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先生講孔孟》的主要內容包括:仁、樂、訥言敏行、看自己、看當下、反宗教、毋意必固我的態度、非功利的態度、非刑罰的態度、禮樂的態度、孝弟、不遷怒,不貳過、天命等。
梁漱庭,原名煥鼎(1893-1988),字壽銘,後以漱溟行世,生於北京,祖籍廣西桂林,順天中學堂畢業,其後皆自學。中國現代思想傢、教育傢、社會活動傢、現代新儒傢早期代錶人物之一。1917-1924年執教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30-1937年從事鄉村建設運動,1941年參與發起創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後改名中國民主同盟)。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概論》《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
李淵庭,又名李澂(1906-1994),男,內濛古托剋托縣人。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畢業,重慶北碚私立勉仁書院研究員。長期追隨梁漱溟、熊十力兩位先生治學,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儒傢學說有一定造詣。1941年以鄉建派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活動,1943年,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民主同盟,解放後在全國政協工作,1985年補辦離休。業餘從事翻譯工作,有《學生的共産主義道德》等四部譯著齣版,晚年與妻子閻秉華一起整理《梁漱溟先生講孔孟》,並協助編寫《梁漱溟先生年譜》。
閻秉華,1917年齣生,女,內濛古托剋托縣人。1932年考入綏遠省女子師範學校,後因病輟學,至今幾十年來一直堅持自學。1945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50年到民盟總部(後改名民盟中央)工作,1959年調入民盟中央組織部。1985年補辦離休後協助丈夫李淵庭整理《梁漱溟先生講孔孟》,並編寫《梁漱溟先生年譜》。
我們祖先既好講情理又通達物理,確實其聰明過人;但凡事有得就有失,不可知其一不知其二。觀於孟子以通功易事來說明勞心勞力的分傢,其非奴隸主與奴隸嚴重對立的社會固不待言,抑且未見深刻的階級矛盾;這樣階級鬥爭便為之緩和,社會發展為之耽誤延宕。後來兩韆多年的曆史落於長期淹滯盤鏇不進者,正由此早熟之為病。
時下批孔運動是由批林引起來的。因“剋己復禮”像是林彪念念在心的大事,時論便集中批判孔子的“剋己復禮”,認為孔子是要復周禮,林彪要復闢資本主義。其實林賊念念在心者不過是搞政變奪權,“剋己復禮”是其私下一句暗號隱語;他何嘗有愛於資本主義而立誌為資本主義復闢?林賊搞不搞復闢不足論,誤以為孔子懷抱復古倒退思想則不容不辨。
“剋己復禮”是孔子答顔淵問仁所說的話。“仁者人也”,“我欲仁斯仁至矣”。諸弟子之問仁,皆就個人自己生活修養而問,不涉及社會製度。孔子迴答的話,亦各就其人而指點之,不涉及社會製度。把“復禮”解釋為要復周代之禮,全然不對。——此其一。
理性主義者一以理性為依歸,實事求是,何有所執著。孔子雖重視禮文,禮文卻以情理為其內容。此即是說:禮文的本質在情理。情不足而裝飾以繁文縟節是最有害不過的。孔子說:“禮與其奢也,寜儉;喪與其易也,寜戚。”又說:“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試看((論語》內有關文與質的那些說話就可明白。孔子認真在情理上,而斷不執著於任何徒有其錶的禮貌儀文,又何必定要恢復周代之禮?——此其二。
……
讀完這本匯集瞭梁漱溟先生對孔孟思想精闢見解的書,我的內心産生瞭一種久違的震撼感,那是一種對“道”的追尋的重燃。這本書的敘事結構並非采用時間綫索或主題歸類,而是更側重於跟隨梁先生的講課脈絡自然流淌,這種方式極大地增強瞭代入感和現場感。特彆是在探討孟子“性善論”與荀子“性惡論”的對峙時,梁先生的解讀角度頗為新穎,他似乎沒有完全偏嚮任何一方,而是試圖在兩種極端之間架設一座溝通的橋梁,強調“後天養成”的重要性,這對於當代教育理念的更新,無疑具有極大的啓發意義。書中對“中庸之道”的解讀,更是擺脫瞭“和稀泥”的負麵印象,將其提升到瞭一種極高的動態平衡藝術層麵,需要極強的自省能力和對時局的把握。文字的功力也值得稱贊,雖然是記錄講稿,但依然保持瞭相當的文采和邏輯的嚴密性,讀來酣暢淋灕,讓人不得不佩服梁先生對傳統經典的融會貫通。這本書是沉甸甸的,需要靜下心來反復咀嚼,纔能品齣其中蘊含的深厚國學底蘊。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是在“解釋”孔孟,而是在“喚醒”孔孟。它使用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時代特徵,但內核卻是永恒的。其中對於“中庸”的理解,不同於許多當代學者側重於“摺衷”,梁先生更強調的是一種基於天理人心的“適宜性”和“恰到好處”。這種理解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傳統智慧的認知。全書的結構,似乎是在不斷地引導讀者進行自我反思,每一次對儒傢概念的闡釋,最終都落腳於個體生命的修行與完善。特彆是針對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意義危機”,書中多次引用孔孟的論述,試圖重建個體與社群、個體與宇宙之間的和諧關係。這種由內而外的重建路徑,比起那些空談宏大敘事的著作,更具有操作性和說服力。讀完之後,我感覺心靈得到瞭洗滌,對如何在一個復雜的現代社會中保持一份古樸的君子風範,有瞭一個更清晰、更堅實的認知框架。這是一本需要反復翻閱、並隨著人生閱曆的增長而獲得新理解的書。
評分這份對梁漱溟先生論述的整理,展現齣一種罕有的穿透力和曆史感。它不僅僅是對孔孟思想的復述,更是一種在特定曆史背景下對傳統價值的重新激活與辯護。我尤其對其中關於“義”與“利”的辨析印象深刻。在當今這個物質主義盛行的時代,如何安放“義”的位置,成為瞭一個嚴峻的課題。梁先生的觀點清晰而有力,他沒有簡單地將二者對立,而是強調瞭“義”是“利”的導嚮和前提,否則“利”的追求將導緻社會的整體沉淪。這種深邃的洞察力,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一般哲學解讀的範疇,具有瞭強烈的現實關懷。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曆史的交匯點,梁先生作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用他畢生的學問在為中華文明的未來探路。文字的疏密有緻,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哲學討論變得跌宕起伏,充滿瞭思辨的張力。對於想要深入理解近現代中國思想史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珍本。
評分坦率地說,我對中國古代哲學嚮來敬而遠之,總覺得過於繁復和脫離實際,但這本書卻奇妙地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像是一本“平民版”的儒學導論,其核心魅力在於其強烈的實踐指嚮性。梁漱溟先生的講解風格,似乎總是能精準地捕捉到聽眾——也就是今天的讀者——內心深處的睏惑點。比如書中涉及到“剋己復禮”時,作者沒有停留在禮儀規範的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剋己”的艱辛性與必要性,將其視為個體生命從“野性”走嚮“文明”的關鍵一步。這種層層遞進的剖析,使得“仁”這個宏大的概念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變成瞭我們日常生活中每一次抉擇的標尺。書中所引用的實例和比喻非常接地氣,很多都是基於中國傳統社會的真實場景,這對於理解古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至關重要。我甚至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的生命指南,而非純粹的學術研究。它讓人重新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並對傳統文化産生一種敬畏感與親近感。
評分這本關於梁漱溟先生講授孔孟之道的書,初讀之下,便覺一股清冽之氣撲麵而來,仿佛能觸摸到先生那曆經風霜卻依舊矍鑠的精神。它並非那種學院派的、堆砌繁復術語的學術著作,而是更像是一場精心編排卻又渾然天成的對話,將那些看似高懸廟堂之上的儒傢經典,一一拉到我們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抓住瞭梁先生在講解時那種獨特的節奏感和穿透力,尤其是在論述“仁”與“禮”的關係時,那種辯證的張力被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良知”的闡發,不再是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結閤瞭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讓人忍不住思考,在現代社會的喧囂中,我們是否遺失瞭那份與生俱來的樸素真誠。書中對宋明理學中一些重要概念的梳理,也顯得尤其清晰,仿佛撥開瞭層層迷霧,使得原本晦澀的哲學思辨變得可感可知。對於任何一個渴望探尋中國文化根脈,又不滿足於錶麵解讀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把極具分量的鑰匙。它讓人明白,孔孟之道並非僵死的教條,而是活生生的生命智慧,是可以指導我們安身立命的。
評分好書一本 孔孟之道
評分一本挺值得看的好書,大傢有興趣可以好好看看
評分不錯~~~~~~
評分服務很好啊服務很好啊服務很好啊
評分書有塑料包裝,是正品,早上下單,下午就到瞭,京東快遞太給力瞭!
評分拿到書後,有一口氣讀完的感覺!
評分正版書,質量有保證,好書!
評分包裝一般般吧!
評分好書,值得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