耐心教导,把我从虚字的迷雾中解救出来。我最期待的是,它能提供清晰的释义,大量的例证,最好还能追溯一下这些虚字在不同时期、不同文献中的演变轨迹,甚至是一些有趣的考证故事。如果能兼顾学术的严谨性和阅读的趣味性,那就再好不过了。

评分

话说回来,我拿到《古书虚字集释》这套书,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怀旧”的情绪在作祟。我记得我小时候,大人给我念古诗,那些“之乎者也”,听着就觉得很神秘,跟平常说话不一样。后来长大了,开始自己读古书,才发现这些“虚字”真的不是随便来的,它们承载着很多信息。这本书,光看名字就觉得很“正宗”,很高大上。上下两册,感觉内容肯定很充实。我拿到手里翻了翻,纸张还挺好的,印刷也清晰,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毕竟要长时间对着看。我最想知道的是,这本书有没有把那些我们经常会混淆的虚字,比如“以”、“于”、“而”之类的,给区分得明明白白,而且还能讲清楚它们是怎么从一个意思变成另一个意思的。还有,书中会不会举很多具体的例子?比如,《论语》里这句话是怎么用的,《诗经》里又是怎么用的,这样对比起来,感觉会更容易懂。如果还能讲讲,这些虚词在中国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是怎么一点点演变过来的,那可就太有意思了。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古汉语的“精气神”有更深一层的体悟。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古书虚字集释》这套书,主要是出于我对中国古代文言文阅读障碍的长期困扰。很多时候,读着读着就卡在了某个虚词上,感觉整个句子都扭曲变形了,更别提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了。尤其是一些语气词、连接词、助词,它们看似微小,却对句子的结构和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这些“绊脚石”的工具书。这套《古书虚字集释》从名字上来看,似乎正是我所期盼的。我希望它能够提供详尽的虚字列表,并且对每一个虚字给出清晰、准确的释义。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来自不同朝代、不同体裁的经典文献中的例证,这样我才能真正理解这些虚字在实际应用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如果书中还能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虚字进行辨析,或者梳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演变,那将大大提升其学术价值和实用性,对我而言,这绝对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

拿到《古书虚字集释》这套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专业”。你看这名字,就透着一股学术的严谨劲儿。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古籍,虽然我不是专门研究古代语言的,但每次读到一些“之乎者也”之类的字眼,总觉得它们像是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代码”,如果不弄明白,很多意思就差了那么点意思。这本书,我猜它一定是一本“字典”或者“词典”的性质,但是专门针对古书里的那些“功能性”的字。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帮我把那些虚字的功能给“解构”清楚,比如,在这个句子里面,它是连接词,在那一个句子里面,它又是语气词,甚至可能还有更细微的差别。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够多的、有代表性的例子,而且最好是能解释清楚为什么这样用,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如果这本书还能稍微提一下,这些虚字是怎么从口语中来的,又怎么影响了书面语,那可就更妙了。总之,我希望它能成为我阅读古籍时,一个得力的“翻译官”,让我不再被这些虚字所阻碍,而是能更顺畅地感受古人的智慧。

评分

这次入手《古书虚字集释》这套书,纯粹是出于我对汉语言文字学,特别是古汉语虚词研究的浓厚兴趣。我之前在阅读一些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时,经常会遇到一些“虚字”使用上的困惑,比如某些连接词、语气词在当时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往往难以准确把握,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对文本的理解深度。虽然市面上也有一些关于虚词的零散研究,但往往不成体系,或者过于艰深,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门槛较高。这套《古书虚字集释》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从书名上看,它似乎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释义,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各种虚字在古书中的具体用法,并辅以大量的出处和例证,帮助我理解这些虚字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即使是复杂的学术问题,也能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虚字演变的历史脉络,或者与现代汉语虚词的对应关系,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

评分

挺好的,正品行货。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

犹豫再三也拿下,偶尔翻翻也不错

评分

他的代表作是《古书虚字集释》(商务印书馆,1932年)。该书因汇集了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杨树达的《词诠》、章炳麟的《新方言》和孙经世的《经传释词补》等书中对虚词的解释而名为集释。该书“以解古书之疑义为要旨”(《凡例》),总结了前人与当时许多讲虚词和涉及到虚词的著作,吸收其优点,订正其错误,补充其不完备甚至是有所缺漏的地方。该书的出版引起当时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在文字、训诂学方面,他著有《尚书盘庚篇释义》(《天津国学月刊》第1卷第3、4期)、《尚书成语之研究》(《铃铛》1934年第3期)、《评高邮王氏四种》(《河北大学学报》1962年第3期)等论文。其中,《评高邮王氏四种》一文对清音韵训诂学家王念孙和训诂学家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读书杂志》《广雅疏证》四部书进行了总体的分析与评价,列举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认为它们的优点是主流,缺点是支流,属“大醇小疵”。

评分

非常好的工具书,民国经典。

评分

他的代表作是《古书虚字集释》(商务印书馆,1932年)。该书因汇集了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杨树达的《词诠》、章炳麟的《新方言》和孙经世的《经传释词补》等书中对虚词的解释而名为集释。该书“以解古书之疑义为要旨”(《凡例》),总结了前人与当时许多讲虚词和涉及到虚词的著作,吸收其优点,订正其错误,补充其不完备甚至是有所缺漏的地方。该书的出版引起当时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在文字、训诂学方面,他著有《尚书盘庚篇释义》(《天津国学月刊》第1卷第3、4期)、《尚书成语之研究》(《铃铛》1934年第3期)、《评高邮王氏四种》(《河北大学学报》1962年第3期)等论文。其中,《评高邮王氏四种》一文对清音韵训诂学家王念孙和训诂学家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读书杂志》《广雅疏证》四部书进行了总体的分析与评价,列举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认为它们的优点是主流,缺点是支流,属“大醇小疵”。

评分

2代表作品

评分

裴先生的经典力作,等了几年终于是再版有货,到手一册!

评分

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很喜欢 可惜无人问津

评分

不错哦,没有推荐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