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资源开发与应用》对浙江省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包括野生资源调查、资源评价、类型划分、优质资源筛选与收集、生物学特性与生态适应性试验、繁育技术、园林应用等。书中详细列举了20多种重要的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的形态特征、观赏类型、分布特点、生态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园林用途,并筛选出一批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木本地被植物,对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资源开发与应用》是从事园林植物研究、教学、苗木生产、园林设计和施工人员不可多得的参考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地被植物的含义
1.2 地被植物的分类与功能
1.3 木本地被植物的特点与作用
1.4 地被植物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5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意义
第2章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2.1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资源调查
2.2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资源多样性
2.3 野生地被植物资源评价
第3章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优良类型选择
3.1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的个体差异
3.2 小叶蚊母性状多样性与类型划分
3.3 轮叶蒲桃形态变异与类型划分
第4章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生物学特性研究
4.1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的生长特性
4.2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的光合特性
4.3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抗逆性研究
第5章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繁育技术研究
5.1 播种育苗技术
5.2 扦插繁殖技术
5.3 组织培养技术
5.4 工程苗生产技术
5.5 耐阴野生地被植物仿生栽培技术
第6章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研究
6.1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园林适应性研究
6.2 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苗木园林种植技术研究
6.3 野生木本地被苗木的园林应用效果研究
第7章 部分野生木本地被植物
7.1 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
7.2 小叶蚊母Distylium buxifolium(Hance)Merr.
7.3 槛木Loropetalum chinense(R.Br.)Oliv.
7.4 光叶石楠Photinia glabra(Thunb.)Maxim.
7.5 尖叶黄杨Buxus aemulans(Rehd.et Wils.)S.C.Li et S.H.Wu
7.6 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L)Lindl.
7.7 厚叶石斑木Rhaphiolepis umbellata(Thunb.)Makilao
7.8 锦鸡儿Caragana sinica(Buch.)Rehd.
7.9 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 Arn.
7.10 尾叶冬青llex wilsonii Loes.
7.11 矮冬青Ilex lohfauensis Merr.
7.12 钝齿冬青llex crenata Thunb.
7.13 胶州卫矛Euonymus kiautschovicus Loes.
7.14 毛枝连蕊茶Camellia trichoclada(Rehd.)Chien
7.15 金丝梅Hypericum patulum Thunb.ex Murray
7.16 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
7.17 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 Hook.et Arn.
7.18 轮叶蒲桃Syzygium grijsii(Hance)Merr.et Perry
7.19 短尾越橘Vaccinium carlesii Dunn
7.20 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
7.21 紫金牛Ardisiajaponica(Thumb.)B1.
7.22 杜茎山Maesajaponica(Thumb.)Moritzi ex Zoll.
7.23 白棠子树Callicarpa dichtoma(Lour.)K.Koch
7.24 兰香草Caryopters incana(Thunb.)Miq.
7.25 水团花Adina pilulifea(Lam.)Franch.ex Drake
7.26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7.27 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 Nakai
附表A 浙江野生灌木地被植物资源名录
附表B 浙江野生木本园林地被植物资源综合评价表
小叶赤楠籽播育苗生产技术规程
小叶蚊母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朱砂根籽播容器苗生产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2.1 地被植物的分类
1.2.1.1 按植物习性划分
(1)草本地被植物。包括一、二年生和多年生的直立草本、披散草本、草质草本和匍匐草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开鲜艳,大片群植形成大的色块,能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低矮,宿根性,管理粗放,开花见效快,色彩万紫千红,形态优雅多姿,在地被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地被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现有地被植物中多年生草本占2/3,如吉祥草、石蒜、葱兰、麦冬、鸢尾类、玉簪类、萱草类等都是应用非常普遍的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草坪草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在园林中使用广泛,性能与地位独特,也可以独立归类。
(2)木本地被植物。包括亚灌木、灌木、木质藤本、部分小乔木或乔木。作为地被植物的木本植物应具有以下特征:植株低矮或枝叶密集,萌芽性强,耐修剪,高度容易控制,一般以叶片小、光泽度好、叶色有变化或花色艳丽的常绿植物为好,如小叶蚊母、轮叶蒲桃、红花槛木、六月雪、南天竹、瓜子黄杨、金丝桃、紫金牛、杜鹃等,多为一些慢生树种。
1.2.1.2 按需光性划分
(1)喜光地被植物。这类地被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有充足的阳光,适合在全光照的空旷地生长,而在光照不足的半阴地或庇荫地,则表现为观赏性下降、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主要为一些观花类的草本植物和彩叶类地被植物,如常夏石竹、火星花、百里香、野茉莉、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
……
前言/序言
繁茂的绿色地毯:野地草木的生命密码与无限可能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我们总是被高大挺拔的树木、色彩斑斓的花朵所吸引,它们的壮丽与娇艳轻易 capture 我们的目光。然而,在宏伟的森林之下,在广阔的田野边缘,在陡峭的山坡之上,一片片生机勃勃的野生地被植物,它们以沉默而坚韧的姿态,默默地铺展着大地的绿色地毯,构筑着生态系统的基石,隐藏着无数等待被发掘的宝藏。 《繁茂的绿色地毯:野地草木的生命密码与无限可能》并非一部简单的图鉴,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对那些常被忽视的地面覆盖者的致敬。本书旨在打破我们固有的认知,带领读者穿越层层绿意,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下的非凡生命,去解读它们蕴含的独特生命密码,并进一步揭示它们在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中所能扮演的丰富角色与无限应用潜力。 第一篇:大地脉搏——野生地被植物的生态维度 我们首先将目光投向野生地被植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们并非仅仅是“填充物”,而是构成整个生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土壤的守护者与建造者: 想象一下,当风吹过裸露的土地,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当暴雨倾泻而下,土壤被无情地冲刷殆尽。而有了野生地被植物,情况则截然不同。它们的根系如同无数细密的网,牢牢抓住土壤颗粒,极大地增强了土壤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它们在根系生长和腐烂过程中,不断地为土壤添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升土壤的肥力与透气性,为更复杂的植被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将深入剖析不同类型的地被植物(如匍匐型、丛生型、垫状型等)在固土防蚀方面的独特机制,并列举一些在极端环境中表现卓越的地被植物案例。 生物多样性的温床: 广阔而密集的地被植物群落,为无数微小生命提供了庇护所和食物源。昆虫、两栖爬行动物、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真菌和微生物,都在这片绿色的王国里繁衍生息。它们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本书将详细介绍地被植物群落如何吸引和支持特定的昆虫传粉者、土壤生物以及小型野生动物,并探讨这些联系对整个生态健康的意义。我们将特别关注那些具有特定花期、果期或为特定动物提供栖息地的地被植物,展现其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中的“枢纽”作用。 微气候的调节者: 在炎热的夏季,城市的水泥森林让人窒息。而在自然界,厚厚的地被植物层如同天然的“绿色空调”。它们通过蒸腾作用吸收热量,释放水分,有效降低地表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形成一个更加凉爽湿润的微气候。在冬季,它们又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减少地温的剧烈波动。本书将通过实际测量数据和理论模型,量化不同地被植物覆盖区域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解释其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潜力。 养分循环的参与者: 野生地被植物在植物残体分解、养分释放和再利用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死亡后,其有机质被分解,释放出的氮、磷、钾等元素又被其他植物吸收利用,形成一个高效的自然养分循环系统。本书将深入探讨地被植物的分解速率、有机质贡献以及其在营养元素循环中的具体作用,并分析不同地被植物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方面的差异。 第二篇:生命密码——野生地被植物的内在价值 在了解了野生地被植物的生态价值之后,本书将进一步挖掘它们隐藏在基因深处的内在价值,这些价值同样令人惊叹。 药用与保健的宝库: 许多看似普通的野生地被植物,其实是历史悠久的草药,它们蕴含着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治疗疾病,强身健体。从古老的民间验方到现代的药理研究,它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本书将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显著药用价值的野生地被植物,例如那些富含抗氧化剂、消炎成分、甚至具有抗癌潜力的植物,详细介绍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传统的应用方法以及现代科学对其药用价值的最新研究进展。我们将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避免过度宣传和迷信。 食用与营养的馈赠: 在食物匮乏的年代,野生地被植物是许多人的生命之源。即使在今天,许多野菜依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而受到青睐。它们不仅能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能为我们的餐桌带来别样的惊喜。本书将介绍一些可食用野生地被植物的辨识方法、采摘季节、食用方式以及营养成分分析,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安全、可持续地利用这些天然食物的建议。我们将特别关注那些口感独特、营养价值高、且易于识别的品种。 工业与技术的潜力: 野生地被植物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有机体”,它们还能成为工业生产和技术创新的宝贵资源。其纤维、色素、油脂等天然成分,在纺织、染料、生物燃料、生物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书将探讨野生地被植物在生物能源开发、天然染料提取、环保型生物基材料制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案例,揭示它们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审美与文化的情感纽带: 那些在山野间、路边旁静静绽放的野花野草,同样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它们是田园牧歌的象征,是童年回忆的载体,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文化符号。本书将从美学角度,赏析野生地被植物的形态之美、色彩之韵,并探讨它们在文学、艺术、民俗文化中的意象与象征意义,唤醒读者对自然之美的感知与共鸣。 第三篇:绿意新生——野生地被植物的开发与应用 在充分认识到野生地被植物的生态价值和内在价值后,本书将聚焦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与应用,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同时确保生态的可持续性。 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 曾经被破坏的土地,可以通过种植适宜的野生地被植物来恢复生机,重建生态系统。同时,它们也是打造自然、野趣、低维护景观的理想选择,为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屋顶花园等空间注入自然的活力。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土壤类型、气候、光照等),选择合适的野生地被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并提供具体的种植、养护技术指南。我们将重点探讨其在边坡绿化、荒漠化治理、矿山复垦等方面的成功实践。 可持续农业与有机种植: 在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理念下,野生地被植物可以发挥多重作用,例如作为绿肥、覆盖作物、生物防治的辅助资源,甚至可以开发成经济作物。本书将探讨野生地被植物在改善土壤健康、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应用潜力,并介绍一些将野生地被植物融入农业生产系统的具体模式,例如间作套种、种植护田林带等。 创意产品与文化产业: 将野生地被植物的药用、食用、观赏等价值,通过创意设计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例如天然护肤品、健康食品、手工制品、艺术衍生品等,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本书将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开发野生地被植物相关文创产品的思路和案例,以及在产品开发中需要注意的知识产权、食品安全等问题。 保护与永续: 然而,在追求开发与应用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忘记保护。许多野生地被植物正面临栖息地丧失、过度采摘等威胁。因此,本书将着重强调科学的调查、监测与保护策略,鼓励可持续的利用方式,确保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能够世代相传。我们将讨论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野外监测、推行可持续采摘规范等措施的重要性,并呼吁公众提高对野生地被植物保护的意识。 《繁茂的绿色地毯:野地草木的生命密码与无限可能》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份对大自然的敬畏,是对生命力量的赞美,更是一份对未来的期许。它邀请您放慢脚步,低下头,去重新认识那些默默无闻的生命,去发现它们隐藏的无穷魅力,并思考如何与它们和谐共处,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美好的未来。这片繁茂的绿色地毯,将带领您走向一个充满惊喜的全新世界。