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整体上可以分作四部分:题解、今译、注释、韵读,每篇作品均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分析解读。《诗经译注》处处显示出一种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原诗自是采各版本之长精核精校而成,连标点符号都费了一番斟酌,力求与诗的原意扣合无间。
每篇诗前的题解简洁清晰,寥寥数语点出诗的主题,让读者对这首诗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每首诗下面的译文,是这本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直译为主,句句与原文紧密对应;译文用白话,为的是通俗易懂。注释部分,最见作者功力,用《毛传》、《郑笺》、《正义》、《集传》等古注,阐发己见。每首诗后的韵读,按照《诗经》时代的韵部标示该诗的韵脚和韵部。
内页插图
目录
国风
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穋木
螽斯
桃天
兔置
芣莒
汉广
汝坟
麟之趾
召南
鹊巢
采蘩
草虫
采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露
標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
何彼裱矣
柏舟
绿衣
燕燕
曰月
终风
击鼓
凯风
雄雉
匏有苦叶
谷风
式微
旄丘
简兮
泉水
北门
北风
静女
新台
二子乘舟
鄘风
柏舟
墙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鹑之奔奔
定之方中
蝃炼
相鼠
干旄
载驰
卫风
淇奥
考槃
硕人
氓
竹竿
芄兰
河广
伯兮
有狐
木瓜
王风
黍离
君子于役
君子阳阳
扬之水
中谷有蕹
兔爰
葛萬
采葛
大车
丘中有麻
郑风
缁衣
将仲子
叔于田
大叔于田
清人
羔裘
遵大路
女曰鸡鸣
有女同车
山有扶苏
箨兮
狡童
褰裳
丰
东门之婵
风雨
子衿
扬之水
出其东门
野有蔓草
湊洧
齐风
鸟鸣
小
著
东方之曰
东方未明
南山
甫田
卢令
敝筍
载驱
猗嗟
魏风
葛屦
汾沮洳
园有桃
陟岵
十亩之间
伐檀
硕鼠
唐风
蟋蟀
山有枢
扬之水
椒聊
绸缪
杖杜
羔裘
鸨羽
无衣
有杖之杜
葛生
采苓
秦风
车邻
驷臟
小戎
蒹葭
终南
黄鸟
晨风
无衣
渭阳
权舆
……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小雅
大雅
周颂
鲁颂
商颂
精彩书摘
5 螽斯
祝福人多子多孙,兴旺发达。三章叠咏,十二句。
1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2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3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韵读1.诜、振,文部。2.薨、绳,蒸部。3.揖、蛰,缉部。今译1蚱蜢飞来展翅膀,成群结队落地上。祝你儿孙多满堂,热热闹闹真兴旺。
2蚱蜢飞来翅膀张,铺天盖地嗡嗡响。祝你儿孙多满堂,延绵不断万年长。
3蚱蜢飞来展翅膀,密密麻麻聚一方。祝你儿孙多满堂,和睦团结心欢畅。
注释〔1〕《正义》:“此言螽斯,《七月》言斯螽,文虽颠倒,其实一也。”严粲《诗缉》:“螽生子最多,信宿即群飞,因飞而见其多,故以羽言之。”《毛传》:“诜诜(shenshen),众多也。”〔2〕《集传》:“振振(zhenzhen),盛貌。”《通释》:“谓众盛也。”〔3〕〈集传》:薨薨(honghong),群飞声。“〔4〕《集传》:“绳绳,不绝貌。”〔5〕《毛传》:“揖揖(jiji),女聚也。“《通释》:“揖盖集之假借。”〔6〕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蛰蛰(zhezhe)者,安静而各得其所也。”
6 桃夭
祝贺女子出嫁,家庭和睦,生活幸福,三章叠咏,十二句.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1〕。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2〕。
2桃之天天,有蒉其实〔3〕。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3桃之天天,其叶蓁蓁〔4〕。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韵读1.华、家,鱼部。2.实、室,质部。3.蓁、人,真部。
今译1桃树天天真茂盛,鲜明红艳正开花。
这个女子要出嫁,和顺全家乐无涯。
2桃树天天已长高,结满红白大肥桃。
这个女子要出嫁,和顺全家生活好。
3桃树天天已长成,枝繁叶茂绿青青。
汶个女子要山嫁.和顺家人冬吉庆。
……
诗经译注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注释的字能再小点吗?!
评分
☆☆☆☆☆
印刷精美,时机到了,果断出手,内容精彩!
评分
☆☆☆☆☆
可以
评分
☆☆☆☆☆
读来琅琅上口,很适合要求不高的读者。价格贵了些。
评分
☆☆☆☆☆
老先生学问做得很好,拜读中
评分
☆☆☆☆☆
挺好的,解释的有点深奥。
评分
☆☆☆☆☆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评分
☆☆☆☆☆
挺不错的书。注释再详细就好了。
评分
☆☆☆☆☆
挺好的,解释的有点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